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活页卷—高中语文必修5(苏教版)课时配餐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含解析)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9 长亭送别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含解析)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文本9  长亭送别

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9 长亭送别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筵.席( ) ②斜晖.( ) ③玉骢.( ) ④迍.迍( ) ⑤金钏.( ) ⑥笑靥.( ) ⑦揾.泪( ) ⑧余荫.( ) ⑨谂.知( ) ⑩罗帏.( ) ⑪口占.( ) ⑫谨赓.( ) ⑬痴.情( ) ⑭弃掷.( ) ⑮香衾.( ) (2)给多音字注音①⎩⎪⎨⎪⎧挣揣.( )怀揣.( )揣.摩( ) ②⎩⎪⎨⎪⎧ 挣.揣( )挣.扎( ) ③⎩⎪⎨⎪⎧ 狼藉.( )慰藉.( ) ④⎩⎪⎨⎪⎧ 载.得起( )刊载.( ) ⑤⎩⎪⎨⎪⎧宿.怨( )星宿.( )半宿.( ) ⑥⎩⎪⎨⎪⎧ 煞.笔( )煞.气( ) 2.辨形组词(1)⎩⎪⎨⎪⎧ 谂 稔捻 (2)⎩⎪⎨⎪⎧醅 掊 涪(3)⎩⎪⎨⎪⎧倩 腈 (4)⎩⎪⎨⎪⎧ 宵 霄 3.词语释义(1)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劳燕分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凄凄惶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蜗角虚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蝇头微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举案齐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句填空(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专题一 科学之光(专题检测) .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专题一 科学之光(专题检测) .doc

专题检测专题一科学之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裸露./露.宿叶脉./脉.脉含情症.结/对症.下药B.镌.刻/隽.永氛.围/恰如其分.绿茵./封妻荫.子C.隐藏./藏.蓝枕藉./狼藉.一片果蒂./结缔.组织D.阐.明/禅.让淹.没/湮.没无闻老趼./胼.手胝足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各地要大力推进公共租赀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制度,努力使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B.各地借名人之名举办的节庆活动、祭祀庆典,以及建设的文化圆区、文化广场等数不胜数,各地纷纷加入“名人故里争夺战”,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C.印尼位于几个板块交界处,周围火山环绕。

近期的火山爆发和由强震引发的海哮,显示了印尼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

D.在诞生世界上第一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深圳市,读书已经成为新风尚,人们在这座以淘金而闻名的城市里感受到了书香的浓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习俗,文章描写细腻生动,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雅俗共赏,广受观众喜爱。

C.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工作开展得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快人心....,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交出满意答卷的有百余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鉴于盗墓活动猖獗,西安市临潼区政府成立了专案组破案,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因无足够定罪级别的赃物都声称没有盗窃文物。

B.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遵守规则,认真做好服务收费的管理工作,深入论证收费项目的可行性和收费标准的合理性。

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6 苏教版必修5(1)

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6 苏教版必修5(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6 苏教版必修5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屉.子(tì)茭.白(jiāo)脚踵.(zhǒnɡ)沧.桑(cānɡ)B.苡.米(yǐ) 船坞.(wù) 露.水(lòu)弥补(mí)C.菖.蒲(chānɡ) 裸.露(luǒ) 栖.息(qī) 繁衍.(xián)D.莎草(suō) 折.耗(zhé) 绿茵.(yīn) 栈.桥(zhàn)【解析】B项,“露”应读lù;C项,“衍”应读yǎn; D项,“折”应读shé。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宣染障碍坦诚岛屿B.衍生审慎折射厄运C.震憾内涵掺杂鄙视D.隐蔽厉程诱惑践踏【解析】A项,“宣”应为“渲”;C项,“憾”应为“撼”;D项,“厉”应为“历”。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3~4道挡土墙,它们在不同时段完全或部分被水________。

(2)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________了的“单位”之门。

(3)并没有多少城市居民有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也没有多少公园的造访者懂得环境伦理,所以,野草之美往往被________。

A.湮没埋没淹没B.淹没湮没埋没C.埋没淹没湮没D.湮没淹没埋没【解析】“埋没”,一指掩埋,埋起来;二指使显不出来,使不发挥作用。

句(3)即是使显不出来的意思。

“淹没”,(大水)漫过;盖过。

用于句(1)最恰当。

“湮没”和“埋没”意思大致相同,但“湮没”多用于抽象事物,比如时间。

用于句(2)恰当。

【答案】 B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人打台球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用来赌博就很不应该了。

B.各级人民公仆绝对不能熟视无睹....百姓的困难,而应当为民排忧解难。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专题四 心连广宇(专题检测) .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专题四 心连广宇(专题检测) .doc

专题检测专题四心连广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垂髫./调.唆修禊./锲.而不舍改弦.更张/故弄玄.虚B.俯瞰./橄.榄镌.刻/扶老携.幼清流激湍./逸兴遄.飞C.晦.朔/教诲.抢.眼/呼天抢.地荒诞.不经/垂涎.三尺D.嘲讽./枫.林聘.礼/游目骋.怀彭殇.等幻/流觞.曲水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时间的深渊,很可能把所有的信息湮没、遮蔽、删改、变形,而且,世间也没有哪种力量可以穿透时光那看似毫无轻重,却绵厚得无可丈量的屏障。

