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美意识 便当
日本便当文化

日本年轻人吃便当的时候也表现出了那种“かわいい(可爱)文化”。 她们往往互相欣赏别人的便当,然后无论如何也会不住地称赞“かわ いい!”、“これ、おいしそう! ”
在日本为了旅客方便,日本的很多火车站和新干线车站都会出售盒饭,即 “车站便当”。与中国在火车上推着小车卖盒饭不同,日本的车站便当通常在 车站销售。大多做工精细、味道可口,是乘客们旅途中的一道美味大餐。
便当简单讲就是一种便携式午餐,是盒饭。在日本, “有生活就有便当”,但 与盒饭的不同之处是,日本便当融合了饮食美、绘画美、装饰美和动漫元素的卡通便
当更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奇葩,它让人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饱肚子的同时,感到生活的情趣无处不在。 日本的“角色便当”文化可谓“登峰造极”。便当是食物颜色和营养均衡的完美搭
配。
因为日式料理一直被称为“给眼睛吃的料理” ,讲究“色、形、 味”。对食物的原本滋味也无比尊重,讲求食物营养相互平衡,符 合人体健康需求。量少质高,既不过饱又营养全面,搭配非常合理, 顾及到了人体所需营养的方方面面。日本菜肴虽不讲究吃出什么滋 味,但很注重“形”。便当的取材一般为很多种蔬菜、水果和海产 品作原料,而且运用单一食材在便当上做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或颜 色搭配是不可能的。比如很多表现卡通人物的便当要创作黑色的或 深色的“头发”,紫菜和海苔等就成为必然选择。
便当经常作为恋爱少女“传递爱情”的手段。她 们认为用色彩鲜艳的番茄、黄瓜、炒制好的鸡蛋和 各种肉类配合米饭组成“爱心”或者其他可爱的形 象,然后用好看的便当盒装好,外面打上花色的丝 带,面带羞涩地交到自己的心上人手中,是一种 “由始至终的完美”的爱情呈现。在日本的一 个“情人节特别舆论调查”当 中,“一个亲手制作的漂 亮便当”是男生心 目中第二好 的礼物。
日本的“弁当”

日本的“弁当”张国强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从传统上来说分主食和副食,主食以米饭为主,副食以鱼、蔬菜为主。
尽管日本人和中国人的主食都以米饭为主,但习惯上有很大差异,“お弁当/おべんとう”就是其中一例。
所谓“弁当”翻译成中文就是“盒饭”的意思,盒饭表现了日本人饮食生活的一个特点。
我们先说说“弁当”的历史。
日本的历史上有这样的记录,大概在5世纪左右,为了能在外出地点、打猎的地方、作战处、田间耕种时吃上饭,从家中带点干饭(这种干饭是把米蒸过后晒干的可以存放的食物,泡在开水里就能食用或者干啃)、饭团子。
种类以米饭、粟饭、芋头等为主。
日本最早的历史书《日本書紀/にほんしょき》、10世纪左右的《伊勢物語/いぜいものがたり》中都有这样的描写。
“弁当”这个词的词源据说来自16世纪十分活跃的武将织田信长的话。
信长给自己城堡里的许多人分发简单的米饭,那时就把简单的饭菜称为“弁当”。
到了江戸时代(1603-1868),去城里、去野山游玩、看戏等时,盒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于是人们就制作了“幕の内/まくのうち”这样的盒饭,所谓“幕の内”就是在戏的幕间吃的饭。
在明治时代(1868-1912),出现了在火车站卖的“駅弁/えきべん”,火车站卖出的第一盒“駅弁”是1885年栃木县宇都宮车站卖的带干梅的饭团。
“弁当箱/べんとうばこ”是一种容器,译成中文就是“饭盒”,在饭盒里装上精心烹调的饭和菜就成了“お弁当”。
饭盒里装的饭和菜是一个人的量,有米饭和几种菜。
古时候,用竹叶等来包、装饭和菜,以后有了木制的容器。
有的地区用竹子和柳条编成装饭和菜的容器,有的把薄木板弯曲后加工成带盖子的“弁当箱”。
现代,还把“弁当箱”作为工艺品来生产。
江戸时代,生活富裕的商人在多层方木盒的华丽的容器里装上自己爱吃的饭和菜,去赏花、看戏,以此为乐。
在家中举办庆祝会、法事等时,用独特的、十分讲究的盒饭来招待客人。
聚餐、酒宴上也请客人享用盒饭。
现在,家庭里使用的饭盒子有木制的、塑料的等;形状一般是长方形的、圆形的、长圆形的。
日本便当文化的特色及其影响

便 当 盒 最 为 实 用 ,一 层 饭 一 层 菜 ,所 以 大 部 分 的 上 班 族 或 是 学生会选择双层的便当盒。当然还有更具有特色的饭团便 当 盒 。大 家 都 知 道 ,在 日 本 饭 团 的 历 史 悠 久 ,饭 团 的 形 状 和 口 味 也 是 一 直 在 更 新 。所 以 对 于 饭 团 ,在 日 本 有 专 门 放 饭 团 的日本便当盒。
