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合集下载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以黄自三首作品为例.docx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以黄自三首作品为例.docx

绪论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第一章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1.1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溯源1.2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律分析1.3钢琴伴奏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黄自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2.1黄自的生平简介黄自,江苏川沙人,是我国30年代最为重要、较有成就的一位音乐作曲家、音乐理论研究者、音乐教育学者。

黄自在早期我国音乐创作的道路上发挥了其优秀的天赋,以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艺术歌曲为人们所知。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民族独立与民族解放战争贯穿整个过程,政局动荡不安,经济秩序混乱,人民生活疾苦。

这一时期,作曲家不满于水深火热的现实生活,只能从古代诗词中挖掘音乐素材,进行音乐创作,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黄自也不例外。

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纷纷跻身于优秀作品之列。

2.2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像是一个巨大的,壮丽的山脉和国家的河流的集合体。

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东方。

江南风光景色秀丽,北方山势雄伟,亦有雄伟的长江,被称为世界喜马拉雅山脉的屋顶,风景是如此迷人。

我们爱祖国,爱我们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我们的思想,身体和动力。

因此,在我们的许多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也深深地表达了演唱家对祖国热爱的感情。

我们在祖国的土地上成长起来,因此我们心中充满对祖国的热爱。

黄自所作的《抗敌歌》原名《抗日歌》,抗敌歌是中国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歌曲。

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音乐家黄自有感于神州山河遭敌寇侵略荼毒,欲唤起人民抗敌爱国意志所作。

《再见了,大别山》就是这样一首歌颂祖国,发扬抗战精神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抗敌歌》这类歌颂革命胜利的歌曲,时常出现在我们的革命、红色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那么演唱家如何运用自身的情感,将对抗战精神、歌颂革命胜利的描述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时进行情感的投入和对音调、重音等多方面的运用。

艺术歌曲论文《忆秦娥.娄山关》论文:歌曲《忆秦娥.娄山关》艺术表现浅析

艺术歌曲论文《忆秦娥.娄山关》论文:歌曲《忆秦娥.娄山关》艺术表现浅析

艺术歌曲论文《忆秦娥.娄山关》论文:歌曲《忆秦娥.娄山关》艺术表现浅析内容摘要:《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取得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写下的一首著名的诗词。

后来,作曲家陆祖龙为该诗词谱了曲,使其成为了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文章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学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在演唱中表现其艺术特色,从音乐表现、语言表现及声音表现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总体特征艺术表现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它不是常规的叙事,它的意象是跳跃的。

艺术歌曲没有像歌剧那样长长的声乐线条和各种炫技的机会,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和钢琴一起去表现音乐和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戏剧性。

因此,艺术歌曲的演唱思维完全不同于歌剧演唱,它是一门极其精深微妙的诗的艺术。

诗歌是艺术歌曲的核心,正是从诗歌中,艺术歌曲赋予自身以色彩。

每一位诠释艺术歌曲的演唱者的目标都是要反映和再创作曲家自身所激发出的最初的冲动。

“拉·佛尔格主张,学习唱歌应该以对诗的研究作为出发点。

菲力普认为:歌唱者除非在歌唱时有着清楚明确的思想目的,否则技艺的才能是没有方向的。

”[1]关于对《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艺术歌曲研究的文献,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及其他途径进行了查找,仅找到了一些有关对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研究方面的文献,却没找到对同名的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进行研究的文献。

因此,为了能更深层次地认识、理解艺术歌曲,更好地把握、诠释这首艺术歌曲,更好地理解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同时牢记这段光辉的历史,对这首艺术歌曲进行研究可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此,笔者仅从自己的演唱、学习的经验出发,拟从对《忆秦娥·娄山关》总体特征的把握和艺术特色的表现两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这首艺术歌曲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

一、总体特征的把握(一)词牌忆秦娥忆秦娥是词牌名,词牌名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毛泽东诗词演唱解析——以《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

毛泽东诗词演唱解析——以《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

毛泽东诗词演唱解析——以《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摘要作为军事家、政治家的毛泽东,也是一位才气傲人的诗人,在他的笔下,一首又一首名垂千史的优秀诗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给当时新中国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是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和寄托。

毛泽东的诗词的声乐艺术作品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曲调的感染力大,表现途径以及词曲的制作过程较为繁杂,毛泽东诗词是他的思想和理论的体现,他以革命家的胸怀壮志和诗人豪情满怀的热情,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艺术作品,并逐步凸显出自己独有的思想特征、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本文以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线,围绕毛泽东创作的诗词为重点,学习经典的诗词和曲调。

