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学课件

无性繁殖
通过二分裂、出芽等方式进行繁殖, 新个体与母体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02
有性繁殖
通过接合、转化等方式进行繁殖,涉 及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组,产生遗传 变异。
01
遗传物质传递
通过DNA或R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等过程,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 代。
05
03
基因突变
由于DNA复制错误或外界因素(如紫 外线、化学物质)导致的基因结构改 变,产生新的性状。
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代谢活动改变环境条件,如产生酸、碱或改变氧化还原电位等 。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竞争、共生、寄生和捕食等关系,形成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水水质 。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属 名在前,种名在后。种名可以描 述微生物的某种特性或来源。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技术手段
表型鉴定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培养特征、生理生化 特性等进行鉴定。
免疫学鉴定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 微生物的鉴定,如血清 学试验、免疫荧光技术 等。
生物化学鉴定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代谢 产物或酶活性进行鉴定 ,如API试剂条、 Biolog系统等。
子)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01
02
03
病毒的基本形态
球形、杆形、砖形、蝌蚪 形等
病毒的结构
核酸(DNA或RNA)、蛋 白质外壳、脂质膜(部分 病毒)
繁殖方式
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病 毒蛋白、组装与释放
03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2024版《微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01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微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微生物学的定义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微生物学的建立微生物学的起源17世纪,列文虎克等人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的存在,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对人类健康的影响0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02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0302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结构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特殊结构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细菌细胞质中的内含物真核微生物的种类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霉菌的形态与结构蕈菌的形态与结构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01020304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增殖方式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基本特征其他微生物简介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03微生物的生理与代谢Chapter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与培养基营养类型培养基微生物的酶与代谢途径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可调节性代谢途径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电子传递链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生长曲线繁殖方式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物质01变异类型02遗传规律0304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Chapter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分布广泛作用多样共生关系寄生关系竞争关系030201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01020304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净化水质。
污水处理微生物可以加速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减少垃圾堆积和污染。
垃圾处理一些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土壤改良利用微生物降解或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生物修复微生物与环境保护05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Chapter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命名规则传统分类法数值分类法分子分类法命名规则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01020304表型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步骤常见微生物的识别与鉴定实例细菌真菌病毒现代技术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微生物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微生物学第一章微生物 ppt课件

微生物学 ( microbiology )
三 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 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级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 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
– 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 统三域学说
三、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根瘤菌
自生固氮菌
微生物的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五、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 TNT 有机磷 石油 重金
属
染料
六、微生物与医药的发展
头孢霉素
青霉素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一)抗生素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 皮试,以防过敏。
属(genus) ——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具 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种组成的集体。
种(species)——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 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总称。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 有一定差异。
差异明显——亚种(变种); 差异小——型(血清型、噬菌体型、细菌素型等);
编号表示 E.coli B 4.通俗名称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每年都有无数的动植物死亡,可 是千万年过去了,为什么没见堆 积如山的死亡的动植物尸体?
请举例两种由微生物引起的 疾病
试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们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地球上每年都要死亡大量动植物,千万 年过去了,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到哪里去 了呢?这就是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功劳 。 它们能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残躯遗体 “吃”个精光,同时转化成植物能够利 用的养料,为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立 下了汗马功劳。更何况许多细菌在工农 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呢!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器材与试剂的选用原则
03
如无菌操作、适用性、经济性等
02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细菌培养及形态特征
01
02
03
细菌培养方法
包括需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兼性厌氧培养等,不同 种类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 养条件。
细菌菌落特征
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了解其形状、 大小、颜色、透明度等特 征。
细菌细胞形态
05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数量,适用于较大微生物如细 菌、酵母菌等。
比浊法
利用微生物生长引起培养液浊度变化来测定生长曲线,操作简便 但易受杂质干扰。
平板菌落计数法
将待测样品稀释后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后计数形成的菌 落数,适用于可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原理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 殖,通过提供适宜的细胞环境, 使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子代
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及应用
免疫学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于病毒核酸的特异性,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扩增 并检测病毒核酸。
微生物学实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实验基础知识 • 细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真菌形态与结构观察 • 病毒培养与检测技术 • 微生物代谢活性测定 •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研究 • 微生物生态学及环境因子影响研究
01
实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学概述
类生活中的作用:如 生态平衡、发酵工业 等
生理生化鉴定
利用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 求、代谢产物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 鉴定。
《微生物绪论》ppt课件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各种物质,如有机酸、气体等,可以改变 环境的理化性质。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之间存在共生、竞争、寄生等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关系也会 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
二分裂、出芽生殖等方式,有性繁殖包括接合生殖、孢子生殖等方式。
02
繁殖周期
微生物完成一个繁殖周期所需的时间称为代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
不同的代时。
03
影响繁殖的因素
温度、pH值、营养物质浓度等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物质的变化均可影响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繁殖周期。
CHAPTER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与产物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质,提高水质。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固体废弃物转化 为肥料或燃料。
大气净化
生态修复
某些微生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如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减轻大气污染。
利用微生物的修复功能,治理受污染的土壤 和水体,恢复生态环境。
CHAPTER 06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01
分布广泛
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从土壤、 水体到空气,甚至极端环境中也 有其踪迹。
物质循环
02
03
维持生态平衡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 的角色,通过分解动植物残体等 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 衡。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
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微生物学课件全1-10章 (12)