及 车 站 都 销 售 便 当 ,无 论 何 时 何 地 ,当 人 们 需 要 便 当 时 ,都能 够 买 到 营 养 美 味 的 便 当 ,而 且 价 格 也 很 便 宜 。 当 然 也 有 从 便 当盒到食材都很讲究的便当。 三 、日本便当文化的特色
(一) 体现日本人的美意识 日本便当充分体现了日本饮食的清新淡雅的特点。 日 本 饮 食 口 味 清 淡 ,食 材 新 鲜 ,注 重 保 持 食 材 原 有 的 味 道 ,同时 日 本 料 理 量 小 而 精 致 ,餐 具 和 摆 盘 讲 究 高 雅 的 情 调 。 有 人 说 “中 国 菜 靠 一 口 锅 ,日 本 菜 靠 一 把 刀 ”,日本料理 虽 然 口 味 清 淡 ,但 是 非 常 讲 究 事 物 的 “色 ”与 “形 ”。在 色 彩 上 ,日 本 便 当 非 常 讲 究 色 彩 搭 配 ,利 用 色 彩 原 有 的 颜 色 进 行 创 作 ,如 红 色 的 胡 萝 卜 、香 肠 ,绿 色 的 绿 叶 蔬 菜 和 黄 瓜 ,白色 的 米 饭 和 鸡 蛋 清 ,黑 色 的 芝 麻 和 海 苔 等 。在 形 状 上 ,日本便 当 更 是 赏 心 悦 目 ,许 多 栩 栩 如 生 的 便 当 ,让 人 不 忍 心 吃 掉 ,根 据 就 餐 对 象 选 择 卡 通 人 物 或 者 如 爱 心 等 形 状 ,配 合 各 种 季 节 的 代 表 风 物 。一 个 小 小 的 便 当 蕴 含 了 日 本 人 为 就 餐 对 象 着 想 的 心 思 ,融 合 了 日 本 人 的 自 然 观 ,体 现 了 日 本 人 即 使 在 高 压 生 活 节 奏 中 ,也 不 放 弃 对 生 活 品 质 的 要 求 ,也 可 以 感 受 到 日本文化中美意识对于饮食的渗透。 (二) 便当盒的多样性 日 式 便 当 的 盒 子 种 类 很 多 ,主 要 分 单 层 、双 层 便 当 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饭 团 专 用 盒 ,焖 烧 杯 ,再 讲 究 一 点 还 有 保 冷 和 保 温 专 用 便 当 盒 。 首 先 是 单 层 便 当 盒 。单 层 便 当 盒 一 般 会 有 间 隔 ,适 合 做 简 单 便 当 。单 层 的 便 当 盒 也 有 好 多 种 ,有 木 质 的 、玻 璃 的 和 塑 料 的 。其 中 木 质 的 便 当 盒 最 为 特 别 ,这 样 的 便 当 盒 一 般 为 天 然 木 材 制 作 的 圆 曲 形 ,满 满 的 日 式 便 当 即 视 感 ,木 质 盒 自 带 便 当 气 质 ,无 论 是 材 料 还 是 外 形 都 非 常 有 质 感 。带 着 这 样 的 便 当 上 班 ,貌 似 真 的 有 种 仪 式 感 。其 次 就 是 双 层 便 当 盒 。双层
日本便当文化及其社会影响探析

日本便当文化及其社会影响探析摘要:在日本,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并不单体现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而历史悠久的日本饮食文化中也深谙其道。
日式便当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之物,更是映射出了日本人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性格和习惯,已然成为日本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风景。
关键词:便当;日本;文化;饮食习惯;社会一、日本便当的发展便当,在日语中写作“弁当”,该词来源于中国南宋时期的俗语“便当”,表示便利、方便的意思。
该词传入日本后曾被对应过“便道”、“弁道”等很多汉字,最后采用了表示“备齐”含义的和制汉字“弁”,作为表示摆放菜肴的便当盒之意来使用。
从便当一词的起源我们不难分析出便当虽然一开始借用了汉语的发音,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和制词。
便当文化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战争时期,士兵们随身携带的“干饭”是一种在阳光下晒干,装在容器里的米饭。
这便是古代便当的雏形。
在江户时代,观看歌舞伎表演是需要自带餐食的,于是出现了“观剧便当”。
现代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后,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便当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与快捷,迎合了人们的要求,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日本便当的特点“清、新、淡、雅”是日本料理的主要特点。