对毛泽东的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和《蝶恋花·答李淑一》进行分析,从诗词、曲风、作曲技法、演唱风格、演唱技巧等方面,挖掘出毛泽东诗词中深层次的文化寓意、审美内涵。

通过这篇论文的阐述让大家对毛泽东诗词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展现出毛泽东诗词作品中的不同风格和艺术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毛泽东诗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部分,本文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研究,在作品《忆秦娥·娄山关》中更加深层次领悟到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好的将这首作品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展现出来,同时在作品《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初次研究江南弹词的演唱及风格,为以后再学习带有弹词或戏曲风格的曲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希望通过学习这两首艺术歌曲,总结演唱实践经验,为今后学习演唱更多的中国艺术歌曲提供参考。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蝶恋花·答李淑一》,演唱特点AbstractMao Zedong,as a strategist and statesman,is also a poet of great talent.In his works,one excellent poem after another appeared in people's vision,bringing infinite vitality and hope to the people of new China at that time.It is the spiritual food and sustenance of the people of new China.Mao Zedong's works of vocal music focus on expressing people's inner feelings,The appeal of melody is great,the way of expression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i and Qu are complicated.Mao Zedong's poetry is the embodiment of his thought and theory.With the great ambition of revolutionaries and the enthusiasm of poets,he has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classic works of art,and gradually highlights his uniqu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writing angle and artistic sty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as the main line,focuses on the poems created by Mao Zedong,and studies classic poems and tun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o Zedong's Poems"Yi Qin e·Lou Shan Guan" and"butterfly in love with flowers·a Li Shu Yi",this paper digs out the deep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Mao Zedong's poems from the aspects of poetry,melody,composition techniques,singing style and singing skills.Through the elaboration of this paper,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ao Zedong's poems, and show the different style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o Zedong's poem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Mao Zedong's poetry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This paper takes this part as the focus of research,and deeply understands the author's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the work"remembering qin'e Loushanguan",better displays this work with its own understanding,and at the same time,studies it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k"butterfly in love with flowers·answer to Li Shuyi"The study of the singing and style of Jiangnan Tanci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study of the repertoire with Tanci or opera style.Through learning these two art songs,we can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inging,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learning and singing more Chinese art songs in the future.KEY WORDS:"Recalling qin'e Loushanguan""butterfly in love with flowers·answer to Li Shuyi",Mao Zedong,目录摘要Abstract.引言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相关论题的研究现状 (1)一、简述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歌曲 (3)(一)毛泽东诗词作品的创作时间 (3)(二)毛泽东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 (4)二、毛泽东诗词具体案例分析-----以《忆秦娥.娄山关》和《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 (5)(一)以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为例 (5)(1)创作背景 (5)(2)和声曲式分析 (6)(3)节拍节奏分析 (7)(4)力度表现分析 (9)(5)旋律分析 (9)(6)演唱技巧 (10)(二)以艺术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 (12)(1)创作背景 (12)(2)曲式分析 (13)(3)歌词语言的艺术性 (13)(4)演唱情感分析 (15)(5)演唱技巧 (15)三、二者在创作风格、演唱情感和演唱技巧上的不同之处 (17)(一)创作风格上的不同 (17)(二)演唱情感上的不同 (17)(三)演唱技巧上的不同 (18)结语 (19)参考文献 (20)附件 (21)致谢 (22)引言1、选题目的与意义选题目的: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毛泽东诗词就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部分,通过查找资料,对毛泽东诗词的艺术歌曲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以便在毕业音乐会中将毛泽东诗词的完整的诠释出来。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 新中国的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作者:庄祥顺惠安三中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乱云飞》及《御风万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1、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选自现代京剧《杜鹃山》唱段改编。

2、交响序曲《御风万里》。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对乐曲情绪及主题音乐表现的理解教具:多媒体等二、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播放现代京剧《乱云飞》唱段若干小节。

师:同学们,你能听出刚才播放的是什么音乐?生:京剧音乐(学生可有多种回答)师:你们看过京剧吗?(学生思考回答)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京剧《乱云飞》演唱片断,原为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五场《砥柱中流》中,女主人公柯湘的一个唱段。

