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与糖尿病流行病学和诊断
膳食营养与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膳食(食品营养与卫生课件)

多发于成年人
流行 现状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980年
1995年
2008年
31
危害
诊断 标准
诊断标准
糖尿病人、糖耐量减退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
静脉血糖
项目
空腹(mmol/L) (口服葡萄糖75g后) 餐后2h(mmol/L)
正常人
<6.1
<7.8
糖尿病人
≥7.0
≥11.1(或随机血糖)
糖耐量减退(IGT)
35
老年人活动量极少者规定每天20kcal/kg ·日
4
合理选择 糖类
合理选择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 物的功能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能源,亦是体内多个器官系 统的主要能源物质;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易影响血糖控制,并增 加胰岛负担。
推荐每日碳水化合物功能比45%~60%,如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为 低GI食物,其功能比可达60%。
<7.0
7.8-11.1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IFG)
6.1-7.0
<7.8
35
适宜 推荐量
6
增加膳食 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 的功能
流行调查和研究都已证实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 膳食纤维在胃肠道内可与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交织在一起,延缓其消化、 吸收;它还有降脂、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和防止便秘的作用。
建议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可高于健康成年人推荐摄入量
(25~30g/d),通常认为每摄入1000kcal能量补充12~28g膳
食纤维即可。
适宜 推荐量
8
控制 脂肪摄入
控制脂肪摄入
脂肪推荐 摄入量
糖尿病患者膳食总脂肪的摄入以每天占总能量的25%~35%为宜, 对超重或者肥胖患者,脂肪供能比应控制在30%以内。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林学092 何少杰 200901180219)摘要: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点。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顽症。
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共同构成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疗法一、前言如今糖尿病越来越成为威胁到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都是上升趋势,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症目前糖尿病病人还不能完全根治,只能做药物、注射胰岛素的长期治疗,糖尿病病人会有很多禁忌不能吃多不能吃糖,但是因为人们的不了解,没有得到科学健康合理的安排个人饮食,最后影响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糖尿病需要患者的毅力和坚持,只有长期的合理的饮食习惯,才能控制好这种疾病。
[1]二、绪论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
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2]所以,对糖尿病人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治疗。
三、正文(一)饮食治疗的目的:(1)纠正已发生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2)维持合适的体重;(3)减轻胰岛负担;(4)防治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和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5)通过合适的营养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3](二)饮食疗法应用要点:(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1

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任何一次血糖值 ≥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常见于老年 人,症状较 轻,不一定 依赖胰岛素, 三多一少症 状表现不明 显
3 糖尿病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糖尿病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影响
肝脏中糖原分解增加,含量减少,糖原异生增强,脂肪组织和肌肉中的糖进入 减少,利用率降低。肌肉中糖酵解减弱,糖原合成减少,分解加速。其结果可 引起高血糖、尿糖、高血浆渗透压、乳酸性酸中毒
提供丰富的维生 素,无机盐和微 量元素
感谢您的聆听
为提供更多的能量弥补糖代谢失常所引起的能量不足,肌肉和肝脏中的蛋白 质分解亢进,合成减少,呈负氮平衡。此外,血中的氨基酸、非蛋白氮浓度 增高,尿中尿素氮及有机酸也增高,影响水和酸碱平衡,使失水及酸中毒进 一步恶化。由于蛋白质呈负平衡,肌肉等组织不断耗能,以致患者消瘦、乏 力、软弱、无力等。当蛋白质合成抑制时,可引起抗体形成受限,抵抗力减 弱,患者易感染,创口不易愈合,儿童生长发育受阻。
脂肪代谢影响
糖代谢失常,引起能量供应不足,促进脂肪大量分解,经过β-氧化而产生大量 的乙酰辅酶A,又因糖酵解失常草酰乙酸减少,使乙酰辅酶A不能与之充分结合 氧化而转化成大量的酮体。当酮体生成过多过速,氧化利用减慢时,则出现酮 血症和酮尿。临床上可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出现糖尿病性昏迷。
蛋白质代谢影响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主讲人:闵照永
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存在什么关系?
营养 不良
消瘦 免疫力差 元素缺失型病症
健康 问题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肿瘤
糖尿病的基本概念 2 糖尿病分型以及判定标准 32 糖尿病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4 糖尿病的膳食预防与控制
具体措施
膳食营养与疾病流行讲课大纲

