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_程书乐

合集下载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矿矿床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对于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矿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历史、构造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有助于揭示金矿矿床的成因机制,指导矿床勘探和开发工作,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金矿矿床属于重要的金属矿床类型之一,对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金矿矿床的研究中,地质特征是首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可以揭示金矿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为后续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重点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以期为金矿矿床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矿床的形成机制,提高金矿勘探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还可以为金矿床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动地质勘查技术和矿业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概述金矿矿床是含有金属黄金的矿床,是地球上非常珍贵的资源之一。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矿石类型、矿石组合、矿床产出规模、矿床分布特点等方面。

金矿矿床的矿石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含金矿石、含砂金矿石、含金石矿石等。

含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的石头,含砂金矿石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砂的石头,而含金石矿石则是指矿石中含有金石的石头。

金矿矿床的矿石组合丰富多样,既有单一金矿石,也有多金属矿石。

矿石组合的多样性对金矿矿床的开采和加工有着重要的影响。

河南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河南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Or -o mi g fu d c a a t rs is a d o eg n ssi e f r n l i h r c e i t n r e e i n c H a z u n l p st e n h a g Go d De o i n
Z ANG e ,W ANG in u ,LIXio o g ,S H W n Ja g o a h n HEN u h n Lis e g
9 3 ~ 1 . ‰ a d8 5 ~ 1 . % e p ciey,wh c r h rceie yma mai h d o h r fau e o pe .‰ 1O n . %0 1 6 ors e t l v ih a ec aa tr d b g t y r t em e tr sc u ld z c
(. 津华北地 质勘 查 总院 , 1天 天津 3 0 7 ;. 0 1 0 2 北京 ・中国地质 大 学, 京 1 0 8 ) 北 0 0 3
摘 要: 河南 庄金 矿位 于秦 岭褶 皱 系 北 缘 东 端 , 一 产 于 变 质 岩 层 间 破 碎 带 中 的 蚀 变 岩 、 英 脉 复 合 型 金 矿 为 石
第 6卷 第2 4 期
d i1 . 9 9 J i n 1 7 — 1 2 2 1 . 2 0 3 o :0 3 6 /.s . 6 14 7 . 0 2 0 . 1 s
有 色 金 属( 矿山部分)
21 年 3 O2 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南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 因
张 文 , 建 国 , 王 李孝 红 沈 柳 生 ,
p e s r n o s l i . Th o tn so y r g n x g n a ds l rsa l st p sa e 一 9 . %0 一 7 . %o rs u ea d lw ai t ny ec ne t fh d o e ,o y e n uf tbeio o e r u 22 ~ 90 ,

河南石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陈书中

河南石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_陈书中
根据矿化原岩及结构构造特点分类,将矿石 划分为角砾岩型矿石和碎裂岩型矿石。本矿床矿 石工业类型主要为少到中硫化物金矿石。该区矿
《华北国土资源》 2010年第 2 期
-2-
ZIYUAN GONGXIANG 资源共享
石以中低品位品级矿石为主。 赋矿围岩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安山
岩 。 区 内 马 家 河 组 地 层 中 金 元 素 平 均 值 11.04 ppb,明显高于克拉克值,可能是后期金矿形成时 金元素叠加的结果。围岩经过了构造破碎后形成 构造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等,并发生硅 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萤石化热 液蚀变,产生多金属矿化和金矿化并富集成矿。 3.3 矿物共生组合
据野外、室内观察及归纳整理,各矿石类型 的矿物组成及共生组合特征相似,其区别是在矿 物相对含量上有程度不同的变化。根据金属矿物 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可归纳为如下几种矿物共 生组合类型:
1)自然金—黄铁矿—绢云母—石英 2)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 矿—绢云母—石英—铁白云石 3)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磁铁矿—长石 (绢云母化)一绢云母—石英 4)自然金—银金矿—方铅矿—铁白云石 5)自然金—银金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 矿—黝铜矿—铁白云石














成矿早期到晚期,CH4,N2,C2H6,Ar,CO2 含
量 增 加 , H2O 相 对 减 少 , 说 明 随 成 矿 作 用 演
化,成矿流体系统愈趋开放,越来越多的大气
降水加入到成矿流体中。
4) 目 前 计 算 得 到 的 铅 模 式 年 龄 为 259.7
Ma-358.2 Ma。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2021整理)

金矿一、金矿资源一、资源状况按照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点〕共计7148处,此中岩金矿床〔点〕3734处,砂金矿床〔点〕3026处,伴〔共〕生金矿床388处。