顾名思义,“清”指的是干净卫生,“新”指的是食材的新鲜,“淡”指的是料理口感的清淡,“雅”指的是日本料理高雅的情调和志趣。
日本传统便当以米饭为主,鱼类或者肉类为辅。
其次,为了摆盘更加精致,饮食更有营养,人们还会把梅干酱菜作为配菜,然后井然有序地放在易携带的器皿里。
此外,日本料理在摆盘上极其注重感官之美。
在日本人的饮食观念里,料理不仅用来吃,更用来看。
不仅口味重要,精致的色彩搭配与摆盘也是重中之重。
就算是最普通的食材,精致的摆盘也能使平平无奇的便当看起来令人食欲大增。
简简单单的一份爱心便当,其实蕴含了许多不简单的心思,也是日本人含蓄情感的一方面体现。
在日本人的性格可以说是非常含蓄的。
他们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时,更倾向于旁敲侧击的方式。
从日本的便当文化学日语

从日本的便当文化学日语[摘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哪个国家,饮食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者的饮食文化有许多的相似之处,然而相差迥异的文化也比比皆是,对于日语的学习者而言,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就以日本的便当文化为例来讲述日本的社会文化,以达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效果,希望能够对大家了解日本的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便当文化社会中图分类号:g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198-01前言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食物的营养,在中国就有“民以饮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这样的谚语。
整个人类历史的潮流,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近代和现代,无论是哪个国家,饮食文化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饮食大国的日本,它的饮食店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其中,日本的便当更以它独有的历史意义和特色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并且在世界的饮食地位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自从便当问世后,日本人就对便当非常的依赖,便当也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便当不仅是一种充饥的食品,更是了解日本的窗口。
因为便当不仅仅只是便当这一事物,它还代表着一定的文化,以及和日本的文化,日本的社会,日本的经济,日本社会等都有很大的关联。
所以,便当不仅是充饥食品,而且也是了解日本的窗口。
一、日本的便当的历史和现状(一)便当的词源文化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
在日本有“中国是父母、韩国兄弟”的谚语。
所以,首先从中国的食品的历史来分析日本的便当。
精确的说,便当不是食品,而是食物的一种形态。
从中国南宋时期开始有“辨当”的俗语。
但是那时候的意思是“方便的东西或者是方便与顺利”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完全不同。
传入日本以后,日本曾用“便道、辨道、辨当”等汉字进行记载。
随着日本的文字的发展和变化,旧字体的“辨当”被新字体的“便当”所代替。
之后,新字体的“便当”反传入中国。
(二)便当的历史便当的历史可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时代,当时出现的便当是饭团(おにぎり)和干饭(乾し飯)。
从便当中看日本民族性格

社会文化探析从便当中看日本民族性格李子越【摘 要】便当在日本人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对于便当有此般热情:从便当盒的样式、制作材料到便当的选材、营养搭配,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日本人独特的“便当情怀”,而此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来自于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
