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与解析答案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许昌高中、襄城高中、长葛一高)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10分一、选择题(包括12小题,共48分。
1---8小题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 .温度B .磁感应强度C .电流D .磁通量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电子电荷量e 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B .磁感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同C .在任何电路里都有电功W =UIt ,电热Q = I 2Rt,且W = Q.D .电源电动势是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与是否接外电路无关3.位于正方形四角上的四个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 、cd 分别是正方形两条边的中垂线,O 点为中垂线的交点,P 、Q 分别为cd 、ab 上的点,则正确的是( )A .P 、O 两点的电势关系为φP <φ0B .P 、Q 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E P <E QC .若在O 点放一负点电荷,则该负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零D .若将某正电荷由P 点沿着曲线PQ 移到Q 点,电场力做负功4.如图为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示意图,发电机通过升压变压器T 1和降压变压器T 2向用户供电,已知输电线的总电阻R=10Ω,降压变压器T 2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副线圈与用电器R 0组成闭合电路.若T 1、T 2均为理想变压器,T 2的副线圈两端电压u=220sin100πt (V ),当用电器电阻R 0=11Ω时( )A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有效值为20AB .升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4400WC .发电机中的电流变化频率为100HzD .当用电器的电阻R 0减小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减小5.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S ,两极板的间距为d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 ,电容为C ,静电计指针的偏转角为φ,平行板中间悬挂了一个带电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只减小d ,则φ减小,θ减小B. 在只两板间插入云母片时,则φ减小,θ减小C .只将A 板向上提一些时,φ增大,θ不变D .若只减小Q ,则φ减小,θ不变6.如图,电路中定值电阻阻值R 大于电源内阻阻值r 。
20152016平顶山新乡许昌三地三模联考理综物理参考答案

2015-2016平顶山新乡许昌三地市三模联考理综物理参考答案二、选择题(6分×8=48分) 22.(6分)101.55mm ;1.996-1.999mm (范围内数值都正确)23.(9分)(1)×1(2分)(2)990(2分)(3)电路图如右(3分)(4))(4)(12012I I L R R I d g -+π(2分)24.(12分)解:(1)设拉力所做的功为W ,根据动能定理W -mgL =0 ① (2分)解得:W =mgL (1分)(2)设撤去拉力时,杆与水平面夹角为α,小球的速度为v ,撤去拉力前,W =6mg π L 2α ②(1分) 解得:α=3π (1分) 根据动能定理mgL -mgL sin α=12mv 2 ③ (2分) 解得:3gL -v (2) (1分)(3)设杆与水平面夹角为θ时,球的速度为v 1,正方体的速度为v 2v 2=v 1sin θ ④ (1分)系统机械能守恒mg (L -L sin θ)=12mv 12+12Mv 22 ⑤ (2分) v 2222(1sin )sin sin m gL m M θθθ-+ (1分) 25.(20分)解:(1)当金属棒ab 匀速下滑时速度最大,有11sin m g B IL α= ①(2分)E I R =总② (1分) E =B 1Lv m ③ (1分) R 总=R 1+R 2 ④ (1分)1415 16 17 18 19 20 21 C A D B D AB AD CD联立①~④式的112221sin )m m g R R v B L α+=(=10m/s (2分) (2)由分压原理得1122()m c B Lv U R R R =+ ⑤ (2分)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U C =15Vc U E d=⑥ 故E =30V/m 方向由上极板指向下极板 (2分)(3)要使带电微粒在电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则2c U q m g d= ⑦ 由上式可求得 m 2 =3×10-4㎏ (2分)根据222m v B qv r= ⑧ 故22m v r B q= (2分) 由题意分析可知,要使带电微粒能从金属极板间射出,必满足2d r ≤⑨ (1分) r d ≥ ⑩ (1分)联立得0.25/v m s ≤ (从右边射出) (1分)联立得0.5/v m s ≥ (从左边射出) (1分) 33.[物理——选修3-3] (15分)(1)BCE (5分)(2)(10分)解:①从A 到B 是等容过程, 有:BB A A T P T P = (2分) 由题知:B A P P 3= (1分) 可得:A B T T 31= (1分) 从B 到C ,是等压变化过程,固有:CC B B T V T V = (2分) 又A 到C 是等温变化过程,故 A C T T = (1分)解得:A C V V 3= (1分)②从B 到C 等压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在增大,故知是气体对外界做功,做功为:A A B C B V P V V P W 32)(=-= (2分) 34.[物理——选修3-4] (15分)(1)ABD (5分)(2)(10分)解:设点光源S 到玻璃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是l ,折射角为γ, 有:SA =cos l θ(1分) 光线从光源S 到玻璃板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为:t 1=cos c l θ (1分) 光在玻璃板中的传播距离:s =d cos γ(1分) 光在玻璃板中的传播时间为:t 2=cos c nd γ (1分) 由题意知:cos c nd γ=cos l θ(2分) 由折射定律γθsin sin =n (2分)联立解得:l = (2分)35.[物理——选修3-5](15分)(1)BDE (5分)(2)(10分)解:设甲球的质量为M ,乙球的质量为m ,由甲、乙两球发生弹性正碰,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有:012Mv =Mv +mv (2分) 222121112220Mv =Mv +mv (2分) 解得:Mm v v +=1202 (1分) 当M 远大于m 时,220v =v当M =m 时,20v =v , (1分) 由乙球碰后,滑上斜面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2212=mv mgh (2分) 解得:222=v h g所以有: v 0<v 2<2v 0g v 220<h <g v 202 (2分)。
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6届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期末)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许昌三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 14 H 1 C 12 O 16 Cl 35.5 S 32 Na 23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3×20=60分)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的是①Si ②Al ③Cl ④Fe ⑤NaA.①②⑤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2.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硅酸钠可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 B.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C.晶体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D.氯水和臭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3.