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东省广宁县丰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83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广东省广宁县丰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郭碧莹,李畅建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三队,广东 肇庆 526060摘 要:丰木地区金矿床位于粤西广宁县北部,黄泥坑金矿床的南西部。
区内多期次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发育,具有良好的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
本文对丰木地区金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判断其为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关键词: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丰木地区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08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gold deposits in Fengmu area,Guangni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GUO Bi-ying, LI Chang-jianGeological Team 933 of Geology Bureau for Nonferrous Me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 526060, ChinaAbstract: The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Guangning County, west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western of Huangnikeng gold deposit. The area has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ell-developed faults, and goo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type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 are studied, and it is judged to be a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controlled by shear zone.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Keywords: structural altered rock-host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郭碧莹,女,生于1988年,广东肇庆人,硕士研究生,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金矿床之一。
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独特,找矿标志明显,其开发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处阿拉善盆地西部,为典型的内陆盆地-断裂-岩浆活动矿床。
区内构造地貌特征鲜明,主要构造有罗布泊断裂带和额济纳花海—罗布泊地区的南北向走向大断裂带。
这些断裂构造在区内发育有较为复杂的构造活动,为金矿的形成及成矿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质岩性该矿床主要富集在地层接触带,矿石呈脉状产出。
矿脉产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岩和构造岩组成的岩浆热液脉。
金矿床以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为主,伴生有斑岩矿、辉钼矿、碳酸盐化物矿和硫化物矿。
矿体多以细颗粒与粒状为主,呈网状、块状和簇状分布。
3.地质构造变形矿区地层结构复杂,存在明显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地层产状弯曲,断裂变形严重。
由于区内地质构造变形较为明显,金矿床产出在断裂带、褶皱和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地质环境,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成矿作用古硐井金矿为典型的花岗质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成矿作用是岩浆热液和断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内大规模的花岗岩中释放的金属元素和深沉积层中复合流体的混合作用,通过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的作用,形成了金矿床。
二、找矿标志1.构造找矿标志断裂和褶皱构造是金矿床形成的最主要构造因素。
在矿区周边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期构造活动的特点。
在地质调查和勘探中,需要重点关注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带特征、构造作用类型等,以确定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及产状特征。
2.地质岩性找矿标志岩性是决定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体类型的重要标志。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通过岩性的分析和鉴定,找出区内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较为发育的地段,以确定矿床产出的位置和规模。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阳山金矿位于甘肃文县阳山,在1997年被武警黄金部队发现,开采总量可达三百多吨。
该金矿带东西向长达60Km,是国内发现最大亦是亚洲最大的金矿。
