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物质的量及溶液配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考点集训溶液的配制(含解析)

【考点训练】溶液的配制【知识点的知识】题型分类:1)固体+水①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②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或镊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③注意事项:计算、称量和量取都要准确,溶解时固体要溶解完全2)液体+水①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②实验器材:合适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③注意事项:计算、量取都要准确,同时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①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等.②实验步骤:计算→称量药品→量取水→搅拌溶解a.计算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c.把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里,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溶解;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中应包括药品的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③误差分析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a.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b.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c.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d.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e.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a.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b.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1、容量瓶:1)容量瓶是为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常和移液管配合使用.以把某种物质分为若干等份.通常有25,50,100,250,500,1000mL等数种规格,实验中常用的是100和250mL的容量瓶.2)注意事项: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使用时检验容量瓶容积与所要求的是否一致.2°为检查瓶塞是否严密,不漏水.3)具体操作:在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密合用的瓶塞必须妥为保护,最好用绳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容量瓶搞混.2、溶液配制:1)实验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2)实验原理:c=n/V3)实验步骤:(1)计算:所称取固体的质量或所量取液体的体积.(2)称量: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天平的精确程度,同样量取液体时,也要注意量筒和滴定管的精确程度.如托盘天平就不能称出5.85 g固体NaCl,量筒就不能量出5.25 mL液体的体积.因为他们的精确程度为0.1.建议使用电子天平.(3)溶解:一般在烧杯中进行,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有热效应,故还要冷却,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量、规格是受温度限制的,如果未冷却,会因为热胀效应而产生误差.(4)移液:转移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其下端一般应靠在容量瓶内壁的刻度线以下部位.(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其目的是使溶质尽可能地转移到容量瓶中,以防产生误差.(6)定容:当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 cm~2 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至刻度处.(7)摇匀:这时如果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要再加水.(8)装瓶: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液体,应盛装在指定的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命题方向】本考点重点考察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需要重点掌握.【解题思路点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一)由概念不清引起的误差1、容量瓶的容量与溶液体积不一致.例:用500mL容量瓶配制450mL 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1.8g.分析:偏小.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是固定的(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用500mL容量瓶只能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以所需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应以500mL溶液计算,要称取2.0g氢氧化钠固体配制500mL溶液,再取出450mL溶液即可.2、溶液中的溶质与其结晶水合物的不一致.例:配制50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需称取胆矾8.0g.分析:偏小.胆矾为CuSO4•5H2O,而硫酸铜溶液的溶质是CuSO4.配制上述溶液所需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应为12.5g,由于所称量的溶质质量偏小,所以溶液浓度偏小.(二)由试剂纯度引起的误差3、结晶水合物风化或失水.例:用生石膏配制硫酸钙溶液时,所用生石膏已经部分失水.分析:偏大.失水的生石膏中结晶水含量减少,但仍用生石膏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使溶质硫酸钙的质量偏大,导致所配硫酸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4、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氧化钠杂质.分析:偏大.氧化钠固体在配制过程中遇水转变成氢氧化钠,31.0 g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40.0 g氢氧化钠,相当于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使结果偏大.(三)由称量不正确引起的误差5、称量过程中溶质吸收空气中成分.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分析:偏小.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使所称量的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其物质的量浓度偏小.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速度要快或放在称量瓶中称量最好.6、称量错误操作.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分析:偏小.在纸片上称量氢氧化钠,吸湿后的氢氧化钠会沾在纸片上,使溶质损失,浓度偏小.7、天平砝码本身不标准.例:天平砝码有锈蚀.分析:偏大.天平砝码锈蚀是因为少量铁被氧化为铁的氧化物,使砝码的质量增大,导致实际所称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偏大.若天平砝码有残缺,则所称溶质的质量就偏小.8、称量时药品砝码位置互换.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量溶质4.4g,称量时天平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药品.分析:偏小.溶质的实际质量等于砝码质量4.0g减去游码质量0.4g,为3.6g.即相差两倍游码所示的质量.若称溶质的质量不需用游码时,物码反放则不影响称量物质的质量.9、量筒不干燥.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没有干燥的量筒量取浓硫酸.分析:偏小.