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在临床护理上的运用体会

合集下载

拔罐在临床中的应用

拔罐在临床中的应用

拔罐在临床中的应用拔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中医疗法,最早起源于中国。

随着中医理念和技术的传播,拔罐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应用于临床。

拔罐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患者体表施加负压,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以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本文将从拔罐的应用范围、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拔罐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一、拔罐的应用范围拔罐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不适,例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感冒、哮喘、痛经等。

在中医看来,拔罐可以调整人体经络气血的流动,促进经络通畅,消除淤血瘀滞,调整气血失调等问题。

因此,拔罐被广泛应用于骨科、内科、妇科等不同科室,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拔罐的操作方法拔罐的操作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好罐具、酒精、棉签等工具,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拔罐。

2. 清洁皮肤:用酒精或温水清洁皮肤,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3. 点火或用吸盘:点火罐(传统方式)或使用吸盘,使罐与患者体表贴合,形成负压。

4. 观察患者反应: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反应等情况,适时调整罐的位置和负压力度。

5. 拔罐时间:一般拔罐时间为10-15分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

6. 拔罐后护理:拔罐后,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瘀斑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局部护理,避免感染或皮肤损伤。

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但在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力,避免烧伤、皮肤损伤等意外发生。

三、拔罐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拔罐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在皮肤破损、溃疡、湿疹等病变部位进行拔罐,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感染。

2. 患者应保持放松,避免剧烈运动或活动,以免影响拔罐效果。

3. 不宜在空腹、过饱或疲劳时进行拔罐,以免影响身体的吸收和排泄功能。

4. 拔罐后患者应避免受风、感冒、过度劳累等情况,注意保暖、休息。

5.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拔罐疗法,避免不良反应。

拔罐法临床操作体会

拔罐法临床操作体会

拔罐法临床操作体会
拔罐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通过在人
体表面使用吸力来刺激穴位和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
实践中,拔罐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肌肉疼痛、关
节炎、呼吸系统疾病等。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也有一些体会和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首先,拔罐法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罐子。

罐子的大小和形状应该
根据患者的身体部位和病情来选择。

对于肌肉疼痛和关节炎等疾病,
可以选择较小的罐子,而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较大的罐子。

此外,罐子的材质也很重要,最好选择无毒、无害的材料,以避免对
患者造成伤害。

其次,拔罐法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技巧。

在操作时,应该先将罐子放在
患者的皮肤上,然后用火或泵等工具产生负压,使罐子吸附在皮肤上。

在拔罐时,应该注意力度和速度,以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度刺激或疼痛。

在拔罐后,应该注意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和护理,以避免感染和其
他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拔罐法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反应来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后,
应该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总之,拔罐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罐子、掌握操作技巧和注意治疗效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

拔罐疗法的反思报告

拔罐疗法的反思报告

拔罐疗法的反思报告引言拔罐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拔罐疗法的认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本篇报告旨在对拔罐疗法进行反思并探讨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拔罐疗法的原理和方法拔罐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将罐子贴附在人体表面,利用罐内的空气产生真空效应,以吸引和排出体内的湿气和病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该疗法的方法主要包括火罐疗法和真空罐疗法。

火罐疗法是借助火热的空气将罐子内的氧气消耗,造成负压效应;真空罐疗法则是通过气泵或手动方式产生真空效应。

拔罐疗法的争议缺乏科学依据拔罐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其治疗原理缺乏科学依据。

虽然有很多人声称拔罐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等,但这些观点并未得到科学研究的支持。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血液循环不仅与局部的负压有关,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易造成创伤和感染拔罐疗法需要直接接触皮肤,并靠吸引皮肤组织使其突起,因此存在创伤的风险。

不当的操作或使用低质量的罐具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淤血和水肿等问题。

同时,由于罐具内部在接触人体之前很难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拔罐过程中接触到的皮肤经过多次罐具的重复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的风险。

忽视疾病的本质拔罐疗法通常只针对特定的症状进行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本质。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具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需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发展过程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

拔罐疗法的单一手段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可能无法产生显著的治疗效果。

对拔罐疗法的思考虽然拔罐疗法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但也不能否认其在某些情况下的功效。

事实上,拔罐疗法在中医传统中有着长期的应用和验证,对于一些具有湿气、淤血或肌肉疼痛等问题的患者可能会有临床效果。

此外,拔罐疗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调节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安慰效果。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拔罐疗法的民间传统和一些疗效案例而盲目追随,而应该根据科学的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抉择。

拔罐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

拔罐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

拔罐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摘要:拔罐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现代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热门,成为一种受众广泛的理疗、护理方法。

文章从内科、外科、儿科、皮肤科等角度,对当下临床应用中拔罐疗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并从拔罐前准备、拔罐中护理、拔罐后护理三个阶段,探讨了拔罐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要点,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拔罐疗法;临床;护理拔罐疗法是使用专用罐作为工具,通过燃烧排除罐内部的空气,将罐扣到皮肤上,利用其内部形成的负压将罐吸附在体表,并让扣住部位的皮肤充血,进而达到疏通活络、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疗法是经典的中医理疗方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史,可以起到祛湿祛瘀、调和气血等作用。