(播放多媒体音像唱腔部分)师:同学们在第九节课已经学习欣赏了京剧艺术,初步了解了京剧音乐艺术表演的基本特征。

今天又让同学们再次接触京剧音乐艺术,是否感到陌生?能回忆以前欣赏的感受吗?或者谁能唱几句京腔与大家分享?(学生思考回答或展示歌喉)。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可以借用以前你对京剧唱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经验,来欣赏我国作曲家彭修文先生采用民族管弦乐表现形式创作的器乐曲《乱云飞》,也许听了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这部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音乐的结构等相关知识。

(打开课件)(1)民族管弦乐曲《乱云》作品了解(可让学生默读)a.作曲家介绍b.乐曲内容简介c.乐曲结构(2)分段分析观看乐段(说明)音乐情绪及表现意图并听赏。

(可侧重中段四种民歌的说明)(3)全曲欣赏(视频)(4)让学生讨论发言:谈谈对主题音调音乐情绪和四种民歌音乐风格的感受。

三、拓展与探究(1)引导学生在听赏的基础上对主题音调进行判断。

如:《乱云飞》的音调是什么素材创作的?《御风万里》的中段音乐中包括哪些民歌音调(学生讨论发言)。

毛泽东诠释《忆秦娥·娄山关》探析

毛泽东诠释《忆秦娥·娄山关》探析

毛泽东诠释《忆秦娥·娄山关》探析【摘要】毛泽东对《忆秦娥·娄山关》的诠释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诗歌产生。

他的诗学观点突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热爱,体现在这首诗中的主题和意境中。

毛泽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展现了诗歌对于传承历史的力量。

在诗歌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上,毛泽东提出了新的思考,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他的诠释在中国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带来了新的文学理论视角,并为毛泽东的诗歌理论提供了总结。

通过对《忆秦娥·娄山关》的深入探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毛泽东的诗歌创作思想,并在当代诗歌领域中获得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诠释,诗学观点,主题,意境,历史人物,诗歌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影响,文学理论,诗歌理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忆秦娥·娄山关》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篇之一,描述了唐代皇帝李世民在娄山关与唐高祖李渊会面的故事。

这首诗以娄山关为背景,将历史人物和山川风景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该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被广泛传颂,被誉为“玉溪七子之首”。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诗人,对《忆秦娥·娄山关》进行了深入的诠释。

他通过自己的诗学观点和独特的文学眼光,赋予了这首古典名篇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解。

毛泽东对《忆秦娥·娄山关》的诠释,不仅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刻洞察力,更彰显了他对历史、人文和艺术的独特理解。

在毛泽东的诗歌批评理论中,他强调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并提出“让一切文学艺术为工农兵群众所用”的主张。

这种诗学观点贯穿于他的课文解读和批评中,也影响了他对《忆秦娥·娄山关》的诠释。

通过对毛泽东的诗歌理论观点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这首名篇的诠释和评价。

1.2 毛泽东对《忆秦娥·娄山关》的诠释毛泽东对《忆秦娥·娄山关》的诠释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浅谈合唱《忆秦娥 娄山关》的艺术表现力

浅谈合唱《忆秦娥 娄山关》的艺术表现力

浅谈合唱《忆秦娥娄山关》的艺术表现力《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取得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写下的一首著名诗词。

后由作曲家田丰为该诗词谱曲,使其成为了一首优秀的混声合唱曲。

本文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声音表现、力度表现、速度表现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标签:忆秦娥娄山关艺术表现毛泽东不止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还是伟大的诗人。

每每颂读他的诗句,都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本人尤其喜欢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通过短短的四句词,就把娄山关之战描写的淋漓尽致。

而作曲家田丰通过艺术的手段,对该诗词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加工,使人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记忆。

在此,笔者从自己的排练和学习的经验出发,从总体特征的表现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这首合唱曲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

1 总体特征的表现1.1 词牌忆秦娥忆秦娥是词牌名,词牌名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忆秦娥”这个词牌名,据传系起自“李白于唐明皇奔四川”以后所作之词,因其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之句故称。

1.2 娄山关娄山关是一个地名,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两侧群峰险峻,壑底山路陡立,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闻名中外的娄山关战役而著称。

1.3 创作背景1935年1月15日,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红军长征离开遵义后,准备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严守川黔边境,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

贵州军阀手忙脚乱,急调两个师凭险固守娄山关。

娄山关激战后,毛泽东在后来追写而成。

1.4 诗词的文学特色这首词慷慨激烈、雄浑壮阔。

从词中可以听到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聲、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

从词中还可以看到如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象征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忆秦娥—娄山关》教案

