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2013-2014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查初一生物质量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简介该文档旨在对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考试成绩和试卷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获取有关学生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信息。

数据收集和分析本次分析使用了以下数据来源:1. 考试成绩单: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我们收集了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的成绩数据。

2. 试卷内容:对期末考试的试卷进行细致解析,包括每个题目的题型、难度和知识点覆盖情况。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成绩分布通过对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成绩分布情况:- 优秀:成绩在90分及以上的学生占比为X%。

- 良好:成绩在80-89分之间的学生占比为X%。

- 合格:成绩在60-79分之间的学生占比为X%。

- 不合格: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占比为X%。

题型分析我们对试卷中的各个题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 选择题:占试卷总分的X%,其中难度较高的选择题占比为X%。

- 填空题:占试卷总分的X%,其中难度较高的填空题占比为X%。

- 解答题:占试卷总分的X%,其中难度较高的解答题占比为X%。

知识点覆盖情况我们对试卷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 知识点A:占试卷总分的X%,学生的平均得分为X分。

- 知识点B:占试卷总分的X%,学生的平均得分为X分。

- 知识点C:占试卷总分的X%,学生的平均得分为X分。

结论通过对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整体成绩较为理想,优秀和良好的占比达到较高水平。

2. 试卷中的难度适中,但仍有部分题目的难度较大。

3. 考试重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良好,但仍有一些知识点需要加强。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对今后的教学和考试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成绩。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七年级生物秀屏中学何云峰一、试卷内容分析(一)试卷命题分析本次期末质量检测,试卷的命题依据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由两大部分组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

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

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试题的导向有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生物新课程的实施。

1.试题量方面:题量比较适宜,试卷共分两大部分共47个小题。

其中选择题40小题(60分),识图作答4小题(23分),阅读背景资料,回答问题1小题(6分),实验分析2小题(11分),满分100分。

2.试题覆盖范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共个11小题,共21分。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共个11小题,共21分。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共个25小题,共58分。

总得来说,选择题占60分,涵盖了全书的方方面面。

3.三维目标方面:主要考查主干知识,全卷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课本中的核心内容:注重知识理解能力和生物技能的考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

(二)试题特点1、关注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从试题来看没有怪题、难题和偏题,难易适中,主要考查生物常识,注重对学生生物文化素养的考查。

但在往年的基础上略有变化,有所创新。

如:第47小题,考查了怎样改动实验装置。

识图题中,细胞、种子、花的结构依然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来考查,比分也挺大,占17分。

2、关注社会热点,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试卷关注社会热点,如第38小题是新科技的关注;第44小题是对生物科技应用的关注,使学生意识到从自身出发应该怎样应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已结束。

现为了认真总结经验,分析质量现状,查找差距,切实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加大教学过程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本期末考试进行如下分析,以期达到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试题基本情况2013 学年第一学期各年级各学科期末考试,试题的特点是:遵循大纲、课标,紧扣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面覆盖广,分布较为合理,具有层次性,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课内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适度应用知识能力的迁移;试题形式多样,基本与中考题型一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整个试题较为平和,难度较适中。

但个别学科照搬、照抄测练题数量多、分值大。

、考试成绩情况1)、七年级两班参考人数132人。

前10名一班3人,二班7人。

前20名一班7 人,二班13 人。

前30 名一班13 人,二班17 人。

两班有一定差距,但与期中相比差距在缩小。

各科平均相差不大。

最高分607 分。

7 科总分480分以上44 人。

2)、八年级两班参考135人。

前10名一班3人,二班7人。

前20名一班8 人,二班12 人。

前30 名一班15 人,二班15 人。

两班稍有差距。

且与期中情况恰好相反。

各科平均除数学外相差不大。

八科总分最高728,600 分以上41 人。

优生面相对还不错。

但差生面也很广。

3)、九年级参考人数115人。

前10名一班6 人,二班4 人。

前20名一班10 人,二班10 人。

前30 名一班15 人,二班15 人。

从中可看出两班优生面差不多,但二班优生明显偏科严重。

前60 名一班27 人,二班33人。

说明二班中层面更广。

总体上与上期无明现变化。

七科总分最高646 分,600分以上9 人。

各科平均几乎无差别。

但与往年相比优生面不广。

三、存在问题通过测试,暴露出的问题比较多。

一方面是各学科优秀率较低,这说明各班级各学科在优生的培养上效果不是很好。

2014年秋南安初一生物期末统考试卷

2014年秋南安初一生物期末统考试卷

南安市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教学质量抽查初一年生物试题(本卷共两大题,41小题,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50分。

