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日本人的美意识

合集下载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日本名画家东山魁夷评语:牧溪的画有浓重的氛围,且非常逼真,而他将 这些包含在内里,形成风趣而柔和的表现,是很有趣,很有诗韵的。因而,他 的画最符合日本人的爱好,最符合日本人的纤细感觉。
因而,最适应日本人的纤细感觉,摄住了“幽玄”与“空寂”的大和民族 的心灵,在日本备受推崇和赞美。
2、自然环境对日本审美意识的影响
那么, 禅宗意识的深层渗 透、禅宗美学对日本美学的影 响就是“ 空寂” 美意识产生 的“阳光”、“雨露”正是由 于禅意识的渗透, “空寂” 美 意识才得以确立和不断发展。
单 击此处 添加标 题
禅宗美学对日本民族审美情趣的最大影响在于它促 成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理想。 在世界观的问题上, 禅宗认为 世界本原即“ 佛心” , 即“ 空” 。
单击添加标题
先于其他各种美的形态而存在,属于日本固有的美 范畴。
从古代起,“哀”就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并参与了日 本文学和文艺的形成,其内容也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丰 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物哀”这样一种特殊的日本艺 术美的形态一种纯粹的美意识。
单 击此处 添加标 题
“空寂美. 幽玄美”
“空寂、幽玄” 日本文化以“空寂”作为美意识的主流,在各个艺
术领域,尤其是在能艺、绘画两个领域构筑起“空寂的 幽玄美”的世界。这种美意识体现在用墨来代替色彩来 画的水墨画上。
单击添加标题
十三世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牧溪,其水墨画逼真传神,具有浓重的 艺术氛围,表现上风趣而柔和,情趣中富含诗韵。 在中国美术史上,牧溪 的画并没有多重的分量,而在日本人的美意识追求中,其真正艺术价值得到了 承认。可以说,牧溪在日本的声望与尊崇远胜于故土。
一是川端的接班 人三岛由纪夫的剖腹 自杀;
二是助警察头子 秦野章竞选失败引起 文艺界的极大非议;

日本人の美意识

日本人の美意识

日本人の美意識
日本の「美の壺」を見て後、日本人の独特の美意識を知ています。

日本人の美意識は常に自然との一体感と仏教の考えが流れている。

中国の文化の影響で、自分の文化が作り上げました。

「わび」と「さび」は代表的な美意識だった。

「わび」は茶道の中で生まれたの美意識です。

人間にとって、豊かと静かな心があるのは必要だと言われている。

「さび」は俳句の世界に言われた美意識で、静かな孤高の心境です。

しかも、日本人は「小さな美」が大好きです。

例えば、幕の内弁当や、盆栽や、枯山水や、いろいろなことがあります。

幕の内弁当は小さな俵形に握って胡麻をかけた飯と卵焼き・かまぼこ・焼き魚・漬物などのおかずを詰め合わせた弁当です。

様々なおかずが少し飾りよく入っているものですが、全体として調和して、「小さな美」が含みます。

そしては盆栽です。

盆栽は植木鉢に小型の木などを植え、その趣を観賞するもの。

大自然の美しさを小さな陶器に凝縮するの楽しむは、「小さなもの」に美しさを見出す日本人が分かっている。

最後は枯山水です。

枯山水は石・砂子などにより山水の表現する庭園様式です。

北宋画、特に破墨山水などの影響を受け、完成された。

盆栽を似て、自然の美しさが庭園で表現するものだ。

こんな「小さな美」という美意識は、今日本社会で色々な品物を体現できるそうだ。

総じて言えば、日本人の美意識はとても特別です。

多分の趣向は私たちが理解できない雅趣でしょう。

日本人的美意识

日本人的美意识

日本人的美意识:日本人的美意识研究开始于明治时期,美学引入日本之后,就有西周的《美妙学说》在西方与日本审美特质的比较中阐释日本及东方美学的特质,强调东方的绘画和书法的审美价值。

西周第一次倡导将书法作为审美对象来进行研究。

以后的费诺罗莎、冈仓天心、大西祝、高山林次郎、岛村瀧太郎、大塚保治、大西克礼、植田寿藏、九鬼周造都对日本的审美意识作出了独到才阐释。

费诺罗莎从日本的古美术入手,在《美术真说》中分析日本美术中蕴含的审美意识;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从日本茶道的种类、茶具、茶室、艺术鉴赏等方面,阐释茶道中的审美意识;大西克礼《东洋的艺术精神》、《幽玄与あわれ》《风雅论——“寂”的研究》从审美范畴的角度,认为日本的审美意识着眼于自然,着眼于“诗”的艺术,关注歌舞伎、音乐、园林、茶道、花道等具体的艺术样式,以体悟其中的美感。

