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非洲音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走进非洲》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走进非洲》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非洲歌舞音乐》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欣赏《非洲赞歌》等音乐,感受其音乐情绪,从而喜爱非洲音乐,
了解和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体验、归纳,探
讨非洲音乐中歌、乐(乐器)、舞三个方面的音乐特点,以自
身的体验活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知识与技能:能了解并掌握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欣赏非洲音乐,感受其音乐情绪,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懂得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
能够在欣赏的基础上模仿敲ft鼓的节奏,进一步了解。

《走进非洲》教学设计五.doc

《走进非洲》教学设计五.doc
(四)探究非洲音乐文化
聆听坦桑尼亚民歌《拍手舞》。
1、讨论: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体会出演唱者内心的怎样的情感?
2、讨论:音乐在非洲人民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三、非洲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1、欣赏一段现代爵士乐片段
教师介绍:爵士乐(JAZZ)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全美,并成为世界
今天的爵士乐已经发展成一种既有独奏、小乐团,也有类似交响乐团的大乐队编制。
2、欣赏秀兰.邓波儿的踢踏舞片段
教师介绍:1619年,随着第一批非洲黑人奴隶被贩运到美国,酷爱音乐的非洲黑人习惯于边劳动边舞蹈,是他们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美国这块移民大陆上,这些民间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踢踏舞音乐节奏丰富多变、舞蹈带有很强的即兴性、自娱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旋律古朴、富有激情。
——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等。
3、学生小组交流对非洲音乐社会性的理解,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神秘的宗教色彩。
总结:音乐是非洲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在非洲,人们认为音乐不仅能赞颂人,还可以赞颂神,不仅能驱魔祛病,还能通灵祭神。人们常常跳着奇异的舞蹈,哼唱着古朴的旋律共同进行部族的的情感交流与祭礼活动。
《走进非洲》教学设计
课题
非洲歌舞、鼓音乐
课型
音乐鉴赏
第几
课时






(三维)
1、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2、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并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
3、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初中音乐课《走进非洲》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初中音乐课《走进非洲》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初中音乐课《走进非洲》教学设计设计思路通过演唱歌曲、欣赏舞蹈以及为歌曲配合唱等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充分认识非洲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了解非洲音乐对现代东、西方流行音乐的深刻影响,唤起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愿望。

在设计思路上体现的是“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法。

体验:通过对于歌曲的处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从而把握和表现南非民歌的风格。

探究:通过为歌曲配合唱探究非洲人声具有自然的多声性,能轻易的形成三度、四度、五度类似奥尔加农和简单卡农的多声结构形式,并以二声部为最常见。

升华:以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模仿非洲黑人舞蹈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层层递进、步步升华,使教学焕发新时代的色彩。

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能辨认、识别非洲音乐和舞蹈,并能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

3、模仿非洲黑人舞蹈。

教学重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用具:钢琴、油彩、草裙、贝壳、纸盒、羽毛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言: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

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

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

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音乐。

让我们听一首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

二、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当太阳降落》,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初中音乐教案)非洲灵感--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非洲灵感--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

非洲灵感--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初中音乐教案作者单位:山东____(省、市、区、县)教育局教研室课题:走近非洲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课型:欣赏教学对象:乡镇初中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聆听非洲民间歌曲《阿伊亚——非洲的灵感》和《寻找朋友》,感受、体验这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3、知道马林巴、非洲鼓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这些乐器的音色。

4、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非洲的代表性乐器。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教具:录音机、教学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实录)导语: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我要和同学们去一个非常遥远、古老而又神奇的地方做一次旅行,为了让我们的旅行顺利和精彩,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四组,每个组的成员都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在合作中体验这次旅行的快乐!一、导游厅:师:今天我们究竟要去哪里呢?答案就在这里(出示小黑板,内容为:撒哈拉,黑种人,赤道,热带气候,热带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天然动物园)你能从以上词语中,找出我们要去的地方吗?你的根据示什么?学生甲:我认为是非洲,因为非洲有黑种人,有撒哈拉大沙漠学生乙:是非洲,因为非洲是热带气候丙:非洲,因为非洲的野生动物非常多,被称为天然动物园……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现在旅游都有导游,老师为你们做次导游好不好?生:好(欢迎)师:(带有表演性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走近非洲。

