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

合集下载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结合他游历一生的经历,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思乡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与往事回忆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更展现了诗人清新潇洒的豪放气质和儒雅闲逸的气息。

以下是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的第一句“细草微风岸”描绘了夜深时,岸边微风轻拂,草丛摇曳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第二句“危樯独夜舟”则表现了诗人在江中独自漂泊的孤寂和徬徨。

第三句“星垂平野阔”描绘了夜空中星辰皎洁,星光洒在广阔无垠的平野上,同时也寓意诗人宏大的胸襟和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第四句“月涌大江流”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现了诗人对江水浩渺流淌的景象的感叹。

第五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则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士人墨客所面临的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归处的思考。

最后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则寓意诗人在社会风浪中的悠然自得,尽管可能颓废落后,仍然能够自处自在。

诗歌的构思简练,用词生动凝练,极具表现力。

刘禹锡通过对旅途中的感受与内心的独白,让人们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也透露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同时也从中看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

这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后人称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总之,刘禹锡的“旅夜书怀”以其含蓄的情感、自然的意境、深刻的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

它不仅成为了唐代文学中一张闪耀的明珠,更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诗意结晶。

在旅途中想家、思乡,对人生深入地探索内涵,不失为人生中的一种境界,也底蕴了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旅夜书怀(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标签写景、孤独、唐诗三百首、抒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旅夜书怀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旅夜书怀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旅夜书怀杜甫]《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飘然一身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独飞的沙鸥。

沙鸥:一种栖息于沙洲,常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

以飘零于广阔天地间的沙鸥,比况自己转徙江湖的飘泊流离的生活,表现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情景相生,情挚语痛,感人至深。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在空中、水上等处飘浮游荡。

[例]躺仰在海面上时是最惬意了,仰望天空云朵,悠然忘机,天海之间,浑茫相接。

这该是何等的大快乐啊,……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

(周涛《浅海白人》)二、用以形容四处漂泊的生活或孤独无依的心境。

[例]只身远游,泊船江中,难免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感。

孤寂的情怀与败芦深处的暗淡灯光相互衬托,以景衬情,加重了这份孤独感的分量。

(钱仲联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三、用以形容禽鸟翱翔于天地之间。

[例]以沙汀点景,显然更富诗情画意。

会使人想起平沙落雁,月夜飞鸟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杜甫诗句。

何况湖上确实野鹭闲鹤,水禽不少。

(甘犁《沙汀湖之盼》)【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此诗前人多谓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离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渝州(今四川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

然诗中有“平野阔”语,绝非渝州、忠州(均为山区)所有景象。

且李白《渡荆门送别》诗“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与此诗颔联所写景物相似,故或谓此诗当是大历三年(768)离夔州东下流寓湖北荆门时所作,似较妥。

诗中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为抒怀。

颔联写月夜停舟细观景色,以“垂”、“涌”、“阔”、“流”四字,状星、月、平野、江水四景,雄浑壮观,历来传为名句。

抒怀中隐叙身世,情绪愤激。

末以天地间一沙鸥自况,深寓飘泊无依的感慨。

意境含蓄,“笔笔高老”(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译文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译文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译文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着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
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着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旅夜书怀》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

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

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旅夜书怀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代诗歌,作者不详。

它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中独自旅行的情景,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表达手法和深情的文字,展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

下面是旅夜书怀的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面是旅夜书怀的翻译:明亮的月光何时才能有,我举起酒杯向苍天问候。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和建筑,今夜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飞回去,又担心高处的琼楼玉宇太寒冷。

起舞时我看到我的清晰影子,真像是在人间。

快速转动红色的阁楼,低下帘帷,照亮我的不眠之夜。

不应该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满月只在离别时圆满?人的快乐和悲伤,离合和团圆,月份的阴晴圆缺,这些事情从古至今都无法完全解释。

但愿人们长久健康,无论在千里之外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亮。

旅夜书怀诗意深远,通过对人生离合和月亮变化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于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作者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感叹了离别时的痛苦。

明亮的月光象征着人们的希望和渴望,而月圆则象征着圆满和团聚。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情的文字,打动了许多读者。

它使人回忆起自己在旅途中的寂寞和思念,让人对生活中的珍贵情感有了更深的体悟。

同时,它也唤起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生命脆弱的思考。

旅夜书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它饱含着人们对亲情和友情的思念和渴望。

无论历经多少年代的变迁,这首诗都将继续在读者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思考珍惜眼前的美好,感受生命中的温暖。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
江湖静守夜,萤火虫点点。