相当于稀释了浓硫酸,使所量取的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10、量筒洗涤.例: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倒入小烧杯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分析:偏大.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量筒中的残留液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在制造仪器时已经将该部分的体积扣除,若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配溶液浓度偏高.11、量筒读数错误.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分析:偏大.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睛与量筒中浓硫酸的凹面处相平.仰视读数时,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所取的硫酸偏多,结果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四)由溶解转移过程引起的误差12、未冷却溶液直接转移.例: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分析:偏大.容量瓶上所标示的使用温度一般为室温.绝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常伴有热效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溶液体积的准确度.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定容后冷却至室温,溶液体积缩小,低于刻度线,浓度偏大.若是溶解过程中吸热的物质,则溶液浓度偏小.13、转移溶质有损失.例:转移到容量瓶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分析:偏小.在溶解、转移的过程中由于溶液溅出,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14、烧杯或玻璃棒未洗涤.例:转移后,未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或者虽洗涤但未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中.分析:偏小.溶质有损失.使溶液浓度偏小.(五)由定容过程引起的误差15、定容容积不准确.例: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溶液浓度已经偏小.遇到这种情况,只有重新配制溶液.16、定容后多加蒸馏水.例: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分析:偏小.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是因为极少量的溶液润湿磨口或附着在器壁上未流下来,不会引起溶液浓度的改变.此时加水会引起浓度偏小.17、定容时视线不平视.例:定容时仰视.分析:偏低.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高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小;反之,俯视时,容量瓶内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使浓度偏大.(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操作18、称量溶质的小烧杯没有干燥.分析:无影响.因为所称溶质质量是两次称量数据之差,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正确,则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19、配制前容量瓶中有水滴.分析:无影响.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变化.2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分析:无影响.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完成.从中任意取出溶液,浓度不会发生改变.一、选择题(共11小题)1.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B.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D.定容时仰视视容量瓶刻度线2.实验中需用2.0mol•L﹣1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A. 950 mL;201.4 g B. 1 000 mL;212.0 gC. 100 mL;21.2 g D. 500 mL;100.7 g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A.试管 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4.欲使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加入20g固体NaOH,搅拌、溶解B.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C.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L,再稀释至1.5LD.加入1L 1.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A.用100mL的量筒量取18.8mLNaOH溶液B.用瓷坩埚加热熔融NaOH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氯化钠D.用100mL容量瓶配制70mL0.1mol/L盐酸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的NaCl溶液98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A. 950 mL 111.2 g B. 500 mL 117.0gC. 1000 mL 117.0 g D. 1000 mL 114.7 g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A. 950mL,11.2g B. 500mL,117gC. 1000mL,117.0g D.任意规格,111.2g9.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0mL,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A. 450mL,52.7g B. 500mL,58.5gC. 1000mL,117g D.任意规格,111.2g10.实验室中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8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A. 980 ml,114.7g B. 500ml,58.5gC. 1000 ml,117 g D. 1000ml,117.0g11.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mL水中B.溶于1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2.在无土栽培中,配制1L内含0.5mol NH4Cl、0.16mol KCl、0.24mol K2SO4的某营养液,若用KCl、NH4Cl、(NH4)2SO4配制,则需这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三、解答题(共1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13.实验室需要配制0.1mol•L﹣1 CuSO4溶液480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g)、药匙、烧杯、玻璃棒、、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计算,应选择下列正确A.需要CuSO4固体8.0g B.需要CuSO4•5H2O晶体12.0gC.需要CuSO4•5H2O晶体12.5g D.需要CuSO4固体7.7g(3)称量.所用砝码生锈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引流,需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6)定容,摇匀.(7)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溶液名称及浓度.(8)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考点训练】溶液的配制-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B.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D.定容时仰视视容量瓶刻度线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由c=可得,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在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解答:解:A.