B.中国古典文学之中,失意文人的自我慰藉常常是寄情田园,放浪山水,甚至清灯古佛,六根清静,“独善其身”的出世姿态可视为特殊的反讽。

C.圣彼得堡风光旖旎,河流纵横,建筑独特,那些像洋葱头一样的园顶,在阳光下尤如未琢磨的宝石,这座承载着复兴之梦的城池静谧地述说着历史。

D.《大长今》播出后风靡东亚,韩国人利用它树立了一个温文而雅、知书达礼、聪慧善良的形象,还因不断向国外输出电视剧的衍生产品而赚得盆满钵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日前,我校以“俯仰天地....,胸怀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届科技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现代科学技术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创新精神。

B.伊拉克中小学开学20天以来,很多学校的教室十室九空....,因为暴力事件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宁可呆在家里也不愿意“冒险”上学,给教师发工资更要冒生命危险。

C.曾经万人空巷....的“春晚”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D.在“襄樊”一名沿用近60年后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更名为“襄阳”,新一轮有关改名的争议由此风生水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 苏教版必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 苏教版必修5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胚.胎(pī)冒昧.(mèi)提供.(ɡōnɡ) 狭隘.(ài)B.休憩.(qì) 槲.寄生(hù)累.积(lěi) 果脯.(fǔ)C.栖.息(qī) 解剖.(pōu)创.造(chuànɡ) 琐屑.(xiāo)D.刊.印(kān) 雌.雄(cí)札.记(zhá) 癖.好(pǐ)【解析】A项,“胚”应读“pēi”;B项,“槲”应读“hú”;C项,“屑”应读“xiè”。

【答案】 D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繁殖纲要慰籍简短B.报歉摘要洞察避免C.审慎轻率趋向亲缘D.慷慨分歧辩析概括【解析】A项,“籍”应为“藉”;B项,“报”应为“抱”;D项,“辩”应为“辨”。

【答案】 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曹操墓”横空现世后,复旦大学有关人士便开始着手________1 000名曹姓男子的基因,希望以此来推出“曹操墓”的真实性。

②2012年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的应急突变试题主要________应试者在有压力的情境下,能否稳定自己的情绪,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③本年度报告________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A.搜集考察摘要B.收集考查摘录C.收集考察摘录D.搜集考查摘要【解析】(1)句语境体现了寻找信息的意思,所以用“搜集”。

(2)句的语境用应急突变试题来作为标准进行衡量,所以用“考查”。

(3)句语境强调摘取的要点、关键的部分,所以用“摘要”。

【答案】 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B.我们将由此看到,遗传的大量的变异至少是可能的。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检测) .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专题二 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检测) .doc

专题检测专题二此情可待成追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陨.首/殒.命挣揣./惴.惴不安茕.茕独立/明星荧.荧B.谂.知/熟稔.余荫./封妻荫.子偃.仰啸歌/揠.苗助长C.承载./下载.逋.慢/周公吐哺.珊.珊可爱/姗.姗来迟D.老妪./讴.歌呱.唧/呱.呱坠地情不自禁./噤.若寒蝉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虽然肉体不是华夏血脉,但精神却受此文明深厚的滋养,但我更愿意这种滋养是来自典籍浩然的熏染,而不是在一个具体的地点去凭吊或膜拜。

B.她那潜藏在心底的东西一定是深邃的、博大的和意味深长的。

平常它可能凸显的并不明显,但它肯定蜇伏在心尖的敏感处,闪着拙朴的光,流着绚丽的彩。

C.那些酒淳厚绵甜的芳香,存留在我的齿颊之间,浸润着我的肺腑,使我有一种脱离尘俗烦恼,轻松洒脱的美妙感觉。

D.曾经有一个现象,弥漫在林间墓地的沉沉雾霭,让我胆怯、不安和怀疑。

本来就对他的虚幻混浊不辩,偏偏在布达拉宫有了那次奇遇,更使我一时失去了评断他的能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您老对我们一家的恩情,我一定会结草衔环....,报答您老的。

B.我们俩从小就是同学,情同手足,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举案齐眉....。

C.张君瑞揭起旁边短帘,偷偷觑时,那老相国之女,粉容微露,果是亭亭玉立....。

D.面对日本极右翼势力挑起的钓鱼岛事端,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电子地图数据库,谷歌地图不仅显示传统的矢量地图,还提供分辨率不同的卫星图片和显示地形与等高线的地形视图。

B.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揭晓诺贝尔奖这一被视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奖金高达百万美元的地方,竟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里最普通的一幢二层小楼。

C.遗传多样性的消失,会走向整个群体的灭绝,一个群体要避免近亲繁殖,能够长期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几百头左右的个体。

