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框格形式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高宽比对密肋复合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d cit u t iy,a d tfn s we e n e tg td, a d o a e t t o e f r i fr e c n r t s imi wa l. l n si e s f r iv si ae n c mp r d wi h h s o e n o c d o c ee e s c ls Re ul h w h te fc fa p c ai so al r h r ce si sa d d tl y o hig i o s t s o t a fe to s e tr to n fiu e c a a tr tc n ucii fmu — rd c mpo iewal r s i t st lsa e
pa a t r i h ef c n s imi e fr n e o h es c wa l.Ba e n t e p e iu o c ce o di r mee s wh c fe to es c p ro ma c ft e s imi ls s d o h r v o sl w— y ld l a ng tss al r y e fmu t- d c mpo ie wal fd fe e ta p c ais we e pr s n e n t i a e . Efe t e t ,f iu e tp so li o st lso ifr n s e tr to r e e t d i h s p p r f c
郭 猛 ,袁 泉 ,钱 坤
(.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北京 10 1 ; . 京交通大学 003 2北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北京 104 ) 0 0 4
摘
要: 密肋复合墙是 由钢筋混凝土与轻质填充砌块组成 的一种 网格式抗震墙 , 高宽 比是影响抗震墙抗 震性能
密肋复合墙体在拟动力试验下的抗震性能研究

密肋复合墙体在拟动力试验下的抗震性能研究黄炜;陈国新;姚谦峰【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年(卷),期】2007(026)003【摘要】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抗震性能及动力特性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计算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介绍墙体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分析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提出墙体的恢复力模型;最后对墙体在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程度进行损伤评定.理论研究与试验结果表明:墙体中的砌块、肋格、外框能够在试验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破坏阶段依次发挥作用,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墙体在遭受小震或中震后,具有稳定的水平承载能力及良好的耗能性能,在遭受大震后,仍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墙体的恢复力模型可以采用退化四线型;墙体的损伤指数可以用来评定墙体在遭受地震后的破坏程度.【总页数】6页(P49-54)【作者】黄炜;陈国新;姚谦峰【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西安,71004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5;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5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相关文献】1.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 [J], 黄炜;姚谦峰;章宇明;周铁钢;田英侠2.水平载荷作用下密肋复合墙体计算方法研究 [J], 何明胜;姚谦峰;黄炜;李斌3.装配式钢管密肋保温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J], 袁泉;董嘉林;朱洪磊4.横向荷载作用下密肋复合墙体计算模型及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J], 何明胜;姚谦峰;黄炜;廖小锋;田鹏5.密肋复合墙体轴压作用下受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J], 何明胜;姚谦峰;陈国新;黄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格框架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网格框架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摘要:网格框架墙结构是由外部框架和内部肋梁、肋柱及填充材料构成的网格单元组成的新型节能、抗震结构体系,适应了当前建筑节能与建筑抗震的发展趋势,对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现浇石膏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墙体抗震性能的研究,完成了不同高宽比网格框架墙体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总结了空网格框架墙和石膏填充网格框架墙的受力特点。