师:相同点是都是令人奋进,健康向上的励志歌曲,除蜗牛主题都是赞美祖国,歌颂祖国的作品,不同是题材、风格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就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踊跃出大量的优秀爱国歌曲,大部分都是以歌颂祖国、赞美祖国为主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首曾经令人激情澎湃具有时代气息的歌曲。

《娄山关》(出示课题)从歌曲的体裁形式上区分,大部分歌曲可分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出示课件)师:群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

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老师唱几句)。

艺术歌曲:源自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其特点是歌词通常采用名人的著名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歌曲忆秦娥----娄山关就属于一首艺术歌曲,他的歌词来源于毛泽东的一首诗词,作曲家根据毛泽东诗词创作了这首独唱曲。

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娄山关的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师:同学们朗诵的感情很充沛,有人知道这首诗词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师补充介绍诗词的创作背景:娄山关是从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毛泽东指挥红军攻打黔军,抢占川贵的要塞娄山关,这次战斗打了两天,歼敌两个师,攻克娄山关。

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利。

这首词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下的,表现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英勇杀敌的场面以及战斗必胜的顽强信念。

忆秦娥是词牌名,在结构上由上片和下片组成,曲作者陆祖龙吸取了我国民族音乐中戏曲与曲艺音乐的素材,以及进行曲的要素进行创作。

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长短,强弱错落有致。

看看音乐史如何一下子把我们的听觉视野引入紧张地战斗场景中的。

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以下三个音乐要素:旋律、力度、节奏不断上行的旋律,音量(力度)不断加强p—f,急促的节奏三连音(像重逢的号角声)和小附点(像急促的马蹄声)在前奏中找到号角声和马蹄声急促、阵阵响起(三连音、附点板书节奏,并练习)上片:(表气氛、情景))是大军过娄山关的场景。

