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人物 公开课
2024年度高中小说阅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 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了 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特点,能够 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等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和讨 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说阅读,引导学生关注社 会现实和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 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节描写,增强故事感 染力。
05
2024/3/24
06
注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5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 展示方式:课堂朗读、小组分享、墙报展示等。
2024/3/24
36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评价标准
故事情节是否吸引人,有无新意。
2024/3/24
人物形象是否鲜明,性格和命运刻画是否生动。
37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描写是否生动具体, 细节描写是否得当。
语言是否流畅,有无 错别字和语病。
2024/3/24
故事结构是否完整, 逻辑是否合理。
38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39
24
2023
PART 05
小说情节与结构探讨
REPORTING
2024/3/24
25
情节安排与推进技巧
01
02
03
悬念与揭秘
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 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随 着情节的发展逐渐揭秘, 增强阅读的吸引力。
2024/3/24
起伏与转折
公开课 初中中考语文《小说阅读指导分析人物形象》课件 (1)

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 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 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
关 爱 儿 子 不 辞 辛 苦
• 例如: •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 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 •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都德《最后一课》)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 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穿的是长衫”表明他羡慕上层阶级,以读书人自居。 “又脏又破”既表现他懒惰邋遢,也反映生活贫困。 ”
题型一:分析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 1. 分析下面的语句,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题型三:字、词、句赏析
实战演练
茅盾认为,《百合花》“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 人物的印象”,文中画线处就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请你说说它对故事
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又是怎样表现出人物的状况和品性的。(4分)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孔乙己》
答
孔乙己坐着用手“走”这一细节,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表现
通过周围人的表现渲染出惊险 的气氛。
4、《在烈日和暴雨下》: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 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老高,跟天上的灰 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 的砖窑,使人透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 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 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街上 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 叮当当。
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说说 其表达效果。
单元导引课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单元导引课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如何阅读小说—懵节、人物、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一一人物、情节、环境。
2.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3.掌握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欣赏小说,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情节、环境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欣赏小说人物塑造方法,领悟小说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一小说导入导入活动作家莫言说:“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最初的文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我也从我的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J从儿时起,从在爷爷奶奶怀抱中听故事开始,我们就被奇幻的想象空间,离奇曲折的故事,神异伟力的英雄所吸引,这些故事就是小说。
小说是文学家族的后生。
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
”二好小说的元素(一)你认为好的小说有哪些元素?请分别举一例具体说明。
(二)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就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怎么读?今天我们就来从小说三要素入手体验一下,如何读懂一部小说。
三变化立体的人物福斯特说:“我们可以把人物分成两类: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
一部内容复杂的小说,往往既需要圆形人物,也需要扁形人物。
他们互相碰撞的结果,要比道格拉斯先生所暗示的更加正确地接近生活。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就是个圆形人物,也就是立体人物。
他的立体就在于他的性格随着故事的推进发生了变化。
分析孙悟空的性格为什么发生变化,就要说说一个特殊的道具,就是孙悟空一直戴在头上的紧箍。
(一)在紧箍出现的回目中,哪几个是孙悟空成长的重要转折点?十四回戴紧箍,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三次念咒),一百回五圣成真(二)在这些情节中,孙悟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紧箍起了什么作用?我们借助孙悟空的道具紧箍,发现作者埋下了一条主人公成长线。
ma公开课小说人物形象分析-(1)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 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揭示了他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
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则含蓄地
肖 说明了他还要硬摆“读书人”的架子,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
