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2013-心理学-情绪智力、心理控制源
心理学开题报告(12篇)

心理学开题报告(12篇)【导语】心理学开题报告怎么写出亮点?整理了12篇优秀的《心理学开题报告》通用版范文,有规范的开头结尾写法和标准的书写格式。
是您写出深受大家欢迎的综合报告抱负参考模板,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第1篇】心理学开题报告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1)讨论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讨论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心情疗法,检验合理心情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心情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熟悉到,心情状态并不是感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开心的大事,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感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从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
合理心情疗法就是要关心他们转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熟悉其消极心情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关心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四周的人与事物,以削减他们陷入心情障碍的可能性。
在订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学问,关心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觉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缘由;让监狱患者也能信任自己是可以把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熬炼,转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1.本课题的目的及讨论意义⑴目的:本讨论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讨论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心情疗法,检验合理心情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心情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熟悉到,心情状态并不是感动体验的结果(人们体验到某种不开心的大事,某种失败或者遭到排斥,都可以被称为“感动体验”),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从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
合理心情疗法就是要关心他们转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熟悉其消极心情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关心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四周的人与事物,以削减他们陷入心情障碍的可能性。
当代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为了应对这些压力和问题,大学生们需要一种有效的心理控制方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
心理控制源是指一个人获得自我控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在来源,包括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自我调节等。
情绪智力则是指一个人用于处理情绪的认知能力,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等。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
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自我调节和容忍不确定性与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增
强能够促进情绪智力的提高,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压力。
其次,本研究还探讨了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大学生之间的心理控制源和情绪智力之间的
差异。
结果显示,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大学生中,心理控制源和情绪智力之间的相关性
均存在。
具体地,女性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内在动机和自我调节与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
之间的相关性更强,而男性大学生的容忍不确定性与情绪识别和情绪理解之间的相关性更强。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显著的正
相关性。
增强心理控制源有助于提升情绪智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压力。
同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心理控制源和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这
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方案。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与焦虑、抑郁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情绪智力与焦虑、抑郁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医疗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医院的治疗规模、流程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医护工作负荷不断增加,同时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经历多种情绪和精神压力,比如焦虑、紧张、压力或抑郁情绪等。
这些不良情绪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会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临床护士作为医院重要的医疗工作者,其工作环境及职责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身心压力反应和情绪困扰。
因此,研究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和不良情绪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护士工作中的压力与挑战,为缓解其不良情绪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该研究还可以为医院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及其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临床护士情绪智力的相关因素。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探究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的现状及特点。
2. 探究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的现状及特点。
3. 分析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与其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
4. 分析影响临床护士情绪智力的相关因素,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环境等因素。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通过对已有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和综述,建立相关理论框架,并提出基本假设和研究假设。
步骤二:编制问卷采用自编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情况、情绪智力、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在编制问卷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试题分析和修改。
