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常见试剂的保存、常见气体的制备和物质的检验
常用化学试剂的存放和使用

常用化学试剂的存放和使用1.有机试剂的存放和使用:有机试剂通常对空气、湿气和光线非常敏感,因此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1存储温度和条件:大部分有机试剂需要存放在低温和无湿的环境中。
通常,冰箱内的一些特定区域被专门用于存储有机物。
存放温度应根据试剂的特性进行选择:常温、冷藏或冰冻。
而酸和碱试剂则应保存在干燥的柜子里。
1.3防光照:许多有机试剂对光线敏感,暴露在强光下会降低其纯度或生成副产物。
因此,应尽量将试剂存放在遮光的柜子或抽屉中。
1.4吸湿:有机试剂如过硫酸、二甲基亚砜等常常具有吸湿性,为防止试剂因湿气而导致有效成分的浓度下降,可在试剂瓶中添加干燥剂(如干燥剂袋、干燥剂棒等)或放置在密封的湿度控制箱中。
1.5气体试剂:一些有机试剂是气体,如氯化氢、氨气等,其应储存在高压容器中,并存放在专用橱柜或置于通风的地方。
使用时应配备适当的阀门和减压装置,并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安全操作程序。
2.无机试剂的存放和使用:无机试剂通常比较稳定,对光线和温度不敏感,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2.1存储条件:无机试剂应存放在防潮、干燥的环境中,以防止吸湿或水解。
防火柜通常用于存放易燃和有毒无机试剂。
2.2分类存放:根据试剂的特性和危险性,应分类存放。
如酸、碱、氧化剂、还原剂、有毒试剂等应分别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和意外事故。
2.4避光:虽然大多数无机试剂对光线不敏感,但仍然建议将试剂存放在遮光的柜子或抽屉中,以防止一些试剂因强光照射而发生化学反应。
2.5安全操作:无机试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时应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室外套等,并按照安全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常用化学试剂的分类存放和使用

常用化学试剂的分类存放和使用常用化学试剂的分类、存放和使用化学试剂又叫化学药品,简称试剂,它是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化验分析的重要药剂。
化学试剂是指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要进行任何实验都离不了试剂,试剂不仅有各种状态,而且不同的试剂其性能差异很大。
有的常温非常安定、有的通常十分活泼,有的受高温也不变质、有的却易燃易爆:有的香气浓烈,有的则剧毒。
只有对化学试剂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才能安全、顺利进行各项实验。
既可保证达到预期实验目的,又可消除对环境污染。
因此,首先要知道试剂分类情况,然后才能掌握各类试剂的存放和使用。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试剂分类的方法较多,如,按状态可分为固体试剂、液体试剂。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试剂、专用试剂。
按类别可分为无机试剂、有机试剂。
按性能可分为危险试剂、非危险试剂等。
从试剂的贮存和使用角度常按类别和性能2种方法对试剂进行分类:一)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这种分类方法与化学的物资分类一致,既便于识别、记忆,又便于贮存、取用;无机试剂按单质、氧化物、碱、酸、盐分出大类后,再考虑性子举行分类;有机试剂则按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唆使剂等举行分类。
二)危险试剂和非危险试剂这种分类既注意到实用性,更考虑到试剂的特征性质。
因此,既便于安全存放,也便于实验工作者在使用时遵守安全操作规则:1.危险试剂的分类根据危险试剂的性质和贮存要求又分为:1)易燃试剂这类试剂指在空气中能够自燃或遇其它物质容易引起燃烧的化学物质,由于存在状态或引起燃烧的原因不同常可分为:①易自燃试剂:如,黄磷等。
②遇水燃烧试剂:如,钾、钠、碳化钙等。
③易燃液体试剂:如,苯、汽油、乙醚等。
④易燃固体试剂,如:硫、红磷、铝粉等。
2)易爆试剂指受外力作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引起燃烧爆炸同时能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的化学物资,如,氯酸钾等。
3)毒害性试剂指对人或生物以及环境有强烈毒害性的化学物质。
化学试剂的分类、储存和使用

化学试剂的分类与储存化学试剂又叫化学药品,简称试剂,它是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科学研究以及国防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化验分析的重要药剂。
化学试剂是指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也可以是混合物)。
要进行任何实验都离不了试剂,试剂不仅有各种状态,而且不同的试剂其性能差异很大。
有的常温非常安定、有的通常十分活泼,有的受高温也不变质、有的却易燃易爆:有的香气浓烈,有的则剧毒。
只有对化学试剂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才能安全、顺利进行各项实验。
既可保证达到预期实验目的,又可消除对环境污染。
因此,首先要知道试剂分类情况,然后才能掌握各类试剂的存放和使用。
一、化学试剂的分类试剂分类的方法较多,如,按状态可分为固体试剂、液体试剂。
按用途可分为通用试剂、专用试剂。