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B.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B正确;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并不影响溶液的体积,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故C错误;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的误差分析,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方法及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2.实验中需用2.0mol•L﹣1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分别为()A. 950 mL;201.4 g B. 1 000 mL;212.0 gC. 100 mL;21.2 g D. 500 mL;100.7 g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于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然后根据m=cVM进行计算.解答:解:容量瓶没有950mL规格,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m(Na2CO3)=cVM=1L×2mol/L×106g/mol=212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计算溶质的质量时体积以所选容量瓶的规格决定.3.下列实验中均需要的仪器是()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PH试纸的使用③过滤④蒸发.A.试管 B.胶头滴管 C.玻璃棒 D.漏斗考点:溶液的配制;试纸的使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分析:根据各实验操作所需仪器,即可找出均需要的仪器.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转移液体是用玻璃棒引流;②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用玻璃棒蘸取溶液;③过滤用玻璃棒引流;④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解答:解: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到的仪器有: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以及容量瓶等,转移液体是用玻璃棒引流;②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表面皿或玻璃片等仪器,用玻璃棒蘸取溶液;③过滤用到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玻璃棒引流;④蒸发用到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等仪器,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受热不均造成液体飞溅.以上操作都用到了玻璃棒.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方法、步骤以及所需要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欲使1L 0.5mol/L的NaOH溶液的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加入20g固体NaOH,搅拌、溶解B.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C.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L,再稀释至1.5LD.加入1L 1.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2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向1L溶液中进入0.5mol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所以溶液浓度不等于1mol/L;B.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溶液的浓度变为原先的:=5倍;C.先计算出氢氧化钠的总物质的量,然后根据c=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浓度;D.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混合液体积不等于2L.解答:解:A.加入20g固体NaOH,搅拌、溶解,由于溶解后的溶液体积会发生变化,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是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浓度不是1mol/L,故A错误;B.将溶液加热浓缩至0.2L,溶液的浓度变为原先的:=5倍,浓缩后溶液的浓度为:0.5mol/L×5=2.5mol/L,故B错误;C.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0.1L,再稀释至1.5L,此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c(NaOH)==1mol/L,浓度变为原先的2倍,故C正确;D.加入1L 1.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混合液的体积不是2.5L,所得溶液的浓度也不是 1mol/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方法,明确溶液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能简单的加和.5.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C.酸碱滴定时,若加入待测液前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考点:溶液的配制;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中和滴定.专题:压轴题.分析:稀释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防止酸液飞溅;配制溶液时,如果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会导致溶液的浓度偏低,即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水也不能改变溶液的浓度,正确的做法是重新配制;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可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但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检验SO42﹣时,不能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不能排除AgCl的干扰,应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解答:解:A、稀释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玻璃棒缓慢注入水中,否则会导致酸液飞溅,故A错;B、若将多余的水取出,会使得浓度偏小,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的唯一办法是重新配制,故B错;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液会偏多,导致结果偏高,故C正确;D、操作中,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有不溶解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到溶液的稀释、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等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离子的检验,难度不是很大,要注重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离子检验时要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6.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合理的是()A.用100mL的量筒量取18.8mLNaOH溶液B.用瓷坩埚加热熔融NaOHC.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氯化钠D.用100mL容量瓶配制70mL0.1mol/L盐酸考点:溶液的配制;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选择与溶液体积相近规格的量筒;B、瓷坩埚含有二氧化硅;C、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D、没有70ml的容量瓶,选择大于70ml且相近的规格的容量瓶.