膳食营养与疾病流行讲课大纲第一节绪论一、营养流行病学概述回顾研究焦点. 心脏病;癌症;骨质疏松;白内障;脑卒中;糖尿病;先天性缺陷. 特点:多病因;潜伏期长;人群发病率相对低;不逆转局限性(膳食测量)二、膳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方法1.相关性研究国家间相关性研究. 膳食摄入量差距很大. 人群膳食均数稳定.随机误差较小相关性研究的问题. 混杂因素. 缺乏独立的重复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3.队列研究4.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三、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的诠释判断因果联系常用的标准:1. 联系的时间顺序(必要条件)2. 联系的强度(RR 或OR)3. 剂量-反应关系4. 暴露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5. 联系的可重复性6. 联系的合理性7. 实验根据无效相关性的解释. 膳食变异幅度太小. 膳食变异. 膳食测量不精确. 统计效力不够. 暴露测量与发病时间不包含真正的潜伏期. 混杂因素膳食与疾病的多变量关系第二节病因学研究与推断一、病因概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从群体观点出发,从控制和预防疾病的策略出发,认为:在某人群中,当其它因素不变时,某因素增加或减少,使某病发生也增加或减少,则该因素可以被认为是该疾病的病因。
(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即为病因)危险因素(risk factors):就是能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即由于危险因素的存在增加了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可以测量每种危险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大小,以及消除一种危险因素后可使该病的发生减少多少。
二、病因研究方法合理的顺序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实验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逐渐增加三、病因研究基本步骤1. 提出病因假设假设是在疾病分布以及已有的医学知识基础上,通过逻辑思维、科学推理等各种可能的方法而形成的。
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帮助提出病因假设。
2.验证病因假设四、病因推断程序描述性研究一概述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
糖病诊疗标准的饮食及营养管理

糖病诊疗标准的饮食及营养管理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正常导致的疾病。
饮食及营养管理在糖尿病的诊疗标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营养管理,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饮食及营养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健康。
一、能量摄入及营养需求糖尿病患者的能量摄入应根据年龄、性别、体重、身体活动水平、疾病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方案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
一般来说,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为55%-60%、25%-30%和10%-20%。
同时,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非常重要。
二、碳水化合物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豆类和大米等,而减少或避免高糖和高GI(血糖指数)的食物,如糖果、甜点和白面包等。
合理控制餐后血糖的方法包括分餐进食、搭配蛋白质和蔬菜等。
三、脂肪摄入的选择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或限制摄入过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因为这些脂肪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反,应该选择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和鱼类等。
此外,控制膽固醇摄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摄入的膽固醇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四、蛋白质的摄入与选择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与一般人群相似,但有选择性地增加一些高质量的蛋白质摄入,如鱼、禽肉、蛋类、豆类和牛奶等。
蛋白质摄入有助于提供充足的营养,并有助于控制血糖和支持肌肉健康。
五、膳食纤维的重要性膳食纤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延缓血糖上升速度,增加饱腹感,预防便秘和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等食物中,建议每天摄入25克以上的膳食纤维。
六、注意饮食中的钠摄入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限制饮食中的钠摄入,以预防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营养膳食与糖尿病

营养膳食与糖尿病摘要: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分泌性疾病,以高血糖为其主要特点。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顽症。
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共同构成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营养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原来吃饱转变成吃好,吃精,多吃等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吃出了病。
其中,糖尿病就与我们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与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终身疾病。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恶性肿瘤,已列为第三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的发病正出现年轻化趋势。
同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不同,一旦发病,就是终身疾病,平时所谓的“治愈”,不是真正的治愈,只是依靠生活调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才能使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
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用膳食入手,重点普及糖尿病的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疲乏、尿糖以及血糖升高。
该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多见于老年人,病情若无及时治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代谢有如下几个特点:(一) 以糖丢失为主的高消耗由于血糖水平的增高所致的排尿丢失及高热量代谢消耗。
使得机体摄入热量与丢失消耗呈负平衡状态;同时因热能的不足导致自身组织分解。
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也呈现负平衡状态,以糖代谢为主要代谢紊乱特点的病理过程使机体存储热量显著减少。
呈现以高消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病理状态。
(二) 水代谢失衡虽然机体缺水使患者增加了水摄入量.但仍无法满足机体需求而呈现一定程度的缺水状态。
膳食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糖尿病

