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六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馨的港湾》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温暖的情感。

3.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家庭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温暖。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促进学生思考。

3.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了解。

4.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温暖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景模拟的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家庭故事分享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家庭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呈现(10分钟)介绍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家庭观念。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5.拓展(5分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温暖的情感。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家人的反应,体会家庭的温暖。

教学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2.呈现:10分钟3.操练:10分钟4.巩固:5分钟5.拓展:5分钟6.小结:5分钟7.家庭作业:5分钟总时长:40分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对家庭温暖的热情感。

未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我做家庭小主人》教学设计

未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我做家庭小主人》教学设计

未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我做家庭小主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我做家庭小主人》,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分担家务,关爱家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家庭责任的认识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习惯各异,对家务分担的态度和能力也有所不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树立家庭责任感。

2.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分担家务,关爱家人的习惯。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角色。

2.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分担家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家庭责任。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验和观点。

3.实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制作PPT。

2.准备家务卡片、时间安排表等教学道具。

3.安排课堂实践活动所需的场地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家庭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家庭中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的责任和角色,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家庭经验和观点,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分担家务,关爱家人。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制作时间安排表和家务卡片,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理解学校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b. 理解保持学校环境整洁和美观的必要性;c. 学习如何维护学校环境的干净和整洁。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正确的保持学校环境的意识;b.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自觉地保持学校环境整洁的习惯;c.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爱惜环境、保护环境。

3. 态度目标:a. 培养学生的爱校意识和责任感;b.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c.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b.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爱护学校环境。

2. 教学难点:a. 如何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b. 如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觉保持学校环境整洁。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演示(10分钟)a. 师生共同参观学校各处和拍照;b. 课堂展示学生拍摄到的照片;c. 思考:看到这么多美丽的照片,我们感觉怎样?2. 课堂讲解(20分钟)a. 学校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如:i.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持优质学习环境;ii. 培养学生接触和体验自然、生活的机会;iii. 塑造学校的集体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b. 保持学校环境整洁和美观的必要性,如:i. 使学生更愉快的工作、学习,集中精力学习;ii. 维系学校的美誉度,吸引更多家长和学生;iii. 使学校更加宜人,愉悦人心。

3. 分组讨论(10分钟)a. 学生分组,探讨当前学校环境情况;b. 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持学校环境整洁和美观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改善学校环境的方法;c. 让学生分享改善学校环境的方法。

4. 独立思考(10分钟)a. 让学生自主讨论,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为学校环境提供帮助;b. 让学生记录自己将会尝试做些什么;c. 推广倡导:鼓励家人和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环境社区维护中来。

三年级道法第6课学历案 (2)

三年级道法第6课学历案 (2)

6. 我家的好邻居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认识邻居的好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

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_________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3.为增进邻里友谊,我们应该做一些___________的事。

4.与邻居相处,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

但是如果自家受到了伤害,也应该寻找方法去________________。

5.去邻居家玩耍时行为要________________,邀请邻居来自己家时态度要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方法是认识邻居途径的有()。

A.和邻居家小孩儿一起玩B.和邻居见面装作不认识C.见到新邻居不说话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小丽在居民楼口遇到邻居主动问好B.我和邻居小伙伴每天一起上下学C.遇见我家新邻居装作不认识他3.下面观点正确的是()。

A.邻里之间摩擦太多了,吵架很必要B.陌生人妨碍我,我就不留情面C.邻里间要相互包容,彼此谦让4.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多参加小区组织的邻里联谊会B.节假日多约邻居一起去公园C.陌生邻居来借东西不借给他5.下列行为不利于邻里关系友好的是()。