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和演唱分析

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和演唱分析

当代音乐2020年第1期MODERNMUSIC合唱曲«忆秦娥 娄山关»创作和演唱分析牛鑫园[摘㊀要]«忆秦娥 娄山关»是我国合唱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ꎮ该曲歌词意象丰富ꎬ情感真挚ꎬ旋律则是大气舒展ꎬ刚柔并济ꎮ在演唱这首合唱曲时ꎬ需要先从词曲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ꎬ并把握多个演唱要点ꎬ方能获得理想的演唱效果ꎬ实现完美的二度创作ꎮ[关键词]合唱曲ꎻ«忆秦娥 娄山关»ꎻ创作分析ꎻ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1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1-0110-02[收稿日期]2019-09-02[作者简介]牛鑫园(1989 ㊀)ꎬ女ꎬ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ꎮ(北京㊀100872)一㊁«忆秦娥 娄山关»«忆秦娥 娄山关»是毛泽东同志创作于1935年的一首词作ꎮ当时的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在娄山关一代经过激烈的战斗后ꎬ获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ꎮ有感于此ꎬ写下了这首词作ꎬ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ꎮ1971年ꎬ作曲家田丰先后将五首毛泽东诗词谱成了合唱曲ꎬ«忆秦娥 娄山关»正是其中之一ꎮ作品通过对京剧的借鉴和对西方调式的有机运用ꎬ充分展示出了原词的风格和气魄ꎬ可谓是词曲交融ꎬ相映生辉ꎮ至今天ꎬ作品问世已接近半个世纪ꎬ仍然传唱于各类舞台中ꎬ是中国合唱作品中的一颗明珠ꎮ二㊁«忆秦娥 娄山关»创作分析(一)歌词分析该曲的歌词是毛泽东同志的同名词作ꎮ其中 忆秦娥 是词牌名ꎬ 娄山关 是题目ꎬ同时也表明了创作地点ꎮ1935年ꎬ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在娄山关取得大捷ꎬ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佳作ꎮ全词分为上下两阕ꎮ上阕中ꎬ作者通过西风㊁长空㊁大雁㊁霜晨和冷月五个意象ꎬ勾勒出了一幅画卷ꎬ也奠定了悲凉的基调ꎮ 马蹄声碎ꎬ喇叭声咽 一句ꎬ则是从景到人的转变ꎬ表现出了红军冬日夜行的艰难ꎮ下阕的首句是 雄关漫道真如铁ꎬ而今迈步从头越 ꎬ意思是说不要说雄关像钢铁一样难以逾越ꎬ而今我们要从头开始征服它ꎬ展示出了必胜的决心ꎮ最后一句 苍山如海ꎬ残阳如血 则是由人到景ꎮ 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像大海一样深邃ꎬ晚霞像血一样染红整个天际ꎬ再次描绘出了苍凉和悲壮之感ꎮ [1]堪称是毛泽东诗词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佳作ꎮ(二)音乐分析全曲共有188个小节ꎬ采用了带有前奏和间奏的单二部曲式ꎮ具体分析如下:前奏是1-45小节ꎬ篇幅较长ꎬ可以分为三部分ꎮ第一部分是1-7小节ꎬ虽然只有短短七个小节ꎬ但是却呈现出了多次节奏㊁速度和力度的变化ꎬ带有鲜明的戏剧色彩ꎮ第二部分是8-26小节ꎮ该部分主要是一个抒情主题ꎬ经过转调后向上模进至高音区ꎬ然后用分裂手法使结构细碎化ꎬ通过高低声部的反向进行达到高潮ꎮ第三部分是27至45小节ꎬ主要是号角性主题ꎬ通过重复变化和高低声部反向进行ꎬ再次迎来一个小高潮ꎬ为合唱的进入做好了充分准备ꎮ合唱部分ꎬ也就是A段ꎬ由两部分组成ꎮ第一部分是46-74小节ꎮ第一句中ꎬ先是以齐唱的方式呈现出了 西风烈 的主题ꎬ然后通过速度和音区变化极大的过门转入G大调ꎬ并采用了拖腔的手法扩充了结构ꎬ自然进入第二部分ꎮ第二部分以四部和声性的写法为主ꎬ伴以快速的分解和弦织体ꎬ并从G大调回归到了e小调ꎮ95-113小节是间奏部分ꎬ虽然篇幅不长ꎬ但是作者却是十分重视ꎬ并重点在配器与和弦连接上做文章ꎮ先是用京剧唱腔来模仿 喇叭声咽 