按类别可分为无机试剂、有机试剂。
按性能可分为危险试剂、非危险试剂等。
从试剂的贮存和使用角度常按类别和性能2种方法对试剂进行分类:(一)无机试剂和有机试剂这种分类方法与化学的物质分类一致,既便于识别、记忆,又便于贮存、取用;无机试剂按单质、氧化物、碱、酸、盐分出大类后,再考虑性质进行分类;有机试剂则按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高分子化合物、指示剂等进行分类。
(二)危险试剂和非危险试剂这种分类既注意到实用性,更考虑到试剂的特征性质。
因此,既便于安全存放,也便于实验工作者在使用时遵守安全操作规则:1、危险试剂的分类根据危险试剂的性质和贮存要求又分为:(1)易燃试剂这类试剂指在空气中能够自燃或遇其它物质容易引起燃烧的化学物质,由于存在状态或引起燃烧的原因不同常可分为:①易自燃试剂:如,黄磷等。
②遇水燃烧试剂:如,钾、钠、碳化钙等。
③易燃液体试剂:如,苯、汽油、乙醚等。
④易燃固体试剂,如:硫、红磷、铝粉等。
(2)易爆试剂指受外力作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而引起燃烧爆炸同时能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的化学物质,如,氯酸钾等。
(3)毒害性试剂指对人或生物以及环境有强烈毒害性的化学物质。
化工行业化学实验室中常见试剂的使用与保存

化工行业化学实验室中常见试剂的使用与保存在化工行业的化学实验室中,试剂的使用与保存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使用和妥善保存试剂不仅可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还能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就化工行业化学实验室中常见试剂的使用与保存进行详细阐述。
一、常见试剂及其使用方法1. 水:水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试剂。
在化工行业中,我们使用两种类型的水:蒸馏水和去离子水。
蒸馏水通常用于制备溶液或进行实验操作。
而去离子水则用于需要极高纯度水洗的实验。
在使用水进行实验时,应注意事项如下:- 使用蒸馏水时,必须使用纯净的试剂瓶和滤器,以防止杂质污染。
- 使用去离子水时,必须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避免杂质污染。
- 使用水之前需要检查水质,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2. 氨:氨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试剂,在化学实验室中用于中和酸性物质或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使用氨气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在使用氨气时,必须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以防止气体集聚危及实验人员的健康。
- 使用氨气之前,应使用氨气探测仪检测空气中氨气的浓度,确保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 酸和碱:酸和碱是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用于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在使用酸和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使用酸和碱之前,应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与皮肤接触。
- 操作过程中应小心,避免溅到额外的物质或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
二、试剂的保存方法试剂的保存对于实验的质量和实验室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试剂的保存方法:1. 溶液:溶液的保存应放置在密封容器中,并标明其浓度和配制日期。
同时,应将其保存在阴凉、干燥、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2. 气体:气体试剂应储存在专用的压力罐或钢瓶中,并保持罐内压力稳定。
储存区域应为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热源和火源。
3. 固体试剂:固体试剂应尽量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以免与空气中的湿气反应。
储存区域应干燥,温度适中,并远离易燃物。
4. 有毒试剂:有毒试剂应存放在专用柜子中,并标明名称、性质和危险性。
化学实验 五项基本知识

精品文档化学实验:五项基本知识1 重要仪器使用2 典型实验操作3 三类气体制备4 三类物质检验5 物质分离提纯一、重要仪器使用、药品存放(一)、可直接加热仪器1、试管主要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应器;收集少量气体;少量物质的溶解;可用做简易气体发生器;做洗气瓶。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盛放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如加热不超过1/3。
2、坩埚主要用途:分类:瓷坩埚铁坩埚石英坩埚高温灼烧固体物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灼烧时放在泥三角上;灼热的坩埚用坩埚钳夹取,避免骤冷;定量实验的冷却应在干燥器中进行。