(一)水的活度和渗透压
• 1、水的活度 • 2、渗透压
1、 水的活度 (αω)
概念: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溶液的蒸汽压 力与同等条件下纯水蒸汽压力之比。
纯水的αω为1.00,溶液中溶质越多,αω越小
大多数微生物在αω 为0.80—0.91时生长 最好,在αω为 0.60—0.70时大多数 微生物停止活动。
(二)温度
•根据细菌适宜温度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四大 类,嗜冷菌、嗜中温菌、嗜热菌及嗜超热菌。
细菌 嗜冷菌 嗜中温菌 嗜热菌 嗜超热菌
低温、中温和高温细菌的生长温度范围
最低温度℃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5~0 生长温5~度10 三基点 20~30
5~10
25~40
45~50
30
50~60
70~80
55 以上
? 物有氧无氧都能生活
产能代谢途径不一样。
SOD (Super Oxide Dimutese )
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时纯水中的溶解氧量/mg.L-1
温度 溶解 温 溶解 温 溶解 氧 度氧 度氧
0 14.6 9 11.6 18 9.5 1 14.2 10 11.3 19 9.3 2 13.9 11 11.1 20 9.2 3 13.5 12 10.8 21 9.0 4 13.2 13 10.6 22 8.8 5 12.8 14 10.4 23 8.7 6 12.5 15 10.2 24 8.5 7 12.2 16 9.9 25 8.4 8 11.9 17 9.7 26 8.2
• 3、强可见光
含有400~700nm波长范围的强可见光也 具有直接的杀菌效应,它们能够氧化细 菌细胞内的光敏感分子,如核黄素和卟 啉环(构成氧化酶的成分)。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衰亡期(内源呼吸期)
• (1)内源呼吸的速率在本期之初首次超过了合成 速率,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活性污泥的量在减少, 最终所有的活细胞将消亡,而仅残留下内源呼吸 的残留物,而这些物质多是难于降解的细胞壁等; • (2)污泥的无机化程度较高,沉降性能良好,但 凝聚性较差;有机物基本消耗殆尽,处理水质良 好; • (3)一般不采用这一阶段作为运行工况,但也有 采用,如延时曝气法。
对数增长期
• (1)F/M值高,有机底物非常丰富,营养物质不是微 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 • (2)微生物的增长速率与基质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 它仅由微生物本身所特有的最小世代时间所控制,即 只受微生物自身的生理机能的限制; • (3)微生物以最高速率对有机物进行摄取,也以最高 速率增殖,而合成新细胞; • (4)此时的活性污泥具有很高的能量水平,其中的微 生物活动能力很强,导致污泥质地松散,不能形成较 好的絮凝体,污泥的沉淀性能不佳; • (5)活性污泥的代谢速率极高,需氧量大; • (6)一般不采用此阶段作为运行工况,但也有采用的, 如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减速增长期
• (1)F/M值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有机底物的浓度成为 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 • (2)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与残存的有机底物呈正比,为 一级反应; • (3)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也开始下降; • (4)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在逐渐下降,直至在本期的最 后阶段下降为零,但微生物的量还在增长; • (5)活性污泥的能量水平已下降,絮凝体开始形成, 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以及沉淀性能均较好; • (6)由于残存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出水水质有较大改 善,并且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 (7)一般来说,大多数活性污泥处理厂是将曝气池的 运行工况控制在这一范围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