解答: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选择和溶液体积相近规格的量筒,否则误差会很大,故A错误;B、瓷坩埚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铁坩埚加热熔融NaOH,故B错误;C、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g,用托盘天平称只能取25.2g的NaCl,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故C 错误;D、没有70ml的容量瓶,选择大于70ml且相近的规格的容量瓶,如果容量瓶规格过大,会造成药品浪费,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1的NaCl溶液98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A. 950 mL 111.2 g B. 500 mL 117.0gC. 1000 mL 117.0 g D. 1000 mL 114.7 g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计算题.分析: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由于没有950mL的容量瓶,需要选用1000mL 的容量瓶来配制2mol/L的NaCl溶液,计算溶质氯化钠的质量需要根据1000mL的溶液进行计算.解答:解:实验室没有980mL的容量瓶,需要选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所配制的1000mL2mol/L 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L×1L=2mol,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8.5g/mol×2mol=117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配制950mL溶液,实际配制的溶液容积是1000mL,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该题难易适中,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8.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A. 950mL,11.2g B. 500mL,117gC. 1000mL,117.0g D.任意规格,111.2g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计算题.分析: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根据n=cV以及m=nM进行计算.解答:解: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Cl)=1L×2mol/L=2mol,m(NaCl)=2mol×58.5g/mol=117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知识,比较基础,注意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计算溶质的质量时,溶液的体积为容量瓶的规格.9.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0mL,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A. 450mL,52.7g B. 500mL,58.5gC. 1000mL,117g D.任意规格,111.2g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配制450mL溶液,由于实验室中没有450mL的容量瓶,只能选用规格为5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mnM=cVM计算出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解答:解: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0mL,只能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2mol/L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m(NaCl)=cVM=58.5g/mol×2mol/L×0.5L=58.5g,所以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500mL、58.5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配制过程正确选用所需仪器及其规格.10.实验室中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8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A. 980 ml,114.7g B. 500ml,58.5gC. 1000 ml,117 g D. 1000ml,117.0g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依据容量瓶选择的原则“大而近”选择合适的容量瓶;依据n=C×V,m=n×M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解答:解:依据容量瓶选择的原则“大而近”,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80ml,应选择1000ml 的容量瓶;所需氯化钠的物质的量=C×V=2mol/L×1L=2mol,其质量为2mol×58.5g/mol=117.0g;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注意容量瓶选择的原则“大而近”,计算溶质的质量应按照容量瓶的容积计算,题目难度不大.11.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mL水中B.溶于1L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 8g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n(CuSO4)==0.05mol,配制0.1mol/L硫酸铜溶液,所配制的溶液体积为:=0.5L=500mL,据此进行解答.解答:解:8g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n(CuSO4)==0.05mol,所配制的溶液体积为:=0.5L=500mL,A.8g硫酸铜溶于5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0.5L,所以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0.1mol/L,故A 错误;B.根据以上计算可知,配制的溶液体积为500mL,故B错误;C.8g无水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05mol,配制成0.1mol/L的溶液,配制的溶液总体积为500mL,故C正确;D.配制的溶液体积为0.5L,不是1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明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二、填空题(共1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2.在无土栽培中,配制1L内含0.5mol NH4Cl、0.16mol KCl、0.24mol K2SO4的某营养液,若用KCl、NH4Cl、(NH4)2SO4配制,则需这三种固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4mol 、0.02mol 、0.24mol .考点:溶液的配制.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从溶液中离子守恒的物质的量守恒的角度进行计算,依据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配制.解答:解:0.5mol NH4Cl、0.16mol KCl、0.24mol K2SO4中 n(NH4+)=n(NH4Cl)=0.5mol;n( Cl﹣)=n(NH4Cl)+n( KCl)=0.5mol+0.16mol=0.66mol;n( K+)=n( KCl)+2n( K2SO4)=0.16mol+2×0.24mol=0.64mol;n(SO42﹣)=n( K2SO4)=0.24mol;用KCl、NH4Cl、(NH4)2SO4配制,n((NH4)2SO4)=n(SO42﹣)=0.24mol;n( KCl)=n( K+)=0.64mol;n(NH4Cl)=n( Cl﹣)﹣n( KCl)=0.66mol﹣0.64mol=0.02mol;故答案为:0.64mol;0.02mol;0.24mol.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则,题目难度一般,原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和配制溶液中的离子物质的量相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量

的多少而变化。
较大
间距
分子
二.气单体位摩物尔质体的积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
1.
