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知识点梳理】1.隋朝的建设?①广设仓库:在中央和地方广设仓库。

既有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质的仓库,也有备水旱赈济、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②兴建两都:隋文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大兴城,隋炀帝令宇文恺主持营建东京洛阳城。

③开通运河: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

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2.隋炀帝的暴政的表现?①大兴土木,劳民伤财;②三征高丽,穷兵黩武;③徭役繁重,严刑峻法。

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戒奢从简、轻徭薄赋;知人善任;虚怀纳谏4.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①生产工具:曲辕犁(可以调节耕地的深浅);筒车(灌溉工具);②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③商业:出现国际大都市长安.5.唐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1)突厥:①东突厥:唐太宗灭东突厥,尊太宗为“天可汗”;②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2)回纥:唐玄宗册封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3)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嫁于赞普松赞干布、唐蕃会盟(唐穆宗)(4)靺鞨:唐玄宗册封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6.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军事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会盟7.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1)原因: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②军事举措失当,外重内轻,节度使的设置,军备废弛,募兵制的实行。

(2)影响: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②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参加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③安史之乱导致边防空虚刚少数民族政权趁机侵扰,边疆频频告急。

④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

8.藩镇割据的影响?①藩镇割据在唐朝后期延续了100多年。

②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9.五代十国的实质?藩镇割据的延续【巩固提升】1.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6课 《一封信》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6课 《一封信》导学案
(2)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准这几个字的字音,共同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3)学生朗读并交流:露西很不开心,爸爸不在,没有人逗她玩。灯坏了,露西和妈妈修不好,家里很冷清。
(4)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露西,带着伤心、孤单的心情朗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观察字理图识记“肩”“团”。
1.在学生圈画词语、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运用尺子等工具工整圈画。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写字表上的一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
2.教师可用课件演示每一个字的书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书写要点。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例字,练习书写。
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1.学生观察“信”“今”“圆”“笔”“句”,找出难写的笔画。
6.字理识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灯”,左边是“火”,古时候,人们都是用火照明;右边是“丁”,表示一丁点儿,不多。合起来表示“只有一丁点儿的火就可以照亮”,这就是“灯”。再如,“肩”上面的“户”字形像一扇开着的门,下面的“月”字形像一块肉,合起来表示“人的肩膀像一扇开着的门,很宽,肉和关节也像门一样能活动”。
2.学生一边观察书写,一边倾听讲解,尤其要弄清楚书写要点。
3.学生看例字,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
4.学生评议,重点说清哪个字哪个笔画写得好。
“写”上部是“冖”,不是“宀”。“珠”右半部分的竖,要写得略长于其他部分,而且要垂直。“灯”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半部分略高于右半部分。“电”的第五笔竖弯钩,“竖”的部分写在竖中线上。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信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部分预习案一、字词热身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畸.形( ) 匿.名( ) 绯.红( ) 凄.然( ) 解剖.()瞥.见( ) 芋梗..( ) 不逊.( ) 教诲.( ) 诘.责()驿.站()杳.无消息()油光可鉴.()深恶.痛绝()2.多音字、形近字。

(1)多音字注音组词。

恶()()()解()()()落()()()(2)形近字组词辩()辨()辫()瓣()掰()畸()崎()倚()凄()萋()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匿名:疑惑:瞥见:诘责:杳无消息:4.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等。

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2.文章的一条叙事线索是什么?第二部分探究案一、自主探究,交流感知1.找出对藤野先生外貌、举止等进行描写的句子,说说藤野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印象?2.文中具体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3.作者决定离开仙台,告知藤野先生后,藤野先生的态度如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离开仙台后,是如何怀念藤野先生的?二、合作探讨,深化理解1.课文开头,作者交代了自己离开东京的缘由。

写这些有什么用意?2.作者来到仙台,颇受优待,不仅学校不收学费,还有人操心食宿问题。

在作者看来,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3.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细节研读,品读赏析作者文笔犀利、幽默、讽刺,自成一派。