1~20小题每小题1分,21~35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项。

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答题表中,否则无效。

)1.生物共有的家园是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化石B.病毒C.机器狗D.钟乳石3.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是A.哈维B.达尔文C.林奈D.克里克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②生物数量的多样性③生物遗传的多样性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方法是A. 实验法B. 调查法C.观察法D.分类法6.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象处于视野的左上方,要把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正确的做法是把玻片标本移向A. 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 左上方7.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需要从侧面看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从侧面看物镜的目的是A.对准通光孔B.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C.对准反光镜D.可以在视野中找到物像装片,其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9.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液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液滴上,目的是为了防止A.弄脏载玻片B.压坏细胞C.碰碎盖玻片D.产生气泡10.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的结构肯定没有A. 细胞核B. 细胞壁C. 细胞质D. 细胞膜11.下列选项能准确描述右图表示植物细胞相关过程的是A.生长B.分化C.分裂D.分泌12. 一筐苹果中,果皮破损的相对而言较容易腐烂。

这说明果皮的主要功能是A.输导 B.保护 C.营养 D.分裂13.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A.叶肉B.表皮C.气孔D.叶脉14.蔬菜、水果贮藏在冰箱中,会延长贮存时间,原因主要是A.抑制了水果的呼吸作用B.控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繁殖C.加快了物质的转化D.促进了光合作用15.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洒水,其目的是A.增加菜的重量B.使青菜干净C.有利于水分散失D.补充水分,保持新鲜16.植被茂密的地方雨水比较充沛,其原因是植物进行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17.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18.人的消化系统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A.食管B.胃C.大肠D.小肠19. 黄师傅患有夜盲症,他应多补充下列哪种营养物质A.维生素B1B.维生素CC.维生素AD.维生素D20.平时我们所吃的米、面、甘薯、马铃薯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维生素D.脂肪2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七年级生物期末质量分析

七年级生物期末质量分析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总体描述试卷命制情况(简略写)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内容为依据,注重
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

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

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

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灵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对今后的开卷考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试卷得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抽样)
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

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开卷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

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完整初一上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初一上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初一上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引言:初中学习生物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论的关键课程之一。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检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对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考试结构分析考试结构是评价考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填空题则是对学生记忆能力和细节把握的测试,而解答题则重点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根据考试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考试涵盖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复习。

二、知识点分布分析分析生物期末考试的知识点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从整体上评估教学质量。

在初一上学期的生物期末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包括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生物的营养方式、生态平衡和遗传基础等。

通过对知识点分布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哪些知识点学生普遍掌握较好,哪些知识点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升。

三、考试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考试表现是评价考试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初一上学期的生物期末考试中,学生的答题表现通常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运用。

根据考试表现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比如理解不准确、缺乏思维拓展、计算错误等。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了提高初一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1. 加强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生物科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许多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

通过系统地、有逻辑地教授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科认知,并提高其答题的准确性。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生物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扩展版)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扩展版)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扩展版)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前言本次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旨在对学生在本次考试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剖析,以便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二、考试概况1. 考试内容本次考试涵盖了第一至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多样性、人体的生理结构与功能等。

2. 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 试题类型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解答题。

三、成绩分布1. 总体成绩分布本次考试总体成绩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

2. 各题型成绩分布选择题和填空题成绩较好,大部分学生在这些题型上得分较高。

判断题和解答题成绩相对较低,说明学生在理解与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问题分析1. 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牢固,表现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得分较低。

2. 理解与应用能力不足学生在解答题和判断题上的表现不如意,说明他们在理解与应用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停留在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导致在考试中难以应对灵活的题目。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教师应加强对生物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确保学生扎实掌握。

2. 提高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主动思考、总结归纳等,提高学习效率。

六、总结本次初一生物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揭示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希望通过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和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等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福建省南安市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检查试卷(扫描版)

福建省南安市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检查试卷(扫描版)