植田寿藏的《日本的美的逻辑》则从法隆寺的百济观音、干漆十一面观音、中宫寺的弥勒菩萨、不动明王、禅的笔画等方面,飞鸟时代的艺术创作,分析日本艺术的审美意识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凸显日本的特质。

九鬼周造的《いきの構造》分析日本特有的“いき”(粹)的结构,将诗、语言、浮世绘、歌舞伎、净琉璃、图案设计—染整等作为研究的对象,强调““いき”(粹)的民族审美意识与色彩。

九鬼周造是海德格尔和柏格森的学生,在审美意识的研究方面深受大师的影响。

竹内敏雄、今道友信、佐佐木健一、神林恒道、西村清和、小田部胤久、多田倒太郎等都从不同视角、不同的艺术形式来研究日本的审美意识。

主要的成果有竹内敏雄的《美学》;今道友信的《讲座美学》(五卷本)、《美的相位与艺术》;佐佐木健一的《近代日本的美学与艺术研究》;《神林恒道的《美学事始》、《京都的美学家》;西村清和的《现代艺术哲学》、《语词与形象》;滨下昌宏的《作为主体的美学:近代日本美学研究》以及小田部胤久的大西克礼、和辻哲郎、柳宗悦、鼓常良美学思想的研究等等。

今道友信等人在《美学》第四卷《艺术诸相》中解析音乐、诗学、修辞、演剧、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刻)、建筑、电影、设计等具体艺术样式,阐释审美意识的仪式性、层重性、民族性以及其中的创造之美与形而上学审美意识内涵。

日本人的美意识_物哀

日本人的美意识_物哀

广角视野 w id e angle日本人的美意识――物哀李 娜(西安工业大学 710032)【摘 要】日本人的美意识中“物哀”是极其重要且经常被提及的。

本文通过分析“物哀”美意识产生与发展直到被明确提出的过程,阐述了“物哀”的具体含义与在日本文学、文化、生活各方面的表现,论述了“物哀”对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日本人;美意识;物哀;精神世界日本人の美意識――物の哀れ日本人の美意識には「物の哀れ」がある。

「物の哀れ」というのは、人生の機微やはかなさなどに触れた時に感ずる、しみじみとした情趣。

日本の音楽が単調な 、舞踊が緩やかな動作、寺院が素朴な様子、画が派手な色彩を避ける……どうしてこうなったのかといえば、これらは全部日本人の「物の哀れ」の美意識からなるのである。

「物の哀れ」は長い期間をかけて、「哀れ」から発展したのである。

奈良時代、平安時代初期、神、民族、国家共同体を追求する中の「誠」意識から「哀れ」が出た。

古代神話、歴史伝説、歌謡などの口承文学からまず「誠」意識が現れ、それを基づいて、「哀れ」という美意識が芽生えた。

「あはれ」は最も「あ」と「はれ」と二つの感嘆語の組み合わせとして、人々が労働、戦闘、信仰、性欲などの衝動で発した喜び或いは悲しみの言葉で、ある本能的な感慨である。

文化がまだ混沌していた時代には、他の文学の表現法がまだ現れていないから、このような感嘆語は「歌」として古代の原始歌謡に現れたのである。

「あはれ」は日本漢字で表現すると、「哀」になる。

字を見ると、哀愁の意味を読み取れる。

正倉院の古書には万葉仮名で書いた例がある。

「春佐米乃 阿波礼」。

これは春雨を見て「哀れ」な気分になって、ある繊細で哀愁な感情の表現である。

「哀れ」は哀愁だけでなく、歓喜の意味にも使われている。

『古語拾遺』には天照大神が現れたとき、空が晴れ渡って、神々が喜び合って、踊りながら、こんな歌を歌った。

「哀 阿那 于茂志吕(あはれ あな おもしろ)」。

自然影响下的日本人审美意识

自然影响下的日本人审美意识

自然影响下的日本人审美意识自然影响下的日本人审美意识本文分析了日本人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美意识,其表现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和四季变幻中的美意识。