3、蒸发皿主要用途: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或结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瓷质仪器,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蒸发溶液时不可加得太满,液面应距边缘1cm以下(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2/3),近干时应停止加热,(剩余溶液利用余热蒸发),使用时一般放于三脚架上。
4、燃烧匙主要用途:。
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铁、铜等物质的燃烧实验时要铺细沙,用后处理干净附着物。
5、硬质玻璃管主要用途:少量物质的反应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耐热玻璃仪器,可直接用酒精喷灯加热,但不能骤冷。
二、必须加石棉网加热仪器1、烧杯主要用途:①配制、浓缩、稀释溶液或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②试管水浴加热③盛装液体④加热液体⑤盛放腐蚀性药品称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加热应放在石棉网上,且外部擦干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玻璃棒不碰器壁③反应液体不超过容量的2/3 ④加热时液体不超过1/3 ⑤常用规格多为100mL、250mL、500mL、1000mL等,要注意选用⑥从烧杯中倾倒液体时,应从杯嘴向下倾倒2、烧瓶主要用途:①用作反应器②煮沸或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反应的容器③喷泉试验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不适于长时间加热,当瓶内液体过少时,加热容易使烧瓶破裂②加热时外部擦干③液体不超过容量的1/2 ④应垫石棉网加热或通过其他水浴加热;且放碎瓷片⑤加热时用铁架台固定3、蒸馏烧瓶主要用途:②制备气体的发生器①液体蒸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垫石棉网②液体不超过容量的1/2 ③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支管口处④加热时用铁架台固定4、锥形瓶主要用途:⑤可加热液体物质②盛放试剂③装配气体发生器④蒸馏时做接受器①反应器如中和滴定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放石棉网加热,液体不超过容量的1/2 ②滴定时液体不能太多,以便滴定时震荡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盛放有机溶剂,要用玻璃塞,不用胶塞主要用途: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于某些物质与气体间的反应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燃烧反应有固体生成时,瓶底应加入少量水或铺少量细砂②上口磨砂,内侧不磨砂,区别于广口瓶③不能加热主要用途:盛放少量液体试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滴液时,滴管不能深入容器内,不能横放或倒放主要用途:制取气体的反应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不加热②块状固体和液体的反应③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④使用前检验气密性S 、⑤可以制备的气体中学有:HCO、H222启普发生器原理主要用途:内装固体干燥剂或吸收剂,用于干燥或吸收气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气流“大进小出,可用U形管代替0.O1m③不直接溶解物质的量溶液配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不允许超过他的最高量程②不能当搅拌棒使用③注意水银球位置天平的使用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主要用途: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精确度0.1mL)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①刻度由下而上,无“0”刻度②使用时选合适的规格③不可用做反应器,不加热,不用直接配溶液④读数平视滴定管的使用滴定管五、其它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③不对②加热用外焰,也不宜烧于①酒精量不超过容积的2/31/2火,不吹灯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加酒精⑤用后用灯帽盖灭主要用途:过滤或向小口容器中转移液体;易溶气体尾气吸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过滤操作主要用途:用于装配反应器,便于注入反应液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长颈漏斗在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应使长管末端插入反应器的液体里,借助液封防止气体通过漏斗逸出。
化学实验包括的内容