非洲虽然没有欧洲的先进于发达,也没有拉丁美洲的浪漫于美丽,但非洲却以她无以伦比的魅力吸引着我们。

(指向小黑板)非洲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七亿多人口中,有六亿多生活在撒哈拉以南,而在这六亿人口中又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种人,由于赤道横穿非洲中部,整个非洲又有“热带大陆”之称。

整个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因高原逼近海岸,使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非常少,离大陆不远的西南端,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好望角;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乘车旅行,常常可以看到羚羊在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群的斑马向水草地迁移……没错,这是非洲的天然动物园,在这天然动物园里,不许猎人狩猎,只许游人观赏,你可以坐在坚固的游车里,也可以坐上小飞机,还可以住进“树顶旅馆”来尽情观赏野生动物的自然生活情况!怎么样?心动了吗?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吧,我们的旅行开始了!二、乐器厅:师: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非洲的什么乐器:(故作神秘地)这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一种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这种乐器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它的形状有很多……它的演奏方式……甲:鼓乙:手鼓丙:非洲鼓师:(对丙所在小组加分)同学们想不想听听非洲鼓的声音?(录音播放《战士的舞蹈》)你也拍着桌子来感受一下吧!学生纷纷拍桌子打鼓。

《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5篇

《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5篇

《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5篇《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1《走进非洲》音乐教学设计3设计:本单元以非洲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

“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重点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

教学过程: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

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

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唱(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走进非洲》教学设计四.doc

《走进非洲》教学设计四.doc

《走进非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对非洲音乐中的节奏有初步的认识。

2.通过聆听、感知流行音乐、舞蹈与非洲节奏之间的根源联系。

3.能够了解常见的非洲乐器、掌握简单的非洲音乐节奏。

教学重点:非洲节奏的认识。

教学难点:非洲音乐特点的归纳;非洲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传播分析。

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份礼物,让我们来瞧一瞧,是什么呢?(1)欣赏《nike篮球广告》(3分)师:刚才的视频精彩吗?生:精彩;师:大家觉得怎么个精彩法呢?生:打篮球很精彩。

师:去掉声音,问:现在还精彩吗?师:刚才精彩的是因为画面中动感的篮球节奏,接下来让我们聆听一段音乐,猜一猜,它是来自哪个国家?播放音乐:布隆迪的《鼓舞》(5分)师:音乐欣赏完毕,能告诉我你的耳朵到了什么?生:非洲。

师:为什么?生:因为听到了鼓的声音;因为音乐的风格;凭感觉;师:同学们猜对了,节奏——鼓,就是今天我们的主题。

(出示课题)将走进非洲,走进节奏。

(二)节奏训练。

师:接下来大家谈一谈印象中的非洲。

(非洲的地理环境,划分,主要的非洲音乐指向)(3分)师:提起非洲的节奏,我们不得不说起非洲的灵魂乐器——鼓;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

(出示图片)师:接下来,请欣赏不同的鼓演奏的节奏效果,请概括非洲节奏的特点。

(教材片段欣赏)(5分)生:复杂,多变,充满动感。

师:接下来,让我们感触一下非洲的节奏。

(学习节奏练习)(3分)6.6 6 3| 5. 5 5 2 | 6.6 6 3 |1 1 1 5 | 6. 6 6 3 | 2 5. | 3 6. | 5 1. | 6 .6 6 3 | 2 5 5 ||师:同学们练得都很棒,老师演唱歌曲,你们伴奏怎么样?互动概括(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