像 描 写
下一页
背诵 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 6.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 7.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 8.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 9.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
白居易
白居易简介及创作成就)
• 白居易,子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历 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和好友 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 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嘲风雪 ,弄花草”的作品。
• 他创作成就主要是讽谕诗,和以《长恨歌 》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小说阅读之 人物形象鉴赏
学习目标
• 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 法
• 熟悉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 一、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父亲黝黑的脸色更加难看,微微皱了下眉,拍 拍手站起来,微倾着身子,从怀里掏出一只破 钱包,取出三十元,在粗糙的指间摩了摩,递 给我说:“天冷了,你娘身子不好,眼也花得 不中用了,不再给你做棉袄,你就自己买件儿 算了。”我拿着钱,心里好似有什么东西堵着 一样,说不出话来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鉴赏公开课

答案:通过外貌描写(衣着)来暗示朱丹对 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知己知彼
为下文写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日埋下伏笔。
偏离主旨
对今天这样一个特别日子的纪念。
概括不精准
通过对朱丹的外貌描写,更好展现朱丹 孤傲、纯洁心灵,对南京大屠杀的哀悼 和爱国之情。 无中生有
沙场点兵
4、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 木笛,意图是什么?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勤劳善良、
“母亲”是一个 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 的普通女性形象。
布置作业
《三维设计》P66 对点突破 《翻浆》 小说塑造了“青年”怎样的形象?请结合 文本加以分析。来自③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案: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 族精神并且谦虚有礼的人。
知己知彼
朱丹是一个有才华的木笛手,渴望成为木笛 手,但更爱国。
表述不准确、不规范
朱丹一个刚直、爱国的人物形象,作为一位 演奏家,他铭记历史,表现了他爱国、爱民 族的精神。
解题思路:
人物刻画方法 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 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
挖掘深层含义
珍爱 木笛
“小心谨慎地”
答案: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朱 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知己知彼
想突出朱丹对木笛小心翼翼,表达他对木 笛的重视。
浅尝辄止
第一次着重表现朱丹对考试的重视;第二 次主要体现他的爱国情怀,意图是表现他 对国家的爱。
高考小说阅读之 人物形象鉴赏
学习目标 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的地位 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的方法 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 题模式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2. 学习如何分析和描写小说人物形象;3.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人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 学习从小说中提取信息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形象;4.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5. 练习通过写作来表达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物形象对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非常重要。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在推动故事情节、传递主题和展现社会背景方面的作用。
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15分钟)1. 介绍几个经典小说作品,并选取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2. 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和通过行动、言语、外貌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四、提取信息和描写人物形象(20分钟)1. 分发几个小说片段,让学生阅读,并要求他们提取有关人物形象的信息和细节;2.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或纸上,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对人物形象进行描写。
五、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各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评价;2. 引导学生讨论人物形象背后的意义和象征,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六、写作练习(2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观察,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写作;2. 引导学生用实例和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和理解;3.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
七、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要点;2. 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学会分析和描写小说人物形象,提高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公开课)

总结:鉴赏小说中人物 形象,我们一般先从 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等正面描 写角度来分析。
二、《天地苍茫》 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概括白生这一形象
参考答案: ① 辞别恩师 (开端) 尊重老师,重情重义的学生。 ② 及时审理案件,暗访群众 (发展) 勤于政务,胸怀大志, 体恤民情的好 官. ③救民于水火,为民献身(高潮) 处事有谋,舍生取义的英雄.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 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 现力…… 考查以散文、小说为主。
小说阅读之人物鉴赏
作为一名读者,我们 该从哪些角度来鉴赏 小说中的人物呢?
一、《日月行色》 简要分析本文女主人公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①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美丽—“浓密的乌发、秀婉窈窕的 倩影” 淳朴—“有意的、稍稍拉开些距离” 灵性—“眼波活似乌油油的一眨闪 电。
《一片苍茫》 ① 辞别恩师 尊重老师, 重情重义的学生。 ② 及时审理案件, 暗访群众 勤于政务,胸怀大 志, 体恤民情的好官. ③救民于水火,为民献 身 处事有谋, 舍生取义的英雄.