读课文,体会作者独到的语言魅力。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②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一丝不苟和对“我”的严格要求
3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热情、诚恳的师者风范
4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求实的精神。
3.再读课文,了解情感
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这部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用了什么手法?
3.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他们精通什么时事?
答案:1、“无非”是“只、不外乎”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2、运用反语,起讽刺作用,讽刺他们缺乏民族自尊心、不思进取。
3、运用反语,实际上他们精通的只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清国留学生不思报效祖国、只顾享乐的行径,表达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1、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探究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
13;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45:在仙台受到优待
68:初识藤野先生
910:藤野先生趣事
1115:添改讲义
1619:纠正解剖图
2022:关心解剖实习
23: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2428:匿名信事件
明确:
1本文的前两段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是因为对东京的失望是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写见到藤野先生做铺垫。
2第5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看似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其实是表现日本普通人民的友好和热情,为藤野先生的出场做铺垫。
三、展示交流(展学)
四、评价点拨
五、巩固检测(测学)
赏析本文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如何理解“无非”“这样”?

第6课《散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6课《散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一、创设情景,布置任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传承弘扬这一美德,我市互联网信息办特招募拍摄团队想将《散步》这一名篇作为脚本,拍摄成公益广告届时在各大平台播放。

假如你是拍摄团队中的一员,请按照要求完成拍摄任务!情境任务: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任务二:拍摄镜头赏人物任务三:揣摩语言悟意蕴二、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请团队成员认真研读脚本,了解作者、文体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梳理脚本的故事情节,并概括内容。

1、走近作者:请团队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莫怀戚(1951—2014) ,_______人,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

作品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篇小说《_________》曾获“四川文学”奖。

2、文体知识——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________”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3、扫清阅读障碍:①字词积累:嫩芽()霎时()拆散()分歧()熬过()粼粼()②词语释义:任凭自己的意思。

一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6课 漂亮的建筑:有趣的房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6课 漂亮的建筑:有趣的房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6课漂亮的建筑:有趣的房子▏人美版一、本节课目标1.让学生学会欣赏有趣的房子,并认识一些著名的建筑物;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素养;3.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二、本节课教学内容1. 知识点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一起了解一些有趣的房子,让他们了解到建筑物也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例如,荷兰的“尖顶房屋”,巴西的“玻璃房子”,日本的“漆屋”,等等。

同时,学生们还将了解到一些著名的建筑物,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有趣建筑物的欣赏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上课前,教师将准备好一些有趣的房子的图片,并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观看,让他们猜测这些有趣房子的名称。

2. 学习环节(1)认识一些有趣的房子让学生观看有趣房子的图片,导师进行解释,解释的内容包括房子的名称,地理位置,特点等。

(2)了解著名建筑物同样的,教授将介绍一些著名的建筑物,例如: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历史背景等。

3. 操作环节(1)观看图片教师将一些有趣的房子的图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看、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仿制作品学生们可以仿照老师展示的有趣房子进行绘画创作。

让学生们在创作时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发挥。

4. 总结反思教师会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回忆所学内容的核心要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

四、教学建议•在引导学生创作时,尽可能放手让他们自己发挥,不要给出过多的决定或设定,以便让他们尝试出更具有个性与特色的作品。

•在开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好一些与本课内容相符的电影片段或者故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资源浏览来寻找更多的有趣房子图片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的建筑风格。

第六课导学案

第六课导学案
(3)________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成就霸业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b.政治:他任用________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军事: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d.以________为号召,扩充疆界。
(4)晋楚争霸
晋文公注意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在________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军打败了晋军,________成为霸主。
鸡西市第四中学导学指南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一学年
课题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授课模式
四环教学模式
课型
预展型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春秋以后,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A、楚国B、秦国C、燕国D、齐国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藤野先生》预习导学案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3.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感受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的感激、怀念之情。

(重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主席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2.故事背景1902年,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甚至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怀念藤野先生。

3.留学背景鲁迅远赴日留学时期,恰值列强侵略中国之际。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被列强瓜分,许多有志青年抱着救国的目的留学海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设计者:叶祥凤课时安排第5周第1课时教学内容: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及各诸侯争霸的相关史事。