这种美意识是纤细而复杂的,无一不是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

也是其整个民族对生命、生活所流露出的情感变迁的过程,记录着其民族精神的前进足迹。

标签:美意识;自然影响;地理环境;日本人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四季变幻,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这样富饶秀丽的自然环境既是日本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其进行艺术创作,陶冶情操,培养民族美意识的源泉。

这种美意识温婉优雅,与自然相调和,不倾向以人工的气势恢弘、华丽绚烂来震撼人的视觉,却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地触发和感染人心中纤细敏感的神经,含蓄而内敛、淡泊且悠长。

一、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日本的国土面积本来就非常狭小,而适合人们居住的平地范围更是有限。

由于没有大陆国家那样广阔的疆域和规模宏大的自然景观,日本人的衣食住行往往是更倾向于小巧玲珑的事物。

郁达夫曾总结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不喜铺张,无伤大体;能在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新意,春花秋月,近山遥水,得天地自然之气独多。

”例如,单从建筑上来说,传统的日式建筑并不似中式建筑一般追求规模的宏大、装饰的豪华,或是对称等几何式的美,而仍以淡泊素雅的自然景观美为主。

建筑材料主要取自木材和稻草,轻便环保,被称作会呼吸的材料,这不仅在视觉上与周围的草木相协调,而且很适合日本高温多湿的气候。

此外,室内的装修也很朴素,为了达到整体的调和,室内尽量不摆放过多家具,壁龛里只挂一幅字或一幅画,花瓶内只简单插一枝花。

和室的魅力还在于它的隔扇并不是将室内和室外截断,而是通过柔和的划分更加突出居室的宁静,即使坐在室内也能享受到透过隔扇照射进来的温暖阳光,偶尔听到大自然的鸟语虫鸣,更渲染出一种优雅祥和的氛围。

与淡雅朴素的日式房屋相搭配的是,同样以自然的景观美为主的庭园布局。

虽说是自然的景观美,但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照搬自然的本来样式布置,而是将自然的山水形态象征化,或是加以强调,巧用树木、石头等大自然的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调和的,人工的空间美。

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美意识

日本人崇尚自然的美意识
四、小 结
全地完成这 个动 作 , 就不要 做 。多加练 习 ,当你觉 得 自己行 的 那
时 候再束 完成这 个动作 :
3 练 习者要 循序渐进
在这个 充满激情 和梦想 的时代 , 跑酷 运动 不仅锻炼 身体也锻 炼心 智 ,它必将 成为健 身 、休 闲 、 乐的新选 择 。中 困跑酷运动 娱 发展还 处于起 步阶段 , 发展 过程 中存 在诸 多问题 , 如何 使之更好 的发 展下 去, 还要靠 广大爱好 者努 力实践 和研究 。 希埋通 过本 文 . 中 困的跑酷 者们 开始 受到更 多人 的关注 ; 也希塑 在各行 政部 门的 支持 下 , 跑酷爱好 者 的共 同努 力下 , 在 中困 的跑酷运 动登 顶 峰 。
活 。也 可 以蜕 ,就没 有 日奉 的历 史” 。
确 的指 导 , 意学 习和 交流 , 可能地 与更有 经验 的人一起训 练 , 注 尽 这 样能不 时地得 到好 的信息和建 议 。 下来思 考 , 估 自己训练 挣 评 时 所使用 的保护措 施 ,仔细检 查练 习使用 的装 备 , 检查 其完 整性 和稳 定性 , 的时候要 特别小 心。注意 自己的极 限 , 管什 么情 湿 不 况都不要 把 自己放得太 开。 果不能百 分百地 确定 自己有能 力安 如
【 关键词 】自然美 始源 根基 特征 【 中图分类号 】 . G11 33

深化 【 文章编号 】]0 — 6 2(0 0 0 —04 —0 06 9 8 2 1 ) 4 0 7 2
话 的 故事 ,它 们开 章就 以 苇芽 的萌生 象 征神 的 f现 ,以此 说 明 } J 在 日本 最早 的 内然 不是 神创 造 ,而 是 是然本 身 自力 乍成 的 ,所 以 日本 人认 为 罔土 和 1川草 木都 有灵 性 。 代 日本 人将 …川 草 I 1 I