《走近非洲音乐》教学设计

《走近非洲音乐》教学设计

《走近非洲音乐》教学设计课型:以创编为主的综合体验课教学内容:蘇少版八班级下册第五单元《亚非拉掠影》第二课时《咿呀呀欧雷欧》。

教材分析:这首扎伊尔民歌属于赞颂歌曲,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喜爱和赞扬。

歌曲为大调式,一部曲式,音域只有八度,歌中多切分节奏,多重复手法。

这是非洲黑人音乐的特征之一。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八班级,他们经过中学一年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肯定的音乐素养,对音乐课有自己的想法,对音乐也有肯定的感悟,自主参加度高,有肯定的创编技能。

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风格,教材中《咿呀呀欧雷欧》歌词采纳了原文音译,同学在咬字发音上会有困难,而且正值变声期,所以本节课,以审美为中心,爱好爱好为动力,激发同学了解世界不同音乐文化的愿望为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非洲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鼓简约了解非洲音乐,学习歌曲《咿呀呀欧雷欧》,引导同学为歌曲创编,丰富完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倾听、创编等实践活动,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歌颂表演。

3、情感立场和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非洲音乐风格和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同学们了解非洲音乐的爱好。

教学重点:综合体验为主,感受非洲音乐的重要元素——节奏。

教学难点:歌曲歌词的发音、切分节奏的演唱,尝试为歌曲创编节奏丰富歌曲。

教学预备:PT课件、钢琴、非洲鼓、沙锤、手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师:通过观测,你看到了什么?生:金字塔、撒哈拉大沙漠、尼罗河…2、呈现主题:走近非洲音乐师:今日,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近非洲,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

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简约了解一下非洲。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导出主题。

3、播放音乐,请同学举手回答师:这是一首在祈雨仪式上演唱的一首颂神歌——《祈雨歌》;那么,在刚才的听赏过程中有哪些细心的同学留意到音乐中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生:鼓[设计意图]用一首粗犷、豪放歌曲,加之老师的言语引导,既能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和学习的爱好,又能引出非洲传统音乐的灵魂——鼓。