福建省南安市2013年初中生物学业质量检查试卷(扫描版)
2013年南安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生物试题(答案)
二、非选择题50分①、②、③、④
36. (1)乙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答出1个即给分) (2)清水生理盐水
(3)线粒体(4) ④细胞核(5)转换器
37. (1) ①肾小球(2) 3 肾小管葡萄糖
(3)肾小球白细胞(4)丙胰岛素
38. (1)毛细血管下腔右心室 (2)气体动脉左心房 (3)氧呼吸
39. (1)流行病毒⑵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⑶抗体否(无效)这种免疫具有特异性
40. (1) ③叶增大(2) 木质部导管
(3) 氧气光合蓝(4)呼吸
41. (1)庄稼→田鼠→蛇(2)庄稼消费光合递减蛇
(3)无机物(4)自我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市2013-2014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查初一生物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1、试题基本能依据课标、大纲的要求编制,能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较好地体现课改理念、精神及其所倡导的评价体系。

2、注重全面考查。

首先试题中的知识点分布范围广,三个单元七个章节都有涉及且主干知识得到重点体现;其次试题内设计一定份量的理解应用、探究实验题,从而从一定的层次对初一学生的生物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全面的考查。

3、考虑初一新生的实际,注意采用课本上的资料,共91分的题目来自七上生物教材原题或原题变题。

来自课本原题的有:1、3、5、7、10、14、16、21、28、31、33、34、38,共25分;来自课本原题变题的有:如4、9、11、13、15、17、18、19、20、22、23、26、27、30、36、37、39、40、41,共62分。

其中第41题来自往年南安市统考试卷,第37和40题来自2013年泉州会考卷。

这就为教师和学生的复习准备留下复习方向,力争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4、突出能力立意。

试题中设计相当份量的理解应用题、探究实验题,突现在现实的情景中考查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处理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

5、注意减负。

本卷在编制过程中能尽力避免人为杜撰、死记硬背、繁难偏旧、似是而非的的偏题、怪题,避免学生浪费大量时间用于阅读理解,从而更有利于重点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能力。

综合以上因素,参考其他学校生物教师对这份试卷的交流与分析,认为这份试卷是适中的、较好的。

当然试卷命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考点重复如12题与24题都考查到细胞分裂;38题第2小题与40题第1小题均考单一变量;等等。

2、中等难度题目设计难度稍大,如32题考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37题第3小题考查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40题第5小题考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等等。

3、有些图标可能会影响答题如37题的[1][2]标志不清、39题的西红柿不够清晰等等。

二、命题思路1、依据2011版课标的要求编制试题,突显课改理念,试题易而不死。

2、确保及格率达到或接近80%,立足基础,试题主要来源于教材的思考与练习及活动讨论题、往年的南安统考题以及会考题。

3、内容选择要以主干知识为主,着重考查初一生物的基本事实、核心概念、重点原理、规律及其应用。

4、充分考虑初一学生刚接触生物学,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试题活而不难。

三、试卷总体评价1、试卷的题型、题量及占分比例(按照去年生物会考的题式设计)单项选择题:35题总分50分。

其中1-20题每题1分,共20分。

21-35题每题2分,共30分。

非选择题:6小题,每题分值不同,总共50分。

2、试卷难度分布:试卷各知识点的考查情况及难度为:容易题、稍难题、中等难度题占分比例接近为8:1:1表一、试卷的双向细目表二、非选择题38-2 3 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3 0.80 38-3 1 得出结论 1 0.81 38-4 2 设计对照实验,实验处理 2 0.8339 10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阐明绿色植物的五大生理作用39-1 2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2 0.79 39-2 1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 0.7839-3 4 阐明绿色植物的吸收作用、运输作用、蒸腾作用4 0.6939-4 3 阐明绿色植物的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3 0.7540 9阐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尝试表述问题、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40-1 3 阐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3 0.80 40-2 1 阐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1 0.81 40-3 1 阐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1 0.82 40-4 2 阐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2 0.70 40-5 2 阐明植物的光合作用 2 0.6941 8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41-1 3 识别花的主要结构 1 2 0.72 41-2 2 概述植物的传粉 1 1 0.75 41-3 3 概述果实和种子形成 2 1 0.77 合计100 202727131377.6备注:1.“能力及分值”栏目中的a、b、c、d、e分别表示:a.识记能力、b.理解能力、c.实验与探究能力、d.信息处理能力、e.应用能力。

请在试题相应的能力栏目中(a、b、c、d、e)填写该试题所考查的能力对应的分值。

2.能力说明a识记能力:再认知识;辨识事实性证据;描述事物特征。

b理解能力:举例说明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分类、比较。

c实验与探究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实验仪器和工具,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d信息处理能力:初步具有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e应用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成绩数据从送交的数据统计:3、各题得分率抽样统计数据详见试卷的双向细目表(附上)。

