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横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冉德甫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李坝、金山金 矿床
阳山、新关金 矿床
石英脉型
中泥盆统西 汉水组地层; 在 碧口群地层内, 含矿 岩 性 主 要 是一 套 沉 积 的 碎屑岩、火山碎 屑变质岩
脉状
主要有黄铁 矿化、铁碳酸盐 主 要 金 属 矿 化、硅 化、毒 砂 物 有 自 然 金 和 化、绢 云 母 化、 黄铁矿等 褪色蚀变等
1—华北板块 2—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 3—中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 4—南秦岭印支褶皱带 5—扬子板块 6—研究区
图 1 陇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简图
1. 1 地 层 区内出露前寒武纪—第四纪地层。前寒武系碧
口群主要分布在文—康断裂的南部,为一套火山—沉 积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是砂质千枚岩、细碧岩及凝
灰岩,是该区的主要铜金含矿层位。志留系主要是海 相碎屑岩、硅质岩、碳酸岩盐; 泥盆系主要是海相碎屑 岩、碳酸岩盐,岩性主要是砂岩、板岩、千枚岩、灰岩; 泥盆系分布较广,分布在本区的北部、中部,为一套碎 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复理石建造,其中,中泥盆统为区 内铅锌、金的主要含矿层; 石炭系—二叠系主要是海 相碎屑岩夹碳酸岩盐; 三叠系主要是海相砂岩、板岩 夹灰岩; 白垩系—侏罗系主要是紫红色砂岩及砾岩; 志留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主要 分布在该区的中部仅局部零星出露。 1. 2 构 造
矿体主要受 韧、脆性剪切断 裂的控制
中、小 型 规 模,品 位 比 较 高,有一定的工 业价值
小沟里、三羊 坝金矿床
陇南地区北部金矿床是深部成矿热液沿礼县— 白云—山阳 断 裂 的 张 性 地 段 向 上 运 移 成 矿 的[1 - 2]。 矿床的富集、就位及矿床类型取决于该断裂两侧局部 应力状态、次级构造及金矿床沉积相类型。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甘 肃西 秦 岭 , 处 西 秦 岭 东 西 复 杂 构 造 带 中。 地
代 印支 运动结 束 了海槽 沉 积 , 为 陆 相 沉 积 。新 生 转
并 自古生代 晚期 一 中生 代 早 期 为 海 相 沉 积 槽 地 , 中生 形成 了一个 略 呈北 东 东 向展 布 的 高背 景 区 , 出现 形 代 以前 的地层 多呈 紧密褶 皱 , 走 向压性 、 扭性 断 带 出现 中高背 景 的交 替 现 象 , 成 了规模 较 小且 呈 沿 压 u为 主 的多金属 异常 区。 裂 十分发 育 , 成带 状 展 布 。 中 生代 中一 酸 性 侵 入 岩 零 星分布 的 以 C 从地 层和 岩 体 中 Au的 丰 度来 看 , 西 秦 岭 地 在 在北 秦岭广泛 分 布 。 在北、 中秦 岭 的 丹凤 群 绿 片 岩及 中泥 盆 统 至 三
部 以东 、 陕甘 交 界 以西 地 区 。总 面 积 约 3 4 0 m2 80 k ,
标为东 经 :0 。8一 1 63 北纬 3 。5一 3 。O。 1 34 O 。O , 22 44
示 中高背 景 区 , 而 形 成 了规 模 较 大 、 度 较 高 的 从 强
另外 , Au在石 鸡坝一 高 楼 山及碧 口群 绿片 岩系
的北 东 向断 裂所控 制 。
人 注 目的铅锌 、 、 、 及铁 、 矿产 。金属 矿 带总 组 是主要 的赋 金地层 。 金 汞 锑 铜
成群产 出的特 点 。这 一 分布格 局 除受 一定 的地层 时 性 岩体为 主 , 统计 酸性 岩体 Au均值 17 0 。 经 . ×1 _。 。
区下 古生 界丹凤 群 木 其 滩 组 , 中泥 盆统 舒 家 坝群 下 岩组、 西汉 水群 、 中石 炭统 界河 街组及 三 叠系大 河坝 区内主要侵 入 岩体有 2 1个 , 中以酸性一 中酸 其
甘肃玉门车路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5

甘肃玉门车路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车路沟金矿床位于甘肃北祁连造山带西段、阿尔金大断裂带南侧。
矿床受区域断裂裂隙,尤其受次火山岩体边缘节理、裂隙及接触破碎带控制。
文章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通过对该区石英脉型金矿找矿标志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车路沟车路沟矿床位于甘肃省玉门市西南约50 km的昌马乡西车路沟一带,是北祁连山最早发现的石英脉型金矿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期间,就发现有前人开采遗迹,但在找矿方面至今没有较大突破。
作者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实例的总结研究,结合车路沟小型石英脉型金矿床找矿工作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1.成矿地质背景车路沟金矿床分布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尔金走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大地构造位置属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岛弧火山岩带西端,昌马堡大型塌陷古火山穹隆的北缘,北距阿尔金断裂仅5 km(图1)。