【关键词】日本便当 民族性格 文化心理“便当”一词最初来源于中国南宋,表示“方便、便利”。
传入日本后几经变换,最终确定为「弁当」二字。
在日本便当种类繁多,以车站、电车上出售的“铁路便当”为首,观戏幕间休息一般会购买“幕内便当”,樱花盛开时节人们聚集于樱花树下则要享用“花见便当”。
久而久之,丰富的便当种类也成了日本便当文化的一大特色。
据统计,日本便当产业2013年的总销售额达到了6万亿日元,这样庞大的数字反映出日本人对于便当的热衷。
“便当文化”能够扎根于日本离不开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同时这些性格又被反映在日本便当中。
一、日本人的自然观日本地处岛国,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且多自然灾害,在此种条件下,日本人自古就形成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与“人定胜天”的思想不同,日本文化更多体现出人对于自然的迎合,这也表现在日本民族的泛灵多神信仰中:古代日本人认为山水草木皆具灵性,所以视自然界各物皆为神灵。
日本人每次就餐会以「いただきます」开始,这句话被翻译做“我要开动了”,却还有更深层含义:第一是对制作料理的人、摆放饭菜的人以及捕获鱼鲜的人的谢意;第二则是对于食物的感谢。
我们食用的鱼肉蔬菜瓜果都具有生命,我们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享用其他生命,需要向其表达敬意。
在便当中也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感。
日本人感恩自然带来的各种礼物,因此凡事也顺应自然的规律。
过去日本人的便当盒大多是木制的,因为木材可调节温度、湿度,能够避免米饭发干、发粘。
其次,在便当的选材上日本人更加注重食材的季节性。
日本谚语「初物七十五日」意为尝到新鲜的时令之物可以多活七十五天,表现出日本人独特的饮食哲学。
此外,在便当盒内的装饰上也体现着顺应时节的特征,如用樱花表示春季的讯息,秋季则换为柿树叶,再配以时令性的名称,日本人用便当表达出独特的自然观。
浅析日本的便当文化

浅析日本的便当文化作者:金竹善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9期摘要:食物与人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
便当是日本饮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
便当反映了日本的习俗,文化。
通过便当我们可以了解日本。
便当蕴含着温馨、细腻的情感,它反映了日本人的勤俭精神和美德意识。
关键词:便当情感文化一、引言在日本便当广为利用,学校的午餐,郊游等多利用简单快捷的便当。
饮食文化是很重要的文化。
便当以自己独有的特色和意义被人们所热爱,并广为利用。
便当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存在,它是一种文化,便当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车站便当,儿童便当,爱妻便当,都反映出日本的文化特色,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它感受日本独特的国民意识。
在日本,便当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午餐时间都爱利用简单的便当,便当快捷的同时又有营养。
快捷的便当是一种很好就餐形式,它不仅仅起到解决饥饿的问题,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便当的制作,包装,反映了日本人的勤俭精神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美德意识。
二、日本的便当以前人们外出做活,带的是饭团。
里面放点咸菜等,外面用菜叶或树叶包着。
午餐时啃干饭团。
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物的种类不但增多。
食物的储存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就促使了新的便当的出现。
便当由原来的补充能量的食物作用,引申为满足生活在高节奏时代的现代的人所追求的方便又有丰富营养的健康食品。