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燃烧反应必须有氧气作氧化剂C.2Fe+3Cl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FeCl3; Fe+S △由此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D.Mg在化学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而Al在化学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因此还原性Al>Mg4.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55gCl2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5N AB.18 g NH4+含有质子数为10N AC.13.8g NO2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 AD.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SO3、H Cl、NO含有的分子数相同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且向蒸馏液体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B.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C. 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先用稀硫酸洗净铂丝D. 过滤、结晶、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6.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Na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 + 2H2O = 2Na+ + 2OH- + H2↑B.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SO2:SO2+OH- ==HSO3-C.Al片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2Al + 2OH-+2H2O=2AlO2—+3H2↑D.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Ca2++2ClO﹣+SO2+H2O=CaSO3↓+2HClO7. 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NaAlO2溶液中C. Cl2通入NaOH溶液中D. SO2通入Na2SiO3溶液中8.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要使AlCl3溶液中A l3+全部沉淀出来可使用氨水B.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为SO2C.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混在Cl2中的HCl气体D.用Cl2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9.取一定量的饱和氯水与CaCO3粉末混合,观察到氯水的黄绿色褪去,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四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一份滴加盐酸,产生大量气泡;②一份滴加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③一份用酒精灯加热出现白色沉淀;④将有色布条浸入第四份溶液,布条立即褪色根据以上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整个实验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由①、②可知澄清溶液中的含有Ca(HCO3)2C.②、③中的白色沉淀为CaCO3D.由④可知澄清溶液中含有HClO10.用NaCl固体配制0.1mol/L的NaCl溶液980mL,下列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A.将5.85gNaCl固体溶于1L水中可配成0.1mol/L的NaCl溶液B.称量时,将固体NaCl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C.固体溶解后,将溶液转移到容最瓶中,然后向容最瓶中直接加水稀释到刻度线D.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11.将装有60 mLNO2、NO混合气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40mL,则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是A. 5︰3B. 2︰3C. 1︰1D. 2︰112.实验室中可用如下反应制取氯气: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氧化性:KMnO4<Cl2B.500 mL12.8 mol/L的盐酸与足量的KMnO4反应,可生成1.6 molCl2C.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D.实验室使用硫酸而不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因为盐酸会被高锰酸钾氧化13.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中的若干种离子。
高一物理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物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测试时间为90分钟。
2.将答案全部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否则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请将所选的答案填入下表)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2.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姚明在原地拍球,球从1.5m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1m 处被接住。
则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2.5m,2.5m B.2.5m,0.5mC.1.5m,1m D.1.5m,0.5m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A.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2B.0~5s 内的位移为10m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当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同时获得速度和加速度B.物体立即获得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C.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D.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仍为零6.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如图a所示),两个力传感器同时连接到计算机上,把两个挂钩连接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b所示,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D .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7.一人站在电梯内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500N 。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卷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物理试题(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1—8题是单选题,每题4分,9—12题是多选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48分)1.运动学是我们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运动学中的概念、物理方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速度、质量、加速度、路程的运算时都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B.紧急刹车时,物体相对车厢向前滑行了x=2m,测出x的参考系是车厢C.宇航员在航天器中因失重而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没有惯性D.用弹簧秤竖直悬挂一物体,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2.