图1 北祁连西段金矿带地质矿产简图Fig.1 Gold ore bel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motionedmap of the western section of North Qilian Mountains1-第四系;2-白垩系;3-侏罗系;4-二叠系;5-石炭系;6-志留系脑沟泉组;7-志留系肮脏沟组;8-奥陶系妖魔山组;9-奥陶系阴沟群组;10-寒武系黒茨沟组;11-前长城系;12-花岗闪长岩;13-花岗斜长岩;14-辉长岩;15-英安斑岩;16-断层;17-地质界线;18-金矿床/金矿点区域内出露地层有太古—下元古界大理岩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寒武系硬砂质石英砂岩,奥陶系凝灰质砂岩、凝灰岩和安山玢岩,志留系砾岩和砂岩,石炭系页岩和灰岩,二叠系砂岩和泥质砂岩,侏罗系砾岩、砂岩夹碳质页岩,白垩系页岩、砂岩和砾岩及第四系冲一洪积砂砾。
甘肃省西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西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崔进寿【摘要】西沟金矿位于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北缘、磁海-红柳园-白山堂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内的旧井-金庙井南断裂带东段北侧,金矿化严格受该断裂带次级断裂控制.矿石类型以碎裂蚀变岩型金矿石和石英脉型金矿石为主,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粒间金和裂隙金.围岩蚀变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为特征.变砂岩、断裂构造、中酸性侵入岩是控制矿床的基本条件,断裂构造相互交接处的破碎蚀变带与化探异常发育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0(026)006【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西沟;甘肃省【作者】崔进寿【作者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7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01历年来大中型矿床深受地学界的关注,而众多小型矿床加在一起潜在的经济价值同样也是可观的,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甘肃省瓜洲县虽无一个较大的金矿,曾一度成为甘肃省产金大县,这与其众多小型金矿及金矿化点的勘查与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沟金矿就目前来说是一小而富的金矿床,对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即根据目前的工作情况所获取的地质资料,对其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为同一地区地质找矿提供借鉴。
西沟金矿位于塔里木板块、敦煌地块北缘、磁海-红柳园 -白山堂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内[1],受控于旧井 -金庙井南断裂带北侧的次级断裂带。
矿床处于旧井加里东摺皱带的四十里井复式向斜北翼。
磁海 -红柳园 -白山堂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是甘肃北山地区主要的成矿带,新金厂—金庙井金、铁成矿带[2]及小西弓—帐房山Au、Fe、W、Pb、Zn、Cu金属矿床预测区[3]就分布在该陆内裂谷带内,已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金属矿种有金、铁、铜、铅、鋅、钨等。
赋矿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白湖群 (Chbh)第一岩组浅变质的碎屑岩系,属于中—下元古界变质期金庙沟—金庙井变质带,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低绿片岩相。
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29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沈作刚,张龙海(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甘肃 天水 741000)摘 要:由于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至今没有明确其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为此提出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首先分别从地层、构造、矿床以及岩浆岩四个方面对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其次根据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构造和地层两个控矿因素,确定了两个找矿方向,以此完成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关键词:甘肃徽县九条沟;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5-0029-2 收稿日期:2021-03作者简介:沈作刚,男,生于1991年,汉族,甘肃临洮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勘查工程。
