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生命的韧性(2)——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
增强生命的韧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活动五:故事分享
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 一定能搬起来!”最终孩子未能搬起石头,孩子说:“我已经尽全 力了!”父亲答:“你没有拼尽全力,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请 求我的帮助!”
这个故事,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 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贝多芬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1)贝多芬面对挫折是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气馁。 (2)我们应该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学习他面对困难不退缩, 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习新知 4★挫折的影响有哪些?(P107)
消极影响
①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 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 满等。②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 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 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性
发掘生命
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意志
的力量 (如何应对挫折?)
借助外力
学会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当堂检测
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 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
D 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的是( )
第九课 珍视生命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
学习目标
1.了解挫折的含义。 2.认识不同人对挫折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把握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3.理解发掘生命力量的意义,增强发掘生 命力量的能力。
自主学习
1.挫折的含义?P105 2.面对挫折的不同表现及原因是什么?P106 3.挫折的影响?P107 4.如何正确对待挫折?P106-107 5.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P107-109
增强生命的韧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这说明( ) A.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与人生相伴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挫折就是人生成长的障碍 D.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当堂检测
2.“经一番挫折,长一番智慧”这句话
B 表明( )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 立正确的挫折观。
2.道德修养:通过学生分享遇到的挫折等活动,让学生懂得挫折 的意义,热爱生活。
3.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影 响的两重性。
4.健全人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 生活中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2)积极影响: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 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知识理解
2010年,邓清明被选入强化训练队。成为神舟九号飞行 任务备份航天员,需通过8大类、上百个项目的严格考核。
遗憾的是,邓清明落选了。多少看不见的压力扑面而来, 多少想不到的困难如影随形。“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 备”邓清明如是说。“神九”发射升空后,邓清明在地面按 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把程序走了一遍。“作为备份的 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
④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P109)
①欣赏、培养幽默感:笑一笑缓解压力,体悟生活智慧、人生哲理 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舒缓紧张感,获得一些经验、建议 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预料最糟糕的结果 ④关心、帮助他人:向处境不利的人提供帮助 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耐挫力
重点归纳
笔记落实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4单元 第9课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生活难免有 挫折
学习新知
4 正确认识挫折 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
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 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 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 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 经验。
创景设情
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于澳 大利亚的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 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用他 的感恩、智慧以及仅有的“小鸡 腿”(左脚掌及相连的两个趾 头),活出了生命的奇迹。
学习笔记 必知 1.什么是挫折
(1)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2)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面对挫折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 反应; (2)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 是不同的; (3)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 受和行为反应。
3.挫折的消极影响 (1)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 不满等。 (2)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 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4.挫折的积极意义 (1)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2)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 怠。 (3)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新课标 人
道德与法治
7年级/上
第九课 珍视生命
PART ONE
02增强生命的韧性
探究与分享
在这些情境中: O你认为哪些是 挫折,哪些不 是挫折?为什 么? O说说你曾经遇 到的挫折,看 看你认为的挫 折,在其他同 学眼里是否也 是挫折。
增强生命的韧性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
(2)生活中的挫折使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
生命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正方 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它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当他用了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 假如你失去双手,请用嘴写你的名字。 ”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
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反应也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
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人们面对挫折时不同的反应 原因?