本文通过对该矿床进行地质特征的分析从而总结出相应的找矿标志,为同类型的金矿山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阳山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一、金矿形成地质背景阳山金矿正处川北陇南交界地,位于川陕甘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在二十世纪末被武警黄金部队发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发展到现在已勘测到的金矿总量达三百多吨,是国内发现的最大金矿。
控制阳山金矿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了构造、岩浆等。
最初,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洋盆俯冲作用使得扬子板块北缘产生扩张作用从而形成最初的盆地,接下来便在盆地中心沉积了含矿性好的浊积岩以及热水沉积岩,发展至泥盆纪晚期,该裂陷盆地进一步伸展扩张,并伴随细碎屑岩系和碳酸盐岩的不断沉积从而在盆地的中心形成了早期的较为成熟的洋盆。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在阳山金矿所在的区域内,岩浆侵入作为另一个控矿因素来说其活动并不是非常强烈,岩浆岩的出露规模较少,在对各个矿段进行分析后发现仅有部分中酸性侵入岩脉和小岩株出露。
二、阳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对阳山金矿床进行地质特征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
(1)地层首先,从地层来说,出露的地层包括了中上元古界的碧口群、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层以及第四系地层等。
其中泥盆系地层盆出露最多。
对阳山金矿带分析发现,矿体的主要岩性分布在泥盆系的三河群口中,因此该地层是构成该矿区的主要地层。
接下来对具体的地层进行分析:首先对最古老的碧口群分析,从位置分布上来看主要在阳山矿区的南部,碧口群里涵盖的岩系主要是勉略带沉积下来的多种岩系的混合,包括了碳酸盐岩、硅质岩、片岩等。
由于岩石在地球演变的过程中其含金量会随着地层的变老而增高,因此作为形成阳山金矿最古老的地层,碧口群地层的含金量丰度是较高的。
山东莱州望儿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

山东莱州望儿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盛明坤(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望儿山金矿床位于胶东地区之招平成矿带,成矿潜力巨大。
研究结果表明:望儿山金矿床严格受控于望儿山—河东断裂带及次级断裂,矿体主要富集在断裂带下盘以及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体系中;矿区岩浆活动强烈,煌斑岩脉与金矿化分布密切相关;从矿体中心至外侧具有“矿化体→蚀变型矿体→下断裂面→碎裂岩型矿体→上断裂面→钾长石化带→钾长石化花岗岩”的变化规律;矿化蚀变带延深大、走向延伸较为稳定,在望儿山深部以及外围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1-0083-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Laizhou, Shandong ProvinceSHENG Ming-kun(Six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ihai 264209,China)Abstract: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Zhaoping metallogenic belt of Jiaodong area, with great metallogenic potenti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ngershan gold deposit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Wangershan Hedong fault zone and its secondary faults. The ore bodi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ootwall of the fault zone and the NE and NNE fault systems. The magmatic activity of the mining area is strong, and the lamprophyre vei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mineralization. From the center to the outside of the ore body, there are "mineralized body → altered ore body → lower fault plane → cataclastic ore body" The change rule of "body → upper fault plane → K-feldspar zone → K-feldspar granite"; the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zone has a large extension depth and a relatively stable strike extension, and has a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deep and peripheral Wangershan.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资源储备基地之一,黄金资源储量已探明千余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是我国富含金矿的一个重要发现之一,该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义寺山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开采。
该金矿床是一个多金属矿床,包含金、铜、铅、锌、银、钼等多种金属矿物,其中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硫化金、金黄铁矿、镁黄铁矿、黄铁矿等为主,成分较为复杂,矿脉体为层状、带状、脉状等不规则形状,矿石性质优良,属于岩石中的高品位金矿。