人物相关事件+性格特征 +身份地位
三、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 “没有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穷 困 (2)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 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 (3)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 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2010年 江苏卷 《溜索》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简要 分析领队形象。(6分)
2011年 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 江苏卷 《“这是你 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 的战争!”》 (4分)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 2012年 江苏卷 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 《邮差先 析。(6分)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公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答题模式 常见问法:
(1)XXX是一个怎样人物?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 (2)请概括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 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性格特征。 (3)结合全文,简明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答题形式:XXX是一位什么样(普通为形容词,表 示此人性格特点词,如勤劳、简单等)什么人(表 示人物身份,如农民、工人、诗人等)普通用判 断句。
偏离主旨
• 对今天这么一个尤其日子纪念。
概括不精准
• 经过对朱丹外貌描写,更加好展现朱丹 孤傲、纯洁心灵,对南京大屠杀悼念和
爱国之情。
无中生有
34/57
沙场点兵
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慎重地”从绒套中取出 木笛,意图是什么?
解题思绪:
人物刻画方法 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
挖掘深层含义 “小心慎重地” 珍爱 木笛
——《陌上桑》
侧面写出秦罗敷漂亮
18/57
• 补充注意点: 重视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经 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 决定着人物言行,影响着人物性格。
19/57
三、在环境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里人物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活动, 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社会历史 背景下去了解。
从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 理风貌等自然环境描写所制造气氛中感受人物 情趣、心境;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时代特 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性格、 心理。
32/57
沙场点兵
1、文章划线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用 意是什么?
解题思绪: 人物刻画方法 外貌描写 社会历史背景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结合故事情节 请求更换曲目、伫立纪念碑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析某一人物形象: 如: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 队形象。(6分) (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 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 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 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 粗犷豪迈。
练习:《邮差先生》T12 《溜索》T12、13
人物形象题命题角度
1、概括人物形象: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09安 徽卷)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的木匠。他技艺精湛,质朴善 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2、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 如: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请概括画师洪 野的性格特点?(4分)(《画师洪野》) 不慕虚名、甘于寂寞、正直坦率、安于淡泊、 追求自由。(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请简要概括盲眼老人、退休老人 的性格特点。 盲眼老人:慈爱、友善、豁达、无私、坚忍。 退休老人:古板、重情、有良知(或“勇于 反 思和忏悔”)。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自Company Logo
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 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 景的烘托。《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 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 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 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 画了人物的性格。
4、分析人物情感: 如: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 的情感?(5分)(《马罗大叔》) (1)咱们……好苦哇…… 对自己的怜悯;对“我”的同情;对社员们受 苦的无奈。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对马罗大叔的感激;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
5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如:本文的主人公是王辉,在塑造这一人物形 象时,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析。(《一张百元旧钞》)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衬托亦可,2分)。三 个摊主对王辉的顺从、逢迎、巴结衬托出王辉 以权谋私、欺压百姓(2分),小男孩(小偷) 的形象衬托王辉巧取豪夺,其恶比之小偷有过 之而无不及(2分)。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考纲解读:
1、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 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 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阅读评价中外实用文本,了解传 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 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 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 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6、探究某一物件或者某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满仓,请结合全文探究故事 中“我”这个人物的作用。(6分) ⑴“我”见证了满仓“剃头”行为的缘起与经 过,这使得故事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 ⑵写“我”,更能表现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 状态和思想情感; ⑶借助“我”和满仓的对话,突出了文章的主 旨: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的辛酸、不满和无奈 ,呼唤我们关注农民工的生活。(每点2分)
请探究“一张百元旧钞”在文中的作用。(6分) .(1)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张百元旧钞 展开的,“一张百元旧钞”贯穿全文始末。(2)是展 现人物形象的手段,通过市场上没人敢收这张破烂不 堪的旧钞,塑造王辉这个职权不大,却又经常借职务 之便去贪小便宜、欺压百姓的小官员的形象。(3)揭 示主旨,揭示出了中国部分掌权者以权谋私、欺压百 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忧虑和批判,同时表现 了百姓面对掌权者欺压的无力与无奈。(每点2分)
把握人物形象 第一: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 征。 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 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正面描 写)。 第四:注意作者及他人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侧面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 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 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①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 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 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 句。 ③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 括。 ④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尽量用原文的词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