日本人的美意识——物哀

日本人的美意识——物哀
c , 完 成 L E言 之 弓 。 :占 J
日本 人 美 意 谶 一 一 物 哀 扎 日本 人 美 意 谶 c c : 土 物 哀扎 j 南 为 物 哀 扎 J 0 . 匕 、j { 人 生 槎 微 e 各 芑 耋、 未加 l 触扎 畴 c 感 为 、 匕 二 二 L
c :屯强 0影 警 老与 之 ℃ 南 为 。川 端 康 成 c平 安 朝 物 哀 I 土 扎 J 日本 美 源 6 , 匕加 、 匕美 互 0 I 通 匕合 j 屯 匕 : ) 悲 、:
加 述 二 l 南 为 。彼 c 二 美 意 谶 影 窖 、 伊 豆 踊 9 r 子 J 中 l 主 人 公 二 人 悲 老美 c 属 L 、 0 悲 L =、 二 淡 、 , 真 美 艺解 c 合 , 、 哀 美 的 抒 情 世 界 老 作 r L 。 日本 民 族 全 于 ) 悲 J出
国学 者 南 否本 居 宣 畏 f r 氏 物 J 作 中加 主、 源
物 哀
札 j 用 例 十 二 笛 所 老抽 出 L 二 物
学 本 冒 南 否 税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耍
物 哀 扎 J 日本 文
南 为 二 老夹 的 l输 寸 为 匕 匕 屯c 二 精 神 二 : :、
害 0 允例 南 为 。 春 佐 米 乃 阿 波 礼 j 二 札 e 雨 老 兄 、 。 春 哀 扎 J 氖 分 I , 、 否 绒 细 ℃ 哀 愁 感 情 表 现 南 为 。 二 ) 南
之 为。
主 体 c 瞬 同美 J 耋 老求 幻 、 L 0瞬 蠲 永 久 不 变 美 、
日本 人 的 美 意 识 一 一 物 哀
李 娜
( 西安 工 业 大 学
【 摘 要 】日本 人 的 美 意 识 中“ 哀 ” 极 其 重 要 且 经 常 被 提 及 的 。 本 文 物 是 通过 分析“ 哀” 意识产 生与发 展 直到被 明确提 出的过 程 , 述 了“ 物 美 阐 物

日本人の美意识の底には常に自然との一体感と

日本人の美意识の底には常に自然との一体感と

日本人の美意識の底には常に自然との一体感と、仏教の諸行無常の考え方が流れている。

しかし、時代の雰囲気によって、、表現される美意識は異なる。

「もののあわれ」日本人が中国文化の影響を消化し、独自の文化、精神を創り上げたのは平安時代とされている。

この時代は「仏教が滅び、暗黒の世界になる」という「末法の世」に当たるとされていたため、支配的だった美意識は「もののあわれ」である。

あらゆる物事の中に、はかなさを見て、心に感動を生じる様子をいい、「源氏物語」を始めとする文学の世界のもそれは色濃く反映されていた。

「わび」と「さび」戦国のヨガ終わり、心の落ち着きを取り戻した時代に、力を得た町人が持った美意識である。

「わび」は茶道の中で生まれた美意識で、おごらず質素な中に、豊かさと静かな大ろを潜めたものである。

千利休を始め茶道の宗匠たちは、一輪の野の花や日常雑器の中に美を見出した。

「サビ」は松尾芭蕉を中心とした俳句の世界で言われた美意識で、静かな孤高の心境を言う、「わび」も「サビ」禅の悟りの境地をバックボーウンに持っている「いき」江戸時代に町人が創り上げた美意識で、気の聞いてセンスの良いことを言う。

「いき」には「貼り·仇·垢抜け」の3条件があるとされ、針とは自分お考えを貫く心、仇は下品いならないコケットリー、垢抜けは人生の表裏に通した軽妙は言える。

幕の内弁当の美意識こうした伝統的な美意識を近代文明と調和させ、現代に花咲かせたものを「幕の内弁当の美意識」といったのが、栄久庵憲司である。

幕の内弁当には、ご飯と煮物焼き物漬物など様々なおかずが少しずつ彩りよく入っている。

一つ一つの素材はごくありふれらものであるが、それらが全体としては長波のトレたびとして、狭い弁当はこの中に美しくきっちり納まっている。

「わび」「さび」そして「いき」の精神に立ち、見た目の美しさ、味という機能でも優れている。

この幕の内弁当の美意識は、世界の市場で人気のあるコンパクトにパッケージされ、デザインも優れたかて電気製品オートバイ自動車アドの製品に生かされ、さらには日本がリードしている大規模回路の極微小の世界の根底にも存在していると言ってよ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学年论文题目:从基本性格看日本人的美意识学生姓名:叶利利学号:201120530117指导教师:傅霞职称:助教二零一三年六月三十日从基本性格看日本人的美意识201120530117 叶利利摘要日本人关于"美"的心境是独特而且超群的。