小秦岭义寺山地区属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交界带,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岩石类型和矿床形成也是多样的。
该地区地质时代上属于中生代晚期,主要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石和变质岩,其中以花岗岩、斑岩、角闪岩和石英岩等为主要岩性。
经过长期的变质、褶皱和断裂活动,使得矿床的形成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过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采,总体上可以归纳出以下的找矿特征。
1、控矿构造。
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具有较明显的构造控制特征,矿脉体多呈层状、带状和脉状等不规则形状,大致走向东北西南方向,与该地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断裂构造有关。
在矿床研究和找矿工作中,需要注重对该区域的断裂、褶皱、岩浆岩和变质程度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2、地质形态。
在找矿过程中,需要注意矿床的地质形态特征,矿床呈脉状、带状、散乱状分布,以断层、赋矿围岩破碎带、蚀变沟槽、蚀变带等地质体的局部挤压变形为主要的富矿体基础。
在采矿、勘探及分析工作中,需要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岩性类型和富矿体的分布特征。
3、矿物组合。
在找矿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矿物组合特征,小秦岭义寺山金矿床中的含金矿物以硫化金和自然金为主,同时与铜、铅、锌、银、钼等多种金属矿物共存。
根据不同的矿物组合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物化探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勘探工作。
4、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在找矿工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小秦岭义寺山地区的重力、电磁、磁力等勘探,可以为新矿床的发现和旧矿床的深部探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山东省文登区店子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山东省文登区店子头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杜振明,董美川*,石晓宇,程世秀,刘 倩摘要:山东省文登区店子头金矿区位于威海—文登成矿带内,该成矿带为胶东东部地区受米山断裂带控制的南北向成矿带,金矿床分布众多。
研究区内主要的金矿体即位于米山断裂带内。
通过对店子头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了矿区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研究表明,金矿体赋存于米山断裂带内,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1 研究区地质特征1.1 地层研究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主要分布在丘陵坡地、山间平原及现代河流两侧,覆盖率达80%。
岩性以黄褐色含砾砂土、黄褐色砂质黏土为主,属于残破积、洪冲积成因,厚度0.5m~15m。
局部出露的老地层为古元古代荆山群,为研究区的结晶基底。
其中古元古代荆山群地层主要为禄格庄组安吉村片岩段、野头组祥山变粒岩段。
1.2 构造研究区内构造主要有南北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和北东向构造三组。
南北向构造主要为米山断裂。
米山断裂为区内主要构造,分布于米山镇-初村一线。
在地貌上非常明显,由脉石英透镜体构成了一斜列南北向展布的山包,其南段沿着玲珑序列九曲单元和荣成序列邱家单元的接触带展布,北段则发育于邱家单元中。
该断裂在纪家口子以北有尖灭的趋势,总长度大于28千米,宽5m~750m。
带内岩性破碎强烈,主要为花岗质碎裂岩、断层泥等。
中心部位常形成绢英岩、黄铁绢英岩。
局部充填有石英脉,因抗风化能力较强,常形成一系列右形斜列山包。
石英脉多破碎并伴有褐铁矿化,后期细小石英脉沿裂隙呈网脉状贯入。
断裂西侧张格庄一带有沿着张性裂隙贯入的北西向石英脉,显示了断裂左形运移特征。
该断裂总体走向近SN,倾向E或NE,倾角40°~60°。
该断裂早期是沿韧性剪切带发展起来的,早期显示了左形张扭特征,充填了宽大的石英脉。
中期具左形压扭性质,使石英脉破碎且右形斜列。
探究甘肃省加甘滩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55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探究甘肃省加甘滩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雷祥军(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50)摘 要:加甘滩金矿床主要处于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带南侧,规模达到特大型,三叠纪隆务河组石英长石砂岩夹粉砂质板岩赋存大量的金矿体,目前已经发现316条,分布特点呈羽状和雁行状,F1断裂破碎带严格控制着矿体产出,矿体主要呈现不规则状、透镜状和长条状以及脉状产出,在厚度上矿体有着较大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分支复合、膨大缩小的特征。
赤铁矿、毒砂、黄铁矿与辉锑矿、褐铁矿等是其主要的矿石矿物,绢云母、长石、石英等是主要的脉石矿物,方解石相对较少。