在矿床〔点〕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罗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共〕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此中:岩金,占59%;砂金,占%;伴〔共〕生金,占%。

建国以来到“八五〞期间,全国共探明储量t。

各时期储量增长见表3.18.5。

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见表3.18.6。

表3.18.5各时期年平均探明储量表3.18.6我国黄金资源布局t3-18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按照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黎彤、杜春林等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区〕、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二、地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不服衡的,东部地域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域是东北地域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详见中国金矿分布图〔图3.18.1〕及其附表〔表3.18.7〕。

图中国金矿分布图m表3.18.7中国金矿分布图附表t二、资源特点1.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花岗岩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微细粒浸染型等矿床。

此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

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_程书乐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_程书乐

第26卷 第1期2011年3月:46-50地 质 找 矿 论 丛Contr ibutio ns to Geo log y and M ineral Reso urces R esear chVol.26 No.1M ar.2011:46-50收稿日期: 2010-01-31作者简介: 程书乐(1959-),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通信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许继大道12号,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邮政编码:461000;E -mail:chyp222@sin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程书乐,王怀智,胡 静,傅志国(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河南许昌461000)摘 要: 河南省砂金矿床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支流中,具代表性的有淅川寺湾及嵩县高都川两矿床,其成因类型分属于河床-河漫滩型与阶地型两大类。

矿体展布形态与全新统地层分布状态一致,为近水平沿现代河流边部赋存的长条带状。

在地质找矿方面,在两大水系交汇处、河流地形的缓坡以及河流的内湾一侧均为寻找砂金矿床的有利区段。

关键词: 砂金矿床;矿床地质;找矿有利区段;河南省中图分类号: P613;P 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12(2011)01-0046-050 引言河南省砂金探明资源量在全省金矿资源总量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分布范围很广(图1),在豫西的嵩县、栾川、卢氏、灵宝及豫西南的淅川、西峡等地均有分布。

黄河水系的伊河、洛河、颍河、朱阳河流域和长江水系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为砂金的两大集中产区,矿点很多,探明资源量的有嵩县高都川、淅川寺湾、下集、荆紫关)下湾、西簧等砂金矿床。

河南省的砂金矿均产于第四纪河流冲积层中,分为阶地砂金、河床-河漫滩砂金两种类型。

阶地砂金在豫西、豫西南地区的黄河、长江水系二、三级支流中均有分布。

嵩县高都川砂金矿床即以阶地砂金为主,在淅川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阶地砂金分布虽广,但多未形成规模,成为民采的主要对象。

河南石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河南石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火山喷发,为区域多金属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能和物源。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以Au、Ag、Pb、 Zn、Cu等为主,如上宫金矿、铁炉坪银矿和沙沟铅锌矿等大型矿床和干树、虎沟、吉家洼和金鸡山等中
小型金矿床,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
1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石寨沟金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以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Ptm)为主,矿区北西角出露少量的中
2021年6月第41卷第2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l.41 No.2 Jun., 2021
河南石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陈书中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
摘要:河南石寨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区域构造一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研究表明:
石寨沟金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矿体主要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地层中,金矿体产状与层间滑脱带产状一致;矿
为主;它形晶粒状结构,主要以自然金、银金矿、确金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确银矿和确铅矿 等为主;压碎结构,主要为黄铁矿压碎,裂隙中被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以及脉石矿物充填;包含结 构,一般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包含黄铁矿,或者方铅矿、黄铁矿包含自然金和银金矿等;交代残
余结构,较为发育,如方铅矿交代黄铁矿、闪锌矿,蓝铜矿、斑铜矿交代黄铜矿等。矿石构造较简单,
碳酸盐化。
〔.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2.探槽及编号;3.钻孔及编号;4.矿体及编号;5.含金蚀变带 图2石寨沟金矿床0-0'勘探线剖面图
23矿石组构 石寨沟金矿中矿石结构较为复杂, 可见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压碎结构、包含
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等。其中,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主要以黄铁矿为主,以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矿业开采工作。

在我国,从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相应的勘探开采技术不断改进,掌握金矿的形成规律和地质特点,能够为金矿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矿的形成原理,然后分别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两个方面,对金矿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预测类型;成矿地质特征;金矿预测评价模型;金矿资源潜力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下地幔带出一些物质,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了解并利用这些规律,能够通过地质特征进行推测,继而评估是否存在金矿,为金矿的开挖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深入探讨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划分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的演化和矿床地质特征等,以《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为基础,将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归纳为12类。

2金矿的地质特征2.1绿岩带型绿岩带型金矿中,金矿类型主要是角闪岩、辉石等,形成过程是火山喷发出矿物质,对岩石造成化学侵袭,继而出现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反应,因此表面呈现为绿色[2]。