关键词:网格框架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高宽比1前言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墙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其构造复杂、材料多样,导致受力特点和抗震性能不同于传统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本文采用水平低周反复加载的方法,对网格框架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设计了两种高宽比分别为0.6和0.8的空网格网格框架墙,用以对比分析高宽比对网格框架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2 网格框架墙试件设计根据试验目的,本次试验共设计5片不同高宽比、不同网格形式的现浇石膏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墙。
选取某12层职工住宅楼的底层墙体为试验设计原型,采用1/2缩尺模型。
试验设计高宽比分别为0.8和0.6的空网格框架墙,用以对比分析不同高宽比对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石膏填充对网格框架墙的影响。
试件编号及特点见表2.1。
表2.1网格框架墙试件设计3 网格框架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3.1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滞回曲线也称恢复力曲线,是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件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
在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应取荷载—位移曲线各级第一循环的峰点连接起来的包络线作为骨架曲线。
骨架曲线在研究非线性地震反应时,能够反映模型受力和变形的关系,集中表现了试验构件在开裂点、屈服点、极限荷载点和极限位移点的性质,能比较明确的反映结构抗裂度、强度和延性特征。
结合试件的破坏过程可知:(1)加载初期,滞回曲线基本呈直线,滞回环面积很小,墙体位较小,刚度退化和残余变形不明显,试件处于弹性阶段。
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

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共3篇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1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墙体作为整个建筑结构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受力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而密肋复合墙体在数种墙体材料中被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备受设计师和业主的青睐。
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体,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中高层建筑为主要适用对象的墙体结构,其内部采用了密肋板作为框架,增强了整体墙体的抗震和承载能力。
而外表层则使用了复合材料,增强了强度,同时还赋予了其绚丽多彩的外观效果。
这种墙体结构的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墙体内部的密肋板的设计,二是墙体外表层的复合材料选择以及加工方法。
在密肋板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墙体的使用环境和荷载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和厚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密肋板的连接方式,通常有焊接和搭接两种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连接方式。
墙体外表层的复合材料则需要根据使用环境和美观要求,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例如玻璃钢、彩钢板、铝板等材料都可以作为复合材料参与到墙体外表层的设计中。
关于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体的受力性能,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墙体整体的抗震能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受力性能。
由于中高层密肋壁板结构密肋复合墙体采用了密肋板作为内部框架,增强了整体墙体的抗震能力,因此相比于传统墙体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其次是承重能力,密肋板作为墙体内部框架,在承重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此外,墙体外表层的复合材料,也具有一定的抗风、防水、耐腐蚀等性能。
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对以上各项性能进行充分考虑,合理选材,合理设计。
同时,还需要对墙体内部和外部材料的接合方式进行优化,保障其耐久性和可靠性。
另外,需要注意到墙体构建中的实际操作,包括制作、运输和安装等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以保障墙体结构的整体效果。
密肋复合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Ab s t r a c t : A u n i q u e mu l t i — i r b b e d c o mp o s i t e w a l l s t r u c t u r e s h o w s t h e f a i l u r e mo d e o f b l o c k 一 d . o u t e r f r a me u n d e r
3 .B e i j i n g Mu n i c i p a l E n i g n e e r i n g C o n s u l t i n g C o r p o r a t i o n ,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4, C h i n a )
1 3 0 1 1 8 ;