叫气体摩尔体积,其符号为_____,单位是_______,计算式:
Vm
L/mol
Vm V n
分子间距
温度
压强
体2积.时决必定须气指体明摩条尔件体状积态大。小的主要因0素oC是,101kPa
;影响因素是
、 。因此说某气体的摩尔
mol 相对密度法:M1/M2==ρ1/ ρ2==D12
(适合于单一或混合气体)
标况密度法:M==22.4× ρ标况 (适合于单一或混合气体)
◆名题导思 [例1]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在1L 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量
一 物质的量
◆考纲要求 1.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
量的涵义。 2.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 互关系。
◆教材导读
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微观粒子
1.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基本物理量之一,它实际上表示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n表示。
B.标准状况下,11.2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
C.0.1mol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g NO2和N2O4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1NA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1 第一单元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后强化作业 苏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 第一单元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课后强化作业苏教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 g H2O,析出晶体5 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 g H2O,析出晶体10 g。
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10% B.15%C.20% D.25%[解析]解答晶体析出问题,一定要抓住“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这一规律。
对比甲、乙两个烧杯的变化,可认为乙烧杯是在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 g H2O(已饱和)的基础上又蒸发掉10 g H2O,又析出晶体5 g。
则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25 g H2O时刚好饱和,原溶液中含KCl的质量为75 g×5/(10+5)=25 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100)×100%=25%。
[答案]D2.关于0.1 mol/L Na2CO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0.5 L该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B.1 L该溶液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10.6 g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100 mL,则取出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 D.取该溶液10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答案]C3.某同学参阅了“84消毒液”说明中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自己配制480 mL含NaClO25%,密度为1.19 g/cm3的消毒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只需要三种仪器即可完成B.容量瓶用蒸馏水涤净后必须烘干才用于溶液的配制C.所配得的NaClO消毒液在空气中光照,久置后溶液中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D.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140 g[解析]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A项错误;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要烘干,B项错误;需要称量的NaClO固体的质量为:500 mL×1.19 g/cm3×25%=148.75 g,D项错误。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物质的量及溶液配制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物质的量及溶液配制物质的量及溶液配制第1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高考导航]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1.物质的量(1)含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单位为mol。
(2)数值:1 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与0.012_kg C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相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1 mol任何粒子所含的微粒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_mol表示。
N(2)物质的量、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为:n=。
NA[注意] 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应写为6.02×10 mol,不能仅写数值6.02×10。
3.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
(2)数值:当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m(3)关系: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关系为:n=。
M问题1 摩尔质量、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1-1-123-12323-112以下几种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NaCl的摩尔质量为58.5。
(2)1 mol Cl的质量为35.5 g・mol。
(3)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
化学一轮复习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重点保分型--师生共研)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页[核心知识大通关]1.物质的量浓度2.溶质的质量分数小题热身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 L水中溶解5。
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1。
( )(2)将25 g CuSO4·5H2O晶体溶于75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3)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5)50 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与1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的c(Cl-)相等。
( )(6)T℃时100 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溶质NaCl的质量是m g,则该温度时,NaCl的溶解度是m g。
( )答案:(1)×(2)×(3)×(4)×(5)√(6)×2.将36。
5 g HCl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1吗?为什么?答案:不是。
当HCl溶于水后,溶液体积不再是1 L,故不可能是1 mol·L-1,但可以叙述为将36.5 g氯化氢溶于水得1 L溶液,则其浓度为1 mol·L-1.[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依据定义式(c B=错误!)计算23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完整版)2017届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量浓度

一、溶液
一)定义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 合物, 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 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
分散质的粒子直径<1nm的分散系。分散质是分 子或离子, 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二)溶液的性质
均一性: 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 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
长期不会分离; 混合物: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三)溶液的分类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质 不能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溶 质可以继续被溶解的溶液。
二.溶液相关知识
1.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
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不饱和溶液
液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
A.2w1=w2