分析其地质特征,主要位于多山区域,而且出现过火山喷发现象,喷发期间带来的物质和原有岩石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出现造山效果。

而且,该金矿内会存在大量片状岩石,呈现绿色、质地较脆,组成物质主要是云母、石英,因此在分布上相对明显。

2.2矿金砂矿金砂金矿的形成,得益于河流对含金金属物质的搬运,在水流作用下聚集到平缓区域,然后形成矿床地带,含有大量金属物质。

该金矿的特点是含金量高、开采方便,因此成为目前经常开采的类型。

分析其地质特征,河流上游经过矿区,且其中的含金量高;中游则会存在明显弯道,在水流作用下可以推动砂子运动;中下游地段相对平缓,有利于金砂的聚集,由于会覆盖在岩石上方,因此表现为砂金状。

2.3变碎屑岩型变碎屑岩型金矿的外表,主要是黑色岩、硬砂岩、浊积岩等,岩石质地较粗糙,以板岩、片岩为主。

地质科技论文: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地质科技论文: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地质科技论文: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摘要: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位于熊耳山东段南坡近分水岭处,熊耳山拆离-变质核杂岩区。

该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点)众多,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点)较多,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对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分析;黄沟黄沟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块南缘、熊耳山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西部。

华北地块南缘处于华北地台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地带,是我国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出露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中生代又卷入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大陆伸展运动。

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使该区具备了多矿种、多类型、多阶段、多矿源成矿作用的特点,是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成生的有利构造单元。

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地层分区为华北地层区熊耳山小区。

区内古老变质岩系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点)较多,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1矿区地质特征1. 1地层特征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少量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分布在洛宁山前断裂北侧卢氏-洛宁盆地和现代沟谷中。

1. 1. 1古界太华群(Arth)是该区古老的结晶基底。

主要由一套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岩及少量混合岩组成。

呈北东东向长垣状分布在洛宁南部地区,是形成于太古宙晚期的花岗绿岩带,四周受拆离断层围限,具典型的科迪勒拉式变质核杂岩构造。

根据地层中暗色矿物的种类、结构构造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五个岩性组,各岩性组间从下至上呈渐变过渡关系。

(1)草沟组(Arc)。

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体,夹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及超镁铁质岩团块。

(2)石板沟组(Arsh)。

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底部含大量串珠状排列的角闪岩透镜体,上部夹多层浅粒岩、硅质岩透镜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1期2011年3月:46-50地 质 找 矿 论 丛Contr ibutio ns to Geo log y and M ineral Reso urces R esear chVol.26 No.1M ar.2011:46-50收稿日期: 2010-01-31作者简介: 程书乐(1959-),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通信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许继大道12号,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邮政编码:461000;E -mail:chyp222@sin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程书乐,王怀智,胡 静,傅志国(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河南许昌461000)摘 要: 河南省砂金矿床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支流中,具代表性的有淅川寺湾及嵩县高都川两矿床,其成因类型分属于河床-河漫滩型与阶地型两大类。

矿体展布形态与全新统地层分布状态一致,为近水平沿现代河流边部赋存的长条带状。

在地质找矿方面,在两大水系交汇处、河流地形的缓坡以及河流的内湾一侧均为寻找砂金矿床的有利区段。

关键词: 砂金矿床;矿床地质;找矿有利区段;河南省中图分类号: P613;P 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12(2011)01-0046-050 引言河南省砂金探明资源量在全省金矿资源总量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分布范围很广(图1),在豫西的嵩县、栾川、卢氏、灵宝及豫西南的淅川、西峡等地均有分布。

黄河水系的伊河、洛河、颍河、朱阳河流域和长江水系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为砂金的两大集中产区,矿点很多,探明资源量的有嵩县高都川、淅川寺湾、下集、荆紫关)下湾、西簧等砂金矿床。

河南省的砂金矿均产于第四纪河流冲积层中,分为阶地砂金、河床-河漫滩砂金两种类型。

阶地砂金在豫西、豫西南地区的黄河、长江水系二、三级支流中均有分布。

嵩县高都川砂金矿床即以阶地砂金为主,在淅川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阶地砂金分布虽广,但多未形成规模,成为民采的主要对象。