6.4.4 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1)维持持理想的代谢值,包括:
血糖值 血脂肪值 血压
(2)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慢性合并症。 (3)健康饮食选择和运动,改善健康。 (4)依个人状况和文化差异,以及尊重个人之改变意愿,调整其营养需求。
第14页/共30页
6.4.5 糖尿病常见的饮食治疗
• (1)精确计算法 • (2)固定主食法 • 食品交换法。粗略计算方法,但它的优点是可以根据等
关于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应该严格控制单糖及双糖的使用量。 因为这些糖类易于吸收.最好选用多糖类食物如米、面、玉米等。 少选择血糖指数高的食品多用血糖指数高的食品。
第23页/共30页
(3)蛋白质
• 糖尿病人糖异生活跃,蛋白质消耗量增加,因此 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量应充足,以占总热能的 15~20%为宜。
6.4.3 营养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1)能量: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能量过剩,引起肥胖是糖尿病诱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热能的摄入量过多易导致肥胖,肥大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缺乏敏感性,因而
使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限制(胰岛素抵抗);而为了维持葡萄糖在体内的稳态, 胰脏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
• 膳食纤维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所以糖尿病病人应多进食含 膳食纤维的粗粮。
第27页/共30页
6.4.6 膳食计算方法
• 1.体型及标准体重的计算 • 2.确定患者标准体重每日所需的热能。 • 3. 计算出各种热能营养素的供给量。
(碳水化合物占60%、蛋白质15%、脂肪25%)
第21页/共30页
•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宜过高或过低,对糖尿病 的的血糖控制都不好。如低于150g可引起体 内脂肪代谢过度,导致酮症酸中毒。一般中 等体力劳动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介于 200~300g(相当于粮食250~400g)为宜。碳 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应占总热能的60%。
浅谈膳食营养及相关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