披衣闲坐窗,思量深远天。

月明清晨曙,江鸥唱晚烟。

书窗添思愁,空山倍惆怅。

译文:
夜晚宁静,江湖守护着它,萤火虫在点点灯火。

我披着衣裳,闲坐在窗前,思索深远的天空。

月光明媚,清晨曙光初现,江鸥唱着晚风中的烟雾。

书窗中多出了一份思念,空旷的山岭更加令我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作者以自然的景象和宁静的心境,表达出思念的情绪。

诗中“披衣闲坐窗”,“月明清晨曙”,“江鸥唱晚烟”,“书窗添思愁”,“空山倍惆怅”等字句,描绘出
了夜晚的宁静景象;而“思量深远天”,“书窗添思愁”,“空山
倍惆怅”等字句,则表达出了作者思念的情绪。

诗的语言优美,抒情动人,给人以宁静、淡然的感受。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旅夜书怀》是我国唐代杜甫诗人所作,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语言,走进诗歌意境,聆听诗人心声,感悟诗人情怀。

2、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

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通过把握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意境来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

难点:在阅读和训练中提升鉴赏能力。

学法、教法
1、诵读法。

这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要通过诵读、研读、赏读、美读、背诵等一系列步骤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2、讨论法。

集体讨论,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一)导入
同学们,夜空是很美的事物,只能用高贵的美来形容。

当你注视夜空时,你会有很多的遐想与思考。

如果你还没注视过,那就注视吧。

哪位同学愿意谈谈自己对夜空的感受? ——生回答
师:会想到凡高的《夜空》,那种色彩、那种深邃浩渺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我会想起康德的一句话:“人世间只有两种事物最崇高,一是夜晚灿烂的星空,一是人内心的道德律令。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夜空下面,有一位老人,他伫立船头,衣衫褴褛,风烛残年,可是他眼中的风景却是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

(二)背景分析:见课本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

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

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

这两句可以不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

------师范读
2、听朗读
3、全班揣摩情感自由朗读——抽生读(点评)——全班读
三、思考讨论,鉴赏文本
(一)赏析第一联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生读)
1、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2、“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凄凉孤寂,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3、从景物描写中你能说说诗人杜甫的形象吗?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融情于景。

(二)名句赏析第二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生读)
杜甫写诗“语不惊人誓不休”,但乍读并未有读李诗苏词的刹那惊才绝艳。

然细细咀嚼,又觉平淡中见真奇。

1、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

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

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涌”随波起伏。

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

《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2、颔联的意境雄浑阔大
“垂”,低垂。

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

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星垂平野阔”,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涌”随波起伏。

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

而“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3、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漂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凄苦。

(三)赏析第三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生读)
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生翻译)我的名气哪里是文章写得好啊,而诗人恰恰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可见这句话其实是反话,这在修辞角度上叫反语,那接下来的一句字面意思是做官倒是应该老了病了就退休。

但是诗人这次辞官,离开成都并不是因为自己老了病了,而是被挤出严武幕府的,可以推测杜甫对这次被挤出幕府心又不甘,难道仅仅是不甘心?还有没有其他的情绪?愤激之情。

2、颈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
孤寂迷惘,凄苦无助,愤激不平,渺小无奈,这样的感情给人一种悲凉深沉之感
(四)赏析第四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这首诗中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什么? 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
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古诗中,鸟的形象还有哪些?
例如:陶渊明有一句“鸟倦飞而知还”,这是一只回家的鸟。

苏轼有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这是一只十分孤傲的鸟。

3、那么杜甫诗中的这只鸟是什么样的呢?(生发言)
这是一只漂泊流浪的鸟,在向天发出追问,追问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只发出天问的鸟,应该反映了杜甫当时既无奈又愤怒的心境。

我们对比这三种形象,陶渊明的鸟很幸福,苏轼的鸟很有派头,而杜甫的这只鸟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不认输,有博大的心胸。

而且诗人在遭遇磨难的时候,往往都会发出自己的天问。

命运如此坎坷,生活这样艰难,可是杜甫仍然没有停止写作,仍然在表达着自己,并且呈现给我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样灿烂的星空和奔流的江水。

4、如果此时不是杜甫而是李白,大家试想会怎样?
李白会大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愤世嫉俗之语,李白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容不得委屈,有委屈就要像黄河之水一样一泻千里,奔涌而出,所以世人常常用“豪放飘逸”来描述李白,而杜甫,世人常常用另外的四个字“沉郁顿挫”。

(五)艺术特色。

A、寓情于景B、直抒胸臆。

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鲜明、境界宏阔,表现出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的艺术成就。

六、小结课堂。

漂泊江湖的辛酸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

合上书本合不上思绪,我想对杜甫说:走出你的旅夜书怀,走出你的沉郁顿挫,我愿意继续做一只飞翔的沙鸥,不管风霜还是雨雪,我都会坚定最初的梦想,那是千年后的灵魂对你的一种悼念和铭记。

七、作业设计
背诵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