北京版数学三下《统计的初步知识》word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总复习课,主要复习统计单元的内容。
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理解,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 学生能够通过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2.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统计图示例、实物统计图等。
2. 学具:学生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场促销活动的条形统计图、学校运动会成绩的折线统计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条形统计图的识别和理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如: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很容易地比较不同类别的数量大小。
3. 折线统计图的识别和理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折线统计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如: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
4. 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理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扇形统计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如: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5. 教具演示与学生实践:教师通过实物统计图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制作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并从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02页至104页的“统计”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统计的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以及能够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统计的概念,掌握统计的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统计的概念,例如:“假设我们班有30名学生,我们想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收集和整理这个信息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2. 讲解:讲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
通过示例来展示如何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例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同时,强调统计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主题,例如“调查同学们的最喜欢的季节”,然后用图表来表示调查结果。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统计1. 收集数据2. 整理数据3. 分析数据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教材第103页的例题,完成练习题。
2. 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用图表来表示调查结果。
答案:1. 教材第103页练习题的答案。
2. 调查主题:同学们的最喜欢的学科。
调查结果:语文:10人,数学:8人,英语:6人,其他:6人。
图表:条形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的初步知识

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依照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并进行分析、判定和预测。
2.表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式,进一步经历和体验统计的全进程。
3选择适当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依照统计图进行分析、判定和预测。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统计图、实物投影空白统计图、彩笔教学进程:一、体验统计全进程(一)、体验搜集数据的方式1、情景导入:我听说很多同窗爱吃肯得基,是吗?肯得基的叔叔阿姨想一想在同窗们中间做个调查,看看同窗们专门喜爱哪些产品。
教师也收到了如此一张统计表。
(出示产品图)在这些样产品中有无你喜爱的?教师用什么方式搜集这些数据,才能专门快完成那个统计表呢?(出示统计表)(学生别离汇报搜集整理数据的方式)按你们说的,咱们开始统计吧。
2、出示统计表请同窗来帮教师数一数,喜爱每种产品的人数。
咱们把搜集到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3、这么快咱们就把数据搜集完了,并制成了统计表。
从那个表中你明白了什么? 名称 新地 蛋塔 烤翅 鸡米花 烤鸡腿堡 喜欢人数4、小结:搜集信息的方式很多,谁的方式好,谁就能够更快更好的取得准确的数据。
(二)、通过对照,明白得统计图的直观清楚性肯得基的的叔叔阿姨,不仅在咱们班进行了调查,还在其他地址进行了产品口味的调查。
1、统计表肯得基2月份对10000人进行主餐调查,把调查后的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看后你能专门快的告知我哪一种产品最受欢迎,哪一种产品喜爱的人最少吗?名称上校鸡块田野脆鸡堡香辣鸡腿堡鸡肉卷吮指原味鸡烤鸡腿堡喜欢158213491954183613341945人数2、统计图依照统计表你能看出产品受欢迎的程度。
依照统计图你能判定吗?方才咱们看到的是2月的统计表,3月份他们又对10000人进行了甜品喜爱的调查,把这些数据制成了统计图,咱们再来看看什么产品最受欢迎。
3、这次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谁高就说明谁受欢迎)那个条形统计图用竖条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了数据的大小。
北京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8统计初步知识》word教案 (6)