浅谈膳食营养及相关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膳食营养及其相关因素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如何通过改善糖尿病患者膳食营养的方式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概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通过健康知识测试法以及个人历史回顾咨询等方式对课题进行研究,并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家族有过糖尿病史以及有酗酒、吸烟习惯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常规人群。
五谷、蔬菜及乳肉类摄入量骤减或者大量摄入豆类、油脂类都可能提高糖尿病发病率。
结论:对照组与病例组人群的膳食结构大体上都可以满足正常生活需求,但是也应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以及膳食方面的指导。
标签:营养膳食;糖尿病;优化饮食结构通过调查发现,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的联系比较密切,本文抽取100例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从中找出被调查人群在膳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升这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对控制糖尿病带来帮助。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选取有糖尿病史以及同期的健康人群共计100例,年龄都在33岁以上,来自不同行业,主要以轻体力劳动为主,在我市实地居住时间超过5年。
1.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以及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其内容主要包含个人健康情况、健康教育情况以及食物频率与体力活动调查这四大项,旗下共计67小项调查内容[1]。
调查工作人员需进行现场讲解,对每一名患者在一年之内摄入的食物品种以及数量进行全方位了解,并记录是否存在挑食、忌食等情况。
之后计算体质指数并进行生化检测。
2.结果本文所调查的20名糖尿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4例,病情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9年。
男性平均体重75KG,女性平均体重57KG。
对照组共计8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
平均体重77KG,女性平均体重59KG。
对两组进行BMI指数测试,20例糖尿病患者中,BMI数值小于18.5的共有2例,BMI数值在18.5-25之间的共计8例,BMI数值大于25的共计1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 四类农村。与1996年相比,大城市20 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 %,中小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 3.4%上升到3.9%。
04.06.2020
diabets
22
糖尿病是美国目前 新发生的盲人、 需要做透析或肾移植的肾病晚期病人、 以及下肢非创伤性截肢的最常见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有50%以上死于冠心病。
7
04.06.2020
diabets
8
糖代谢紊乱, 脂肪、 蛋白质、 水及电解质等多种代谢紊乱, 继而出现症状, 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
皮肤等组织的并发症。
04.06.2020
diabets
9
一旦患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不仅 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还降低其劳动能 力,甚至致残、致死,给个人、家庭和 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04.06.2020
7.8—11.1mmo/L为耐糖量降低。
04.06.2020
diabets
14
3.单独空腹血糖6.1~7.0 mmol/L, 称为空腹耐糖不良。
04.06.2020
diabets
15
4.无论空腹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在 临界值左右的病人,需隔一段时间(2— 4周)复查,用口服葡萄糖试验来证实, 直到肯定诊断或排除糖尿病为止。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 流行病学和诊断
04.06.2020
diabets
1
糖尿病的概述 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
04.06.2020
diabets
2
04.06.2020
diabets
3
04.06.2020
diabets
4
Figure 1. Increasing Deaths Due to Diabetes Mellitus
04.06.2020
Source: Diabetes ReseardcihabWetsorking Group Report.
5
糖尿病的概述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 足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进而发生 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继续发展下去 可导致心脏、肾、脑、眼等重要器官的 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死亡率 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居第三位。
04.06.2020
diabets
16
(二)分型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糖尿病分型标准:
1.I型糖尿病 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低限,体内 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发病年龄多见儿童和青少年, 多有糖尿病家族史,起病急,出现症状
04.06.2020
diabets
23
糖尿病发病正呈增高趋势:
在农村地区(尤指城郊)的患病率比城市 的增长速度更快。
04.06.2020
diabets
24
糖尿病的发病特点:
中、老年人高于年轻人, 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 超重或肥胖者高于体重正常者, 城市高于农村, 富裕地区高于贫穷地区, 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3.21%,
耐糖量降低的标化患病率为4.76%,
50岁、60岁年龄组糖尿病标化患病率高达7 %、11%。
有人估计到201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达 到10%。
04.06.2020
diabets
21
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
空腹血糖受损率 1.9%
全国糖尿病现患者 2000 多万
04.06.2020
diabets
25
(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饮食因素
2.生理病理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
4.遗传因素
04.06.2020
diabets
26
1.饮食因素
能量摄入多消耗少, 脂肪摄入过多, 膳食纤维, 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 大多数Ⅱ型糖尿病人伴有肥胖,超过理
想 体 重 50 % 者 比 正 常 体 重 发 病 率 高 达 12倍。
04.06.2020
diabets
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中医称之为消渴症
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效应 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结果导致 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多食、多饮、 多尿、而体力和体重减少的所谓“三多 一少”的症状。
04.06.2020
diabets
较重。
04.06.2020
diabets
17
2.Ⅱ型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 尿病类型,占全世界糖尿病病人总数90 %, 在我国占95%。
发病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起病隐匿, 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
不一定依赖胰岛素治疗
04.06.2020
diabets
18
3.其他型糖尿病 如孕期糖尿病 (GDM)、感染性糖尿病、药物及化学制 剂引起的糖尿病、胰腺疾病、内分泌疾 病伴发的糖尿病等。
(2)或有糖尿病症状者(口渴、多尿、乏力、体重降低、 皮肤骚痒、反复感染等),
空腹血糖>7.0 mmol/L 或任何一次血糖值>11.1 mmol/L 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04.06.2020
diabets
13
2.如结果可疑,应再作葡萄糖耐量试验。成人空腹
服 75g 葡 萄 糖 后 测 血 糖 , 餐 后 2 小 时 血 糖 值 > 11.1mmol/L可诊断糖尿病;
04.06.2020
diabets
19
对于在正常上限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 的血糖者,称为空腹耐糖不良及(餐后) 耐糖不良,它们是从正常血糖发展成糖 尿病的一个中间阶段,不作为糖尿病的 一个类型。
04.06.2020
diabets
20
三、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8年在<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中报道:
04.06.2020
diabets
10
二、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
04.06.2020
diabets
பைடு நூலகம்11
(一)诊断标准
成人正常空腹血糖值为
3.9~6.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值<7.8mmol /L 。
04.06.2020
diabets
12
诊断原则
1.糖尿病危险人群
(1)老人、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 症、有妊娠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