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lxkk浙江:2003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心理学试题
2003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

2003年10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_____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A.1798B.1879C.1789D.1897正确答案:B解析: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
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正确答案:B解析:测验法是一种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而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正确答案:C解析: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_____关系。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成准比例正确答案:B解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成反比例关系: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5.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正确答案:B解析:从暗处到亮处的适应叫明适应。
6.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_____、提取。
【】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正确答案:C解析:记忆包括编码、保持、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_____个组块。
【】A.7+2B.5+2C.8+2D.9+2正确答案:A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5个或是9个组块。
8.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真题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中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针对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2.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3.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4.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叫(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5.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像6.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是( )A.社会刻板印象B.印刻C.社会知觉过程D.从众7.在短时记忆中,一遍遍地机械地重复识记材料是( )A.有效复述B.无效复述C.精细复述D.保持性复述8.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9.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
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10.“水罐问题”(即陆钦斯量水实验)说明________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 )A.心向(或心理定势)B.功能固着性C.无关信息的干扰D.问题表征的方式11.一般人的智商在________之间。
( )A.120~139B.140~159C.70~79D.90~10912.智力多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提出来的。
浙江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浙江省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3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2.C3.A4.D5.A6.B7.B8.C9.C10.CI1B 12.B13.B 14.B15.A16.B 17.B18.B 19.B2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2.ABCE3.ABCD4.BCD5.AB6.BCD7.ABCDE8.ABCDE9.ACD10.ACE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⑵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⑵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3.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答案要点:(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浙江:2003年10月教师考试-心理学(幼儿园)试题

浙江:2003年10月教师考试-心理学(幼儿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2.“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3.孩子能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是( )。
A.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B.辨别能力发展的表现C.思维真正产生的表现D.智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4.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婴儿都能找到藏起来的物体的年龄是在( )。
A. 4~6月B. 6~12月C. 12~13月D. 15~18月5.儿童开始掌握时间概念约在( )。
A. 1岁以后B. 2岁以后C. 3岁以后D. 5岁以后6.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母爬ㄐ?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7.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B.能伸手抓到东西C.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D.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8.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B.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9.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的记忆是( )。
A.形象记忆B.运动记忆C.情绪记忆D.语言记忆10.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11.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浙江省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优质版]
![浙江省中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优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d23512be23482fb4da4c56.png)
浙江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2.心理学属于(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B. 20~40C. 60~70D. 70~80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B.多C.小D.增加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03年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2003年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1. 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答案:C2. 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答案:B3.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答案:C4. 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5. 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A.2岁B.4岁-5岁C.4岁D.6岁答案:C6. “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答案:D7. 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答案:B8.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答案:C9.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答案:B10. 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A.学龄期B.学前期C.成人D.以上都是答案:C11. 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A.下位学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答案:B。
03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03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2003年教师资格考试试题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试题内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 请简述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2. 心理学基础知识:
- 描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3. 教育法律法规:
- 请列举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主要法律文件。
- 教师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是什么?
4.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请根据你的学科领域,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计划。
-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5. 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6. 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
- 如何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机制?
- 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应如何进行指导和干预?
7. 教学设计与实施:
-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 请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8. 教育评价与反馈:
-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是什么?
-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学习评价?
9. 教育研究方法:
-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 如何运用教育研究方法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10. 跨学科教学与综合能力培养:
- 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跨学科的整合?
-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哪些策略?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会根据考试大纲和具体年份有所变化。
考生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和指南进行复习和准备。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

200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2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训练:()A.呈现厌恶性刺激B.消除敏感反映C.消除肌肉紧张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2.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冲动型D.场依存型3.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教学策略是:()A.合作学习B.情境教学C.发现学习D.程序教学4.“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学习就是()A.记忆学习B.尝试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5.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人了哪类需要之中?()A.安全需要B.尊重、成就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6.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7.懂得了(a+b)2展开,就会解(2a+3b)2等,属于:()A.顺应迁移B.同化迁移C.重组迁移D.逆向迁移8.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
这符合:()A.效果律B.近因律C.准备律D.练习律9.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10.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11.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A.组织策略B.认知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A.桑代克B.苟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1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
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特征?()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选进性14.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连锁学习D.命题学习15.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16.布鲁纳的学习论是:()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一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17.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A.道德目标B.动作技能目标C.发展目标D.健康目标18.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A.健康的生活B.健康的习惯C.健康的环境D.健康的心理19.论理道德发展走向成熟,可以较自觉地运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出现在学生发展的:()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高中阶段D.初中阶段二、填空题:10*21. 等人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典故,把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称为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浙江省2003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798
B.1879
C.1789
D.1897
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关系。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5.
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
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6.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7.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组块。
A.7±2
B.5±2
C.8±2
D.9±2
8.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9.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10.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A. B.
C. D.
1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二种成分:(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14.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15.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他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A.10
B.12
C.16
D.24
17.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 )。
A.服从
B.从众
C.信任
D.接受
18.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采用了下列哪种心理防御方法?( )
A.文饰
B.转移
C.投射
D.幻想
19.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
A.升华
B.转移
C.文饰
D.压抑
20.根据目前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一般标准,青少年期的年龄段为( )。
A.6~12岁
B.12~18岁
C.18~28岁
D.18~45岁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注意的功能有( )。
A.选择功能
B.维持功能
C.调节功能
D.启动功能
E.适应功能
2.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技能学习
E.社会规范学习
3.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
A.独立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冒险精神
E.易怒
4.一个测验的效度包括以下几种( )。
A.内容效度
B.直接效度
C.构想效度
D.间接效度
E.预测效度
5.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 )。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E.主导动机
6.一般来讲,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
A.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B.具有坚定信念
C.能够正确归因
D.计较个人得失
E.不打无把握之仗
7.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幸福感
E.紧张感
8.现在用于人格测量的著名投射测验是( )。
A.罗夏克墨渍测验
B.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E.16PF
9.克服焦虑的原则有( )。
A.运用想象
B.放松自己
C.认清焦虑状况
D.不回避
E.正面迎战
10.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 )。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数运算阶段
E.形式运算阶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实验法
2.注意
3.信度
4.认知方式
5.挫折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
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
3.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4.气质与性格有何不同?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如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2.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