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统计图,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并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
2.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进一步经历和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3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统计图、实物投影空白统计图、彩笔教学过程:一、体验统计全过程(一)、体验收集数据的方法1、情景导入:我听说很多同学爱吃肯得基,是吗?肯得基的叔叔阿姨想想在同学们中间做个调查,看看同学们特别喜欢哪些产品。
老师也收到了这样一张统计表。
(出示产品图)在这些样产品中有没有你喜欢的?老师用什么方法收集这些数据,才能很快完成这个统计表呢?(出示统计表)(学生分别汇报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按你们说的,我们开始统计吧。
2、出示统计表请同学来帮老师数一数,喜欢每种产品的人数。
我们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3、这么快我们就把数据收集完了,并制成了统计表。
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4、小结:收集信息的方法很多,谁的方法好,谁就能更快更好的得到准确的数据。
(二)、通过对比,理解统计图的直观清晰性肯得基的的叔叔阿姨,不仅在咱们班进行了调查,还在其他地方进行了产品口味的调查。
1、统计表肯得基2月份对10000人进行主餐调查,把调查后的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看后你能很快的告诉我哪种产品最受欢迎,哪种产品喜欢的人最少吗?名称上校鸡块 田野脆鸡堡 香辣鸡腿堡 鸡肉卷 吮指原味鸡 烤鸡腿堡 喜欢人数 1582 1349 1954 1836 1334 19452、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你能看出产品受欢迎的程度。
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吗?刚刚我们看到的是2月的统计表,3月份他们又对10000人进行了甜品喜欢的调查,把这些数据制成了统计图,我们再来看看名称 新地 蛋塔 烤翅 鸡米花 烤鸡腿堡 喜欢人数什么产品最受欢迎。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统计的基本概念》1.1 统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统计,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和数值数据,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1.3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认识它们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第二章:《收集和整理数据》2.1 数据的收集: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
2.2 数据的整理: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数据,如排序、筛选等。
2.3 数据清洗:让学生了解数据清洗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数据清洗方法。
第三章:《描述数据》3.1 数据的描述方法:让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3.2 统计表:让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作用。
3.3 数据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第四章:《概率初步》4.1 概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定义,了解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4.2 概率的计算: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如抛硬币、抽签等。
4.3 概率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彩票等。
第五章:《统计案例分析》5.1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5.2 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会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案例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反思和改进。
第六章:《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绘制》6.1 条形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据,理解条形图能直观表示数量的多少。
6.2 折线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线条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理解折线图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变化趋势。
6.3 实践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绘制条形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变化。
第七章:《扇形图的绘制与应用》7.1 扇形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扇形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
7.2 扇形图的应用:学习如何通过扇形图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各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3课时 统计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总复习第3课时统计北师大版一、教学课时信息•课时名称:总复习第3课时统计•所属年级:三年级•所属学期:下学期•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二、教学目标•了解并初步掌握统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统计资料;•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
三、教学内容1.统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统计的定义和目的–调查、统计和分析过程的概述–统计资料的分类和表示方法–表格和图形的制作方法2.统计资料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图形和文字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利用图形和文字分析一组数据的异同–用数据比较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统计资料的分类和表示方法•表格和图形的制作方法•通过图形和文字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难点•用数据比较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2.讲述法3.问答法4.实际操作法六、教学流程1.预习(5分钟)–讲解统计的定义和目的–学生预习本课相关内容2.导入(10分钟)–随机抽取一组数据,让学生使用图形和文字描述该组数据的特征–师生互动,讨论学生的描述方法3.讲解(25分钟)–讲解统计资料的分类和表示方法–讲解表格和图形的制作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形4.实践(30分钟)–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对一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老师在旁边协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5.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本节课的作业七、教具和材料•幻灯片•实际数据•作业本八、教学评估•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任务的情况•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北京版三年下《统计初步知识》word教案3篇

统计初步知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知道统计图中的一个单位长代表几。
2.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 情感目标: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统计图中的一个单位长代表几。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看看统计还能在哪些地方应用。
二、新授:1. 出示统计表:北京市2005年国庆节期间大型活动统计表1)观察统计表,知道各活动的场次。
2)独立补充统计图。
2. 出示统计图:1)观察,一个单位长代表几场?(理解1个单位长代表几。
)2)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
3)观察统计图,国庆节期间,哪项活动的场次最多?4)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与作用。
自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巩固练习。
1)试一试,根据统计表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说一说,回答问题。
三、课后反思:学生在观察统计表和统计图时候,在老师的知道下知道统计图中的一个单位长代表几,并能灵活应用。
还能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体会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统计初步知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统计材料,引导学生将整理后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并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体现统计的过程。
2.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现统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看看今天对我们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二、新授:1. 出示统计表: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统计表1)观察统计表,明确各项目名称。
2)出示中国的部分世界遗产名录,阅读,并完成统计。
3)独立补充统计表。
4)汇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善于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理解统计图的意义。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统计数据(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变化,学校学生的人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统计。
2. 讲授新知: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并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绘制出统计图表。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解释其含义。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小结巩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以及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份关于家庭日常开销的调查表,收集一周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统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提出有价值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提出有价值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主要教法:
探究法。
教具:
实物投影。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教学后记:
个别学生画图不标准。
教学过程:
含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5`
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说
1、出示(我国卫生防疫机构情况统计图)
2、说一说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小刚在一周里读书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根据上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小结:4分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自己绘制。
回答。
自由发言。
学生把统计图绘制完整。
(略)
回答问题:
国庆节期间,哪项活动场次最多?
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15分钟
试一试:
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把统计图画完整,再回答问题。
出示小刚上周在家读书的用计表
星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时间
50
30
35
20
40
45
25
展示交流。
出示问题:
在一周的时间里,小岗每天的读书时间各是多少?哪天读书的时间最长?
根据上图的信息,预测到2005年我国卫生防疫机构的情况,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新授:15分钟
出示统计表:
北京市2005年国庆期间大型活动统计表
项目
展览展销
嘉年华
文艺演出
书市
体育比赛
其他
数量
45
14
14
7
6
7
三年级一班同学正在绘制统计图,你能帮助他们完成吗?
说一说
读表,理解。
出示:
北京市2005年国庆期间大型活动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