在现代医疗及护理领域中,拔罐疗法凭借着经济实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医疗、护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在国内相关领域中,关于拔罐疗法的研究很热门,现本文就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拔罐疗法研究现状1.1内科冯丽英在《小青龙汤加味合拔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9例》研究中,选取了39例慢性支气管炎病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17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病程5-30年。

患者病症临床表现以咳嗽、气喘为主,每年平均发病期超过2个月。

通过使用小青龙汤加味合拔罐的方法,具体使用三菱针在穴位周围约4mm的范围内点刺3次,待皮肤少出血,再在该部位拔罐6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

通过该方法,在疗程结束后,显效15例,治愈12例,好转12例,并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1]。

奚马利,周国平等在《刺络拔罐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观察》研究中,以6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另外3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拔罐进行理疗,每日一次,每次拔罐5min,连续理疗12日。

通过对两组患者上肢痉挛评分的对比,研究组病患治疗有效率达到90%,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6.7%,证明在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理疗中使用拔罐疗法的疗效比较显著[2]。

中医拔火罐疗法与临床护理观察

中医拔火罐疗法与临床护理观察

中医拔火罐疗法与临床护理观察【摘要】中医拔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是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将罐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中论述颇多。

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水气出,风寒尽出”这是对拔罐法应用的记载。

拔火罐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火罐疗法进行治疗。

因此,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拔火罐;;护理拔罐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又称“吸筒法”,古时用牛角做拔罐工具,又称“角法”。

拔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祖国医学非药物民间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向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祖国医药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家喻户晓且疗效较好的常用外治方法。

拔罐疗法按排气方法可分为火罐、水罐、抽气罐、挤压罐;按拔罐形式分为留罐、闪罐、单罐、多罐、走罐(推罐);按综合运用的方法分为刺血(刺络)拔罐、药罐、针罐。

1 拔罐的原理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使机体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产生如瘀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就是致病因子)所致。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紧吸附在经络穴位等施治部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进行辨证,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 拔火罐的适应范围由于中医拔火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拔罐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研究

拔罐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护理研究

疾病的 目的。其具有疏通经络 、驱邪祛瘀 、清热解毒 ,调和
气 血 和 内治 脏 腑 的 作 用 , 同 时 其 具 有 操 作 简 便 、 经 济 实 用 、
选取 曲泽或大椎 ,用 1 . 5寸三棱针 ,在穴位处浅刺 出血 ,另取 小号火罐 1 个, ,在放血穴位进行拔罐 ,结果 :3 O例 患者经过 此方法治疗 1 h后 ,其 中 1 2例体温 下降至正常,1 1 例体温下 降一 1 . 5 ℃, 5例体 温下降 0 . 5 ~1 ℃, 2例无效 。 胡 氏针中脘 、 内关、
足 三 里 、 三 阴 交 为 主 穴 、 太 冲 、 阳 陵 泉 为 辅 穴 , 配 合 沿 膀 胱 经 背 俞 穴 走 走 罐 法 治 疗 浅 表 性 、 萎 缩 性 胃炎 ,病 程 短 且 属 浅
安全 等特 点。故拔罐疗法 的适宜症不断增加 ,保健养 生更是 炙手可热 ,应 用更是越加广 泛 。近年来 ,护理上对拔 罐进行
Nu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o f c up pi ng t he r a py o n c l i ni c a l a ppl i c a t i o n
Ab s t r a c t : Cu p p i n g t h e r a p y i s mo r e a n d mo r e p o p u l r a i n me d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L i t e r a t u r e s o f c u p p i n g t h e r a p y a r e s u mma r i z e d f r o m t h e
总第 1 7卷 1 9 1期 2 0 1 5年 7月

拔罐技术护士培训小结

拔罐技术护士培训小结

拔罐技术护士培训小结
心灯古话说,刮痧拔罐,病好一半。

其实不然,在我的学习实践中,拔罐应该说是真的很神奇,我自己的几个病是靠拔罐调理好的,现在在给病友理疗当中,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当然,这里离不开一个关键的前提,那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突破。

只有突破,才能成功。

要想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高明的人,要想取得成功,那么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会前行的人。

一个人碰到石头不知道拐弯,即使让石头绊倒了,仍然不知道绕着走。

一个人明明知道前面是条死胡同,却撞了南墙仍然不回头,就是不知道尝试“另辟溪径”,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成功。

相比于古代,我们现在对各方面知识的掌握都要比过去多得多,我们的起点要比古人高得多,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圣人也有三分俗,伟人也有三分错。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进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没有百分之百的对,也没有百分之百的错。