苏教活页 必修五

苏教活页 必修五

脸色。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色彩,颜料。 (16)形容 枯槁 .. 形体容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17)圣人不凝滞 于物 .. 拘泥,执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停止流动,不灵活。 (18)何故深思高举 .. 指行为高出于世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五 ——《陈情表》、《项脊轩志》、《报任安书(节选)》、《渔父》、《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
1
2
3
4
5
6
《项脊轩志》 (5)余 稍为修葺 .
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剩余。 (6)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 .. 一丈见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陲” ,__________ 边际 通________ “耶” ,疑问语气词 通________ __________ “返” ,__________ 通________ 返回 “智” ,__________ 智慧 通________ “辨” ,_____________ 分辩,分别 通________ “繇” ,__________ 喜 通________ “变” ,__________ 变化 通________ “晤” ,__________ 面对面 通________ “取” ,___________ 爱好 通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五(浙江专用苏教版)课时作业 专题三 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五(浙江专用苏教版)课时作业 专题三 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检测卷(三)(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虐.杀(nüè)憔.悴(qiáo)莞.尔(ɡuǎn) 租赁.(lìn)B.浸渍.(zì) 污垢.(ɡòu)倜傥.(tǎnɡ) 强.颜(qiǎnɡ)C.骄横.(hènɡ) 不惮.(chán)桀.骜(jié) 慷慨.(kǎi)D.尸骸.(hái) 攒.射(cuán)剌.谬(là) 慰藉.(jí)解析A项,莞(wǎn)尔;C项,不惮(dàn);D项,慰藉(jiè)。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要以这些真的猛士为榜样,从那些殒身不恤的精神里汲取力量,从而奋然前行。

B.谁会料到有这样的陷井,刘和珍倒在了反动政府阴谋枪弹的攒射之下,每次读到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都忍不住黯然泣下。

C.尽管刘和珍等人无端地谍血于旧时代的阴暗统治下,但其沉勇的精神让那些苟活者黯然失色。

D.形容枯槁的屈原徘徊在汨罗江畔,他拒绝与浑浊的时世同流合污,纵身一跃化为永恒,这常常惊醒浑浑恶恶的我们。

解析B项,陷井—陷阱;C项,谍血—喋血;D项,浑浑恶恶—浑浑噩噩。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上经济复苏是个漫长的过程,或许2016不会比2015年更凄惨,但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行业预计仍将继续在黑暗中徘徊..,无论是工厂还是贸易商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B.执勤民警联系男孩父亲,谁知孩子走失后他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报警,而是误听信他人说24小时后才可以报警。

C.下半场,辽宁队发挥自己速度快的优势,旗开得胜....,一下把比分缩小到5分。

D.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三个年轻的女学生在枪林弹雨中抗议反动政府的暴行的惊心动魄....的一幕,真让人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种起源〉绪论》课时配餐作业
姓名:测试时间:40分钟本卷总分:50分自评或老师评分:
作业导航:1、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A.基础部分
一、积累与应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札记琐屑窜入晤面
精湛胚胎着手狭隘
2、解释上题斜字的词语(3)
3.【原创题】辨析近义词,并为其提供正确的例句。

(4分)
趋势:
趋向:
4.文学常识填空。

(6分)
达尔文. 英国博物学家,()的创始人。

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和作者情况的文体。

书前有导言,目的是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二、速读课文,完成5、6题(8分)
5、下列关于《物种起源》一文内容的理解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对1831年到1836年科学考察成果的概述和1844年后到1859年间十四年艰苦的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的小结,旨在说明作者没有轻率下结论。

B 作者急于发表摘要式的《物种起源》的外部原因是担心华莱斯相近的研究结论会抢先发表。

C 达尔文在研究物种变异时不像一般博物学家只以外部环境为原因。

D 文章第七节中重申的三大观点分别在第4,5,6节中作了透彻的论证,是分——总关系。

6.辨析选择题,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B、提高部分(9分)
三、7、再次阅读本文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以本文为例)如何筛选关键句?
四、优化部分
(全国大纲卷)二、(8分,每小题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

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

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

”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

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

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
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

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

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

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

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

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

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

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

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

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

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

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8、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以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

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1、zhá xiâ cuàn wù zhàn pēi zhuó ài
2、琐屑细小而繁多、零碎(的事)晤面会晤,见面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
3、【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如:
1.这个趋势是可能实现的,我们应该准备这样做。

【趋向】朝某方向发展。

如:
2.但是,历史的总趋向已经确定,不能改变了。

◆辨析:“趋势”多指事情发展的方向。

与“趋向”可通用,如事物发展的趋势(趋向)。

“趋势”还可指历史发展的动向和江河水流的动向,如历史发展趋势,青年运动趋势,河流的趋势。

“趋向”指事物发展的动向,如历史趋向,总趋向。

“趋向”有动词用法,指“朝着某个方向发展”的意思,如“工厂由简陋趋向完善”。

4、进化论物种起源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
5、【答案】B
6、【答案】3
提高部分
7、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

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
第5段“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

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第5段“关于‘物种起源’……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6段“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9段“我充分深信,物种不是不变的。

……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

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
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第5段、第7段、第9段都反复说“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物种不是不变的。


8、【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意思的能力。

结合原文理解,表述上有误。

按文意胡三省是作注的人,读《资治通鉴》没有困难。

9、【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意思的能力。

根据文意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