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控-1

合集下载

【新教材】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同步课件)

【新教材】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同步课件)
(3)甲、乙患者神经系统受损, 但都能产生尿意。甲出现尿失禁,推测 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d_(填字母) 部位;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 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 图中的__c_(__或__a_,__或__a_c)__(填字母)部位。 成年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位于 脊髓的低级中枢受_大__脑__皮__层__的__高__级__中__枢__
能”)形成尿意,___能____(填“能”或
“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应用探究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 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 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 请回答:
的调控。
课堂总结
1 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大脑
交感神经
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脊髓
膀胱
副交感神经
使膀胱缩小
课堂总结
2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各中枢并非孤立,而是相互联系。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你也可以“憋尿”。
资料3:婴儿常尿床。
大脑皮层
排尿的高级中枢
脊髓
排尿的低级中枢
膀胱
知识海洋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资料4:有些人因为外伤等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情况。
大脑皮层
排尿的高级中枢
脊髓
排尿的低级中枢
膀胱
神经系统对内脏 活动的分级调节
新课导入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运动区)

小脑和脑干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一)中枢起源不同 (二)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三)双重神经支配 (四)功能相互拮抗 (五)具有紧张性作用 (六)受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
•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 三、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 递质与效应器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来实现的, 其释放的递质主要为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 腺素。
1.胆碱能受体
能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 受体,(1)毒蕈碱受体(M受体)
(2)烟碱受体(N受体)
• 2.肾上腺素能受体 (1)α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后主
要效应是引起平滑肌兴奋但对小肠的效应 是抑制性。
(2)β受体 分为β1和β2两种。β1受体主要分 布于心脏组织中,其作用是兴奋性的 。β2 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胃肠、子宫及许 多血管平滑肌细胞上,作用是抑制性的。
三、学习和记忆
• 学习和记忆是两个有联系的神经活动过程。 学习(learning)是指人和动物依赖于经验 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 程;记忆(memory)则是将学习到的信息 进行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
四、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二)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三)下丘脑的内脏活动调节功能 • (四)大脑皮层的内脏调节功能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 一、条件反射 •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
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 二、人类大脑皮层的活动特征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黑色素浓缩激素(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瘦素(leptin)、阿黑皮素原衍 生物、
胺、
可卡因和苯丙胺调节转录物、CRH、儿茶酚
脑-肠肽(如CCK等)、葡萄糖等
神经肽Y(NPY)及其受体
*作用:使摄食↑
*分布:NPY能神经元:下丘脑弓状核
纤维→室旁核
*受体: Y1、Y2、Y5受体已被鉴定
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
area)
下丘脑前核(anterior hypothalamic
内侧区(结节区): 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
(dorsomedial n.)
背内侧核
结节核(tuberous n.)
& gray tubera)
灰白结节(white
弓状核(arcuate
除胆碱能、肾上腺素能系统外
质系统
还有肽能、嘌呤能和胺能递
(三)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
➢ 紧张性支配(tonic innervation)
➢ 对效应器的双重支配(dual innervation)
➢ 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 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自主神经功能的意义 交感神经是一个应急系统,在环境急骤变化
*其mRNA仅存在于下丘脑外侧部和未定区
瘦素(leptin)及其受体
*本质:蛋白质类激素, 含167个氨基酸
*分布:循环血液, 可进入脑组织和脑脊液
*受体分布:下丘脑、脉络丛和脑外组织
*作用:↓摄食,↑能量消耗
*机制:↓食欲刺激物, 如NPY
如CRH
↑抑制摄食行为的物质,
能量消耗
↑交感活动(HYP→VLM),↑

自主神经系统对自主神经系统--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

自主神经系统对自主神经系统--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

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中公卫生医基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在临床医学考试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的内容是考查的难点,其中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其中重要的知识,但是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内容很多,记忆起来很困难,中公卫生人才网的医疗专家讲师将该部分内容编写成了口诀,方便大家记忆。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一、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二、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中公速记
口诀:
交感兴奋心跳快,
血压升高汗淋漓,
瞳孔扩大尿滞留,
胃肠蠕动受抑制;
副交兴奋心跳慢,
支气管窄腺分泌,
瞳孔缩小胃肠动,
还可松驰括约肌。