化学实验包括的内容有一.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二.化学实验根本操作;三.常见气体的制备;四.物质的别离、提纯;五.物质的检验;六.常见试剂的保存;七.综合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在实验中复习对于根本实验要熟练掌握原理和根本操作,在此根底上,顺利地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一〕能直接加热的仪器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考前须知用于蒸发溶剂或浓缩溶液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蒸发溶液时不可加得太满,液面应距边缘1厘米处。
常用作反响器,也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拿取试管时,用中指、食指、拇指拿住试管口占全长的1/3处,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
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加热的不超过1/3。
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并使试管跟桌面成45°的角度,先给液体全部加热,然后在液体底部加热,并不断摇动。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
用于灼烧固体,使其反响〔如分解〕可直接加热至高温。
灼烧时应放于泥三角上,应用坩埚钳夹取。
应防止聚冷。
燃烧少量固体物质可直接用于加热,遇能与Cu、Fe反响的物质时要在匙内铺细砂或垫石棉绒。
2.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仪器图形和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考前须知〔分为50、100、250、500、1000ml等规格〕用作配制、浓缩、稀释溶液。
也可用作反响器和给试管水浴加热等。
加热时应垫石棉网根据液体体积选用不同规格烧杯用作反响器〔特别是不需加热的〕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不适于长时间加热,当瓶内液体过少时,加热容易使之破裂。
用作在加热条件下进展的反响器不能直接加热,应垫石棉网加热。
所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其容积1/2。
用于蒸馏与分馏,也可用作气体发生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也可用其他热浴。
用作承受器用作反响器,常用于滴定操作一般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在滴定操作中液体不易溅出。
3.不能加热的仪器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考前须知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上口为平面磨砂,内侧不磨砂,玻璃片要涂凡士林油,以免漏气,如果在其中进展燃烧反响且有固体生成时,应在底部加少量水或细砂。
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

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是实验室安全和实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正确的贮存和使用化学试剂可以保证其稳定性和纯度,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人员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的重要方面。
1.贮存化学试剂的原则(2)避光贮存:许多化学试剂对光敏感,容器应该是不透明的或包装在避光容器中,放在暗处。
(3)干燥贮存:许多化学试剂对潮湿敏感,容器必须密封良好,并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一些试剂还需要放置在干燥剂容器内以吸湿。
(4)冷藏贮存:一些试剂需要在低温下贮存,这样可以延长其稳定性和降低危险性。
这些试剂必须放置在冷冻箱或冰箱中,并在贮存温度上标明。
(5)分区贮存:根据试剂的性质和危险程度,实验室应分设不同的储存区,例如标识氧化剂、酸、碱、易燃物等区域,以避免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意外事故。
(6)安全柜贮存:高危险性的化学试剂需要贮存在特殊的安全柜中,这些柜子应具有防火、防爆、防腐蚀等特性,以确保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2.使用化学试剂的注意事项(2)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在实验中使用化学试剂时,必须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实验眼镜、实验外套等。
这将有效地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免受试剂的伤害。
(3)使用适量试剂:在实验中使用试剂时,必须按照实验方案中指定的量使用。
过度使用试剂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并增加安全风险。
(4)避免混合试剂:许多化学试剂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或产生有害的气体。
在实验操作中,避免将试剂混合在一起,特别是在不明确其相容性时。
(5)正确处理废弃物:实验结束后,必须正确处理产生的废弃物。
遵循当地和实验室的规定,将废弃物分类、分装和正确标识,以便后续处理。
(6)应急准备:实验中出现意外事故时,实验室必须配备应急设备,如急救箱、紧急淋浴、安全喷淋器等。
实验人员应熟悉应急程序并定期进行演习。