B.2w2=w1
C.w2>2w1
D.w1<w2<2w1
有关溶液密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判断是高考中
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弄清楚: 若溶液密度比水大,
则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若密度比水小则浓度越
大密度也越小
跟踪训练2
将100 g 浓度为18 moI/L、密度为p g/cm-3
的浓硫酸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使之稀释成
②C1V1=C2V2 (溶质物质的量守恒)
(2)溶液混合 等体积混合: 1、溶液密度大于1 w(混) >(w1+w2)/2, 2.溶液密度小于1 w(混) <(w1+w2)/2
跟踪训练1
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溶度为a moI/L 和 b moI/L氨水的质量分数, 又知2a=b,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C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考纲要求】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
2、 能用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考点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符号 ,单位 ,数学表达式:【例题1】在t ℃时,a g 某化合物饱和溶液的体积为b mL ,将其蒸干后得到c g 摩尔质量为d g/mol 的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
求:此化合物在t ℃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题2】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 气体溶于1000 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例题3】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中溶解700体积NH 3,所得溶液密度为0.9 g/mL ,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各是多少?【知识巩固】将物质的量均为a mol 的钠和铝一同投入mg 足量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 ·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 a a +501000ρmol ·L -1B .m a a +46ρmol ·L -1C .m a a +461000ρmol ·L -1D . m a a +451000ρmol ·L -1考点二: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互换1. 与质量分数(w%)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ρ为溶液的密度(g/mL ),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2. 与溶解度(s)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ρ为溶液的密度(g/mL ),S 为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 )。
【例题4】标准状况下VL 氨气溶解在1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 ,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1722400/22.422.4p V V =++ B. ()17/1000W c ρ=C. ()17/1722400W V V =+D.C=1000V ρ/(17V+22400)【例题5】 已知某盐酸溶液中HCl 的质量分数为36.5%,溶液的密度为1.19 g/mL ,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巩固训练】在25℃时,a g 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溶于bg 水中,恰好形成 v ml 饱和溶液,下列计算结果正确 的是 ( )A .该饱和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640a/v mol/lB .该饱和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w%=16a/25(a+b)%C .25℃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S=1600a/(9a+25b)gD .该饱和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p=160/(a+b)g/ml考点三:不同浓度的物质的混合计算问题【例题6】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ρ 1 g.cm -3,5%氨水的密度为ρ 2 g·cm -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 等于15%B.大于15%C.小于15%D.无法估算【讨论】如果将氨水改成硫酸,答案应该为【结论】【习题巩固】3a%的硫酸与a%的硫酸等体积混合,若混合物的密度为dg/ml ,则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大于20ad/98B 、 20ad/98C 、小于20ad/98D 、 不确定考点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a .仪器 用固体配制需 ; 用液体配制需 ;b .步骤c .误差分析(1)看溶质的量的变化。
化学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第4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 4 讲 物质的量浓度
基础盘点
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内容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定义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 含有多少摩尔溶质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 物理量
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 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 成的分数
溶质 的单 位
溶液 的单 位
_m_o__l_ ——L—
计算 公式
n _物___质__的__量___浓__度___c_B_=___V__
(2)含结晶水的物质如 CuSO4·5H2O CuSO4。
(3)特殊物质:如 NH3 溶于水后溶质为 NH3·H2O,但计算
浓度时是以 NH3 分子作为溶质。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
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体积,应根据 V=mρ 求算。
例 1 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 V mL,溶液密 度为 d g/cm3,质量分数为 w,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溶液 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m g。 (1)用 w 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___________。 (2)用 m、V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 (3)用 w、d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___________。 (4)用 c、d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2.以配制 100 mL 1.0 mol/L NaCl 溶液为例。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原理:c=Vn=Mm·V (2)实验仪器:主要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 玻璃棒、 _1_0_0_m__L_容__量_ 瓶_、 胶头滴管 。 (3)实验步骤
①计算:需 NaCl 固体的质量为5.9g。 ②称量:用 托盘天平 称量 NaCl 固体。 ③溶解:将称好的 NaCl 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适量_蒸_ 馏__水__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物质的量及溶液配制第1节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高考导航]1.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1.物质的量(1)含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 n ,单位为 mol 。
(2)数值:1 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与0.012_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相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1)概念: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微粒数,符号为N A ,通常用6.02×1023_mol -1表示。
(2)物质的量、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为:n =N N A。
[注意] 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应写为6.02×1023 mol -1,不能仅写数值6.02×1023。
3.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 -1。
(2)数值:当微粒的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关系: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关系为:n =m M。