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自主学习P106相关链接
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七年级7班小丸子同学,在锦玉中学期末考试中自己已经赶不上别人的脚 步。至此之后,小丸子越来越郁闷,越来越焦急,渐渐的对学习越 来越厌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增强生命的韧性
1、掌握如何正确认识挫折?(含义、表现、影响)(
重点)
2、掌握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如何战胜挫折?)(重难 点)
P105 探究与分享 人们面对挫折时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
受和行为反应。
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 人们面对挫折时不同的反应
增强生命的韧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易错点拨
误区:挫折对人只有消极影响。 纠正:挫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但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自己,正 确对待挫折,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把挫折当成我们的垫脚石,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名句品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 释义: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 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寓意: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应该自强不息,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 坚强的意志。
议题二 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 情境一 1995年,彭超出生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个普通家庭,6岁时因不慎被高压变压器击中, 失去双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彭超没有放弃,他开始练习用脚写字、吃饭、洗脸、刷牙、 穿衣、做饭,每天练习10小时。2015年,他以603分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2021年,他更 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同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2022年彭超通过法考,又参加了冬残奥 会火炬传递。 情境二 小刚的家庭条件优越,可自从到外地上寄宿制初中后,他便没有了从前的优越感,加上 初中学习难度大、科目多,他感觉学习很吃力,非常苦恼,便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 绩越来越差,渐渐地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 (1)情境一中的彭超和情境二中的小刚各自遇到了什么挫折?二人的不同经历说明了什么?
表现
原因
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的人 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 人们对挫折的
同一 在生命的 不同时期 ,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 认识和态度 .
个人 反应
不同
3.挫折的影响是什么?
(1)消极影响: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 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 正常的 ,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 消沉 , 甚至做出 不恰当的行为 。 (2)积极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 一部分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 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 生活经验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从能力层面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请学生设计一个关于如何培养生命韧性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需要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参与者以及活动评估方法等。
作业反馈:
1. 针对学生的短文作业,我会逐一批改,对学生的写作技巧、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对于表达清晰、观点明确、分析深入的学生,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表达不清、逻辑混乱、分析不深入的学生,我会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建议。
在讲解韧性的基础知识时,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韧性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还是挺快的,他们也能跟上我的思路。不过,我也注意到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或者听不懂。下次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我可能需要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
从素质层面来看,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正在形成中,他们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同时,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也在逐步发展,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有着各自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认真听讲、主动思考等。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增强生命的韧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小组交流:陈州的故 事给我们面对挫折哪 些启发?
发掘生命的力量
提高承受力、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面 对挫折,我们要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 强的意志,学会借助外力和向他人寻求帮助。
自我反思
1.我遇到的挫折 2.面对挫折,我容易出现的消极念头: 3.如何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4.挫折原因分析: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 5.哪些因素是我自己能克服的,我准备 6.哪些因素是我不能改变的,对此我的积极做法
换帽思考
勇气帽(蓝):我可以更加勇敢迎接挑战,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 乐观帽(黄):我相信自己有优势,可以更积极地看待自己; 希望帽(绿):我认为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收获帽(红):我可以从错误和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方法; 学习帽(粉):我可以向别人学习成功的经验来提升自己; 魔法帽(白):我认为自己的成长有无限可能。
别沮丧,生活就 像心电图,一帆风顺 就证明你挂了……
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
竞选班长失败
考级没过
长得胖被同学嘲笑
父母经常吵架
生病影响了功课
玩手机被父母批评
跑步比别人慢
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 遇到的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挫折。
说说你记忆中比较深刻的 一次挫折,以及当时有哪些 感受?
伤心 痛苦
难过
紧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烦恼
焦虑 着急
失落 担忧
沮丧 生气
惊慌 失落
生气 害怕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七年级上册 生命的思考增强生命的韧性(最终教案)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福宝中学刘佳怡一、课标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是本课内容的落脚点。
分析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响,明确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还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三、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遇到成长中的挫折,不是勇敢地去面对,而是逃避,有时候用伤害生命的方式来应对。
近年来,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时有发生。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开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开掘生命的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开掘生命的力量,勇敢克服挫折。
教学难点: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本节课我运用情景式、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教学过程经为了公务员考试每天坚持学习十个小时,可是最后还是遗憾落榜。
那你们呢?免有挫折生:提供师:可见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上总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和失败, 比方学习上-♦•人际交往上-♦•工作生活上・••等等,而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我们的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生活难免有挫折。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挫折的含义并进行标注、齐读;板书)2、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过渡:那面对挫折,你的感受如何?你是怎样面对这些挫折的?师:可见我们面对不同的挫折,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