总之,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对于实验的成功和实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化学实验常见试剂的保存、常见气体的制备和物质的检验

常见试剂的保存、常见气体的制备和物质的检验一.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二. 重点、难点:1. 常见试剂的保存;2. 常见气体的制备;3. 物质的检验。
三. 知识分析:(一)常见试剂的保存。
中学化学实验中,有许多常用试剂易变质不宜长期放置,只能根据它们的本质特点,妥善处理或只能随配随用,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这类试剂也是历年高考实验中的一些热点,现将其变质原理及保存原则归纳如下(1)氢氟酸应保存于塑料瓶中,其它试剂一般都用玻璃瓶(2)固体一般用广口瓶、液体一般用细口瓶(3)氢氧化钠、水玻璃等碱性物质应用胶塞,不宜用玻璃塞。
苯、甲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应用玻璃塞不宜用胶塞。
(4)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一般盛于棕色瓶,如硝酸、硝酸银、氯水等。
置于冷暗处。
其它一般用无色瓶。
(5)易被氧化而变质的试剂:①活泼金属钾、钠、钙等保存在煤油中②碘化钾、硫化亚铁、硫酸钠等平时保存固体而不保存溶液。
使用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溶液时内放少量铁粉或铁钉。
(6)因吸收二氧化碳或水蒸气而变质的试剂应密封保存(如NaOH 、石灰水、漂白粉、水玻璃,Na2O2等)石灰水最好现用现配(7)白磷少量保存在水中(8)液溴保存于细口瓶中,液面上加水,使之“水封”,瓶口并用蜡封好(9)浓盐酸、氨水、碘及苯、甲苯、乙醚等低沸点有机物均保存在瓶内加塑料盖密封,置于冷暗处。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中学化学中需要掌握的主要有、、12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其中包括药品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要点、净化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等一系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1. 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通常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一般有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稳定性可将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三种。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收集的气体纯度高,易判断是否集满。
(装置见图a)(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跟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试剂的保存、常见气体的制备和物质的检验一.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二. 重点、难点:1. 常见试剂的保存;2. 常见气体的制备;3. 物质的检验。
三. 知识分析:(一)常见试剂的保存。
中学化学实验中,有许多常用试剂易变质不宜长期放置,只能根据它们的本质特点,妥善处理或只能随配随用,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这类试剂也是历年高考实验中的一些热点,现将其变质原理及保存原则归纳如下(1)氢氟酸应保存于塑料瓶中,其它试剂一般都用玻璃瓶(2)固体一般用广口瓶、液体一般用细口瓶(3)氢氧化钠、水玻璃等碱性物质应用胶塞,不宜用玻璃塞。
苯、甲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应用玻璃塞不宜用胶塞。
(4)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一般盛于棕色瓶,如硝酸、硝酸银、氯水等。
置于冷暗处。
其它一般用无色瓶。
(5)易被氧化而变质的试剂:①活泼金属钾、钠、钙等保存在煤油中②碘化钾、硫化亚铁、硫酸钠等平时保存固体而不保存溶液。
使用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溶液时内放少量铁粉或铁钉。
(6)因吸收二氧化碳或水蒸气而变质的试剂应密封保存(如NaOH 、石灰水、漂白粉、水玻璃,Na2O2等)石灰水最好现用现配(7)白磷少量保存在水中(8)液溴保存于细口瓶中,液面上加水,使之“水封”,瓶口并用蜡封好(9)浓盐酸、氨水、碘及苯、甲苯、乙醚等低沸点有机物均保存在瓶内加塑料盖密封,置于冷暗处。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中学化学中需要掌握的主要有、、12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其中包括药品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要点、净化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等一系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1. 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通常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一般有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稳定性可将气体的收集方法分为三种。