便当走进日常生活后.日本人就很依赖它,同时便当也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便当的普及逐渐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饮食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便当文化来看日本人和日本文化,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日本人,了解日本的文化。
三、便当的种类众所周知日本人相当重视季节的变化以及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便当也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车站便当;人们出门旅行时常利用。
尤其坐特快,新干线等出门时,人们爱利用车站便当;赏花便当;一到春天、人们就赏花,樱花是日本的象征,每年樱花盛开时人们就带着便当在樱花树下边吃边赏花。
如何把普通的盒饭吃出高级的感觉——日本便当

如何把普通的盒饭吃出高级的感觉——日本便当提起便当,你能想到什么?对于大多人而言,这只不过是“盒饭”的高级称呼而已。
但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把我们口中所说的“盒饭”做成了一种世界知名的文化。
没错,它就是日本。
这个集工匠精神和中二病于一体的国度,是怎样和“盒饭”擦出火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日本的便当文化。
便当文化是什么?日本人把出门在外吃的可携带食物称为便当。
而在便当里,通常会有米饭、主菜、副菜以及餐后的小甜点,其花样之丰富,有点类似于西式全餐。
日本人对便当的热爱和执着是体现在很多小细节上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极其执念地追求仪式感,所有食物必须考虑荤素搭配、营养价值、食物颜色,最后整整齐齐地摆盘。
这也是日本便当的最大的特点。
在日本,便当似乎已经深入了居民的血液中,不仅书店有很多相关的书籍,就连电视上也有专题节目,甚至很多饭店也会专门出售自己的便当。
而谈起便当,便当盒始终是离不开的话题。
如果有机会去到日本的杂货铺,看到货架上排列着琳琅满目的便当盒,你一定会感叹日本果然是“便当”的国度。
便当的起源发展说起日本便当的起源,有明确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那时候的人们管便当叫做“御粮”。
前一天晚上打包整理,第二天出门时携带,以便解决外出途中的吃饭问题。
但由于那时的经济不发达,当时的御粮只是一些煮好的干燥米饭,吃起来有点噎人,仅仅用作填饱肚皮。
到了平安时代,对于便当的称谓演变成了“顿食”,主要以饭团为主,而这时候的米也无需干燥了,口味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进。
直到安土桃山时代,这种用餐方式才真正确定了“便当”的称呼。
织田信长在建立安土城时,就采用了便当的形式为所有的建筑工人配餐。
与此同时,在外出征时候,将领们的用餐也同样如此。
便当盒的历史便当盒的发展伴随着便当一路走来的。
最早,便当盒只是一个用来装干米饭的木桶子,叫做“面桶”。
平安时代,人们制作了一种叫做“破子”的便当盒,这也是如今便当盒的雏形。
安土桃山时代,便当盒被称为“提重”,是一种在木质表面涂上颜色的漆盒,盒子里面有专门的小隔间,用来摆放配套的餐盘、筷子、酒器,可以说,拿着“提重”,到哪里都能吃上一顿大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阪VS博多”便当
日本有两大食都,即关西的大阪和九州的博多。乘坐从大阪到博多的新干线的 人,自然期盼一款便当能将二都的美食精华融入其中,一盒在手,遍尝二都。新大 阪站的这款“大阪VS博多”便当就是最好的选择。盒中开辟出两个等大小的三角 形菜格,分别盛有大阪和博多两地的美食精华。大阪格里装有老字号便当店水了轩 的招牌菜—炖菜;而博多所在的九州地区盛产鳕鱼子,因此博多格里的食材自然以 鳕鱼子为中心,包括了鳕鱼子藕盒、鳕鱼子鸡脯肉排、鳕鱼子粉丝、鳕鱼子卷和炒 蔬菜。这款便当美味与营养兼具,让人品尝到了两地的风味美食,了解到两地的饮 食文化,更为乘坐这条新干线的旅程增添了一份情趣。日本人的对待生活细致、周 到的态度也能体现在其中。
代表性便当介绍
幕之内便當(Makunouchi bento) 炸雞塊便當(karaage bento) 海苔便當(Nori bento) 海苔便當(Nori bento) 蓋飯類
+ 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便當,其内容根據店