日本式的美,一般情况下,不是华丽而是朴素,不是雄辩而是沉默,不是动态而是静。

然而这种美的心境说到底是跟日本人与生俱来所形成的基本性格息息相关的,日本人那种敏感纤细,崇尚简单,和拘束孤僻的性格特征造就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观,也造就了如今不一样的日本,从生活中各个细微处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日本人。

关键词:基本性格、美意识、纤细、简约淡泊、孤僻、空寂美在《日本人的美意识》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即使在被认为没有余地加入美的表达的领域,也充满了美的表现。

”看完这句话后,觉得深有同感。

日本人无处不存在着美感,这还与其与生俱来的基本性格息息相关,日本人的性格与美的意识相辅相融。

1.敏感纤细的性格与独特的纤细审美意识日本人生息的世界非常狭小,几乎没有大陆国家那种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

如上所述,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并处在温和地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由此养成了日本人纤细的感觉和纤细的感情。

他们乐于追求小巧玲珑的东西,而不像大陆国家的人们那样强调宏大。

1.1在建筑上以建筑为例,日本人早在《日本书纪》上就明白地记载着日本人不喜欢大兴土木。

日本皇宫规模不大,简单朴素,强调独特的非对称性。

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8世纪奈良朝桓武天皇在位期间,动员30万民工兴建规模宏大的长冈宫,历时7个月尚未竣工,最后在朝臣和气清麻吕的建议下,中止了这一劳民伤财的工程,另外营造规模较小的大和平安宫,主要用以象征皇室的淡泊与素雅。

中国建筑则不同,求全求大。

中国的故宫规模宏大,南北中轴屹立金碧辉煌的殿宇,两侧并列建筑模式相同的配殿,呈对称格局,以显示皇室的威严和地位。

日本庭园包括皇家庭园的建筑,也是在小规模的形态上再现自然,山水亭榭以小巧玲珑见长,与盆景的审美观念是相同的。

不仅是庭园,神社、茶室的建筑也是如此,主要在简素上展现其建筑艺术的美。

这几乎成为近现代日本人的住宅建筑的基本模式。

中国庭园,尤其是皇家庭园则不同,完全是模仿自然之巨大,颇具典型性的颐和园、避暑山庄,其山水亭榭都以宏大而著称。

1.2在自然景物的欣赏上日本人对自然景物也是以纤丽纤小作为其审美的旨趣,这也是与中国人对自然景物审美旨趣不尽相同的。

中国人以高山为贵,喜爱大山岳,孔子就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夸耀泰山之气势宏伟。

中国古代诗人就爱咏唱五岳。

日本人则相反,他们认为山不在高,山以小而幽为胜。

《万叶集》的诗歌吟咏的山多是亩傍山、香久山、耳梨山等三座低矮但很幽美的小山。

中国人偏爱大河大江,以黄河、长江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日本人则喜欢浅而清的小川小河,尤其是涓涓细流的小溪,更是文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

日本人连对花木也是爱好纤小的。

皇室将菊花作为皇家家徽,现在国会议员佩带的徽章也是菊花图案,似乎是以菊花作为国花,但日本民间却赞美细细的樱花,它成为日本人心中的国花。

我们访问日本,稍微留意的话,就可以发现日本固有的花都是纤小的,不香,但很纤丽。

日本人赖以生存的杉树,很少是大杉,多是修长纤小但很秀美的杉。

日本的鸟很小,声音不响亮,但羽毛色美。

这些纤细的东西,成为日本文人写诗作画的好题材。

1.3在生活的细微处在生活各方面的细微处也显示出日本人这种纤细性格和好尚。

日本人虽然与中国人同样使用筷子,但日本筷子却比中国筷子短小得多。

日本的产品从汽车到儿童玩具、餐具都很精巧,讲究轻、薄、短、小。

一位美国学者访问日本后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日本什么都小。

他觉得日本的马小、狗小,连汽车也小。

所以他称日本文化是“岛国文化”、“矮小文化”。

有的人还认为日本人气量小,只关心身边的事,缺乏远大的理想。

一位日本学者也承认,日本人崇尚纤细的美意识,“多少有点像日本人的气质”。

1.4在文艺思想上日本人这种纤细的性格以及由此形成的审美意识,不仅表现在外观形式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感情上。