(1)排水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收集的气体纯度高,易判断是否集满。
(装置见图a)(2)向上排空气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跟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装置见图b)(3)向下排空气集气法适用于收集不跟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装置见图c)3.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以及装置选择和碱石灰共热具有毒性或污染性的尾气必须进行处理,常用处理尾气装置如图1所示。
一般常用吸收液吸收这些有害气体,a、b为溶解度不是很大的尾气处理装置,c、d为溶解度大且吸收速率很快的尾气处理装置,难以吸收的尾气如CO,应于末端燃烧除去,如e。
此外还可以用塑料袋盛装尾气。
5.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一般常用的有洗气瓶、干燥管、U形管和双通加热管几种,如图2。
(1)洗气瓶[如图2(c )]中一般装入液体除杂试剂。
除杂试剂应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或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制取的气体。
常见除杂试剂有:① 强碱溶液如溶液可吸收等酸性气体。
② 饱和的酸式盐溶液可将杂质气体吸收转化,如:饱和溶液能除去中混有的等强酸性气体;饱和溶液能除去中混有的等气体;饱和溶液能除去中混有的气体。
③ 浓利用它的吸水性,可除去等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但由于浓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来干燥强还原性气体,如等。
④ 酸性溶液利用它的强氧化性,可以除去还原性的气体,如除去混在气体中的等。
(2)干燥管、U 形管一般装入固体干燥剂。
常见的固体干燥剂有: ① 酸性干燥剂用来干燥酸性气体。
如、硅胶、浓等。
② 碱性干燥剂用来干燥碱性气体。
如、碱石灰等。
③ 中性干燥剂既能干燥碱性气体又能干燥酸性气体。
如(但不能干燥,因易形成)832NH CaCl 。
(3)双通加热管一般装入固体除杂剂,除杂试剂和混合气体中的某一组分反应。
例如:Cu 和混合气体中的反应而将除去。
另外,还常用固体无水装入干燥管中,通过颜色变化检验水蒸气的存在。
用Na 2O 2固体也可将转化为O 2。
(六)物质的检验1.对检验反应的一般要求反应要有明显的外部特征、高选择性、高灵敏性。
2.设计物质检验方案的一般原则(1)充分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
例如,鉴别NH 4NO 3、 K 2SO 4 、424)(SO NH 、KNO 3四种白色固体,其中NH 4+检验的特征反应是利用NH 4+和OH -反应,Cl -检验的特征反应是利用Cl -和Ag +的特征反应,SO 42-检验的特征反应是利用SO 42-和Ba 2+的特征反应。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选用2)(OH Ba 溶液作为检验这四种盐的试剂。
(2)确定检验操作顺序要“先简后繁”。
例如,鉴别NH 3、C12、N 2,CO 2、NO 2等六种气体。
一观颜色,将C12(黄绿色)、NO 2(红棕色)先检出;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将NH 3检出;三用点燃。
将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棒复燃的O 2检出;四用试剂,把剩余两瓶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振荡,其中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 2,余下的是N 2。
(3)按“先活后惰”的原则确定物质检出的顺序。
例如,将己烯、己烷、苯、甲苯四种无色溶液进行一一区别。
其中己烯最活泼,甲苯次之,己烷最不活泼,所以在鉴别时,应先将最活泼的己烯用溴水将其检出,其次用KMnO 4)( H 溶液将甲苯检出,最后用硝化反应将苯检出,最后剩下的就是不活泼的己烷。
(4)一般是根据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或利用化学性质进行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
在做题时必须写出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根据现象而得的结论,同时要注意共有现象的干扰。
3. 在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样品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使之成为方案设计和成分推断的重要参考。
例如根据某紫色酸性溶液的颜色,判断可能含有MnO 4-,如果通过检验证明确实含有MnO 4-,那么就可以推断出该溶液不会含有I -、SO 32-、Fe 2+等还原性离子,同时还要知道,在继续的检验实验中选择试剂时要避开还原性较强的试剂等。
(2)注意操作过程的细节。
如配制的样品溶液每次均取少量,以保证整个检验过程有足够的样品所用。
再如,滴加试剂的方式要逐滴滴入,以保证观察过程及现象的完整性。
此外还要注意样品的浓度和试剂的浓度,以确保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3)注意离子(物质)间的干扰。
预料到可能出现的实验干扰,通过试剂的选择和操作方法的设计,来消除这种干扰。