ꎬ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和弦连接完成转调ꎬ同时在配器中先后运用了定音鼓和加弱音器的小号ꎬ不仅充分发挥出了间奏的作用ꎬ更使全曲的风格得到了强化ꎮ合唱部分的B段分为两部分ꎮ113-149小节中ꎬ采用了进行曲风格来展现 雄关漫道 的主题ꎬ然后四个声部依次出现ꎬ通过对«国际歌»素材的运用ꎬ让伴奏和主旋律声部自然衔接ꎬ最后三次反复的 从头越 ꎬ则带有鲜明的总结性色彩ꎮ最后一句虽有只有 苍山如海ꎬ残阳如血 八个字ꎬ但是作者却重复了三遍ꎬ通过女声再混声的声部排列手法ꎬ让每一次重复都各不相同ꎬ经过层层推进之后ꎬ最后在不断上行的分解主和弦中结束全曲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ꎬ作品的创作是宏大而又精细的ꎬ充分展示出了原词特有的风格ꎮ作品一经问世后ꎬ一直传唱至今ꎮ三㊁«忆秦娥 娄山关»演唱分析(一)整体演唱分析合唱作为一项二度创作ꎬ是以对作品的整体了解和把011握为前提的ꎮ所以在演唱之前ꎬ应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ꎮ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ꎮ首先是全面深入分析作品ꎮ呈现在演唱者面前的乐谱ꎬ并不是作品的全部ꎬ而是一个解读作品的渠道ꎮ演唱者要通过乐谱去挖掘作品背后的内容ꎬ多角度㊁深层次地体验作品ꎬ才能获得理想的二度创作效果ꎮ对此主要包含文本分析和音乐分析两个方面ꎮ文本分析包含对词曲作者个人信息的了解㊁对作品创作背景的分析㊁对作品主要风格的认知㊁对作品情感的体验等ꎮ音乐分析包含对作品曲式结构㊁调式调性㊁旋律特点㊁节奏力度等方面把握ꎮ并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演唱ꎬ在这个过程中验证之前的一系列认识和体验ꎬ并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ꎮ具体到这首作品来说ꎬ要从历史的角度切入ꎬ了解到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词ꎬ主要表现了何种情感ꎮ曲作者在将其创作成合唱曲之后ꎬ在音乐上具有哪些特点等ꎮ然后按照作品的架构和 总 分 总 的次序ꎬ逐字逐句地分析和体味ꎬ并对演唱技术难点进行重点练习ꎮ可以看出ꎬ在演唱之前ꎬ全面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ꎬ如果这个环节准备得不充分ꎬ很容易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ꎬ陷入南辕北辙的境地ꎮ其次是充分展开审美想象ꎮ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情境ꎬ作为演唱者来说ꎬ就是通过自己的歌声对其进行复现ꎬ在观众面前展开一幅生动和形象的画卷ꎮ但是很多时候因为作品内容的特殊性ꎬ所描写的都是演唱者未曾听过和见过的ꎬ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这一项人类特有的生理机能ꎬ通过想象带给观众身临其境㊁感同身受之感ꎬ由此获得和观众的情感共鸣ꎮ具体到这首曲目来说ꎬ第一是对作品背景的想象ꎮ作者可以借助于图片㊁文字和视频等ꎬ对娄山关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解ꎮ娄山关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ꎬ山势险要ꎬ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ꎮ红军就是在这里取得了长征路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ꎮ第二是对歌词的想象ꎮ该曲的歌词通过多个意象的描绘ꎬ描绘出了一种悲壮的气氛ꎮ所以这几个意象就成为了一个个线索ꎬ可以勾勒出一个完整的画面:清晨ꎬ寒霜漫天ꎬ西风猛烈地吹荡ꎬ晓月依然挂在天边ꎬ这时大雁的叫声阵阵传来 第三是对作品人物的想象ꎮ演唱者要将自己想象为作品的主人公ꎬ将演唱作为自己的心声进行抒发ꎬ这种状态下的演唱则一定是以情带声ꎬ声情并茂的ꎮ最后是合理利用肢体语言ꎮ演唱者不仅要不仅要唱准旋律㊁节奏㊁力度等ꎬ还要通过合理的肢体语言ꎬ呈现出形神兼备的演唱效果ꎮ具体来说ꎬ包含形体㊁眼神和表情三个方面ꎮ在形体方面ꎬ要求演唱者的含胸拔背ꎬ精神抖擞ꎬ表现出良好的整体风貌ꎮ而且与独唱不同ꎬ合唱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ꎬ给人以整齐划一之感ꎮ在眼神方面ꎬ要求演唱者的眼神要 