鋪的不同而各異,但大致是在米飯的中央 放有梅干, 組合裝有燒魚、煎雞蛋、魚糕 等菜肴的便當。菜的種類每天變換的幕之 内便當被叫做「日替幕之内便當」。為什 麽會被叫做「幕之内便當」呢?據説這便 當的形成是在江戶時代中期,當時是為了 給觀看戲劇(歌舞伎)的觀衆在等待下幕 戯劇開演時吃的便當,因在戯與戯之間會 將幕拉上,因此叫幕之内便當。
李润泽 110121907 孙铭阳 110121908 王一婷 110121909 刘 京 110121910
便当,本意是“便利的东西、方便、顺利”。传入日本后,曾以“便道”、 “辨道”、“辨当”等当字(当て字)表记。“便当”一词后来反传入中国 是源于日语“弁当”(音:bentou)。更多已经简化翻译成Bento了,在大陆 大部分地区习惯称为“盒饭”,即盒装餐食。在台湾地区一般称为 便当,通 常用于午餐、外卖、工作餐等场合。“便当”与“盒饭”在用法上有细微差 异,“盒饭”一词更倾向于简单粗糙的饭食,如“日式便当”一词,就很少 被说成“日式盒饭”。
+ 便当盒便当盒是日本人自然观和美意识的体现。 + 首先日本人和海紧密相连。从过去到现在日本一直都被大
海怀抱,受大海恩惠的日本人因此对自然界有一种特殊的 依赖情怀,他们喜欢生的海藻等海产物,这是日本料理不 同他国的特征。便当中,装有紫菜,鱼或者虾等原材料的 便当在日本特别有人气,通过简单的烹饪法把海鲜自然的 味道提取出来,吃着美味的便当开怀的笑着,这也是日本 人对大海恩惠的一种感谢方式吧。
+ 所谓车站便当,顾名思义是指在新干线、铁路线等车站售卖的方便快
餐。日本的车站便当并非粗制滥造,只为填饱肚子而售卖的简陋食品, 它们大都做工精细、味道可口。更重要的是,不同地方的车站便当融 合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和社会文化,品尝车站便当的同时,也是感受饮 食文化和地域气质的过程。
北海道墨鱼包饭便当 北海道函馆地区出产的墨鱼味道鲜美,一尝难忘。该地区自古就有过墨鱼节的传 统。在饮食方面,当地居民将上好的新鲜墨鱼去除足和内脏,在其体内填入用日本最 美味的大米——高志水晶稻米制成的熟糯米饭,然后放入加了白糖、海带和酱油的水 中煮熟,就制成了有浓郁海鲜风味的墨鱼包饭。它口感柔软,融合海带、酱油的鲜和 白糖的甜,尝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广岛棒球便当
虾子上(除了虾尾)沾上面包糠,另一只手轻轻压住并固定虾子上的面包糠。
在平锅里倒植物油(大约1公分深)开中火。油温升至170—180°时(木质筷子放 入油里,从筷子上细泡快速上来的温度),往锅里轻轻放入虾子。
等到虾子的尾巴变红,翻面继续炸制,直到两边都变成黄金色。最后把火调大一点, 大约5-10秒后把虾子捞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海苔便當是一般在米飯上放上海苔,再加
上磯邊竹輪(油炸青海苔的圓柱狀魚糕)、 油炒牛蒡絲的樸素便當,因價格也較便宜 (大致在連鎖店350日圓左右就可買到), 因此很受年輕人歡迎。此外,在海苔便當 内,添上炸魚或炸雞塊等,就是特海苔便 當。
+ 是在米飯上直接配上菜肴的料理。代表性
的蓋飯便當有「炸豬排蓋飯(Katsu-don)」 「雞肉蛋蓋飯(Oyako-don)」或在限定的季 節裡出售的「鰻魚飯(Una-don)」等。還 有,在中文圈的人士間也很有名的「吉野 屋」、「松屋」「SUKIYA」等牛肉蓋飯連 鎖店也出售這些便當。
+
东京高级便当 日本首都东京有一种尊贵雅致的王者气质,东京车站的便当也反映了这一点。 比起其他地区质朴的家常车站便当,东京便当用料奢华、包装精美。例如被公认为 东京车站便当之首的“日本桥”便当,有着精致典雅的日式包装盒,各种食物的丰 富程度只能用壮观来形容,其中不乏名贵食材,例如西京烤青花鱼和上好的康吉鳗 寿司。
便当的发展史
江户初期的便当,极为简陋,顶多是几个握饭,再添些许酱菜而已。中期以后, 庶民生活水准大大提升,便当也随着豪华起来。种类不但有「赏花便当」、「观剧 便当」、「游船便当」,更有「郊游便当」。「幕之内」便当在彼时正是于观剧中 场休息时吃的便当,现在则泛指菜肴很多的便当。 当时的「幕之内」便当的确非常实用,握饭都是扁扁圆圆的,一口一个刚刚好,且 都经过烘烤,米饭不会干燥。菜肴也都是煮炖、熏烤的食品,不用担心会坏掉。 当时的大名或高阶级武士们,赏花方式和现代非常类似。古籍记载(1695年), 德川家「御三家」之一的纪伊藩(和歌山县)某家老(家臣头目)的家臣们,为了 赏花,大家分摊出钱,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一直据守在樱花树下吃喝玩乐。这 时的饮食,是吩咐料理店特地送来的。
开中火,平锅里放入西兰花,与花菜一样的步骤焖熟。熟透后放入橄榄油、少许盐 和胡椒调味翻炒即可。也可用整棵西兰花先焖到半熟,之后把当天食用分量分开来 炒。剩下的西兰花可以封入密封保鲜袋冷冻。下次做菜时直接取出转微波炉即可。
完成!