如检验溶液中的SO 42-时,如果加入BaCl 2溶液和稀HNO 3,通过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来确定SO 42-的存在,那么我们就面临着Ag +或SO 32-的干扰,因为它们也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这时就可以把实验设计修改为:先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白色沉淀或无色气体产生来判断溶液是否含有Ag +或SO 32-,如果不含有Ag +则继续加入BaCl 2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SO 42-。
4. 以下是两个物质检验实验的设计思路。
物质检验的基本步骤(1)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主要目的是利用被检验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对可能含有的某些组分进行推断,进而排除另一些组分存在的可能性。
(2)试样的准备:不论是固体试样,还是液体试样,都只能取少量(固体以刚好铺满试管底部为准,液体为l ~2mL )用于配制溶液或用于检验,要留有一定量的试样备用,不能全部取用完。
绝对不能将检测试剂直接加入到待测液中,一者造成待测液浪费,二者无法进行后续检测。
(3)检验:在进行检验时,除了要考虑各离子的特征反应外,最重要的是要选取适当的措施排除离子之间可能存在的干扰。
只要排除干扰的方法得当,就可以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5. 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根据物质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往往也是重要线索),使被检物质与加入的试剂作用,转变为某种已知物质,或产生某种特殊现象,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
常见的特殊现象有:(1)生成气体:能够生成气体的离子很多,生成的气体也常有性质的相似之处,判断时要注意干扰。
(2)生成沉淀:许多金属阳离子或酸根阴离子都可生成具有特殊颜色、特殊性质的沉淀,但同时也应注意排除干扰离子。
(3)显现特殊颜色:特殊颜色的出现或消失并配合特殊试剂,是鉴别物质的常见方法,如KSCN 检验Fe 3+,苯酚检验Fe 3+、酸性KMnO 4检验不饱和化合物、新制2)(OH Cu 悬浊液检验醛类物质等。
HSO【典型例题】1. 物质的鉴定[例1] 怎样鉴定一种白色晶体是NH 4Cl ?写出具体操作步骤。
解析:NH 4Cl 是由+4NH 和-Cl 组成,因此根据+4NH 和-Cl 的特征反应来鉴定。
答案:鉴定实验方案为:(1)取少量白色晶体放入试管中,加入NaOH 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不能接触管口!为什么?),若试纸变蓝表明有NH 3生成,说明白色晶体中有+4NH 存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 NH 4O H NH 23+↑ (2)取少量晶体置于试管中加1~2mL 蒸馏水,振荡溶解配成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 3,沉淀不溶解,证明含Cl -。
注意:白色沉淀中为什么一定要加稀HNO 3?这是因为Ag 2SO 4,Ag 2CO 3等也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为了排除CO 32-、SO 4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应加入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 2SO 4+HNO 3=AgHSO 4+AgNO 3,Ag 2CO 3+2HNO 3=2AgNO 3+CO 2↑+H 2O 。
2.物质鉴别[例2] 有两瓶白色固体NaCl 和Na 2CO 3,用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
解析:NaCl 和Na 2CO 3所含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因此要根据-Cl 和CO 32-的不同特性来选择试剂。
答案:以下方法均可加以鉴别:(1)各取少量固体装入两支试管中,加入稀HNO 3,有气体逸出的为Na 2CO 3,无气体逸出的为NaCl 。
(2)各取少量固体装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H 2O ,各滴入3~5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为Na 2CO 3,无现象者为NaCl 。
还可用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或23)(NO Ba 溶液来鉴别。
鉴别物质的操作中还要注意: (1)鉴别多种物质时要编号;(2)鉴别时,不能在原试剂瓶中直接加入试剂进行检验。
每次取少量,液体每次取1~2毫升,一般固体取少许或配成溶液后使用;(3)气体用导气管导出。
3. 未知物的检验未知物的检验就是利用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实验现象检验未知物是(或含有)什么或可能是(或可能含有)什么。
[例3] 有四瓶溶液只知它们是Na 2SO 4溶液、MgSO 4溶液、342)(SO Al 溶液和FeSO 4溶液,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四瓶溶液分别加以检出。
解析:四瓶未知溶液均含 SO -24,因此首先检验阳离子然后再检验阴离子则可将四瓶溶液一一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