甘肃徽县九条沟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在甘肃省东南部,西部与甘肃省成县和西和县接壤,北部与甘肃省天水市相邻,南部与陕西省略阳县相接,东部与甘肃省两当县接壤。
甘肃徽县九条沟地处嘉陵江上游的徽成盆地,当地地然景观优美,素有“陇上小江南”美称。
此外当地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含有金、铁、铜、铅、锌、汞等32种矿产资源,其中主要以金矿居多,金矿主要分布在嘉陵、高桥以及银杏树等一带[1]。
由于甘肃徽县九条沟矿产丰富,矿产品级较高,品质较好,早在1996年就有多个地质勘查小组到达甘肃徽县九条沟进行地质勘查,其中重点对当地的金矿进行了研究[2]。
但是因甘肃徽县九条沟地质结构比较复杂,交通道路条件较差,地形多以山区为主,对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地质勘查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对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地质勘查活动尽是简单的野外勘查。
随着金矿资源紧张,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了缓解市场压力,开始对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提高了重视,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与其他金矿不同,地质条件复杂,至今没有明确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导致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开采工作一直停止不前,为此提出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金矿资源集中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该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岩石类型多样。
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变质岩、砂岩、页岩等,这些岩石的成分和特征各异,对金的富集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二是矿体类型复杂。
该金矿带的矿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变质岩化脉状体、砂岩层间矿体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富集金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三是成矿流体复杂。
矿体富集金的成因与矿化的流体密切相关,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包括热液、卤水和地下水等多种类型,这些流体在不同的岩石中运移、混合、反应,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体。
以上特征为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下面将阐述该金矿带的找矿方向。
一是在地表找矿。
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可通过人工勘探、物探等方法测绘出矿体的空间大小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勘探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二是在地下找矿。
虽然文县阳山金矿带的一些矿体露头出露在地表,但更多的金矿是隐藏在地下的,找矿难度较大。
在地下找矿需要依靠现代的技术手段,如地球物理勘探、化探勘探、遥感技术等,通过对地下矿体的物理、化学、矿物学特征来推测金矿的分布规律。
三是在深部找矿。
由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矿体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垂深方向上可能发生变化,深部找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部找矿需要借助现代的地下勘探技术,如井下钻探、三维电磁测量等,来探测地下较深的矿体。
总之,从文县阳山金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来看,该金矿带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和开采潜力,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文县阳山金矿带的相关数据时,主要涉及到的数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矿储量。