任何经验,任何办法,既然没有效果,我们就要敢于否定,我们就要创新。

拔罐技术有效,我们就应该继续发展创新和学习。

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我对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和拔罐理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迈出了事业成功的第一步,更让我们认识到了护理专业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潜力。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仅是为
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优,我们自身的专业价值得到体现,专业内涵得到深化与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去加强学习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拔罐护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拔罐护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在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拔罐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拔罐护理培训,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一、理论学习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拔罐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通过学习,我对拔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拔罐并非简单的物理操作,而是结合中医理论,对人体进行调理的一种方法。

培训中,老师详细讲解了拔罐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使我对拔罐疗法有了全面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实地操作练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拔罐的常用手法,如闪罐、走罐、刺血拔罐等。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选择拔罐部位、火罐大小以及控制拔罐时间。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处理拔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烫伤、水疱等。

三、心得体会1. 拔罐疗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需要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2. 拔罐护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

3.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4. 拔罐后,要做好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拔罐疗法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可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福音。

四、展望未来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拔罐疗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护理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我也期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推广中医文化、传承中医技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这次拔罐护理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在临床护理上的运用体会
【摘要】:拔罐是中医的传统护理技能,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与患者的病情相结合运用,能迅速改善病人的”不舒适”症状。

本文选举外感疾病中的感冒身痠、痹证所致的关节肿胀疼痛、闭合性肌肉损伤、晕厥等病例加以阐述.通过临床实践说明: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可替代药物,减少用药的副作用,在快速显效的同时提高了中医护理质量。

【关键词】:拔罐临床运用体会
拔罐是中医的传统护理技能,具有简便、价廉、疗效显著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为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我科广泛用在改善各种疾病带给病人的”不舒适”上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就临床护理上采用拔罐而获速效的病例作一总结介绍。

1感冒后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痠困
典型病例:吴xx,女,55岁,主诉:头痛、肩背痠痛、怕冷出汗半月。

病史:半月前淋雨着凉而感头痛、恶寒发热而住院治疗。

给予内服中西药物、配合输液近半月仍感全身痠痛怕冷纳差而就诊,护理方法:游走罐刮痧。

具体操作:在患者肩,背腰部,均匀地薄涂一层”狮马活络油膏”(科室自配),取一口径为4-5厘米的玻璃罐采用闪火法吸住后,分别沿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双肩部,肩胛部上下左右顺直
线方向推动罐体,使局部皮肤出现暗紫色瘀斑即可.经两次治疗而
痊愈出院.
本病例采用走罐法而收速效.它是集刮痧和拔罐为一体,使两种
功能同时发挥,能使感冒后所致的风、寒、湿更彻底地被清除.一般施用本法后,当即就可感觉到被拔罐的部位一片温热舒适,痠痛立消.走罐法适用一切外感风寒,寒湿阻滞经络疾患,取效迅速,一般1-2次即愈.
2痹证所致的关节肿胀疼痛
典型病例:张xx,女.58岁,主诉:右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10天.病史:10天前自感右膝部痠痛不适,次日疼痛加重,肿胀、活动剧痛,给予解热镇痛、消炎药治疗,疼痛稍缓,但肿胀、活动疼痛无明显改善.护理方法:中频加刺络拔罐法.具体操作:取局部阿是穴中频脉冲电治疗20分钟.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刺络拔罐法:用皮肤针在痛点处重手法叩刺2-3下,采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取罐时,可见被拔出许多瘀血和泡沫.隔日一次,采用上法治疗五次后明显好转。

本例使用刺络拔罐法,属于泻法,使滞留于关节,肌肉中的寒湿瘀血直接拔出,取”宛陈则除之”之意.一般久病寒重者,血色紫暗,湿重者,血色淡红而黄,风重者或气滞型,血中有泡沫.
3闭合性肌肉损伤疾病
典型病例:罗xx,男,32岁,主诉:腰部扭伤疼痛三天.病史:三天前因搬石头扭伤腰部,当时即感腰痛,不能俯仰,自服云南白药疼痛略减,但仍不能活动,腰部板滞.方法:电针加刺络拔罐.经两次治疗而告愈.
本病例为外伤致腰部经脉受挫,气滞血瘀阻络而发生疼痛,拔出
离经之瘀血而收速效.本法适用一切外伤性疾患,疗效显著.由于拔罐使瘀阻于皮下,肌肉,关节处的瘀血被拔除,就大大地减少了瘀血机化后所引起的痠痛,防止并发症发生.
4晕厥,虚脱,中暑之不省人事
在临床上出现晕针、虚脫、中暑之不省人事病人,选用”神厥”、”关元”,”气海”穴拔罐,通过临床观察,采用拔罐的病人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比不采用拔罐的病人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时间明显缩短,提示拔罐有回阳救逆之功.
体会: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具有祛风散寒消肿止痛、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排除体内毒素、废物的功能,利于快速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且能调节脏腑,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增强内分泌功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传统中医护理技能与患者的病情相结合运用,可替代药物,减少用药的副作用,是其它疗法不可替代的。

充分发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在快速显效的同时提高了中医专科护理水平并促进了中医护理技能的开展运用。

作者单位:654300红河州建水县中医医院针推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