( 1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 建筑 工程学院 , 北京
1 0 0 0 4 4;2 .吉林 建筑工程学院 , 长春
3 .北京市工程咨询公 司 , 北京
摘 要 :密肋复合墙结构独特的构造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填块一框格一外框的破坏模式 , 实现对地震能量
的分级释放 , 形成结构抗震 的三道 防线 。为探讨 密肋 复合墙 体 中各道 抗震防线对 抗震性 能的影 响, 进行 2组复合墙 体 的 试验研究 。观察墙体 主要破坏 形态和破坏 过程 , 分析墙体 承载 力 、 滞 回特 征、 延性、 刚度 、 耗 能能力 等抗震 性能 。研 究表 明: 肋格约束下 的填充 砌块 极限承载力 明显提高 , 屈服位移减小 , 延性 降低 。加外框 的墙 体比不加外框 的墙板承 载力 明显 提 高。屈服荷载之前主要为砌块开裂耗 能 , 屈服荷载后 主要 为裂 缝 的开裂 闭合及相互 摩擦耗 能 , 标准墙 板 中的砌块 及墙 板 内裂缝 分别受到肋格和外框 的约束 , 摩擦耗能较为充分 。在 密肋结构 中 , 可通 过调整每道 防线 的设计参 数改变三 道抗
密肋复合墙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密肋复合墙体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你可能没怎么注意过,我们身边的建筑都在默默承受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墙体的承载力。
别看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事实上,它们承受的东西可多了。
你想想,日常生活中,不只是风吹日晒那么简单,还得抵挡地震、风暴这些更严峻的考验。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一种特别的墙体——密肋复合墙体,别看名字长得像个“技术大咖”,其实它和你我息息相关。
它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说白了,就是在地震来时,它能不能保护你不被压成“烤串”!而要让它发挥最大的威力,我们得为它加个“调整系数”,就像给墙体加点“调味料”,让它在地震时不容易“翻车”。
密肋复合墙体听上去有点复杂,其实简单点说就是那种墙体中间有一层钢筋混凝土“肋条”,这些“肋条”就像筋骨,增强了墙体的力量。
它的抗震性能特别棒,因为在地震来时,这些肋条能分散地震波的能量,避免墙体因为震动而崩塌。
说个通俗点的例子,就像咱们人体的骨骼,没了骨头咱哪儿能撑得住?你试试没骨头的软泥人能抗得住地震吗?当然不行!但是,有些时候密肋复合墙体的设计理论和实际情况可就不一定完全一致了。
你想啊,设计师可能在图纸上画得漂漂亮亮的,可现实中地震并不按套路出牌。
它们的震动幅度,方向,强度,甚至发生的时间,都完全没法提前预料。
所以说,墙体的抗震能力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这个调整系数就成了关键!打个比方,就像你打篮球,准备了一套装备,发现场地不平,风速太大,原本的装备可能就不合适了,这时候你得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下。
把篮球鞋换成更合适的,或者调整一下投篮的角度,才能确保得分。
说到底,密肋复合墙体的抗震调整系数,正是针对这种不确定因素进行的修正。
根据不同的地震烈度、建筑物的类型、甚至是墙体的施工质量,咱们给这个系数“加油”或者“减负”,从而确保这堵墙在地震时不会被压垮。
你看,这就像给墙体加个保险,给它多点安全感。
通过这个调整系数,建筑师能更精准地计算出,墙体在承受一定地震力量下能表现出怎样的抗震效果。
不同框格形式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lzd.T ets slsc n b o cu e olws steb n n i r d o tief mec lmn ’e r e i r c u e ye h tr ut a ec n ld da fl e e s o :a h e d gf l ea usd r ou s al rf l eo c ri t i au n a i au nh mut rb e o o st l w t v — b c lmn .tewalw ud rt a rm I r al rta wo o eswhl e a e li i b d c mp i wal ih f er ou s h l o er tf . e i i l e o te wok e i n t t r i t y h v 1 r e h h eh
第8 卷第 2期 2010年 4月
水利 与建筑 工程学 报
o r a f肠 frRe o r e n c i curl u n lo e s uc sa d Ar ht t a e
V0 . 1 8 No. 2 p r.,2010
不 同框 格 形 式 密 肋 复 合 墙体 抗震 性 能对 比分 析
s e rn .alrsa df l rso ild bo k .w l sa do trfa si u .Co ae t ec mp st l o h e .i h ai gfi e n a u e ff e lc s al lbsa ue me nt m u i l n r mp rdwi t o o i wal ftrerb hh e
Ab ta t sr c :Ac odn o df rn rme 1tc oms h lir b d c mp st al a il lsi e ste tre r c rig t iee tfa .at e fr .t emut.i e o o i w lsc n b many ca s d a h h e .i i b e e i f b
底框-抗震墙结构不同隔震方案对比分析

能, 应该 进一 步修 正有 限元 模型 , 钢筋 混凝 土楼板 采
用分离 式模 型 , 深入 研究 带楼板 节点 的工作 机 理 , 为
dm eter J . ois t c rs18 1 ( ) 5 1 5 2 a ag oy[ ] Sl r t e,9 2,8 7 :5 — 6. h dSuu
纸 , S P 00软件建模 , 用 A 20 并分别按 照基 础隔震和层 间隔震方案进行设 计 , 采用模 态时程 分析计算 两种隔震方案 在汶川地震卧龙 台记录 波下 的反应 。进 而 比较 两种 隔震 方案 的隔震 效 果 , 明层 间隔 震方案 对于 底部 一层框 说 架一上部砌体抗震墙结构的适 用性 。
节点设计提 出经济 、 合理性建议。
[ ] 韩林海 . 7 钢管混凝土结构 一 理论与实践 [ . M] 北京 : 科学 出版
社 ,07 20 .
参 考 文 献