文县阳山金矿带总储量达到了2000吨以上,其中金品位较高的矿区储量较大。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因为处在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区域,西秦岭地区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褶皱、断裂发育,且其岩浆活动剧烈,运动复杂,成矿地质条件非常充足。
本文针对西秦岭的矿化体特征、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以后秦岭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西秦岭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1前言西秦岭处于扬子和华北2大板块的交界处,岩浆岩发育,变质作用广泛,地层出露齐全,矿产丰富,因此成为秦岭矿带的主要部分。
于西秦岭北部主要以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为主,通常以岩浆岩发育作为主要特征,形成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与岩浆岩的构造相关;其中部主要以志留系黑色岩系与三叠系构造层作为主体,是直接容矿岩层;其南部主要以火山岩作为主要特征,以绿片岩型金矿为主。
西秦岭的构造运动遍布整个区,且岩浆活动情况是北强南弱,因此形成了壮观的“金三角”地带。
2区域地质背景西秦岭地区是我国EW向和SN向构造交汇部位和重力梯级带、SN向磁场陡变带以及地壳厚度的变化地带、莫霍面深度,且地质构造的演化、发展和形成非常复杂。
其出露的地层通常呈带状分布。
如豆坝群、横丹群、南部碧口群;白水江群、中部白龙江群;西汉水—凤县岩片出露泥盆系;岷县—成县—留凤关岩片出露三叠系;大草滩前陆盆地出露石炭系、泥盆系、二叠系;北部闾井—舒家坝出露泥盆系李坝群;祁连—北秦岭出露奥陶系、寒武系、秦岭群、元古界陇山群。
区内通常出露二叠系地层、泥盆系,其次出露白垩系、石炭系及第三系地层。
(1)石炭系。
通常是小范围出露,是中统的间夹薄煤层、灰岩、石英砂岩、炭质粉砂岩、炭质板岩。
(2)泥盆系。
在马坞一带出露,主要是:a)舒家坝群。
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板岩韵律性互层,其中含少量泥灰岩、灰岩。
b)大草滩组。
泥质粉砂岩、变质粉砂岩及变质砂岩。
(3)二叠系:十里墩组通常出露在矿区西北角一带。
岩性为炭质板岩、板岩、页岩、粉砂岩夹透镜体,有较高的含金丰度,因此是主要的赋矿地层。
甘肃西成铅锌矿集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代 末 至今 , 在西 成 矿 化 集 中区发 现 了 安 家 岔 、 沟 又 小
里 、 洋 坝 、 华 嘴 、 东 沟 、 家 大 山 、 千 山 、 家 三 三 小 程 见 剡
河 、 沟里 、 大林 等 多处 中小 型金 矿 床 及 矿点 大 常
摘要 : 西成 铅锌 矿化 集 中区 已发 现 多 处 中小 型金 矿 床 ( ) 主要 矿 化 类 型有 微 细浸 染型 和 石 点 , 英 脉型 , 表性 矿床 有 安 家岔金 矿床 和 小沟里金 矿床 。综 合研 究表 明 , 代 中泥盆 统安 家岔 组和 西 汉水
组 是主 要矿 源层 , 岩浆 活动 为 成矿提 供 热动 力条件 和部 分 成矿 物质 , 间破 碎 带及 构造 交汇部位 矿 层 化 富集 。 “ 攻深找 盲 ” 今后 勘 查 的 主攻 方 向 , 时 , 注 意在 铅锌 矿 床 外 围有 利 的构 造 部 位 及 有 是 同 应
矿边缘 。部 分呈裂 隙金 、 晶隙 金 及粒 状 显 微 金 、 包体
金 与黄铁 矿伴 生 。 2 2 小 沟里金 矿床 .
小沟 里金 矿 区处于小 沟里 倒转 向斜 的核部 , 出露
地 层 为 中 泥 盆 统 西 汉 水 组 上 段 的 第 二 岩 性 层
2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西成 盆地 内金矿 床有两 种类 型 : 家岔微 细浸 染 安 型 、 沟里石 英脉一 蚀变 岩型 。矿化 主要 发生 于黄铁 小 矿化 、 毒砂化 、 钠长 石化 、 硅化 、 碳酸盐 化 、 绢云母 化 围
岩蚀变 较强 部位 , 远离 蚀 变 带 时便 明显 减 弱或 消 失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4期2005年12月甘肃冶金GANS U M ETALLURGYV o.l27N o.4D ec.,2005文章编号:1672-4461(2005)04-0025-04甘肃西横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冉德甫,董新,任育智(甘肃有色金属地质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摘要:文章论述了西横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组构特征、围岩蚀变、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标志,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关键词:围岩蚀变;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西横沟金矿中文分类号:P612;P618.51文章标识码:A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 