走近非洲非洲音乐教案

走近非洲非洲音乐教案

走近非洲非洲音乐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鼓的语言》,了解非洲鼓乐的特点.2、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了解非洲舞蹈的风格.设计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非洲鼓与舞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将鼓乐中的节奏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音乐知识,丰富情感体验与开阔视野.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爱"探究'的心理特点,通过观看、聆听、和参与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非洲音乐、舞蹈的概况和特点,了解非洲鼓乐的社会功能.了解非洲音乐融歌唱、伴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参与、尝试鼓的敲击活动,探索不同的敲击方法.并能主动、自信、齐心协力的参加击鼓和非洲舞蹈的表演,尝试创编非洲鼓乐的基本节奏,从而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体验非洲舞蹈的风格.理解非洲民间音乐节奏最重要的方面拍感.难点:非洲鼓乐基本节奏的掌握和简单的创编.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圆形奶粉罐充当鼓来敲.2、教师准备非洲手鼓两个,非洲部落头饰、草裙、狩猎道具等若干.3、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有关"非洲鼓'的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换,以备课堂上进行介绍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一、走近非洲音乐播放非洲音乐《森巴》听着鼓声快乐的进教室音乐《森巴》,画面"演奏非洲手鼓的场面'用音乐引出课题,震撼的打击乐把学生带到非洲音乐世界.1、请学生说说欣赏《森巴》的感受.师:能告诉我你的感受吗?有什么乐器的声音.旋律、节奏、情绪、音乐形象或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听到这样的音乐想到了什么.2、介绍非洲风情.说出自己听《森巴》的感受.讨论印象中的非洲非洲风光片欣赏明确本堂课非洲音乐的概念.二、感知非洲音乐鼓的产生:提出问题:非洲人受了什么启发创造了鼓.故事导入:生活在非洲西部的曼丁族人,天性乐观,在劳动和生活中,不断的歌唱,用他们那天才的音乐情感表达着快乐.在非洲原始,美丽大自然中,他们以歌唱感谢虽然贫穷但觉得幸福的一切.在所有跟劳动有关的事物上他们在热烈的歌唱,在男女相恋,招待客人时更要美妙的歌唱.很久以前每当他们唱的高兴的时候,他们就以双手击打着拍子,或击打着身边能击打的所有东西,打出欢快的节奏,跳出开心的舞蹈,就这样非洲手鼓djembe诞生了.各抒己见分别讲述课外查找的资料与观点文字:非洲鼓djembe起源于西非部落,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属于土著民族的传统乐器.了解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音乐之魂.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都无法比拟的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非洲的鼓鼓的种类:教师介绍一些非洲鼓的种类,并播放图片进行讲解.讲述:非洲鼓最初是由铁匠们手工制造的.它的形状来源于捣碎杂粮的臼.沙漏形状的外型,两端开口.用山羊皮包住较大的开口端,用双手演奏.现在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鼓身的形状既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的,还有各种飞禽走兽形的,甚至还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还画上各种几何图形,雕刻花草、人兽,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鼓皮也是多种多样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还采用豹皮、斑马皮、蜥蜴皮、鳄鱼皮,甚至还有大象的耳朵.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加强学生对非洲鼓的认识,非洲鼓因种类繁多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鼓的功能:介绍鼓在非洲人生活中的作用.讲述:从此非洲手鼓再没有和曼丁人的文化,宗教,歌唱,舞蹈分开过.在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中,非洲手鼓如虎添翼,增加了无穷乐趣.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还是巫术、仪式、娱乐、生活信息的重要手段.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通过欣赏、议论、体验进行探讨式学习.ppt播放音乐:《yagbaodienne》音乐会、婚礼、节日庆典等之必备曲,《yankadi》一首洋溢热情的迎宾旋律.欣赏〈鼓舞〉,分段听,整曲听,打节奏.聆听富饶节奏变化之非洲音乐,让学生体验到神秘而特殊的民族风格!鼓的节奏:和学生一起学习非洲鼓的典型节奏.节奏学习:2/4 ||: xx x | xx x |xxxx|xx x :||3/4||:xx xxx:||:xx xx xx :||传统的非洲鼓乐感受多线条、多层次的鼓节奏.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非洲的鼓鼓的语言:引导学生欣赏《鼓的语言》鼓语的产生:(讲述)1718世纪,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迫移民至美洲为奴.