A.小军妈妈主动打扫楼道卫生B.小丽晚上练习跳舞动静很大C.小红经常帮邻居奶奶取快递6.阳台上突然出现了一件洗好的衣服,你应该()。

A.问问楼上的住户B.捡到就是自己的C.扔下楼去7.楼下小姐姐每天晚上练琴练到十点多,影响邻居休息,我应该()。

A.在背后说她坏话B.忍着不找她理论C.跟她好好协商解决8.对待社区里的服务人员,我们应该()。

A.像对待陌生人一样B.不和他们开口打招呼C.尊重他们,感谢他们三、判断题。

1.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听见邻居家有人吵架装作不知道。

()2.小军来到小亮家做客,一进家门就主动跟小亮的家人打招呼。

()3.邻居来借东西,小明从门缝中扔出来。

()4.为了增进邻里感情,居委会可以多组织邻里活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教案第6课 拜访远古先人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教案第6课 拜访远古先人
第6课拜访远古先人
主备人:上课时间总第课时
一、导学要求及重点:
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发展情况。
二、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探究:我国境内有哪些古人类
(二)、讨论交流:
1、在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在云南元谋,被称为“元谋
人”,距今170万年。
2、在陕西蓝田和北京周口店也发现了远古人类,你知道他们距
今有多少万年吗?
学生自主交流:蓝田人(80万年);北京人(20-70万年)
3、元谋人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人工火的古人类。
(1)他们获取和保存火种?
(2)他们怎样使用打磨石器工具,维持生存?
(3)交流展示
三、小结:
我国境内的远古先人非常智慧,他们保存火种,使用打磨石器
工具,维持生存。
四、作业:
1、(元谋人)距今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80万年);北京人
距今约(20-70万年)2、世界上迄来自最先使用人工火的古人类是(元谋人)
复备栏
板书: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学校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一个大家庭,需要我们共同去爱护和维护。

教材从学校的环境、活动、规则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学校环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学校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关爱学校环境,遵守学校规则,尊重他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学校生活存在不满和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展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活动、规则等。

2.培养学生关爱学校环境,尊重规则,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学校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学校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需要我们共同去爱护和维护。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学校环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学校生活的看法和体验。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学校规则和他人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2.课件:相关教学内容的PPT或投影片。

3.案例材料:关于学校生活的一些典型案例。

4.教学道具:一些与学校生活相关的道具,如学校模型、规则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学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环境、活动、规则等。

提问:你们对学校生活有什么看法?最喜欢学校的哪个方面?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6课《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6课《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6课《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馨的港湾》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增进对家庭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好地珍惜家庭生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家庭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家庭背景各异,对家庭的感受和体验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引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知道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增进对家庭的情感,珍惜家庭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增进对家庭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教案和课件,用于指导教学。

3.准备时间: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让学生了解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分析家庭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也在不断发展。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六课《学习要有好方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六课《学习要有好方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六课《学习要有好方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六课《学习要有好方法》教材,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展开。

本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案例,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中一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培养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尝试运用所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3.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所学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问他们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分享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之间相处是需要互相
帮助和谅解的,俗话说哪有舌头不碰牙的,那当你面对这种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
四、课堂交流
1、引导学生回顾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及当时的心情如何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帮助他人的事,当你得到他人的感谢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五、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布置“阳光行动”
板书设计
6、让我们手拉手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金岩
课题
让我们手拉手
第2课时
课型
综合课
达成目标
知识技能:能够与同学平等相处,学会关心、尊重同学,与同学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过程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在同学有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同学,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
重点
在同学有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同学,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难点
能够与同学平等相处,学会关心、尊重同学,与同学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复习创编的小品“四个当”
以小组为单位排练已经编好了的小品
二、学生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事先已经创编好的小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注意情感的抒发
三、交流反馈
引导学生对观看的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观看完后进行全班的讨论,注意要多方面进行评价
难点
能够与同学平等相处,学会关心、尊重同学,与同学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教学流程
安全教育
一、谈话导入
请学生谈一谈日常学习生
活中是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的
谈一谈互敬互爱的事例
二、课堂交流
1、引导小组内交流可参考书中的图片说一说
2、引导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可自由发表言论
小组进行交流,可参考图片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可发表看法
汤河学校导学案(品德科)
年月日制订
年级
三年级
教师
金岩
课题
让我们手拉手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达成目标
知识技能:能够与同学平等相处,学会关心、尊重同学,与同学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过程方法:自主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在同学有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同学,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
重点
在同学有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同学,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率
9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个别学生在同学关系出现矛盾时,不能换位思考,理解同学。


本课亮点
情景再现环节。
需改进措施
个别谈心。
附课件:
三、交流反馈
1、引领学生做摘苹果游戏
布置编创:四个当
通过摘苹果游戏总结当堂课的内容
小组自由编创
板书设计
6、让我们手拉手
教学反思


课堂达标率
95%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个别学生还有一点自私心理。


本课亮点
学生交流讨论很激烈。
需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只有付出真心,才会收获友谊。
附课件:
汤河学校导学案(品德科)
年月日制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