ng Directionsof X i henggou Gold De posit i n GansuRAN D e-fu,DONG X in,REN Yu-zh i(Gan s u In stit u te ofG eol ogy f or Non-ferrou sM etal s,Lan z hou730030,C h i na)Abstrac t:In th i s paper the g eo log ica l cha racte ristics,o re patte rn and t he ir fabr i c,w a l-l rock a ltera ti on and character istics of duc til e o f the host shear zone have been d i scussed.T he prospecti ng i nd ica tions have been pointed out.The autho r suggests tha t hand li ng o f the characteristi cs of X i henggou go l d depo sit is sign ifi cant f o r furt her prospecti ng.K ey word s:a lterati on;geo l og ical cha racte ristics;prospecti ng directi ons;X i henggou go l d deposit1成矿地质背景西横沟金矿床位于甘肃省和政县南部。
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西秦岭褶皱系海西褶皱带母太子山-白石山复向斜北翼,北接临夏地槽。
北有土门关-武山深大断裂[1],南有母太子山-白石山大断裂,该矿床夹于两断裂之间,区域上构造方向呈NWW 向。
区域出露地层单一,主要为二叠系的轻微变质岩夹沉积岩及火山岩,局部地区受岩体影响岩石变质程度较深。
其次为第三系的沉积岩。
它与下伏的二叠系地层呈断层接触。
区内小型扭张性断层发育,延伸不长,多为构造角砾岩带,其中较大的断层如铁沟断裂,产于灰岩中,由3条平行断层组成,宽约50m。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以印支期活动最为强烈。
主要有平山花岗闪长岩体、小峡-西横沟花岗闪长岩体、多楞沟花岗闪长岩体和兴时沟斑状花岗岩体。
西横沟金矿床地质简图见图1。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分布于矿区内大部分地区。
地层总的走向为NW(NWW)-SE (SEE),倾向S W,产状200b~212b N50b~65b。
但由于受断裂及岩浆侵入作用的影响,地层已经破碎,形态不完整,常被岩体分隔,甚至形成大的捕虏体,厚度大于600m。
岩性为浅灰-灰黑色泥质斑点状板岩,岩石呈厚板状,致密细腻,见斑点。
镜下岩石主要由绢云母斑点、隐晶状石英(硅质)、黑云母粉屑、方解石微粒等组成,显微鳞片变晶结构。
其中绢云母斑点占35%,由显晶质绢云母集合体构成,形态呈椭圆、扁豆状等,分布较均匀,推测为热变质初期形成,斑点直径0.25~0.8mm;石英(玉髓)占20%,呈显微晶质和花瓣状玉髓硅质,分布相对富集,粒径0.002~0.005mm;黑云母粉屑占15%,呈显微片状残晶,多具绿泥石化,有杂质沿解理析出,粒度与石英相当;绢云母占20%,呈显微磷片变晶,均匀混杂分布;方解石占10%,呈显微状他形变晶,相对集中且混杂分布。
副矿物主要见少量电气石。
根据矿物组成及岩石结构推测该地区岩石由钙硅质泥岩经轻微热变质形成。
在与岩体接触带,局部地方可见微弱的角岩化。
矿区内地层中金含量较低,约在2@10-9~5@10-9之间,同时具有越靠近断裂和岩体金含量增高的特点。
图1 西横沟金矿床地质略图由于构造作用,岩石裂隙较发育,局部充填有石英脉,脉中伴生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含金较高,最高可达28@10-9。
2.2 构造矿区内岩层产状200b ~212bN 50b ~65b ,为一单斜构造,形态较简单。
但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据其与岩体的关系,可分为岩体侵入前断裂、岩体侵入期断裂和岩体侵入后断裂。
后两种断裂与矿化关系密切,而岩体侵入前断裂为岩体就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该组断裂以N W 向为主,岩体侵入期断裂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也多呈NW 向,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及不同岩相的接触带中;岩体侵入后断裂除了继承前两者的产出特征即呈NW 向展布外,还有的呈NE 向展布。
空间上也具两种产出形式,产于岩体内部或切穿岩体,其空间分布及断裂性质相对复杂,按其走向可分为NW (NWW )向、NE (NEE )向及近E W 向3组。
⑴NW 向断裂:该断裂为矿区内的主要断裂,产状200b ~232bN 50b ~86b ,断裂宽约0.5~2.7m,上缓下陡,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属压扭性质,具多期活动特点。
断裂内岩石强烈破碎,糜棱岩化、挤压透镜体常见,局部岩石片理化明显,有的地段岩石被碾磨成泥状。
断裂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及雁列特征。
断裂破碎带内常见石英脉,脉中具有强烈的蚀变现象。
断裂破碎带内发育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金矿化等,部分地段构成金矿体。