具有强烈的围岩蚀变,其中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与硅化等和金矿成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综合研究认为,该矿成因类型为中—低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文中对该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矿床成因,并对其找矿标志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该区同类型的找矿工作,提供一些指导作用。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加甘滩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4-0055-2 收稿日期:2021-02作者简介:雷祥军,男,生于1987年,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地矿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加甘滩金矿是甘肃地区发现的一个特大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西秦岭造山带上,该区有着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同时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具有十分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存在多样化的矿化类型,特别发育金矿化,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目前已在区内发现诸多金矿床点,显示区内巨大金矿找矿潜力。
下文当中,对加甘滩金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该矿矿床成因,指出该矿找矿标志,希望能对区内同类型矿床寻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1]。
1 区域地质背景加甘滩金矿主要分布在夏河—合作地区,属于西秦岭褶皱带北侧断褶带和中部裂陷槽过渡地带,夏河—合作断裂(区域性逆冲推覆断裂)穿过研究区(图1)。
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南部,属于岷山—叠层式金矿类型,已经探明储量达到30吨以上,是我国一座重要的金矿矿床。
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床开发和勘查工作。
歇马岭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花岗质基底上,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石和变质岩石。
该地区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走向主要为南北向和东北向,断裂性质多为逆冲断裂和逆侧断裂。
此外,该矿床还存在一些代表性的地质特征,如类石英脉和脉带、变色带等。
在找矿标志方面,歇马岭金矿床主要表现为几种类型的矿化带和矿化脉带。
其中,含矿岩体及其周围围岩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一般来说,含矿岩体常常具有块状、片状的分布形式,且由于矿床中黄铁矿含量较高,因此岩体表现出一定的磁性特征。
同时,黄铁矿也是该矿床的主要矿物之一,黄铁矿脉及黄铁矿带都具有很好的找矿价值。
除此之外,歇马岭金矿床中还存在一些微细的矿化带,包括黄麻带、铁麻带等。
这些微细的矿化带具有储量较小但品位较高的特点,因此在实际勘查和开发中也非常有价值。
综上所述,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是一座具有较高勘查价值的矿床,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矿床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在未来的勘查和开发工作中,应更加关注矿床周边地质构造和含矿岩体表现特点,而在微区尺度上的细节勘查也应有所加强。
数据分析是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过程。
对于河南桐柏歇马岭金矿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矿床的储量、金品位等情况,为后续的矿床勘查和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首先,歇马岭金矿床的探矿储量达到30吨以上,属于中型金矿,平均品位为4.8g/t,且矿石中还含有银、铅等贵重金属。
这个数据表明了该矿床的潜力和重要性。
同时还表明了在后续勘查和开发中,需要更加注重提高金品位和综合利用多种贵重金属资源。
其次,该矿床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相结合,露天开采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以上,年产金矿量达到600千克以上,年均交纳税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金矿床是金的主要矿石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金银矿、碲金矿及针碲金矿等次之形成的大型金矿产区,金矿的形成条件复杂,不同的金矿种类生成的条件也不尽相同,除要有矿源层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
该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上,是该成矿区近年来新发现的比较重要的金矿床。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该金矿床区域的概况以及该矿区地质特征,对该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标签: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矿床的开采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科学技术。
对于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及找矿标志的探索,是金矿床开采工作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需要提起重视。
找矿标志即矿产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是找矿的重要信息,直接或者间接的找到矿体和矿床需要研究和探索找矿标志。
1该区域地质概况
1.1地层概况
该区域主要分布于上元古界芙蓉溪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的岩性为陆源碎屑沉积岩,其构成含有浅变质的含火山凝灰质,属于陆间裂陷复理事活动型建造,由于该区域的地层特点,该区域具备金矿床的地层形成条件,成为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1.2构造概况