问题1 摩尔质量、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以下几种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NaCl 的摩尔质量为58.5。
(2)1 mol Cl -的质量为35.5 g·mol -1。
(3)NaOH 的摩尔质量为40 g 。
(4)1 mol O 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5)氦气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1)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6)2 mol 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 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答案:(1)(2)(3)(4)(6) 原因略摩尔质量、相对分子质量、1 mol 物质的质量三者是三个不同的物理量,具有不同的单位。
如Fe 的摩尔质量为56 g·mol -1,Fe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1 mol Fe 的质量为56 g 。
问题2 微粒数目的计算(1)试用关系式表示出物质的量(n)与质量(m)、粒子数(N)、气体体积(V)、液体体积(v)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下列粒子的微粒数目①0.3 mol H 2O 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__个NH 3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②12 g 乙烷中所含共价键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③分子数为0.5N A 的CO 2分子,质量是________。
④9.5 g A 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A 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N 个B 分子的质量是m g ,则B 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24 g O 3中的分子数与________g 18O 2中的分子数相等。
答案:(1)n =m M =N N A =V V m=c·v (2)①0.2N A ②2.8 mol ③22 g ④38 g·mol -1N A ·m N18 【归纳总结】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要注意“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n =N N A =m M,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看清所求微粒的种类,分子的构成(是单原子分子,还是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以及微粒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等。
角度一基本概念辨析与简单应用1.下列对摩尔(mol)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摩尔是一个单位而非物理量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C.1 mo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都相等D.0.5 mol氦约含有1.204×1024个电子解析:选D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A正确;摩尔是衡量微观粒子数量的单位,可以用来计量纯净物,也可以用来计量混合物,B正确;气体一般是由分子组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C正确;每个氦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而氦分子是单原子分子,即每个原子就是一个分子,0.5 mol氦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D错误。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多少的基本物理量。
( )(2)1 mol苹果、1 mol铅笔。
( )(3)摩尔是一个单位,可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 )(4)物质的量就是1 mol物质的质量。
( )(5)0.012 kg 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 )(6)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 )(7)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 )(8)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 )答案:(1)×(2)×(3)√(4)×(5)√(6)×(7)×(8)×3.请用物质的量和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各物质。
(1)0.5 mol氢离子________。
(2)含25N A个电子的硫酸根离子________。
(3)含6.02×1024个氢原子的氢气________。
(4)质量为26 g的13C原子________。
(5)含N A个质子数的氖原子________。
(6)117 g氯化钠________。
(7)9.03×1023个D2O分子中的中子数________。
答案:(1)0.5 mol H+(2)0.5 mol SO2-4(3)5 mol H2(4)2 mol 13C (5)0.1 mol Ne (6)2 mol NaCl (7)15 mol角度二 有关微粒数目的计算4.(1)含0.4 mol Al 2(SO 4)3的溶液中,含________mol SO 2-4,Al 3+物质的量________0.8 mol(填“>”、“<”或“=”)。
(2)1 L 0.1 mol·L -1的HF 溶液中,n(HF)________ 0.1 mol ,n(F -)________0.1 mol ,n(H 2O)__________0.1 mol (填“>”、“<”或“=”)。
解析:(1)n(SO 2-4)=3n[Al 2(SO 4)3]=3×0.4 mol=1.2 mol ,0.4 mol Al 2(SO 4)3中含有0.8 mol Al 3+,由于在溶液中Al 3+水解,故n(Al 3+)小于0.8 mol 。
(2)由n =c·V 求得n(HF)为0.1 mol ,但由于HF 是弱酸,能发生部分电离,故n(HF)<0.1 mol ,n(F -)<0.1 mol 。
答案:(1)1.2 < (2)< < >5.0.3 mol CH 4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_个H 2O 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2.4 g T 182O 中所含中子数为________,1.5 g CH +3中的电子数为________,15.6 g Na 2O 2中的阴离子数目为________。
解析:CH 4分子和H 2O 分子的质子数都是10,所以H 2O 分子个数为0.3N A ;T 182O 中的中子数为14,2.4 g T 182O 中所含中子数为1.4N A ;CH +3中的电子数为8,1.5 g CH +3中的电子数为0.8N A ;Na 2O 2中的阴离子为O 2-2,15.6 g Na 2O 2中的阴离子数目为0.2N A 。
答案:0.3N A 1.4N A 0.8N A 0.2N A6.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 原子的质量是b g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②m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④n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①12a b ②m aN A mol ③aN A g·mol -1 ④17n a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2)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
(3)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多少)。
2.气体摩尔体积(V m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单位:L/mol(或L·mol -1),标准状况下(0 ℃,101 kPa),V m =22.4_L·mol -1。
(2)相关计算①基本表达式:V m =V n ; ②与气体质量的关系:m M =V V m; ③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V V m =N N A。
(3)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注意](1)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的分子数相等,但原子数不一定相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其适用条件是三个“同”,即在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条件下,才有分子数相等这一结论,但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等。
(3)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4)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可根据公式:pV =nRT(R 为常量,T 为热力学温度),n =m M,ρ=m V导出。
问题1 气体摩尔体积的四项注意(1)使用“条件”:一般指标准状况,即 0_℃、1×105_Pa 。
(2)使用对象:必须是气体物质,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水、酒精、SO 3、CCl 4等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
(3)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mol -1,其他条件下不一定是22.4 L·mol -1。
(4)22.4 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1 mol ,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1 mol ,也可能不是1 mol 。
[对点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标准状况下, 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