尤其是日本文艺的纤细表现和简洁的形式,最适合表达日本人纤细的感觉和纤细的感情。

《万叶集》的歌大部分都是感情纤细的歌,特别是少女歌吟的恋歌更是如此,试举一例:秋令姗姗来,芒革结露珠。

飘忽爱恋情,恍若此清露。

作者将恋情比作秋令芒草上的露珠,其美一展即逝,犹如生命之无常,表现出少女的恋心与无常的露珠是相通的。

同时,通过露珠的宿命,象征人生的无常,以此寄托自己的悲愁之情,展现了纤细美的情趣。

日本文学对自然季节的感受之纤细和洗练无与伦比,日本绘画蕴含纤细风趣的诗韵,如此等等,都是日本人独有的艺术表现。

2.简约淡泊的性格与简约喜好日本淡雅的自然环境,以及禅宗的简素精神(尤其是后者),对于日本人的简约淡泊性格的形成,影响至大。

日本艺术从整体上说,以柔和简约作为其外表,内里却蕴含着深刻的精神性的东西。

日本艺术美中的“物哀”、“空寂”、“闲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都是源于日本人这一性格特征。

日本绘画很少追求繁复的结构和浓艳的色彩,多是结构简雅,追求中间色,注重线条的单纯性和色彩的淡泊性,以幽婉清丽的情趣为主,富于恬淡的韵味。

日本音乐的旋律单调,却蕴含着无穷的妙味,让人心中回荡着余韵。

日本舞蹈的动作柔和缓慢,却在其中显露出一种内在的张力。

日本诗歌比较简短,已呈非对句性,行数不匀整。

和歌(主要是短歌)只有5行引音节,5、7、5、7、7格律,因为日文是一字数音节,这样文字就相当简洁了。

《万叶集》的4516首歌中,长歌只占260首,其余4256首全是短歌。

其后的徘句就更简洁,只有3行I7音节,5、7、5格律,这恐怕是诗界中最短小的非对句形式吧。

从短歌到徘句,形式越来越短小,却可以准确捕捉到眼前的景色以及瞬间的现象,由此联想到绚丽的变化和无限的境界,更具无穷的趣味和深逢的意境。

日语一个母音配一个子音,不像汉语一个母音配两三个或更多子音,非常单纯,很少拗音和强音。

日本人这种简约的好尚,具体表现在对数字的态度上是尊崇奇数,与中国人的习俗正相反。

中国人一般认为偶数是代表吉利,“好事成双”成为口头样,婚庆用双喜,这种好尚见诸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譬如春节的对联、律诗的对仗等。

中国人只有供佛、祭死人才用奇数,奇数是忌数。

日本人则以为奇数代表吉祥,除了上述和歌、徘句格律用奇数外,日本歌舞伎的剧名也一定是用7个或5个字,有时用3个字,都是奇数,很少用2、4、6这类偶数。

有一出歌舞伎剧名叫《樱姬东文章》,其实,叫《樱姬》就可以了,“东文章”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为了避开“2”这个偶数,凑合加上3个无意义的字。