重点介绍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以及诸侯争霸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

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时社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3、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教学难点: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教学方法:
1、创景导入,兴趣激励法
2、讨论分析,合作交流法
3、运用课件资料,直观形象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指导预学,展示准备
教师导学预设学生主体活动个性修改
一、创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西周是在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族所灭,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到东周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是动荡时期,战国是大变革时期,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指导探究
同学们:通过预学,你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各小组组长来领取展示卡,完成展示卡内容。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2、完成展示卡
三、交流点拨
知识要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
表现有哪些?
点拔:
①农业: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

知识链接:生产工具的改进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器、牛耕
师:有什么作用?
生:
师:各诸侯国当时开始开垦荒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于是出现了私田,原来天子分封的土地称公田,交流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文P27 学生汇报交流
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未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生:手工业,商业
生:铜币、铁币。

这样一来,分封制遭到破坏,也就引起了社会性质的变化,公有制变成了私有制。

那么除了农业,还有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呢?
②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

师:随着产品的出现,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当时商业的表现有哪些呢?
③商业: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师:有哪些货币?
过渡:
这是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那么政治上有什么表现呢大家请看一则材料。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进贡7次,向齐国进贡11次,向晋国进贡20次,这说明了什么?
点拨:
周天子的地位下降,也就说明了周王室衰微。

师:春秋时期最显着的政治特点就是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点来阅读p28,找出相关知识点。

知识要点二:王室衰微
1.周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结果?
点拨:
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1)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
王命,各自为政;
(2)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师:现在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生:纸币、硬币
生:天子的地位下降
师:天子的地位下降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王室衰微
交流活动二:学生阅读课文P28 1、周王室衰微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呢?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朗读材料
学生朗读材料
生:诸侯争霸
交流活动三:
1、学生阅读教材P28-29
2、学生展示汇报
生1:第一个方式就是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尊王就是表面上尊崇天子,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就是地域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

第二个方式就是诸侯争战生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天子反而要依赖于强大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结果:诸侯竞相争霸,操控了政治局面,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师:我们可以总结八个字——天下”共主“,名存实亡。

过渡:
我们了解了王室衰微的原因,表现和结果,我们来看看史学家是怎样说的?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点拨:动荡不安
过渡:
社会动荡不安,具体表现有哪些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两位同学讲述齐桓公称霸和越王勾践称霸的故事
生:卧薪尝胆
学生讨论
学生分别汇报讨论结果。

交流展示四:
请同学们写一写你所知道的有关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呢?
师:对。

这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表现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P28,请大家快速阅读教材,有请横槊赋诗组做好展示准
备。

知识要点三:诸侯争霸(小组展示)
主讲人:1、诸侯争霸的原因(PPT)
点拔: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2、诸侯争霸的方式是什么呢?
3、着名的霸主有哪些呢?
4、请同学讲解齐桓公和越王勾践称霸的故事师:大家听了越王勾践的故事,有哪个成语是出自里面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
以学到遇到挫折不要气馁,不自暴自
弃,只要有一股信念,一定可以打出
一片天地。

5、讨论:诸侯争霸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PPT)点拔:春秋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
局部地区的统一,也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族交融。

四、总结拓展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了解到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等知识。

我们一定要知道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
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
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
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
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
件。

动动手、动动脑
请同学们写一写你所知道的有关
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五、板书设计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表现: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二、王室衰微
1原因:
2表现:
3结果:
三、诸侯争霸
1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目的:争夺霸主地位
3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4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局部地区的统一,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六、当堂检测
A级
1、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的原因是()
A水利工程的兴修B铁器牛耕的出现
C青铜器的广泛使用D诸侯国纷纷变法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B级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

同时,鲁国却向齐国朝贡11次,向晋国朝贡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微
2、春秋时期最显着的政治特点是()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C级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庇(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1)周平王东迁洛邑是哪一年的事?
(2)春秋时期先后称霸中原的有哪些人?
(3)诸侯称霸的影响有哪些?
七、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