[ ] 蔡绍怀 .现 代钢 管混 凝 土结 构 [ . 京 : 民交 通 出版 1 M] 北 人
社 。0 3 20.
[ ] 江见鲸 . 8 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 限元分 析[ ] 西安 : M. 陕西
1 基础 隔震
率 , =(
) 为频率 比 , 以得到隔震 系统 的传递 可
率 ( ) 或加速度反应衰减 比( ) 豫 , 。 。
一
√
由 R 的定义可 以得 出: 在确定 场地特征 频率后 , 可 以通过选择合适 的隔震 装 置 ( 效刚度 k , 效 阻 等 等
鹿
磊等 : 底框 一 抗震墙结构不同隔震方案对 比 析 分
底 框 一抗震 墙 结构 不 同隔震 方 案对 比分 析
鹿 磊, 赵 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SW6 破坏过程图 在弹性阶段 , 墙板中砌块出现少 数微裂缝 , 肋梁、 肋柱中 无裂缝出现。此时墙体作为一个整体受力 构件 , 复合墙板与 外框变形协 调 , 其 力学 性 能可 视为 一 种复 合材 料 等效 弹性 板。弹塑性阶段 , 砌块中微裂缝发展 加宽 , 随着荷载增 加 , 裂 缝呈 45 不断延伸至肋梁、 肋柱当中 , 砌 块中出现 较多交叉裂 缝。此时可 把框格中的砌块等效为斜压 杆。破坏阶段 , 砌块 破坏非常严重 , 墙体最终退化成仅由肋 格和外框 组成的纯框 架 , 此时的墙体作为密肋复合墙结构的 主要抗侧 受力构件已 经失 效 , 但仍可以承 担全部 的竖 向荷载 , 具 有良 好的抗 倒塌 能力。最后 随着 受压 侧 边框 柱混 凝 土压 碎 , 受 拉侧 钢 筋拉 断 , 此时试验结束。
1
1. 1
试验简介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本次试验共选试件 14 块 , 为研 究框 格形 式对 密肋 复合
墙体的抗震 性能 的 影响 , 本 文 着重 分析 五 肋柱 密肋 复 合墙 体、 标准密肋复合 墙体及 三肋 柱密肋 复合 墙体 , 如 图 1, 表 1 所示。为了对比各 个不同 框格 形式 的密肋 复合 墙体抗 震性 能 , 本次试验中各个试件模型缩尺比例为 1/ 2, 墙体尺寸及轴 压比选取均相同。 即在相 同尺 寸墙 体耗材 基本 相同的 前提 下 , 改变控制因素 , 研究其 对墙 体受 力和各 项抗 震性能 的影 响。
图 2 试验加载装置图
1. 2. 2
加载制度
于弯、 剪、 压复 合受力 状态 , 加之 材料复杂 性与砌 块、 框格及 外框 的相互嵌套较为复杂 , 从而引起墙 体的破坏形 式也较为 复杂。本文通过试验现 象研究 , 将墙体 的破坏模式 分为剪切 型破 坏和弯曲型破坏。
本次试验采取低周反复加载方案 , 竖载通过 千斤顶加在 分配梁上 , 经二次分 配后加 在肋 柱上 ; 竖向 稳定 后加 水平荷 载 , 水平荷载通过反力墙 , 借助液压作动器 对墙体顶部 施加 , 水平荷载每级 20 kN , 每 级循 环一 次 , 试件屈 服后 , 以 相同位 移循环一次 , 此后用位移控制 , 每级循环三次直至破坏。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Multi ribbed Composite Walls with Different Frame -lattice Forms
CHENG Xiao - feng, YAO Qian -feng, HUANG Wei, HOU Li na
第2期
成晓峰 , 等 : 不同框格形式密肋复合墙 体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17
图1
变框格墙板示意图
1. 2
1. 2. 1
加载设备及加载制度
试验装置及设备 试验装置及设备如图 2 所示。 利用安装在反力墙 上的液 压伺 服作动 器在 墙体 顶部施
加水平荷载 ; 竖向荷 载通过 千斤 顶加 载在分 配梁 上 , 经过二 次分配后 , 加载于墙 体顶部 暗梁 上 ; 为防止 墙体 发生 平面外 失稳 , 在墙体两侧设置侧向支撑。 表 1 密肋复合墙体试件的设计
0
引
言
的试 验 , 通过分析不同框格形式的密肋 复合墙体各 个抗震性 能指 标以及破坏模式 , 得出框格对密肋 复合墙体抗 震性能的 影响 。
密肋复合墙结构是一种轻质、 高 强、 节 能、 抗 震的建筑结 构新体系 , 此种结构的复合墙板是以截 面及配筋 较小的钢筋 混凝土为肋格 , 内嵌 以炉渣、 粉 煤灰 等工业 废料 为主 要原料 的加气硅酸盐砌块 ( 或 其它 具有一 定强 度的轻 质骨 料 ) 预制 而成的。 一方面 , 墙板中 砌块与 肋格 共同工 作 , 砌块 受到肋 格的 约束 , 加强 肋又 受到 块体 的反 约束 , 两 者相 互作 用、 共 同受 力 , 充分发挥各自性能 ; 另一方面 , 墙板 与隐形框 架整浇为一 体 , 形成具有共同工作性能的增强 复合墙体 [ 1] 。 其主要优点 为施工工艺简单、 速度快、 便于工厂装配式制作。 影响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的因素很 多 , 其 中墙板中的 框格形式对密肋复合墙体的承载力、 延性、 耗能能力、 破坏模 式、 及变形能力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本文结合 课题组前期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陕西 西安 710055)
摘 要 : 密肋复合墙体结构是近年来出现 的一种 建筑结 构新体 系 , 具 有多方 面的优 点 。 结合课 题组前 期的 3 块不同框格形式 ( 三肋柱复合墙体 、 标准复 合墙体 、 五肋柱复 合墙体 ) 1/ 2 比例的密 肋复合 墙体低 周反复试验结果 , 通过对其承载力 、 延性 、 耗能能力 、 滞回曲 线 、 骨 架曲线 及破坏模 式等抗 震性能 进行了 对比分析 。 结果表明 : 由于五肋柱复合墙体发生弯曲 型破坏 , 外框柱 过早破 坏退出 工作 , 而三肋 柱复合 墙体与标准复合墙体均发生剪切型破坏 , 砌块 、 墙板 、 外框依次 发生破 坏 , 两 者之间 相比较 , 标准 复合墙 体抗震性综合比较要好于三肋柱复合墙体 。 试验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墙板设计及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密肋复合墙体 ; 低周反复试验 ; 破坏模式 ; 框格形式 ; 抗震性 能 中图分类号 : TU352. 1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1144( 2010) 02 0016 04
2. 2
弯曲型破坏[ 3]
SW12 在破坏过程 中其 弹性 阶段、 弹 塑性 阶段 和破 坏阶