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时,由于人声比较小,不能传到远处,所以非洲人就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鼓语还常常用来号召人民参加公益劳动、抵御敌人来犯、报告火警等.鼓语的用途:鼓可以用来宣布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洛克莱族的鼓可以宣布出生死亡和婚庆,表达生活中不方便表达的意愿,如对酋长的不满,对妻子的赞美等.欣赏、体验音乐《鼓的语言》音乐:《鼓的语言》文字:音乐内容介绍(1)我现在开始打鼓;(2)我的打鼓要结束了;(3)阿萨克罗村的一位小孩正在这里打鼓;(4)科姆拉科请你脱帽;(5)村里的人都到田里去了.明确鼓与非洲人生活的密切联系.鼓的表演:非洲鼓的演奏1、请学生用力度、速度、节奏的变化敲出不同场面需要的音色.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击鼓方式来演奏,体验鼓心和鼓边的音色,用手指和手心敲击出不同的音色.1、探讨鼓的敲击方法,同一个鼓上能敲出不同的音色,如何用鼓宣布赞美、不满等情绪.2、自告奋勇用鼓声来表示通知人们迅速逃离.3、模拟丰收的场面:一组击鼓(用奶粉罐),一组跳非洲丰收舞.非洲鼓乐视频欣赏和感受有关鼓的演奏和艺术表现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件展示设计意图非洲的舞舞的起源:非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早在6000年前非洲大陆就已经出现了舞蹈.舞蹈是非洲民族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洲光辉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说说对非洲舞蹈的印象,他们的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观察哪些动作与生活、劳动有关.视频:《非洲舞蹈场面》了解非洲的舞蹈起源于最原始的劳动生活.舞的种类:非洲的舞蹈非常多,有敬神舞、驱邪舞、求雨舞、丰收舞等.感受热情奔放的非洲舞蹈并模仿一下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臂部、晃动手脚、转动眼珠ppt播放视频《黑人舞蹈》片段了解舞蹈在非洲的广泛应用,非洲的舞蹈是与劳动分不开的.舞的功能:1、民间自娱性舞蹈:在节日或庆典上,多带有表演性质的舞蹈2.传统仪式性舞蹈:在一定的场合和时间,按一定的程式,并带有某种目的而跳的舞蹈.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模仿舞蹈动作.视频:《丰多姆佛罗姆舞》文字:《丰多姆佛罗姆舞》是加纳的一种宫廷仪式舞蹈.其中模仿了战斗的情景.了解非洲舞蹈在各种仪式中的作用,在不同场合跳不同的舞蹈.明确舞蹈与非洲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课件展示设计意图三、体验非洲音乐舞蹈体验:情境表演"非洲部落'头插羽毛,手拿狩猎工具,戴上非洲的面具,跳起自己设计的舞蹈动作,拍起即兴创作的节奏,把教室想象成非洲的原始部落,一起来尽情的欢乐.欣赏《鼓舞》用奶粉罐打节奏,跟老师学习简单的非洲舞蹈动作.音乐《鼓舞》了解非洲人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非洲鼓与舞蹈密切相联.即兴创作"赛鼓会':把学生分成两队,进行击鼓大赛,要求有创意,探索与众不同的敲击方法,必须有非洲舞的加入,人数不限,主要体现鼓语的形式,让大家听懂所击鼓的含义.聆听丰富的鼓乐声,模仿本课的课件展示敲击的节奏与动作进行表演.丰富学生的音乐积累.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小结问: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这堂课中,我突破以往旧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课题,始终以非洲鼓为主线,用故事叙述的方式,巧设问题,通过一件乐器引出相关文化的学习,了解鼓乐在非洲人生活中的现象,特别是艺术领域鼓乐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学生零距离接触鼓并亲身体验击打,启动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在特定情境的设定中学生自由选择,找到了击鼓的乐趣,使学生在关注音乐中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检验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因为想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所以把重心放在让学生聆听更多的作品上,没有做细致的分段欣赏,不知是否妥当.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教育
《走近非洲音乐》教学设计
王荣荣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一中学