会说话 ꎬ通过眼神传情达意ꎬ感染观众ꎮ比如在唱到 从头越 时ꎬ眼神一定是自信和坚定的ꎬ让眼神成为一个新的情感表现点ꎮ在表情方面ꎬ面部表情应该与形态㊁眼神等有机融为一体ꎮ而且要与歌唱内容的变化紧密联系ꎬ唱到什么内容ꎬ对应合适的表情ꎮ既不能自始至终都是一种表情ꎬ也不能装腔作势ꎬ过分夸张ꎬ而是力求给人自然准确㊁表里如一之感ꎮ(二)细节演唱分析该曲篇幅不长ꎬ特别是歌词部分仅有五十字ꎬ可谓是字字珠玑ꎬ所以在整体把握作品的基础上ꎬ还应该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ꎮ具体来说ꎬ在前奏时ꎬ合唱队就要迅速调整好状态ꎬ进入到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ꎮ第一句 西风烈 中ꎬ 西 字的字头要坚定有力ꎬ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并适当靠前ꎮ 风 字处于中间ꎬ而且是后半拍上的附点十六分音符ꎬ可以一带而过ꎮ 烈 字的演唱要注意时值的准确ꎬ同时也要唱出一种悲壮的气势感ꎮ 长空雁叫霜晨月 一句中ꎬ仍然要保持上一句紧张而积极的歌唱状态ꎬ同时要特别注意咬字ꎬ给人以外柔内刚之感ꎮ第二句 霜晨月 中ꎬ应该减小音量ꎬ音色也随时变淡㊁变柔ꎬ以此来获得对比性效果ꎬ使演唱色彩更加丰富ꎮ 马蹄声碎ꎬ喇叭声咽 这一句极富戏剧性色彩ꎮ前一句刚劲有力ꎬ后一句则是马上弱下来㊁慢下来ꎬ对此应提前做好气息㊁咬字吐字方面的准备ꎬ精准地唱出这种变化ꎮ特别是 喇叭声咽 一句ꎬPP的力度和G㊁A几个音ꎬ对于男声声部来说是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ꎬ需要在练习中重点关注ꎮ演唱a 部分时ꎬ在整体气势上应该更强ꎬ超过A部分ꎬ但是在速度上可以稍微加快一些ꎮ而且在演唱高音的时候ꎬ要努力做到亮而不炸ꎬ干脆利落ꎬ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声响ꎮ时值方面也要做到精准无误ꎮB段的曲调较为简单ꎬ同音之间要唱成激昂的非连音ꎬ但是又不能太跳跃ꎬ仍然要表现出雄壮的气概ꎮ所以该段对指挥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ꎬ要求指挥不能事无巨细ꎬ而是只给合唱队员以情绪上的提示即可ꎬ而且要引导合唱队员唱出前后的变化感ꎮ 从头越 的演唱中ꎬ要充分调动起情绪ꎬ在音量和气势上达到最强ꎮ最后一部分中ꎬ第二个 从头越 是全曲的高潮部分ꎬ而且还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ꎮ所以在演唱中ꎬ既要充分表现这个高潮ꎬ同时也要有所保留ꎬ为接下来的演唱做好准备ꎮ 苍山如海ꎬ残阳如血 一句旋律十分舒展ꎬ 应注意通过夸张每个字的韵母来表现深沉宽广的施律线和深邃的意境ꎬ [2]最后一句 残阳如血 中ꎬ要控制好音量ꎬ通过渐慢和渐弱表现出思绪的无限延伸ꎬ获得声断而意不断㊁情不断的效果ꎬ给听众留下丰富的体味和遐想空间ꎮ结㊀语综上所述ꎬ合唱曲«忆秦娥 娄山关»词曲珠联璧合ꎬ交相辉映ꎬ是我国合唱艺术中一首难得的精品ꎮ在演唱这首歌曲时ꎬ必须从整体㊁细节和要点三个角度切入ꎬ以对作品的全面分析为基础ꎬ逐字逐句分析演唱细节ꎬ并把握好呼吸㊁咬字吐字等技术要点ꎬ方能唱出作品特有的风格和特点ꎬ获得与词曲作者和观众两者的情感共鸣ꎮ注释:[1]余㊀珍.浅析毛泽东诗词歌曲 以«忆秦娥 娄山关»为例[J].音乐时空ꎬ2014(20):56.[2]陆晓燕.混声合唱曲«忆秦娥 娄山关»解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ꎬ2009(05):30.(责任编辑:崔晓光)111牛鑫园:合唱曲«忆秦娥 娄山关»创作和演唱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做好该曲的钢琴伴奏, 本文尝试在理解创作背景、 分析曲式结构、 把握词曲结合、 突出钢琴伴奏艺术特征等方面, 进行初
步探索和浅显分析 。
艺术歌曲, 是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 其中, 诗词赋予或规定了歌曲的基本色彩。是融合并构建在诗歌和乐曲基础上的、