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今天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可以帮助到正在备考医疗卫生招聘考试的小伙伴们。

2023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3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应是( )A.受试者右侧下肢运动B.受试者右侧面部运动C.受试者右侧下肢有电麻样感觉D.受试者左侧唇、舌等有电麻样感觉2.基于对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脑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分工明确,独立地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B.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C.因交通事故,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膝跳反射不存在D.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3.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手指不小心被针刺会不自主地收缩,而用针刺采指血时却可以不收缩。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针刺产生痛觉和采血时不收缩都属于反射活动B.若支配手指的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刺时没有感觉C.采血时不缩手说明缩手反射可受大脑皮层控制D.手指不小心受到针刺时先感觉疼痛后完成缩手4.革命先烈刘胡兰虽然有恐惧和紧张,但为了民族正义仍然主动走向敌人的铡刀,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千古佳话。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铡刀下产生痛觉和铡刀下不退缩属于不同的反射B.铡刀下不退缩反映了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C.该情境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以神经调节为主D.恐惧和紧张造成的心跳加快,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5.下列有关人类大脑皮层躯体运动区对躯体运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B.躯体运动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运动器官来实现C.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倒置关系D.刺激右侧大脑皮层代表区某部位,可见其右侧肢体运动6.研究表明,躯体的运动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B.大脑皮层是由神经元胞体构成的,是机体的最高级中枢C.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发出的指令必须通过脑干实现对脊髓的调控D.膝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也受大脑皮层的调节7.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都有它的代表区。

神经系统生理 -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生理 -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生理
动物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也是通过反射活动进行的。
机体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控 制呼吸、循环、消化、代谢和腺 体的分泌等一系列生命活动。
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动物解剖生理
植物性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
1、 纤维发出的部位不同; 2、 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时要换元;(效应器受到神经的双重支配) 3、 交感神经作用效应器发生反应潜伏期长,作用持久;副交感神
经作用效应器发生反应潜伏期短,作用短暂。
动物解剖生理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特点:
1、植物性神经对效应器的双重支配; 2、紧张性作用; 3、植物性神经系统对效应器的作用与效应器自身的功能状态有关; 4、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常以整个系统来
参与——“交感—肾上腺”系统; 5、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机能在于休整、恢复
动物解剖生理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初级 的。基本的血管反射、发汗反射、排 尿反射、排便反射等活动可在脊髓完 成,但平时这些活动受高位中枢的控 制。机体仅依靠脊髓本身的反射活动 不能很好地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动物解剖生理
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部分副交感神经由脑干发出,支配头 部的腺体、心脏、支气管、食管、胃肠道等。
动物解剖生理
下丘脑核团分布图
动物解剖生理
大脑边缘和胼胝部旁 的环周结构,叫做“边缘 叶”, 边缘叶与大脑皮 质的其他部位构成了边缘 系统。
大脑边缘系统是内脏活动的重要调节中枢, 而且还与情绪、记忆功能有关。
动物解剖生理
促进消化、保持能量以及加强排泄生殖功 能等方面——“交感—胰岛素”系统。