该区域构造错综复杂,大致结构分为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体系,该区域的主要构造骨架为北西向,主要组成包括韧性断裂和张扭性剪切带、复杂的冲断裂层及复杂的重叠褶皱,这种组成特点对于金矿的成矿提供了基础条件并起到了导向作用。
北东向构造主要分布伸展于北西向断裂带,其组成包括片化带、断裂带、融化,这种组成特点确定其重要地位,构成了该区域主要的容矿构造。
1.3岩浆岩概况
该地区内部岩浆活动频繁,活动时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至印支期,并在南西方向及北东方向发育。
北东部主要以复式黄茅花岗岩体组成,南西部主要构成成分为东华山花岗岩。
根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北东部和南西部之间存在一种对地层形成存在促进作用的物质,为隐伏岩体。
成矿的原因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围岩构造的改变是岩浆热运动作用的结果,同时岩浆的热液会导致矿物内部元素化学性质的改变,对成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区域内的热力梯度和水源也参与了成矿作用。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特征
该矿区主要地层的组成复杂,整体岩性为细中粒长石石英砂质,局部夹杂砾石中长大理石含凝砂质,矿区的地理位置较特殊,位于上元古界芙蓉溪群架田组至江口群中滩组,同时中滩组分为三段,每一段具有不同岩性的地层,该矿区的主要地层的性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2.2构造特征
该矿区位于东峰隘口——林木溪背式斜东南靠近轴部位置,其轴线由西向东,地层斜角为35°~68°,区内构造极为复杂具体构造如图1所示,岩浆活动较为频繁,这导致地壳物质组成复杂,其中包含很多性质异常的岩性物质,金元素主要分布于沿北东向的构造带,此位置构造复杂,经探测研究该矿区As1信号异常,标志该矿区特殊的构造特点为金元素提供了形成条件,同时这种异常信号对于找矿标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是该矿区找金的重要依据。
2.3化学异常特征
该矿区下板带中,As、Sb、Au的含量平均值远远大于上板部,这种元素含量的特点对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雪峰弧中段的沉积岩较多,上段和下段的主要矿物质经过地壳的作用都汇集到中部,对元素的聚集起到了促进作用,而雪峰中段的的元素种类多,标准差大,碎屑和泥质岩类的含金量高,标准差比较大,为该矿区的金矿开采提供了条件。
而该地段的金元素受活化作用比较大,构成了成矿元素金的贫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质平衡问题。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地质特征
该矿区以发现的矿化蚀带22条,其中北东向15条,北东向的赋金变化形式呈扩张形式,表面显示硅化比较严重,地表大部分露出硅化岩和硅化碎裂岩硅化岩体。
走向幅度角为288°~328°,整体倾向SW,局部倾向NE,陡立程度较大,整体倾斜角为82°左右,在尾部与北西向重叠剪切带呈直交货近似于斜交关系。
北西向矿带破碎蚀变和张扭性严重,岩体特征清晰,所以,目前确定开采位置大多为此地段矿体。
目前共圈出了15个矿体,其中品位4×10-5以上的矿体10个,(2~4)×10-5以上的4个,另外一个矿体的品位为3×10-5。
这些矿体间距为300~600m,并依次排列,呈平行状。
矿体总体呈现长轴状,向两边延伸,局部呈脉状,并重叠交织,勘探线和水平面都成缓舒波纹状,与上板蚀变带一致。
矿体的平均厚度在0.55~2.33m,平均品位为2.54×10-5~17.22×10-5。
在蚀带破碎地段的局部,重叠交织形成产状变化复杂,结构交叉的复合部位。
3.2金矿化与蚀变作用
金矿化作用于蚀变作用息息相关,在作用形成条件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不同蚀变作用的金矿化也具有较大的区别。
石英岩化和硅化是矿床最强烈的也是最普遍的蚀变,蚀变作用的产物复杂,大多是由重叠石英岩和绢石英岩组成的硅化透镜体。
蚀变的强弱可以由重叠石英岩和绢石英岩核心的大小反映出来,大部分矿体都产于交代石英岩和硅化透镜体中,其中矿化作用较好的地段硅化透镜体清晰可见。
金矿化的重要标志是毒砂和黄铁矿,这两者同时也是载金矿物的主要组成,蚀变强度直接影响这两者在矿体中的含量,在矿脉中,毒砂和黄铁矿成絮状、团状或者重叠交织状,并与石英细脉共同产于密集片理裂隙中,其发育程度可以直接反应金矿化的强弱,而金矿化好的地方往往硫化物含量较多,在矿体表面甚至可以清晰看到硫化矿。
3.3矿石类型及质量
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除此之外,少数矿脉中存在闪锌矿、方铅矿、车轮矿等,而其他几种矿物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结构比较复杂。
脉石矿物主要包括绢云母、石英等,这些矿物结构比较简单,整体构造呈长脉状,矿石具体构造成晶粒状,矿石可分为石英—硫化物、石英—绢云母、硫化物—自然金矿石等,矿石工业类型大体可分为黄铁绢英岩和交代石英岩两种类型。
4找矿标志
根据以上区域、矿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成矿条件、控制因素等分析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下几方面的找矿标志。
4.1地层标志
该矿床的赋矿层位于震旦系芙蓉群及下统江口群,在雪峰弧形构造金带矿床中处于重要产出层位,是显著的地层标志。
4.2构造标志
东峰隘口——林木溪背式斜东南,这是整体构造标志,局部断裂带为重要标志,雪峰金矿田的矿床大多沿断裂带分布,其次,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是有利于各矿体产出的部位,两者交叉部位是富矿体的直接构造标志。
4.3岩浆活动标志
岩浆为矿床的水源和热源提供了形成条件,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远离岩浆热源中心的外接触带具有相对封闭的构造空间,且这种空间的能量相对较低,这种特点有利于矿石的形成。
4.4热液蚀变标志
该矿床的绢英岩化、硅化、及硫化物矿化蚀变都是由热液作用引起的,而热液作用是矿床的最直接标志,该矿床相邻区域的矿床也符合这种特点。
4.5重砂标志
砂金在溪流中存在比较普遍,如果溪流中黄金重砂异常明显,这为寻找原生金的重要标志。
5结论
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在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热液蚀变、矿物等方面具有的明显找矿标志,为寻找金矿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