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科学的物理思想与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及物理学思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模型法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将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近似等于细线的拉力”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距地面5m高处的屋檐,每隔0.2s由静止滴落一滴水滴,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当第一滴水滴落时,空中共有几滴水(包括刚滴出的水滴)()A.3 B.4 C.5 D.64.A、B、C 三个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则运动过程中物体B 所受力的个数为()A.3 B.4 C.5 D.65.汽车在路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该段路每隔 15m 设置一盏路灯,从经过某一盏路灯开始计时,5s 后经过第二盏路灯,又过 3s 经过第三盏路灯(可将汽车视为质点),汽车运行加速度大小为()A.0.5m/s2 B.1m/s2 C.1.5m/s2 D.2m/s26.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重力都是1k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 g取10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F1 <F2=10N B.F1 =F3=10N C.F1 >F3=10N D.F2 >F3=10N7.水平公路上有一辆满载苹果的卡车,遇红灯刹车过程的位移随时间速度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是一条抛物线,若车内有一苹果a如图,则()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5m/sB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2m/s2C .经过t=6s ,质点的位移大小为24mD .a 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等于a 的重力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套在竖起固定的光滑圆环上,在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小孔,一根轻绳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 过小孔用力拉住;开始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小球处于静止 状态,现缓慢拉动轻绳,使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一小段距离,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0时,F=2mgB .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轻绳拉力逐渐增大C .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支持力大小不变D .小球沿光滑圆环上升过程中,小球所受支持力大小增大9. a 、b 两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开始计 时时,b 车在 a 车前面10m 处,关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车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第一秒末a 车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 .经过s t34=,a 车与 b 车速度相等D .2s 内a 、b 两车路程相等10.如图所示,A 球、B 球质量均为 m ,A 、B 两球用弹簧 k 1 连接处于静止状 态,B 球与地面用弹簧 k 2 连接并用绳系在B 与地面之间使弹簧 k 2 处于 压缩状态,此时绳上的拉力大小为 2mg ,则将绳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 加速度为( )A. a A =2gB. a A =0C. a B =2gD. a B =g11.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 ,环A 与球B 间用一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 为0.2kg 、0.4kg ,由于B 球受到风力作用,A 与B 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0.(已知6.037sin 0=,8.037cos 0=,2/10s m 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平风力大小为3NB .B 球受绳子拉力为7NC. 杆对A 球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增加木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若将力F 竖直向上作用在斜面上,使斜面体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则无论加速度多大,小物块一定不会相对斜面滑动二、填空及实验(共14分)13.(4分)如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PO 为橡皮条,两个测力计通过绳子拉橡皮条一端,使 橡皮条水平。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长葛一高、许昌高中、襄城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期末)联

许昌三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考试文科数学试卷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1A x =-≤x ≤2},B={x |0≤x ≤4},则A∩B= ( ) A .[0,2] B .[1,2] C .[0,4] D .[1,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两集合的交集为两集合的相同的元素构成的集合,所以{}|02A B x x =≤≤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2.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l m ⊥,m α⊂,则l α⊥ B .若l α⊥,l m //,则m α⊥ C .若l α//,m α⊂,则l m // D .若l α//,m α//,则l m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垂直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才行,不正确; C :l ∥α,m ⊂α,则l ∥m 或两线异面,故不正确.D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能平行,异面,相交,不正确.B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这个平面.故正确. 考点: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3.平行线0943=-+y x 和0286=++y x 的距离是 ( )A .58B .2C .511 D .57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3490681802x y x y d +-=∴+-=∴考点:平行线距离4.设1232,2()((2))log (1) 2.x e x f x f f x x -⎧⎪=⎨-≥⎪⎩<,则的值为, ( ) A .0 B .1 C .2 D .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03((2))log 3122f f f f e ====考点:分段函数求值5.△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那么△ABC 的斜二测平面直观图C B A '''∆的面积为( )A .43 B .83 C .86 D .166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 故直观图△A ′B ′C=考点:斜二测画法6.设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新课标版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新课标】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游泳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垂直于河岸渡河,当水速突然变大时,对运动员渡河时间和经历的路程产生的影响是( ) A .路程变大,时间不变 B .路程变大,时间延长 C .路程变大,时间缩短 D .路程和时间均不变2.一个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 A .1∶1 B .1∶2C .1∶3D .1∶43.