喜爱奇数成为日本人许多生活行为的基准,譬如,婚礼的交杯酒各用一组3只酒杯,送礼的礼物数量是奇数,连捆礼品的绳也是单根。

有一年春分时节,笔者应邀拜访川端康成夫人秀子,临别时她家女佣递上一袋新摘的橘子,秀子夫人亲自数了数,确认是奇数后才送到我们手里。

我们住在日本友人矢野玲子邸里半年,亲自体会到这一点。

不仅她家的庭园的踏脚石均由奇数组成,连上桌的生鱼片片数也是3、5、7这类奇数。

可见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重奇数及其寓意。

当然,奇数中也有例外,日语“9”字因与“苦”字谐音,“13”字因古时日本的断头台设在最高的第13级,走到13级台阶意味着行将遭斩首,所以这两个奇数是最避讳的。

日本人忌讳偶数,只有供佛、祭死人才用双数。

尤其忌讳“4”和“6”,因日语的“4”与“死”谐音,“6”与日语“碌”谐音,“碌”下接否定词,意思即不像样、不正经等。

但在偶数中也有例外,日本人对于“8”特别喜爱,因为汉字“八”犹如手持扇子逐渐展开,前端变得宽阔,象征前途无量,“8”也由此成为吉利数。

由此延伸,日本文学对数字的运用非常简约,夸小不夸大。

中国文学爱夸张,常用“白发三千丈”、“家藏万卷书”一类极尽夸张之词来形容白发之长、藏书之多。

而日本人则爱夸小,从“色鱼长一寸”、“苇间一鹤鸣”可见其旨趣之所在。

日本人的客厅或茶室的壁龛里只挂一轴画或字,花瓶里只插一枝花,据说这是为了体现“禅心”,因为禅宗主张“无即是有,一即是多”,但恐怕也与简约的审美意识有关吧。

日本人的简约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衣食住方面。

日本和服包括妇女和服不仅色彩雅素,而且从衣领到下摆都是一直线,非常简洁,不像西方服饰多样多褶皱,且非常繁杂。

日本传统烹调讲究清淡,很少炒菜,认为炒菜会夺去自然的味道,一般爱吃生的食物,诸如各类生蔬菜或焯得半生不熟的菜和生鱼片、生虾、生牛肉片等。

日本式宴席十分单调,常常只有几盘清淡的菜和几个紫菜饭团。

日本白酒叫清酒,酒精含量最高不超过20度。

啤酒只有8度。

日本人喝咖啡大多数不加糖。

日本糖不太甜。

日本香烟不太浓烈。

日本的肥皂、牙膏也是淡淡的香。

日本建筑多是非对称性的不匀整的造型,连格子窗、栏杆都用简单的直线,而不爱用几何式的整齐、对称的造型,不爱用复杂的曲线。

3.执拘、内向、孤僻与空寂美日本人则由于习惯了隐藏感情,压抑内心,带着面罩生活,所以他们是很容易被唤起精神上的共鸣,感到生活和世界就是这样的。

日本人普遍具有的执拘、内向、自恋、自怜、暧昧、孤僻、不善交际等性格特点,与其独特的精神形态是相通的。

在中国早已进入皇权至上并崇尚经典的公元五、六世纪,日本民族还停留在自然崇拜阶段,相信自然万物是神灵所创并依附着神灵的。

对自然的无限崇拜使得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无原则地从自然出发,不相信人为的一切,建立在担心失去与自然同性质的恐惧上。

基于这种恐惧,自然界的变化才可能给日本人的精神以巨大的影响。

自然界尽管美丽壮观也是瞬息万变、短促无常的,大自然引发的最终只能是悲伤无奈的情感,哀怜自然的同时也是在哀怜自己。

源于自然的“空寂”、“幽玄”,是一种时时感受到危机而又不能不压抑潜藏的心态,这种心态是日本文化的基因,已深入到日本人的潜意识中。

所以日本人才会觉得生是淡泊的,充满了欲说还休的伤感;而死是不必畏惧甚至是美丽的,就像落英缤纷复归自然的花瓣。

所以日本人喜欢自然界短促的存在,如绽放后随即零落的樱花,只在夏之将至时啼叫的杜鹃。

日本小说中,死亡常常闪烁着秋水般静谧温存的柔媚波光,吸引着主人公们毫不足惜的前去。

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就是以其小说中难以排遣的孤儿情绪苦苦咀嚼的悲伤心灵,生不如死,宣扬回归自然的死的艳丽和颓废的美,被认为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成为日本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

总而言之,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日本人的基本性格脱不了关系,无论是建筑、文学、甚至是对数字或其他在常人看来不能理解的喜好,都充分展现了日本人独有的性格,要想真正了解日本人的美意识,我想必须先充分了解和理解日本人的性格和思维。

参考文献:〔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2009年2月.P23.P66〔2〕田新.筑岛谦三.日本人的性格.朝仓书店.1968〔3〕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 〔4〕黄学杰.《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第3期〔5〕叶渭渠 / 唐月梅.日本人的美意识.开明出版社.1993-09-01〔6〕白岩松. 岩松看日本. 岩松看日本. 2007-09-01〔7〕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每日新闻社.1979〔8〕桂广介.日本美的心理.诚信书房.1968〔9〕南博.日本人的心理.岩波新书.1978〔10〕荒木博之.日本人的行动模式.讲谈社现代新书.1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