课型:以创编为主的综合体验课 教学内容: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亚非拉掠影》第 二课时《咿呀呀欧雷欧》。 教材分析:这首扎伊尔民歌属于赞颂歌曲,表达了扎伊尔 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扬。歌曲为大调式,一部曲式, 音域只有八度,歌中多切分节奏,多重复手法。这是非洲黑人 音乐的特征之一。 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八年级,他们经过初中 一年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对音乐课有自 己的想法,对音乐也有一定的感悟,自主参与度高,有一定的 创编能力。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风格,教材中《咿呀呀欧雷 欧》歌词采用了原文音译,学生在咬字发音上会有困难,而且 正值变声期,所以本节课,以审美为中心,兴趣爱好为动力, 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不同音乐文化的愿望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非洲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鼓简 单了解非洲音乐,学习歌曲《咿呀呀欧雷欧》,引导学生为歌曲 创编,丰富完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创编等实践活动,能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进行歌唱表演。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 受非洲音乐风格和魅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们了解 非洲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综合体验为主,感受非洲音乐的重要元素—— 节奏。 教学难点:歌曲歌词的发音、切分节奏的演唱,尝试为歌 曲创编节奏丰富歌曲。 教学准备:PT 课件、钢琴、非洲鼓、沙锤、手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师:通过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金字塔、撒哈拉大沙漠、尼罗河… 2、呈现主题:走近非洲音乐 师: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近非洲,感受非洲音乐 的魅力。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短片来简单了解一下非洲。 [ 设计意图 ] 通过图片、视频导出主题。 3、播放音乐,请同学举手回答 师:这是一首在祈雨仪式上演唱的一首颂神歌——《祈雨 歌》;那么,在刚才的听赏过程中有哪些细心的同学注意到音 乐中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生:鼓 [ 设计意图 ] 用一首粗犷、豪放歌曲,加之老师的言语引 导,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出非洲传统 音乐的灵魂——鼓。 二、新课教学 ( 一 ) 非洲传统音乐的灵魂——鼓 师:①非洲音乐最突出的元素:节奏;②节奏的基础:打 击乐器;③鼓在非洲人生活中有其他打击乐器无法比拟的地位。 1、鼓的种类:传讯鼓、木头鼓、非洲鼓[ 设计意图 ] 通过自己的“听”、“想”和老师的“说”,自 己总结出非洲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节奏,为下一环节的节 奏练习和创编做好铺垫。 ( 二 ) 非洲传统音乐的重要元素——节奏 1、师:老师传递信息,大家来接收信息。( 集体、小组、 个人 ) 4|4 ●○○○ | ○●○○ | ○○●○ | ○○○● | ┃ ( 力度 ) 2|4 X X ︱ X X• ︱ X X ︱ X X• 2|4 X X O X ︱ X X ︱ O X X ︱ X X 2|4 X X ︱ O X• ︱ X X X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感受力度、速度、节奏变化的魅力。 2、师:同学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都非常棒,那接下来请 同学们为一首非洲扎伊尔民歌设计、创编、伴奏。 3、分组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 非洲鼓、沙锤、手铃 ), 播放背景音乐《咿呀呀欧雷欧》。 4、学生小组展示 [ 设计意图 ]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和 同学之间的配合默契度。为更好的演绎作品做准备。 ( 三 ) 非洲传统歌曲——《咿呀呀欧雷欧》 1、师:刚才我们聆听的歌曲是用非洲扎伊尔的加拉语演 唱的,歌词内容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 扬之情。 2、学生观察歌谱、熟悉歌词。 3、老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4、介绍:切分节奏 X X• O X X 5、跟录音学唱歌曲 [ 设计意图 ] 非洲歌曲用当地语言演唱,更能让学生们感受 到民族特色。有丰富的节奏型加上富有特色的演唱,会使音乐 形象更加丰满。 三、拓展演绎 尝试用声势乐器动作为歌曲《咿呀呀欧雷欧》伴奏、伴舞。 1、歌曲演唱 2、乐器伴奏 ( 非洲鼓、沙锤、手铃 ) 3、伴舞动作 ...... [ 设计意图 ] 通过本环节除了让学生们感知、表现音乐,更 是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感受集体的力量。 四、课堂小结: 多姿多彩的非洲 音乐不仅让我们联想起充满神秘色彩的非 洲大陆,也让我们联想起那热情奔放的非洲人民。他们与生具 有的歌喉和歌舞,另世人叹为观止,已经成为世界音乐艺术的 重要内容。他们用鼓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他们在歌舞中生 活,在生活中歌舞。
2、非洲鼓 ( 教师拿出实物,带学生简单了解形状、演奏方 法、演奏姿态等 )
[ 设计意图 ]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既拉近师 生距离又让学生感觉与非洲音乐更近了,更是激发学习的兴趣。
3、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非洲,鼓被称为会说话的鼓, 可以传递讯息、示警,但它并不能真正说话,那么,它是靠什 么来传递信息的呢?( 教师播放《鼓语》,学生讨论,回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