段区 分并不明显。 弹性阶段 , 墙板与外框变形协调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量滑 移而破坏。属于不利的弯曲型破坏见图 4。
第8卷
砌块与框格中剪切斜裂缝分布均匀且细小 ; 弹塑 性阶段和破 坏阶段区别并不明显 , 继续 加载 时 , 砌块中 的裂 缝延 伸至肋 梁、 肋柱当中。墙体中肋梁、 肋柱和连接柱 中钢筋没有 屈服 , 而受拉边框柱上水平裂缝分布均匀 , 基本贯穿 整个截面。墙 体的破坏以外框柱的拉压破坏为主 , 表 现为受拉 边框柱纵筋 达到屈服 , 受压 边框 柱脚混 凝土 压碎、 钢筋 屈服 [ 4] 。表 明墙 体的边框柱主要承担弯矩作用。
2. 1
剪切型破坏[ 2]
经试验观 察发现 : SW6 与 SW5 在破 坏过 程比 较相近 , 现
2
墙体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
密肋复合墙体在水平与竖向荷载的共 同作用下 , 始终处
用 SW6 加以说明。SW6 破坏过 程中弹性阶段、 弹塑性阶段与 破坏 阶段各个阶段表现较为明显 , 其破 坏过程各个 阶段的试 验现 象如图 3 所示。
2. 3
破坏模式的对比分析
( 1) 由于墙体 SW5 、 SW6 中的墙板 与外框 刚度之 比相对 图 4 弯曲型 破坏示意图
较小 , 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 , 破坏 过程按 照 砌 块 - 肋梁、 肋柱 - 外框柱 的顺序依 次发挥 主导 作用 , 这样 相当 墙体 具有多 道抗震防线 [5] , 属于有利的 强柱弱板 型剪切破坏。 (2) 由 于墙 体 SW12 中的 墙板 与 外框 刚 度 之比 相 对较 大 ,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 墙板几乎不发生明 显破坏 , 而外框柱 先于墙板在柱脚处无征兆地发生拉压破坏 , 外框 柱底受拉区 钢筋屈服直至破坏 , 同时 , 外框 柱底 受压区 混凝 土出 现部分 压碎现象 ; 最后在墙体底部锚接处形成 一条沿墙 底方向的剪 切薄弱面 , 反复荷载 的作用 下 , 墙体 底部的 水平 抗剪 面积越 来越小 , 剪切摩擦条 件不断 恶化 , 最 终沿这 个水 平面 出现大
第 8 卷第 2 期 20 10 年4 月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Vol. 8 No. 2 Apr . , 2 0 10
不同框格形式密肋复合墙体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成晓峰, 姚谦峰, 黄 炜, 侯莉娜
收稿日期 : 2009 -12 -28 修回日期 : 2010 -01 -01 基金项目 :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 ( 2008BAJ08B011 -03) ; 陕西省 13115 项目 ( 2008ZDKG -76) 作者简介 : 成晓峰 ( 1984 ) , 男 ( 汉族 ) , 陕西咸阳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新型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
(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Xi 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 Xi an, Shaanxi 710055,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rame - lattice forms, the multi ribbed composite walls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the three - rib columns, standard columns and five -rib columns. Combined with the studying team s previous test results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1/ 2 - scaled multi ribbed composite walls under low - frequency cyclic load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s of the walls such as bear ing capacity, ductility,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hysteretic curves, outline curves and failure modes are comparatively ana lyzed. The test result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as the bending failure and outside frame columns earlier failure occur in the multi ribbed composite wall with five -rib columns, the wall would retreat from the work earlier than two others while they have shearing - failures and failures of filled blocks, wall slabs and outer frames in turn. Compared with the composite wall of three - rib columns, the standard composite wall s comprehensiv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making of wall slabs i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Keywords: multi ribbed composite wall; low - frequency cyclic test; failure mode; frame - lattice form; seismic perfor 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