五学生答题情况及原因分析根据全市的数据统计,及对学生卷面答题情况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仍然用机械的记忆、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生物,套题现象比较严重。

如非选择题的第36题“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许多学生答成“结构和功能”,就是典型的案例。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不足。

由于本卷设计的一些容易题大多需要联系、分析、应用且稍难一点,如第9、12、21、22、25、27等题目由于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不足,得分与预测相差很大,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各项考评数据。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概念理解混淆不清。

如36题、38题、41题我们认为是送分题的,但都是失分很严重的地方。

如此的基础实在让人忧心忡忡。

4、对课本活动讨论题及课后习题重视不足,导致失分。

如7题、18题、24题、32题、34题、37题、40题都是课本原题、原图,但得分率都不高,应引起教师的思考与重视。

以第7题为例,是课后练习题,学生得分率不高,说明对该知识点不理解,或教师不重视课后练习。

这些情况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探究能力、识图能力等技能素质极待提高的问题。

5、学生学习积极性被动也是很大的原因。

全市40分以下考生所占比例仍很大,可见学生学习的被动。

而这些题目我们的预测都是容易题啊!6、试卷中还存在如错别字(如遗传、液泡、蒸腾、雌蕊等)以及审题不认真(如39题判断细胞的失水)等常见的问题,需要在加强训练与提高中加以解决。

六、今后命题与教学建议(一)命题反思本次命题突出体现“夯实双基、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加大了能力考核的力度,进一步体现学科特点,进一步紧密结合生产、生活等社会实际,力求做到多数试题都巧妙设计情境,在现实情境中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处理信息、推理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命题方面个别试题的能力考核的力度可能大了一点,因而今后应进一步处理好命题“立足基础”与“能力立意”的关系;此外,试卷中个别地方表述不是那么准确,个别答案也不是那么规范、唯一,这些都有待今后改进。

随着课程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向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命题应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新课程目标,注重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在对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中,加大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力度;进一步探索减少题量和试题阅读量的命题途径;增加生物示意图及相关表格的考查力度;此外,还要进一步尝试开放性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同时,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面向全体、体现水平性考试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试卷的区分度。

(二)教学建议1、增加教学课时。

大部分学校初一年每周开设2节(七年级部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比较高,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不能立即适应,同时还要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训练和实施,所以,每周2个课时是明显不够的),课程任务繁重。

导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的教学不能充分得到落实,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为了赶完课程,探究活动也开展得少,实验开设率低;为了赶完课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得少。

2、加大实验用品、仪器和器材的投入,加强实验和活动的开展。

很多学校的实验难以保证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如上文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时所述,这导致学生在探究技能、实验操作分析等方面的欠缺。

新课程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科教学,特别是开展好探究性教学,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中、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科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初中的很多生物实验活动没有得到认真完成或干脆放弃,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和课改理念的贯彻与实现。

其实现行的教材中很多实验活动可以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这既能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全过程、巩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发展;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从中享受乐趣,避免学生“吃了白吃,看了白看”,切实开展好实验活动。

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等等许多活动都可以在家庭中完成。

3、提高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

部分学校生物老师非本学科专业毕业,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甚至有的学校因课改前生物教学受严重冲击、生物教师大量流失而长期没有生物课专任教师。

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流于形式,集体备课(首席备课)不能得到真正落实,导致学校和学校间、教师和教师间的教学成绩相差较大,不能均衡发展。

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学习《新课标》,甚至没有《新课标》,因此对课标的把握认识不到位,课标的理念未得到落实,没有按课标行为动词要求来组织教学并把握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等。

4、提高生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注意平时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部分教师吃老本,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技能落后,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进行两年生物教学的总体规划,没有认真分析教材,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目标,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等。

比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或挂图甚至是黑板的草图,以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作图等能力;又比如教学中要重视专业术语的使用,可减少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混淆不清等等。

5、注重联系生活,把生物课上活。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生物教学工作中,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如果生物课能积极取材于生活,我相信课堂一定很出彩,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一定很高,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也就相应提高。

但从40分以下的生数较多,这一严峻现实告诉广大初一生物教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被动的。

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6、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

古语云“士为知己而死”,而现在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生替教师而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