步骤三:抽样和数据收集在医院抽取10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收集数据。
采用纸质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好地反映临床护士个体状况。
情绪智力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EI)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调节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近年来,情绪智力在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个体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讨情绪智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为提高个体情绪智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探讨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性。
2. 分析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3. 为提高个体情绪智力水平,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供实证依据。
三、实验方法1. 被试:选取6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生30名,女生3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工具:(1)情绪智力量表:采用王登峰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包括自我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调节和情绪管理四个维度。
(2)人际关系量表:采用社会关系量表,包括亲密关系、友谊关系和职业关系三个维度。
3. 实验步骤:(1)对被试进行情绪智力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的施测,收集数据。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关性。
(3)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四、实验结果1. 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的相关性分析:(1)情绪智力总分与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2,p<0.01)。
(2)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与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2. 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分析:(1)自我情绪识别与亲密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415,p<0.01),说明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识别能力越高,其亲密关系越好。
(2)情绪理解与友谊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说明个体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越高,其友谊关系越好。
(3)情绪调节与职业关系呈显著正相关(r=0.456,p<0.01),说明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越高,其职业关系越好。
心理学研究中的情绪调节与情绪智力

心理学研究中的情绪调节与情绪智力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状态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能力,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智力则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中广泛关注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的发展、机制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情绪调节的发展从婴幼儿期开始,个体就开始学习和发展情绪调节能力。
例如,在早期阶段,婴儿会通过哭闹、吮吸等方式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来进行情绪调节。
到了青少年和成年期,个体进一步发展出更为复杂和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度思考、情绪表达和适应性问题解决等。
二、情绪调节的机制情绪调节的机制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等。
生物学因素中,大脑中的情绪调节区域如下丘脑和前额叶皮层等起到重要作用。
这些区域参与调节情绪的生成、识别和调控。
心理学层面上,个体的认知和情绪评估能力以及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也对情绪调节起到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方面,人际关系的质量、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情绪调节产生影响。
三、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情绪调节困难与多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焦虑、抑郁、自伤行为等。
相反,情绪调节良好的个体更能够应对挫折、逆境和压力,更有可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
因此,通过培养和提升情绪调节能力,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的发生并提升个体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情绪智力的概念和构成情绪智力是个体对情绪的认知、理解和运用能力。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知觉: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辨别和认知能力。
2. 情绪理解:个体对情绪的原因和后果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3. 情绪表达:个体通过语言、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等适当方式来表达和传达情绪的能力。
4. 情绪调节:个体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和调控的能力,包括情绪的抑制、放松和转移等策略。
不同职业人员情绪智力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职业人员情绪智力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情绪智力在现代职场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不同职业人员来说,懂得情绪智力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研究不同职业人员情绪智力的比较,对于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职业人员情绪智力的特点和差异,为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不同职业中的代表性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教师、医生、销售员等。
2.情绪智力测量工具的选择:选择广泛运用的情绪智力测量工具,如MSCEIT等。
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测验等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情绪智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分析。
4.结果的展示和解释:综合研究结果,分析不同职业人员情绪智力的特点和差异,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
四、研究意义:
1.深入探究不同职业人员情绪智力的差异和特点,有利于职场人才的发掘和优化。
2.为不同职业人员提供情绪智力素质提升的客观参考。
3.促进职业领域情绪智力研究的深入发展。
五、研究计划:
1.调研和文献回顾,了解情绪智力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制定研究方案。
2.研究对象选择和问卷调查的准备工作。
3.测验的开展和数据收集。
4.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5.研究结果的讨论和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方法:
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测验等数据收集方式,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心理学的开题报告

心理学的开题报告心理学的开题报告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一、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心理学的雏形古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包含了对人类思维和情感的探讨。
2. 心理学的科学化心理学在19世纪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威廉·詹姆斯、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等学者的工作,为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和理论建立打下了基础。
3. 心理学的不同流派在20世纪,心理学出现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
这些流派的出现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 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研究人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可以揭示人类认知的机制和规律。
2. 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记忆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并为教育和认知康复等领域提供理论指导。
3. 情绪与情感情绪与情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人类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对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影响,为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研究人类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为心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可以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提高教育质量。
3.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工作和组织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心理学毕业论文——心理控制源、情绪智力

精神卫生学院2013届毕业论文题目: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姓名: XXXXXXXX 学号: 200903020221 年级: 2009级专业:应用心理指导教师:侯日霞职称:副教授学科:心理学二○一三年六月十六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3)对象与方法 (4)一、对象 (4)二、方法 (4)三、统计处理 (5)结果 (5)一、大学生的一般统计学资料 (5)二、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及情绪智力的差异检验....................................................... .5三、大学生的IPC量表各维度和EIS量表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7)四、控制源量表各维度对情绪智力总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7)讨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屈秀娟指导教师:侯日霞【摘要】目的分析大学生在心理控制源和情绪智力上的分布情况,探索之间的关系,为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养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 量表)、情绪智力量表(EIS量表),通过网络和纸质两种发放方式有机结合随机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1情绪知觉因子的性别和户口差异显著,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因子的年级差异显著,有势力的他人因子的专业差异显著。
○2内控性因子与情绪智力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性正相关,机遇、有势力的他人与除情绪知觉外情绪智力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
○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控性及机遇因子对情绪智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结论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显著。
【关键词】心理控制源;情绪智力;大学生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Qu Xiujuan, Jining Medical College, Jining 272013, China.【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sult can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students. Methods Us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IPC scale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EIS scale) to collect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400 college students, which were celected by random. Results①In emotion perception factor gender and residen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werful others and chance factor grad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werful others among difference subject. ②The score of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nd the scor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Opportunities and powerful other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addition to emotional perception.③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internal factors and opportunities were predictor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Key words】Locus of contro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ollege students前言“心理控制源”起源于1913 年行为学派创始人Watson,是指人对行为与事件结局间关系的泛化性期待,即对事件的后果是否取决于自己的一般信念,发展于Rotter 的“社会学习理论”[1],成熟于Bandura 的“自我效能感”和Wiener 的“归因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控制与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 年以后研究者开始关注情绪智力与人 格因素关系研究、情绪智力元研究、情绪智力 与行为表现关系研究、情绪智力与社会环境关 系研究、情绪智力培养研究等问题。随着时间 的推移,新主题的研究越来越丰富, 而且取得了 比较明显的成果,从中也反映了情绪智力研究取 向的三个变化: 第一, 研究者由单纯关注情绪智力的测量工具 到聚焦于情绪智力与人自身的联系; 第二, 研究者将情绪智力愈加紧密地与社会实 际结合起来; 第三, 研究者开始由关注情绪智力本身转向关 注情绪智力培养问题。
四、进程计划
3月11日-3月31日 查阅资料、准备问卷 4月1日-4月15日 施测 4月15日-5月14日 数据分析、计算、定初稿 5月15日-6月14日 论文的修改和修订工作 6月15日后 准备答辩
7/26/2013
谢 谢 大 家
提出问题:
目前对心理控制源的研究集中于心理控制源的调节作用和 中介作用,及心理控制源影响因素,对实证应用的研究较少。 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在逐渐深入,但大多集中在概念、理论、 综述方面,已有研究关注情绪智力与各种心理属性的相关,并 且日益结合高校教育的具体实际。 心理控制源与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有很大相关, 由此我 们推测心理控制源和以情绪为对象的情绪智力同样有着密切关 系。根据文献调查,对于心理控制源和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目 前是空白,是有研究必要及意义的,再加上大学生这个群体自 身的重要性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情绪 智力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是对之前研究的借鉴与扩展, 给教育工作一些启示和参考,使大学生形成最有益的心理控制 感倾向、最佳的情绪智力结构,采用适当方式改善心理控制源 结构、提高情绪智力。
2、研究意义
• 理论上可以揭示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特点、情绪 智力状况及两因素之间关系情况,拓宽了人们的 研究视野,丰富了心理控制眼、情绪智力的研究, 使心理控制源和情绪智力体系更完善。 • 实践上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控制感倾向、 改善情绪智力、提高学业成绩、增进心理健康、 预防和治疗问题行为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同时也对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特点, 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了参考意见。
拟提出研究项目:
1、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特点 2、大学生情绪智力分布和特征 3、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三、研究方案
1.研 究 内 容 2.研 究 目 标 3.研 究 方 法
研究内容 运用内在性、有势力的 他人及机遇量表和情绪智力 量表EIS,调查分析大学生 的心理控制源特点、情绪智 力状况及两因素之间关系情 况,在数据处理方法上使用 SPSS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分 析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解 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情绪智力( Emotional Intelligent) 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 P1Salovey ) 和迈耶( J1Mayer ) 在1990年提出, 用于 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绪特征。情绪智 力自产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大学生 的情绪智力研究层出不穷。对近年大学生 情绪智力研究进行归纳和比较之后发现, 国内外都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心理 属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1999-2009年基于CNKI硕士、博士 学位论文的统计从数量来看, 情绪智 力选题的学位论文共计57篇,占所有 智力选题学位论文总量的14.84%。从 论文总体分布来看, 近10年来有关情 绪智力选题的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 尤其在2005年以后更为明显不过, 有 关情绪智力选题的研究在不同院校和 学位级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情绪 智力选题研究中, 量的方法运用率最 高,有50篇,占87. 82% , 其中, 运用 调 查 法 的 有 49 篇 , 占 全 部 论 文 的 85.96% , 运 用 实 验 法 的 有 5 篇 , 占 8.77%; 质 的 方 法 其 次 , 有 7 篇 , 占 12.28%。
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近五年来我国关于大学 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已有百篇。国外的研究更是不 胜枚举。目前国内外针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 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整体特征 (二)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的关系 (三)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会行为的关系 (五)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其他心理属性的关系
Seligman 通过大量研究证实, 心 理控制源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 内 控倾向者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 情绪。因为内在控制性强的人更容易 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 能积极地追求 自己的目标, 主动地投身社会活动, 为人处事更加灵活独立。 钟慧、李鸣(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苏州,215006)研究了心理控制源与抑 郁,此研究回顾了心理学领域中关于 心理控制源的几种理论,重点介绍了 罗特的心理控制源理论。此外,还介 绍了关于心理控制源与抑郁之间相关 性,以及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疗法 (CBT) 治疗抑郁症之间相关性的以往 研究结果,并指出以往研究的局限及 未来研究的方向。
7/26/2013
二、文献综述
心理控制源是由Rooter在1954年提出 的,它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局的一般 性看法。在Rooter提出心理控制源的概念 之后,许多研究者对之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Heider指出心理控制源的概念是建立 在假设我们行为的方式强烈地受自己本身 和环境之间原因的责任心知觉的基础上。 Glover认为,心理控制源是指一个人 感到控制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位置——内部 的或外部的 Kengon认为心理控制源研究的是个体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对其行为结果所负责 任的定向。有的人将之归于自身的努力、 能力、特质或者技能,即成功与否完全取 决于自身,而不归于身心以外的原因:有 的人则归于运气、机遇、命运或者其他不 可抗拒的外部力量。
国内外对心理控制源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控制源与心理健 康的关系研究上, 其中包括控 制源与心理健康水平、负性情 绪以及应激生活事件之间的关 系研究。
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 发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 意识、抑郁水平、主观幸福感 以及网络成瘾其相关性等与心 理控制源有密切相关性。
Strickland研究发现外控倾向的人 对事件和结果有一种不确定感和无助感, 因而外控倾向的人在动机、成就和心理 健康各方面都不如内控倾向的人优越。 赵国秋、孙健胜等研究了2751名成 人被试的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 影响结果发现与心理内控倾向者相比, 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 负性情感多, 精神症状多, 总体健康水 平差, 结论是不同的心理控制感倾向对 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Burger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中外控 的人比内控的人有更多的自杀念头。另 一个研究发现, 西方一个国家的自杀率 和公民的控制源平均得分之间相关系数 为0. 68。
研究目标 通过测查以及讨论和分析数据处 理结果,详细了解大学生心理控制感 倾向,情绪智力的分布和特征,考察 两因素的关系,充实相关的理论体系, 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为教育 和培训优质大学生服务。
.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大学生 测量工具: 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 情绪智力量表 数据处理: 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解释和分析处理结果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姓名: 年级: 2009级 指导教师: 学科: 学号:200903020221 专业:应用心理学 职称:副教授
应用心理 (理学)
二○一三年三月十四日
7/26/2013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案 四、进程计划
一、选题依据
1.研究目的: 测查普通大学生的服装偏好特 点和性格特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