神经系统—内脏活动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神经系统—内脏活动调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内脏器官绝大多数受 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的双重支配,交感神 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 起源于脊髓灰质侧角 或相当于侧角部位, 因此脊髓是调节内脏 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
内脏基本的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尿 反射、排便反射、阴茎勃起反射等都是在脊髓 水平完成。
发生脊休克以后,一些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 反射可逐渐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恢复的速度 与动物的进化程度有关,越复杂越高等的动物, 恢复得越慢,反之,越快。
这些都说明基本的内脏活动是在脊髓中 枢的作用下完成的,脊髓是内脏活动的初 级中枢。
脑干是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调 节呼吸运动、心血管活动、消化管运动 和消化腺分泌等功能的反射调节在延髓 水平已初步完成。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出的自主神经 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的所有腺体、心、 支气管、食管、胃、胰腺、肝和小肠等 的功能活动。
3.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调节 下丘脑内 有许多神经元具有分泌功能,可分泌多种肽类物质, 称为下丘脑调节肽。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后,通过垂 体门脉系统到腺垂体,促进或抑制腺垂体各种激素 的合成和分泌;此外,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合 成和分泌的血管升压素和缩宫素,经垂体束运至神 经垂体储存;
总之,下丘脑除对体温、水平衡、激素的 分泌产生调节作用以外,还对情绪、生物节 律产生影响。
若延髓受压、出血等原因而受损时,可迅 速死亡,因此,延髓为人体的生命中枢。
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而脑桥参与 呼吸节律性的调节,是呼吸调整中枢
下丘脑大致可分为前区、内侧区、外 侧区和后区四个部分。是调节内脏活动的 较高级中枢,它能够进行复杂和细微的整 合作用,使内脏活动和其它生理活动相联 系,调节着体温、水平衡、内分泌活动及 生物节律等。
1.体温调节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尤其 是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它是体温调节的重要部位, 此处存在温度敏感神经元,可感受体内温度的变化, 也能对传入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并发出指令 调节产热和散热活动,是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述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特点。

(3)解释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实例,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理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神经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增强对生命活动的敬畏之心。

(2)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机制。

2、教学难点(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的比较。

(2)理解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脏活动现象,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肠胃蠕动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内脏活动是如何被调节的?从而导入新课。

2、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讲解自主神经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结合图片和实例,分别介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心脏、呼吸、消化等系统中的作用。

例如,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呼吸加深、瞳孔放大等;而在安静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使心跳减慢、呼吸平稳、促进消化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的异同,完成表格。