阶地砂金矿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更新统中,部分则为第四系全新统。

河床-河漫滩砂金矿在豫西的伊河、洛河和豫西南的丹江、淇河、老鹳河广泛分布,但探明的矿床多集中在淅川县境内。

河床-河漫滩砂金矿的赋矿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属现代河床冲洪积层。

1 砂金矿床总体特征河南省砂金矿的规模小且分布不均衡,已探明图1 河南省砂金矿分布示意图F ig.1 Distributio n o f placer g old depo sits1.中型矿床2.小型矿床3.矿点矿床(点)名称: 1.灵宝朱阳2.卢氏范里3.栾川东庄4.嵩县德亭5.嵩县高都川6.临汝金沟7.淅川荆紫关8.淅川寺湾9.淅川西簧10.西峡拱坊河11.淅川下集资源量且具代表性的矿床有淅川寺湾、嵩县高都川2处,均为中型规模,其余均为小型或矿点。

这一情况与岩金的大部分探明资源量为大型矿床形成鲜明对照。

已探明资源量的砂金矿床皆分布于黄河水系的熊耳山地区和长江水系的南秦岭地区,河南省流域面积最大的淮河水系至今未发现砂金矿床,在河南省岩金储量中占很大比例的小秦岭地区和有多处岩金矿床的桐柏)大别山地区也未发现并探明砂金矿床。

河南省砂金矿平均品位较低,矿床平均品位C(Au)=0.16~0.21g/m3,多数不超过0.2g/m3,但也有个别的富矿床平均品位高达1.7g/m3。

砂金粒度较大,以中、粗粒为主。

砂金粒径> 0.1mm的占70%以上,多数矿床砂金粒径>0.25 mm的占80%以上。

1989年在卢氏县范里乡土窑沟小河溪中发现一块狗头金,重达964.5g,纯度为68.62%,是河南省发现的最大天然金块。

砂金成色较高。

砂金矿多为自然金,银金矿少见。

自然金成色在879~956之间,多数矿床砂金成色在900以上。

现以淅川寺湾和嵩县高都川2个砂金矿床为例,对河床-河漫滩型砂金矿和阶地型砂金矿进行分述。

2淅川寺湾砂金矿床寺湾砂金矿床位于淅川县西部的豫鄂交界的丹江河谷中,矿区主要属淅川县寺湾乡管辖,距淅川县城32km。

矿床为中型,属于河床-河漫滩型砂金矿床。

矿区周边已发现砂金矿床(点)20余处。

2.1矿区地貌丹江河谷为开阔的河流冲积地貌,河谷两侧为剥蚀地貌。

河谷分为河床、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冲积锥及坡积裙等。

河床和河漫滩极为发育,宽度一般为800~ 1500m,平均1000m;沉积物主要为砂和砾石,厚度5~8m,是砂金赋存的主要地貌单元。

阶地可分为Ñ~Ô级。

Ñ级阶地上部为3~7 m厚的黏土层,下部为4~8m厚的砂砾层,下部砂砾层是该区次要含金层,也是民采砂金的主要对象;Ò级阶地上部是2~3m厚的黏土层,下部是2~4 m厚的砂砾层,砂砾层中下部往往含金;Ó级阶地分布于河谷两侧山坡上,规模不大,连续性较差,上部也是黏土层,厚1~2m,下部亦为砂砾层,厚2~3 m,砂砾层下部有采金老硐;Ô级阶地只在河谷两侧小山脊作零星分布。

2.2矿区地质矿区出露地层全为第四系,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古生界灰岩或第三系砂砾岩之上,又可分为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

中更新统分布于Ô级阶地上,由冲积成因的黏土、砂、砾石和钙质结核组成,分布零星,厚度不大,一般厚0.5~2m。

上更新统又细分为上下两层。

下部层主要分布在Ó级阶地上,由冲积成因的黏土、亚黏土和砂砾石组成:在黏土、亚黏土(厚1~2m)之下为砂砾层(厚2~3m);上部层分布在Ò级阶地上,在黏土层(厚2 ~3m)之下为砂砾层(厚2~4m)。

全新统总厚6~20m,分为两层。

下部层分布于丹江两侧的Ñ级阶地上,上为的黏土、亚黏土层(厚3~7m),下为砂砾层(厚4~8m),是本区的含金层之一,也是民采砂金的主要层位。

上部层分布于广阔的河床、河漫滩上,是寺湾砂金矿矿体赋存的主要层位,主要为砂、砾石,厚5~8m。

砂砾层中砂占20%~40%。

砾石占55%~75%,泥质一般少于5%。

砾石直径一般2~10cm,冲沟口附近的砾石个别可达40~50cm。

2.3矿体特征寺湾砂金矿床在成因上属河流冲积型,在赋存部位上属河床-河漫滩型,由大致平行的Ò号、Ó号2个矿体组成。

另有一规模较小的Ñ号矿体,因品位和宽度变化大,不具工业意义,但可供民采。

Ò号矿体呈弯曲的长条状,顺丹江河谷展布,赋存于淇河与丹江的交汇部位。

矿体长2200m,宽40~160m,平均125m,最厚处9.2m,最薄处4.7 m,平均7.46m,厚度变化系数23.44%,品位最高0.512g/m3,最低0.0447g/m3,平均0.2295g/ m3,品位变化系数72%。

