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精品】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 可 摘 星 ⾠。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 ⽺。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夜宿⼭寺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形、义。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 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 3 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 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要教学内容为《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诗句: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境。

7.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二首》2. 内容:《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并背诵《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用生字词造句。

(3)分析两首古诗的意境。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见教学过程第6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背诵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诗句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教学重点:研究生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入乐府,让学生了解乐府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出示课题:敕勒歌,让学生猜测诗中可能会涉及到哪些内容。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似、笼、庐、茫、盖、苍。

2.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似”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四、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让学生了解诗中所描绘的草原景象。

2.让学生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3.指导朗读全诗。

五、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六、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了解其他乐府,读一读。

5.师问:“他的朗读怎么样?” 学生回答:“他的朗读流利且富有感情。

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草原非常广阔!”6.师问:“‘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回答:“比喻。

” 师再问:“将什么比作了什么?”7.师夸奖学生们读得非常好,然后建议进行男女生赛读。

男生将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女生将草原的广阔无边读出来,最终男女生都获得了第一名。

1.师问:“诗人还描绘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描绘了广阔无边的蓝天和长满绿油油茂盛草的草原,风吹草弯曲露出成群的牛羊。

”2.师夸奖学生们描述的画面非常美丽,然后建议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他们从图中体会到的感受。

3.学生1表示他感受到这个地方非常美丽,学生2则认为这里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壮,因为草长得很茂盛,而学生3则认为牧民生活富足,因为他们养的牛羊非常壮。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
yè sù shān sì夜宿山寺tánglǐ bái[唐]李白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二首 教案

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会读“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学习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山寺的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知道诗人李白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寺的雄伟。

教学难点:体会山寺的高耸入云,明白诗人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由寺的图片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懂课题1、同学们,在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相信大家很熟悉,大家背过李白的诗吗?谁来背一背李白写的诗?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题目叫《夜宿山寺》。

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读准平舌音“宿、寺”,这两个字是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

理解“宿”的意思“住”。

4、全班交流题目《夜宿山寺》的意思。

“夜宿山寺”的意思是一天夜里,诗人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

教师小结:据说,李白夜里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凭栏远眺,只见天空星光闪烁,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夜宿山寺》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

2、指生朗读,注意字音。

“辰”是前鼻音,第二声。

“惊”是后鼻音。

3、出示古诗,标好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2、出示第一、二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理解“危”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危”的意思,教师小结:“危”的本意是指人在山巅或者高崖,因此,“危”的意思是高,“危楼”的意思就是高楼。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18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存有感情地朗诵,诵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1.自学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存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够打声腰一首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自学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下的诗。

出具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教导师范念全诗,学生特别注意听到不重新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利用拼音初读全诗,圈长大字,多念几遍。

三、检查生字拼字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王莎莎拼字,“开火车”念,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换成拼音,小组检查拼字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王莎莎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王莎莎朗诵全诗。

五、利用插画,介绍诗意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东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可以存有什么感觉?相机出具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诵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伯粉;(3)王莎莎念;(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民主自由读后两行诗;(2)王莎莎配乐念;(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存有感情地朗诵全诗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下过哪些诗,打听一打听,...。

18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宿、依”12个生字,会写“危、敢”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必备品格【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师口述:介绍写作背景: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

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危敢惊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危”半包围结构,“敢”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惊”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危”,学生练写。

“危”的半包围结构,“⺈”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多元认字,是部编版教材强调的重点,书写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爱写字、会写字。

】五、品读释疑1.学习第一、二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解释词语“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天空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

“摘星辰”用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的高耸云霄。

“摘星辰”通过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一下诗句的前两行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预设: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3.学习第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词语解释“恐惊”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极近,这样,山寺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2.能力目标:
读懂诗句,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情感目标:
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3.揭示课题。

《夜宿山寺》中的“夜”和“宿”是什么意思?”(晚上、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卡片出示会认字:宿、危、辰、恐、惊。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指名读。

3.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四、创设情境,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你看到这山寺会有什么感觉?你从哪句诗看出山寺很高?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3. 教师范读前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学生试读;指名读。

4.理解:“危”、“高百尺”、“摘星辰”。

5.望着天上的星星,李白想到了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
站在这高楼上,李白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6.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提示节奏的划分);指名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7.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说一说:“天上人”、“惊”和“恐”字的意思。

8.现在你闭上眼睛,自己默读这首诗,你好像也站在山寺的高楼上望着周围的星星。

自己慢慢读,体会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

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学习生字。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一说自己记忆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
危:上面是
敢:左右宽窄,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

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惊:左窄右宽。

4. 学生练习书写。

比一比谁写得好看。

5.小组互评。

六、教师小结。

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二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3.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齐读课题。

指导“敕”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注意诗中“见”的读音。


2.指导朗读(注意划出节奏、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老师范读;学生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齐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敕勒庐笼苍茫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2.自由读这两行。

3.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请快速朗读后两行,想一想你在诗中又看到了什么?(生:草地、天空、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引导学生理解“苍苍”。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引导学生理解“茫茫”。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怎么样?(生:茂盛)牛羊怎么样?(生:肥壮)
6.多美的草原啊!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心情。

7.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8. 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重点指导:
阴:注意部首“阝”两笔写成,“月”字的第一笔写在竖中线上。

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第三笔是竖提,写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每个字再写两个。

4.教师巡视指导。

五、教师小结
六、作业
用你的纸和笔画一画美丽的草原。

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
壮)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

因此,初读古诗词时,我便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停顿节奏。

朗读古诗,一是速度稍慢一些,把每个字都要读得正确、清楚;二是要读出节奏、韵脚,五字一句的诗一般都是前两个字连起来读,后三个字中按词语稍有停顿,句末的字要读满。

其次,在读中整体感知诗意,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由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最后,想象读、品读课文。

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画面,说感受,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是,本课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初读课文时,对难读的字强化不够。

诗歌中有许多难读的字,这些字要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重点指出来,加以训练,读准认对。

第二,要引导学生准确、具体地进行评价。

教学中,学生相互对各自的朗读进行了评价,但过于笼统。

教师与学生的评价都要准确、具体。

认为读得好,要说出好在什么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