|比较项目|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加快心跳|减慢心跳||对呼吸的作用|加深加快呼吸|平稳呼吸||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抑制消化|促进消化|3、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讲解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概念,包括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等不同层次的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外周受体
酚妥拉明(α 心得安(β 酚妥拉明 1α2) 心得安 1β2) 育亨宾(α 氨酰心安(β1) 育亨宾 2) 氨酰心安 丁氧胺(β 丁氧胺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 附: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
逼尿肌缩, 逼尿肌缩,括约肌舒
瞳孔缩小,睫状肌缩, 瞳孔缩小,睫状肌缩, 促进泪腺分泌
促进胰岛素分泌
(二)肠道神经系统对胃肠活动的调节特征 1、组成 、 局部感觉神经元、 局部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丛 2、功能 、
胆囊收缩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 、 胆囊收缩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三磷酸 腺苷、血管活性肠肽、脑啡肽、强啡肽、 物质 物质、 腺苷、血管活性肠肽、脑啡肽、强啡肽、P物质、NO
(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 的调节 ● 自 主 神 经 的 头 前部:旁腹核、背内侧核、 部 前部:旁腹核、背内侧核、 后核外侧核 神 中间部:室旁核、 中间部:室旁核、视上核、 经 腹内侧核核、弓状核 腹内侧核核、 节 后部:乳头体 后部:
1.对体温的调节 对体温的调节
分类: ⑴分类:
热敏神经元: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热敏神经元: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冷敏神经元: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冷敏神经元: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下丘脑、 ⑵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热敏多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PO/AH) 下丘脑弓状核、脑干网状结构: 下丘脑弓状核、脑干网状结构:冷敏多 加温或冷却(局部脑温变动0 加温或冷却(局部脑温变动0.1℃)的研究发现: 的研究发现:
膈神经
•胰腺 胰腺 •肾上腺 肾上腺 •心包肝脏 心包肝脏 的被膜
3、中枢传导通路 、 大脑皮层岛叶 IX X 脑 神 经 脊 神 经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下丘脑外侧区 脑干孤束核 脊髓灰质 背角\中间带 背角 中间带 脑干网状结构
感 受 器
内脏 运动 神经 躯体 运动 神经
内脏
躯体
中央后回\大脑外侧裂上部 中央后回 大脑外侧裂上部
•心脏大血管壁感受器 心脏大血管壁感受器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气管 肺泡间组织 气管\肺泡间组织 气管 •消化道 咽到结肠脾曲 消化道(咽到结肠脾曲 消化道 咽到结肠脾曲)
பைடு நூலகம்
脑神经通路 脑干孤束核 舌咽神经通路 舌咽神经下神 经节
加温PO/AH PO/AH的热敏 的热敏N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加温PO/AH → PO/AH的热敏N元+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冷却PO/AH PO/AH的冷敏 的冷敏N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冷却PO/AH → PO/AH的冷敏N元+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说明:体温调定点位于下丘脑 位于下丘脑。 说明:体温调定点位于下丘脑。
室旁核、视上核 室旁核、
弓状核、 弓状核、腹内侧核核
4.对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对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防御反应区。 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防御反应区。 腹内侧区——防御反应区 下丘脑外侧区 —— 厮打攻击行为; 厮打攻击行为; 下丘脑外侧区 下丘脑背侧区 逃避行为。 下丘脑背侧区 —— 逃避行为。 假怒: 间脑水平以上切除大脑的猫 大脑的猫, 假怒 : 在 间脑水平以上切除 大脑的猫 , 出现一 系列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亢进的现象。 系列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亢进的现象。
第三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内脏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系统 2.副交感神经系统 2.副交感神经系统 3.肠道神经系统 3.肠道神经系统
5. 对腺垂体功能的调节