+ 其次,日本料理遵循自然的烹饪法。日本料理讲究五味
(甜、酸、苦、盐味和美味)无色(红、蓝、黄、白和黑) 和五法(生吃、煮、烤、油炸和蒸)。日本常有“一天要 吃30道”的健康说法,日本人不仅注意一天要摄取足够的 食物种类,同时也注意自然的食彩搭配和装盘之后的美观 可口。看到这样的便当无论是儿童还是大人都会垂涎三尺 吧。
在日本,不管男女老少都对棒球痴迷。今年春季开始在广岛车站发售的这款便当, 巧妙地将当地独特的棒球文化和濑户内海的美食精华融于这一方小小的便当盒中。广 岛棒球队中有一位出色的投手叫黑田博树,在当地棒球爱好者中人气极高。精明的便 当制造商与他合作,请黑田亲自试吃,并将几种他钟爱的食材放入其中。另外,在食 物的选择和排列中,还巧妙隐藏了对黑田及广岛棒球队的美好祝愿。比如,炸肉排在 日语中的读音和“胜利”相同,便当的发售期正赶上日本国内棒球联赛进行得如火如 荼的时候,将“胜利”放进便当正好讨个吉利。梅子干、煮鸡蛋和章鱼丸都是圆形, 排在一起,宛如一串棒球。在米饭上还用鳕鱼子排成一个粉红色的“15”,这正是 黑田的球衣号。包装盒上还印有黑田手书的“感谢”二字。难怪这个夏天,无数的广 岛棒球爱好者,拿着这款便当奔向广岛市民球场,为黑田和广岛棒球队加油呢。
+
名副其實,以「炸雞塊(karaage)」為主 菜,再添加上了洋白菜和日式泡菜的便當。由 於炸雞塊在日本是很有人氣的菜肴,因此「炸 雞塊便當」不論男女老幼都很受歡迎。由於中 國人一般也都喜歡吃雞肉,所以我個人認為這 款便當應該蠻合中國人口味的。除了炸雞塊便 當之外,還有以主菜為「炸豬排」和「烤肉」 等的「炸豬排便當」和「烤肉便當」也是基本 菜單喲。
德川幕府的时候严禁武士们涉足吉原妓院区和剧场,话虽如此,有些下级武士还 是会偷偷跑去看,只是武士身份的人,必须先将刀剑寄放在茶馆,不能佩刀进场。 江户时代的大名,跟现代的企业主管没两样,每天都要进城办公。而除非城内有特别 仪式以外,午饭通常是便当。将近中午时,家臣会送便当到固定场所。由于家臣们不 能进殿内,大名的身边琐事通常是由殿内三百多名小和尚负责。这些小和尚俸禄很低, 身份低贱,因而时常耍手段。如果不时常馈赠一些礼品,他们便会故意领大名到别的 房间,或假装忘记不把家臣送过来的便当传给大名。大名碍于身份,既无法亲自去领 取便当,又拉不下脸皮讯问小和尚,只能吞声忍气饿着肚子佯装风雅,到中庭观赏锦 鲤或花木。
先准备三个小碗或盘子。鸡蛋打匀做成蛋液,淀粉和面包糠分置三碗。
虾子去头剥壳。注意要留下尾巴,否则炸出来的样子看不出是虾。
用刀剥开虾背面,用牙签或小刀挑出泥线。用料酒和少许盐去腥。
虾尾部用剪刀剪出小口,轻轻按压挤出水分。捏着虾尾,均匀裹上淀粉,虾尾不需要裹。
•.
接下来在虾子上(除了虾尾)裹一层蛋液。
炸制后的虾子放在盘子里。最后调高火力是为了让虾滴出多余的油分。
•保鲜膜上放些蛋黄酱和番茄酱。
把保鲜膜包起来,直接放入便当盒一角即可, 与牙签放一起。进餐时用牙签刺下保鲜膜, 把里面的酱挤出来。
将西兰花与花菜切小块。开中火,花菜放入平锅里加热约 1分钟。往锅里放入少量水并盖上盖子,把花菜焖熟。
花菜熟透后放入半汤匙咖喱粉、少许盐和植物油, 炒到咖喱颜色均匀即可。
关於日本的便当文化
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便当类,但说到日本的便当,歷史非常悠久, 而且裡面大有学问。本来便当是从一种為了让人携带方便的食品发展起来的,最 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日式饭糰。在现在的日本,一般的家庭妻子也还会给上班的 丈夫製作爱妻便当,和為孩子準备儿童便当等,可以说日本人生活中便当是不可 或缺的存在。小小的便当不仅要考虑到营养的平衡,还要考虑到菜色的搭配,因 此也有人说从日本的便当能看到日本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