Ó号矿体呈宽窄变化的长条状,分布于淇河与丹江交汇部位及其下游的河床-河漫滩砂砾层中。

矿体长5400m,宽40~320m,平均160m,最厚处15.2m,最薄处4.84m,平均7.63m,厚度变化系数为26%,品位最高0.4703g/m3,最低0.0118g/ m3,平均0.1519g/m3,品位变化系数63%。

2.4砂金特征形态:砂金形态以片状为主,板状为次,二者分别占砂金总重量的63%和24.8%;此外还有粒状、长条状、不规则状等。

砂金表面粗糙,凸凹不平,凹坑中偶见石英颗粒及岩屑。

粒度:砂金粒度较粗,粒径>2mm的占砂金总重量的11.6%,2~1mm的占36.2%,1~ 1.5mm 的占38.6%,0.5~0.3mm的占9.8%,0.3~0.147第26卷第1期程书乐等: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mm的占3.5%,<0.1mm的只占0.3%。

色泽:砂金呈黄-金黄色,颜色鲜艳,色调均匀,具强金属光泽。

成色:寺湾砂金中金含量很高,Ò号、Ó号矿体金的质量分数平均为95.62%(表1)。

表1砂金成色化学分析结果表T able1Chemica l analy sis of placer g old samplesfro m the Siwan placer g old depo sit矿体样号w B/%Au AgÑ190.00.4Ò+Ó298.7 6.2 495.924.2 593.6552.7 695.6142.9Ò号、Ó号矿体平均95.62342.5伴生矿物砂金伴生矿物主要有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石榴石、锆石、金红石、独居石、黄铁矿等。

因伴生矿物含量少,该矿床基本上为单一砂金矿床。

2.6砂金富集规律矿体品位在横向上变化无规律,在纵向上矿体中部较富、两端较贫,砂金在淇河与丹江汇合地段富集。

在垂向上,砂金富集在砂砾层的中下部和底部,其赋存的砂金占了总量的98.6%。

砂金在矿体中分布的总趋势是:品位上贫下富,粒度上细下粗。

2.7砂金矿的矿质来源¹来自老地层中的金:丹江中上游老地层中金的丰度值较高,如熊耳群火山岩、陡岭群磊沟组片岩,耀岭河群的中-基性火山岩,金丰度为30@ 10-9~36@10-9;º来自原生金矿床(点)中的金:砂金矿所在区域金矿及矿化点较多,分布普遍;»来自阶地砂矿的金:丹江两岸阶地砂金矿点分布较多。

上述3种来源经剥蚀、搬运,为寺湾砂金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

寺湾矿区的地貌条件有利于砂金矿床的形成,尤其是淇河、丹江汇合处,河水流速突然减小,有利于砂金的重力沉淀、富集。

3嵩县高都川砂金矿床高都川砂金矿床位于嵩县县城西北2km处的高都川河河谷中,矿床规模达中型,是阶地砂金和河床-河漫滩砂金混合型矿床,以阶地砂金矿为主。

3.1矿区地貌高都川河为侯河的一级支流,长约20km。

矿区位于不对称的河谷中,以河流冲积地貌为主。

河漫滩和Ñ级阶地分布较广,Ò级至Õ级阶地仅在河谷北坡分布,且因冲沟切削变得不很完整。

河床-河漫滩:河漫滩最大宽度450m,最窄处170m,平均宽312m,堆积物主要是砾石、砂和少量黏土。

河床不发育,丰水期宽100m左右,枯水期局部河段断流。

阶地:可分为5级。

Ñ级阶地连续出露在河谷北坡,长约11.5km,宽度最大500m,最小130m,平均239m。

河谷南坡Ñ级阶地多已缺失,呈断续分布。

Ñ级阶地上部为亚黏土层,厚3~6m;下部为砾石层,厚3~5m,是砂金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Ò级阶地断续分布于河谷北坡,长约4.6km,平均宽150m,上部为厚5~10m的亚黏土层,下部为厚1.5~3m的砾石层,含有砂金。

Ó级阶地连续分布于河谷北坡,长约8km,平均宽600m,其底部砾石层亦是砂金的赋存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