神经垂体: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神经垂体: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催产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黄体生长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释放激素, 黄体生长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释放激素, 生长抑素,生长素释放激素, 生长抑素,生长素释放激素,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激素释放因子。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激素释放因子。
恶心 呕吐 腹泻
呼困 咳痰 肺水肿
流汗 流泪 流涎 流涕
缩瞳 尿失禁
Bp↑ Bp↑ 面、舌肌 四 肢 肌 心率↑ 头痛头晕 心率↑ 痉挛颤动 心律失常 烦躁瞻望 呼吸肌麻痹 抽搐昏迷
三、 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调节 (一)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水平的内脏 内脏脊髓水平的内脏-躯体反 脊休克时 脊休克时 各种反射消失与血压下 射和躯体-内脏反射: 躯体-内脏反射: 降等变化; 降等变化; 胃炎和胆囊炎→ ① 胃炎和胆囊炎 → 上腹 脊休克过去后, 脊休克过去后 , 血压可 部肌紧张和同节段的皮 恢复到原有水平, 恢复到原有水平 , 一些 肤发红; 肤发红; 躯体和内脏反射也有所 皮肤加温→ ② 皮肤加温 → 抑制小肠 恢复(血管张力反射、 恢复(血管张力反射、发 运动; 汗反射、 排尿反射、 汗反射 、 排尿反射 、 排 运动; 骚爬骶部皮肤→ ③ 骚爬骶部皮肤 → 反射 便反射等) 便反射等); 再破坏离断脊髓的下方, 性引起膀胱收缩 而发生 再破坏离断脊髓的下方 , 性引起膀胱收缩而发生 排尿。 排尿。 血压又明显下降。 血压又明显下降。
制:
2.生理机 2.生理机
有机磷农药中毒 胆碱脂酶活性↓ 胆碱脂酶活性↓ 解磷定、 解磷定、氯磷定 阿托品 体 N1受体
胆 碱 能 受 体 持 续 兴 奋 M 受 体 N2受体 N 受
平滑肌和腺体兴奋性↑ 平滑肌和腺体兴奋性↑ 消化道 呼吸道 腺 体
括约肌 骨骼肌+ 交感节后纤维释放NE ↑ 交感节后纤维释放NE 心传导系 血管缩 中枢
•舌扁桃体咽感受器 舌扁桃体咽感受器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脊神经 脊髓灰质背角 脊神经背根神经节 胸腰段T1-L3 下胸上腰段 胸腰段
(骶段 骶段S2-S4 骶段
胸段) 胸段
盆腔内脏神经 脊神经 内脏神经丛 交感干 盆腔内脏器
心脏 冠状血管 支气管 外周血管
1.症状: 1.症状: 症状 慢性中毒:多见于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所致。 慢性中毒:多见于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所致。 一般症状较轻,主要有: 一般症状较轻,主要有: 神经衰弱, 腹胀,胸闷, 神经衰弱, 腹胀,胸闷, 多汗, 多汗, 偶有肌束震颤、瞳孔缩小。 偶有肌束震颤、瞳孔缩小。 急性中毒: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的吸收所致。 急性中毒: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的吸收所致。 主要有:三流(流泪、流汗、流涎) 主要有:三流(流泪、流汗、流涎) 症 状, 抽搐痉挛,烦躁瞻望, 抽搐痉挛,烦躁瞻望,心肺
分 胆碱能受体 肾 上 腺 素能 受 体 类 M N(N1、N2) α(α1、α2) β(β1、β2) ( ( ───────────────────────────── *副交感节后 N1:N节内 α1:交感节后 β1:心脏 副交感节后 节内 交感节后 心脏 分 纤维效应器 突触后膜 效应器 传导系统 *交感节后的 N2: N-M 交感节后的 α2:突触前膜 突触前膜 β2:平滑肌 平滑肌 布 胆碱能纤维 接头后膜 效应器 心跳↓ 心跳 逼尿肌缩 作 支气管平滑肌缩 骨骼肌缩 节后N元兴奋 消化腺汗腺分泌 节后 元兴奋 用 瞳孔括约肌缩 骨骼肌血管舒 阻 断 剂 阿托品 箭毒(N 箭毒 2) 六烃季胺(N 六烃季胺 1) 以兴奋为主: 以兴奋为主: 血管,子宫, 血管,子宫, 扩瞳肌收缩 (小肠平滑肌舒 小肠平滑肌舒) 小肠平滑肌舒 以抑制为主: 以抑制为主: 血管,子宫, 血管,子宫, 小肠,支气管 小肠, 平滑肌舒张 (心脏兴奋 心脏兴奋) 心脏兴奋
•胃肠壁张力 胃肠壁张力 •内环境中的 内环境中的 化学成分
局部反射 肌间神经丛 粘膜下神经丛
形成突触
•局部血流量 局部血流量 •粘膜上皮层的 粘膜上皮层的 物质转运 •平滑肌的蠕动 平滑肌的蠕动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二、内脏感受器的传入特征 1、感受器 、 不同形状的游离神经末梢 2、传入通路 、 迷走神经通路 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结状神经节 结状神经节) 结状神经节
交感、 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器官 循环 交感神经 心跳加强加快β1 血管收缩α或舒张β2 或舒张Ach. 肌肉血管可收缩α或舒张Ach.β2 支气管平滑肌舒β2
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 抑制胆囊收缩,
副交感神经 心跳减弱减慢 软脑膜、 软脑膜、外生殖器 血管舒 支气管平滑肌缩, 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
一、调节内脏活动的外周神经特征
交感、 (一)交感、副交感调节内脏活动特征 1、支配特征 、
Ⅲ Ⅶ Ⅸ Ⅹ 脑 神 经 核
T1~ T1~L3 灰质侧角 脊髓 骶段 2~4 节侧 角
递质共 存现象 脊 髓 灰 质 侧 角 前 角 1:10 fEPSP :
中间神经元为 多巴胺sIPSP 多巴胺
毒蕈碱型(M)受体 受体 毒蕈碱型 肾上腺素受体
2.对水平衡的调节 对水平衡的调节
血 钠 、 渗 透 压 调 定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