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以下四个选项中分别是这三个力的大小,其中不可能...使该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是( )A .3N ,4N ,6NB .5N ,5N ,2NC .2N ,4N ,6ND . 1N ,2N ,4N 4.以10m/s 的初速度从5m 高的屋顶上水平抛出一个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则石子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A .10m/sB .s m /210C .s m /310D .s m /5105.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A 与一个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现用恒定拉力F 沿斜面向上拉弹簧,使物体A 在光滑斜面上匀速上滑,斜面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弹簧伸长量为mgsinα/kB .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斜面体和物体A 的重力之和C .物体A 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mgcosαD .斜面体受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cosα6.聪聪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故事情节,明明同学画出了兔子和乌龟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两次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7.一个小球从空中某点自由释放,落地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速度竖直向上弹起,然后上升到最高点。
河南省普通高中2015-2016学年上期终结性评价测试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普通高中2015-2016学年上期终结性评价测试高一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 伽利略、牛顿 C .伽利略、爱因斯坦 D. 亚里士多德、牛顿 2.A 、B 、C 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它们在t 0时间内 A .三者平均速度相等 B .A 的平均速度最大 C .C 的平均速度最大D .C 的平均速度最小3.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A .书的形变B.桌面的形变 C .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4.如图所示,一木块受到垂直于倾斜墙面方向的推力F 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墙面与木块间的弹力可能为零B .墙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C .在推力F 逐渐增大过程中,木块将始终维持静止D .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随推力F 的增大而变化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5.关于力学单位制说法中正确的是 A .kg 、J、N 是导出单位 B .kg 、m 、s 是基本单位C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 ,也可以是gD .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F =ma 6.有关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无关 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7.某物体运动的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第1s 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 .物体在第2s 内和第3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C .物体在第4s 末返回出发点D .物体在第5s 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0.5m 8.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9.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增加B 的重力,A 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正确的是 A .悬挂滑轮的轴对滑轮的作用力一定增大 B .绳子对A 的拉力一定增大 C .地面对A 物体的摩擦力可能减少D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18分) 10.(1)(8分)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研究“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图是某次实验得出的纸带,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 Z ,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4分,1-8单选,9---12多选,选对但不全者得2分)1.(4分)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及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2.(4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轻质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为()A.mg B.mgsinθC.mgcosθD.mgtanθ3.(4分)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s~1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在ls~2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D.在1s~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24.(4分)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有弹力时也一定有摩擦力B.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一定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5.(4分)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长为5m,以2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已知某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将该物体由静止轻放到传送带的A端,g=10m/s2.求物体被送到另一端B点所需的时间为()A.s B.s C.3s D.2.5s6.(4分)一条轻绳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置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l0kg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在重物不离开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为(g=10m/s2)()A.5m/s2B.l0m/s2C.15m/s2D.25m/s27.(4分)如图所示,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f1.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设此过程中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2.则()A.f1不为零且方向向右,f2不为零且方向向右B.f1为零,f2不为零且方向向左C.f1为零,f2不为零且方向向右D.f1为零,f2为零8.(4分)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 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A.T=m(gsinθ+acosθ)F N=m(gcosθ﹣asinθ)B.T=m(gsinθ+acosθ)F N=m(gsinθ﹣aco sθ)C.T=m(acosθ﹣gsinθ)F N=m(gcosθ+asinθ)D.T=m(asinθ﹣gcosθ)F N=m(gsinθ+acosθ)9.