种全新的、 更加精深微妙的艺术形式。 它是对作品歌词及旋律的艺术展示和诠释, 是呈现给欣赏者以更多审美情趣、 更加生 《 忆秦娥 ・ 娄山关》 的钢琴伴奏部分 , 集叙事、 造景、 抒情于一体, 对营造戏剧冲突、 烘托气氛、 渲染意境、 塑造形象, 都起到
1001573620160401417李勇1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142先后击溃并歼灭敌军数万俘敌三千并占领重要城镇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大的胜利极大地提振了士气重新树立了红军的形象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乐府新声( 沈 阳音乐学院学报 ) 2 0 1 6年第 4 期
T HE NE W V OI C E O F Y UE ~F U( T h e Ac a d e mi c P e r i o d i c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C o n s e r v a t o r y o f Mu s i c )
谈艺术歌曲 忆秦娥 ・ 娄山关 的钢琴伴奏
李 勇…
[ 内 容 提 要】从钢 琴伴 奏的 角度 出发 , 尝试研 究分析 艺术歌 曲 忆秦娥 ・ 娄 山关 的结构和层 次, 发掘其丰 富的艺术 内涵。重点讨论 如何 通过钢琴伴奏来提 高这部作 品的艺 术表现 力 、 突出作 品的艺术特 色。 [ 关 键 词】钢琴伴奏/ 』 秦娥 ・ 娄 山关/ 艺术特 色/ 袁现 力/ 音 乐形 象
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命运的转折点。 此后的近四个月里, 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展开全新形式的军事斗争。他们机动灵活、 避实就虚, 四渡赤水河,
[ 1 】 作者 简介 :李 勇 ( 1 9 6 5  ̄) , 沈 阳音 乐学院民族 声乐 系副教授 。
阕, 描写了红军在傍晚时分跨越娄山关, 向遵义城进发的情景, 气氛抒情而激昂, 笔调温暖。 通篇四十六个字, 情中有景, 景中寓
情, 情景浑 然, 水乳交融; 诗词气氛悲壮雄奇 , 气吞 山河 , 大线条的笔墨 , 淋漓尽致地勾勒 出一幅惨 烈而 悲壮硝烟依旧在弥漫, 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那面浸透了烈士殷红鲜血的战旗, 格外醒目。 它虽然已 经残破, 但依然倔强地挺立着, 猎猎飘扬。 我们又仿佛看到: 大战过后, 英明伟大的红军领袖在夕阳里迎风站立在群山之巅, 他
动别致 、 更高层次上的艺术作 品。因此 , 它 的完成 , 必须十分讲 究。
了与旋律诗歌和歌声不同但更独特的重要作用。 它为伴奏者充分发挥想象 、 发掘并展示钢琴的特性魅力、 实现艺术再创作, 提
供着 巨大的空 间。
为了能更深刻地认识、 理解、 把握该艺术歌曲, 进而充分利用钢琴这一万能乐器的交响性 , 在伴奏上更好地诠释和演绎, 拟 从艺术表现的特点等方 面 , 做一些粗 浅的分 析和探索 。
在内容上, 作者只用寥寥数笔, 对严肃的行军情景进行了描写, 便映衬出激战之前气氛的紧张。呼嚎哀鸣的强劲西风、 凄 凉惨厉的悲凉雁叫、 急促迫魂的细碎蹄声和时隐时现、 时断时续、 嘶哑滞涩的喇叭鸣响, 无不暗示了战斗的悲壮和惨烈。我英
勇的红军将士全面 战胜 曾经 不可一世 的强敌 , 就如同轻松地迈步跨越巍巍雄关和漫漫长路一样 , 是多么潇洒 、 多么惬意 ! 作 者 又状物抒怀 , 描写海涛般汹涌起伏 的山峦 、 殷红似血的残 阳余辉 , 表达对浴血奋战 、 英勇牺 牲的激战之后场景的慨叹 。 毛泽东 的这首词 , 慷慨壮 阔、 雄沉 悲烈 。词 的上 阕, 描绘 了红军 向娄山关 进军的情景, 气氛 紧张而沉郁, 笔调 阴冷 。词的下
中图分类号 : J 6 2 4 .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5 7 3 6 ( 2 0 1 6 ) 0 4 . 0 1 4 1 . 7
艺术歌 曲 《 忆秦娥 ・ 娄 山关》 能得 以长期 而广泛流传 , 除 了因为歌词本身就是一 部优 秀的文学 作品以外 , 还得 益于作曲家 精心的二次创 作。而钢琴伴奏 , 无 疑对诠释并增强歌 曲的 艺术魅力 , 起到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对 作 品总体 特 征 的把 握
对诗词、 乐曲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充分了解、 深刻领悟和正确把握 , 会最大程度地促进钢琴伴奏效果的提高。
( 一) 诗词 《 忆秦娥 ・ 娄 山关》 的创作背景
1 9 3 5 年1 月1 5日至 1 7日, 长征途 中, 红军遭遇最危险时期 , 中共 中央在贵州遵 义城 召开 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 会议 确立 了
拂去额头 上的汗水 , 掀起浸透 了血水 的衣 角, 惬意地扇风纳凉 。他远 眺群 山, 眼神中 , 充满 了对革命 胜利 的无限感 慨和对实现 理 想信念 的无 比坚定 。 “ 忆秦娥” 的曲牌格式是固定的, 其突 出的特点是叠句的使用 。 毛泽东依此 格式填写 “ 娄山关 ” 的词 , 创造了全新的艺术形 象。
1 4 2 乐府新声( 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 ) 2 0 1 6 年第 4 期
先后击溃并歼灭敌军数万 , 俘敌三 千, 并 占领重要城镇 , 取得了长征开始以来最大的胜利 , 极大地提 振了士气 , 重新树立 了红军 的形 象 , 挽救 了中国革 命, 挽救 了中国共 产党。 《 忆 秦娥 ・ 娄山关》 这首词 ,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 , “ 后来追写 的” 。
( 二) 诗 词 的文 学特 色 分 析
这首词 , 追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 , 内容 取 白军事素材 。 作为技法高超的诗人毛泽东 , 用高度写意 、 高 度洗 练的笔法 , 将持续 充满紧张 、 激 烈甚至流血牺牲的惨烈 内容以及无限的感慨纳入词 中。充分展示出红军将士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 义气概和豪 迈乐观的浪漫 主义情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