⑵NE 向断裂:该断裂延伸50~300m 不等,宽约0.5~1.0m,为张性断裂,产状310b ~345b N 40b ~68b ,断裂内角砾呈棱角状,地表可见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等次生变化。
断裂具多期活动特点。
区内这组断裂较少,但其中规模最大的1条控制长度约200m ,该断裂产状140bN 68b ,其南西段矿化较好,9号矿体受其控制。
⑶近E W 向断裂:该组断裂相对不发育,规模也较小,多表现为一系列的裂隙,其间以充填石英细脉为主,为挤压性质,石英脉中含金矿。
综上所述,上述3组断裂(或裂隙)中,NW 向为主要的控矿断裂,形成时间最早、活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它既为西横沟岩体的侵入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其与后期形成的断裂一起为岩浆期后热液的运移及最终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和赋矿空间。
NE 向和近E W 向断裂形成于岩浆侵入之后,相对规模较小,发育程度较差,在成矿作用中显示弱的金矿化。
2.3侵入岩浆活动2.3.1岩体特征小峡-西横沟杂岩体在空间上位于平山闪长岩体东侧,侵入时间发生在印支期,呈岩墙状沿NW 向呈带状侵入下二叠统地层中。
岩体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和黑棕色黑云母闪长岩组成,随着矿物的增减,局部可相变为:浅灰色黑云母二长花岗闪长斑岩、浅灰色-灰棕色黑云母石英二长岩、黑云母石英闪长岩和含辉石黑云母石英闪长岩。
岩体蚀变以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形成灰白色绢云母化石英闪长岩和暗绿色绿泥石化闪长岩。
根据区域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其深部可能与平山岩体的东北分支大峡岩枝相连。
该岩体未连续出露,矿区内出露岩体位于14~7线之间,被N W 向的支沟分成两部分,其南西部分呈手掌状,分布于12~4线之间,长130m ,宽50m,面积约0.005km 2,东北部分近似纺锤状,长约480m,最宽处约170m ,位于0~3线之间,出露面积约0.04k m 2。
岩体与地层的北东接触面倾向NE ,下二叠统地层呈帽状覆盖其上。
在8线以西,岩体在地表及坑道中均较窄,其宽度只有50m ,但在4线以东,岩体明显膨大。
2.3.2 石英闪长岩与黑云母闪长岩之间的关系从地表及深部已有工程揭露得出,黑云母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相间分布无规律可循,黑云母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界线清晰,表明这两种岩性没有相26 甘 肃 冶 金 第27卷变关系。
地表以石英闪长岩为主,深部黑云母闪长岩增多,黑云母闪长岩呈捕虏体存在于石英闪长岩中,这些均说明西横沟岩体实际上是一个两期侵入形成的杂岩体。
2.3.3岩体与矿化的关系矿区内岩体中金元素含量在5@10-9,普遍较高,同时具有岩体随着蚀变的加强,金元素升高的特点,岩体内具有断裂的部位,金含量具有突然升高的趋势。
矿体主要分布于岩体或岩体与地层接触带的断裂中,规模较大的矿体均分布于岩体断裂破碎带中,反映了岩体对矿化的巨大影响和控制作用[2]。
同时,地层、石英闪长岩及黑云母闪长岩中均有矿体,其矿石矿物、矿石结构构造、矿化蚀变等均相同。
3金矿(化)体特征3.1矿体赋存部位矿化主要赋存在闪长岩岩体的断裂破碎带中,其次为闪长岩与板岩的接触带,泥质板岩的断裂或裂隙中也有少数。
矿体围岩为灰白色石英闪长岩、灰黑色黑云母闪长岩及灰黑色泥质斑点状板岩。
含矿岩石主要为断裂蚀变岩、石英脉及断层角砾岩。
3.2矿体形态、矿体数量、产状及规模矿体均受到断裂构造或裂隙控制,呈不规则脉状及透镜状产出。
目前共发现矿体22个,其中盲矿体10个。
7个产于灰白色石英闪长岩,4个产于灰黑色黑云母闪长岩中,7个产于灰黑色泥质斑点状板岩,1个产于灰白色石英闪长岩与灰黑色黑云母闪长岩的接触带,1个产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矿体两端分别位于岩体与地层中的有2个。
单个矿体厚0.2~3.0m,长20~270m,矿体按走向可分为3组:N W(NWW)向、NE向、近E W向。
其中NW (NWW)向矿体是矿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组,矿体多因挤压形成扁豆状、透镜状及脉状;NE向矿体产于NE向的张性断裂内,矿体多呈板状产出,矿体厚度稳定,延伸较大,但矿体品位相对较低;近E W向矿体主要产于岩石裂隙中,矿体规模小,品位相对较高。
总体上,该矿床矿化多而分散,矿体规模普遍较小。
较大矿体简述如下:⑴7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部6~7线之间,NW走向,地表长约250m,厚约0.5~1.1m,平均厚度约0.95m,是矿区主要矿体之一。
矿体产于NW-SE 向断裂带中,总的倾向为SE,倾角50b~80b,其围岩主要为灰白色绢云母化石英闪长岩、灰黑色泥质斑点状板岩。
断裂中岩石破碎,有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石英小脉发育,胶结物为铁硅质。
岩石蚀变强烈,具脉状硅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等蚀变。
矿化有黄铁矿化、方铅矿化。
氧化带次生变化为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