(4分)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正在向右加速运动,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紧靠在车的前端相对于车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竖直方向上,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与木块的重力平衡B.在水平方向上,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与木块对车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若车的加速度变小,车壁对木块的弹力也变小D.若车的加速度变大,车壁对木块的摩擦力也变大10.(4分)汽车刹车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关系是:x=10t﹣2t2,则()A.物体的初速度是10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C.物体的加速度是﹣4m/s2 D.物体在4s末的速度为﹣6m/s11.(4分)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它在落到地面前1s内共下落35m,g=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物体下落6秒后下落的高度为180mB.物体落地时速度为40m/sC.下落后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每段位移之比为1:2:3D.落地前2秒内共下落60m12.(4分)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
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
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 点到达最低点D,然后弹起。
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
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经过B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B.经过C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C.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D.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不变二、实验题(13题6分,每空3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0分;14题10分,每空2分;共1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答题处)13.(6分)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
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14.(10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甲所示的装置.(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的质量C.在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时,作出图象容易更直观判断出二者间的关系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取车的质量M=0.5kg,改变砝码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最不合适的一个是A.m1=4g B.m2=10g C.m3=40g D.m4=500g(4)在平衡小车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1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该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如图2所示为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 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在十字路口,汽车以0.5m/s2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①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②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16.(12分)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kg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受到沿平行于斜面向上的轻细线的拉力F=9.6N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s绳子突然断了.求绳断后多长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sin37°=0.6,g取10m/s2)间物体速度大小为22m/s.17.(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v0=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已知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从小车上掉下来,取g=10m/s2.求:(1)经过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2)小车至少多长,才能保证小物块不从小车上掉下来;(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1-8单选,9---12多选,选对但不全者得2分)1.(4分)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零,所受合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及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解答】解:A、物体的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则加速度不一定大,合力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合力不为零,故B错误。
C、物体的速度为零,速度变化可能很快,加速度可能很大,合力可能很大,故C正确。
D、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2.(4分)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轻质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为()A.mg B.mgsinθC.mgcosθD.mgtanθ【解答】解: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mgsi nθ和垂直斜面指向斜面的力mgcosθ,因为物体静止,所以,两个方向的力分别是平衡力,即沿斜面方向的力重力的分力mgsinθ和弹簧弹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mgsinθ;垂直斜面方向的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分力mgcosθ和斜面的支持力平衡,所以支持力N=mgcosθ;所以弹簧的弹力大小是mgsinθ。
故选:B。
3.(4分)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在0s~1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B.在ls~2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C.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D.在1s~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2【解答】解:A、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所以在在0s~1s内,物体的速度为正数,一直向正方向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ls~2s内,物体的速度为正数,一直向正方向(右)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减小,故B错误。
C、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在3s末,物体总位移为正数,处于出发点右侧,故C正确。
D、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在1s~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为负值,大小a==4m/s2,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