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2-9-1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大纲版)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人口、城市和产业活动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人口、城市和产业活动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人口、城市与产业活动一、单选题1.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题。

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集中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是()A.商业及公共服务、住宅、工业B.住宅、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C.商业及公共服务、工业、住宅D.住宅、工业、商业及公共服务【答案】A【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最大的集中在城市中心,住宅用地面积最大的距离市中心稍远,最主要工业用地距离城市中心比较远。

选择A。

2.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下题。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答案】A【解析】物流园区要求交通便利,适宜在高速公路出口处或道路交汇处,根据图例,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应安排在①处。

化工园区有大气污染,应安排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

有水污染,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根据风频图,盛行风是东北风。

根据河流宽度,西北部是河流下游。

应安排在③处。

A对。

B、C、D错。

3.根据潘帕斯草原地区特点回答下题。

该区畜牧业获得飞快发展的重要原因是()A.培育了良种牛B.在草原上打了许多机井C.人工种植了大量饲料D.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答案】D【解析】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海上冷冻船,阿根廷新鲜牛肉可以供应到西欧人的餐桌上。

从此,阿根廷的牧牛业获得飞快的发展。

故选D。

4下图为“某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

读图回答下题。

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答案】D【解析】结合图示可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是0.5%左右,自然增长率比较低,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应该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选D对。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二部分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阶段质量检测(新人教)

2011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第二部分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阶段质量检测(新人教)

七章城市与城市化(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50 分 )(2009 ·国卷全Ⅱ )以下图显示某国1951~ 2000 年每 10 年的人口变化。

读图达成1~ 2 题。

1.1951~ 2000 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迁入是保持人口增添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向来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添了 15.1%解读:此题考察图示时段该国人口数目的变化,意在考察考生从图中获守信息的能力。

据图可知,该国50~ 60 年月人口的增添主假如自然增添;70 年月人口自然增添率为负值,这一阶段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从1951~2000年来看,该国净迁入人口较多,所以是人口的净迁入国。

人口增添了多少百分点没法计算。

答案: A2.据图示资料推断,该国()A. 自 20 世纪 70 年月,人口重生产进入现代型B.可能位于欧洲C.1990 年人口达到900 万D.20 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解读:该地区人口自然增添率在20 世纪中后期就出现负增添,可能为发达国家和地答案: B(2009 ·津高考天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纪、性别构造表示图,回答3~4题。

3.人口的年纪、性别构造受人口迁徙影响显然的一组城市是()A.abcB.acdC.abdD.bcd解读:图中显示 a 图老年人口、 b 图 20 岁左右青年人口、 d 图 30~ 50 岁中年男性人口的组成比重显然增添,应是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答案: C4.据人口年纪、性别构造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D.d解读: b 图 20 岁左右的青年人口比重忽然增添,且男女比率大概同样,应当是该年纪段的大学生到该市修业而致。

答案: B下边为甲、乙、丙、丁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自然增添状况图(图 1)”和“劳动力迁徙图 (图2)”。

读图回答 5~ 6 题。

5.若甲、乙、丙、丁四个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添率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选项是()A. 乙丁甲丙B.乙甲丁丙C.甲丙乙丁D.丙甲丁乙解读:此题考察了人口自然增添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0-1: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0-1: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与环境、环境人口容量

第十章第一节1.(2009·广东地理)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解析】读图可知,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接近50%。

【答案】 A(2010·山西晋中测试)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

下列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线,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

读图回答2~3题。

2.该图说明我国() A.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B.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C.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D.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答案】 C3.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答案】 D4.(2008·广东)“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A. 饮用水质量好B. 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C. 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D. 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解析】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另一方面是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影响着寿命长短。

C项中的山区闭塞可能导致物质匮乏,医疗条件差,不利于长寿。

【答案】 C(2007·上海地理)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5~7题。

5. 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解析】对比分析该国1980~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可知,0~15岁少年型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D说法错误;20~45岁年龄段(年轻人口)人口比重2000年至2025年呈下降趋势,说明年轻劳动力会逐渐短缺;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故B对。

高考一轮复习 人口的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训练-文档资料

高考一轮复习 人口的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训练-文档资料

高考一轮人口的增长与人口合理容量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2题。

1.2019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解析] 1.D 2.B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19年之前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但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少儿人口比例大,而老年抚养比相对比较稳定;2019年以后,少儿抚养比稳定在20%左右,但仍高于老年抚养比。

2019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这一过程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故D项正确。

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死亡率,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故A、B、C项错误。

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持续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故B项正确;人口迁移的主群体是青壮年,老年人口增多将使得人口迁移减缓,故A项错误;人口分布是否均匀与老年抚养比增大无关,故C项错误;老年人口比例增大会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D项错误。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3.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19年B.2019年C.2019年D.2019年4.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5.“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 3.B 4.B 5.C 第3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变化练习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变化练习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人口变化练习题人口练习题、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或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

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

(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下表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四川、广东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移 B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死亡率高C文化观念 D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慢DA四川、广东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四川省人口大量迁出广东省人口大量迁入。

答案选A。

项目四川省广东省全国六普人口数亿人较五普年均增长率下图为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村人口年龄结构形成的原因是A 死亡率高B 出生率低C 青壮年外出务工D 少年儿童大量迁入该村~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的人口居多。

选C项.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①空巢老人②留守儿童③失业率高④劳动力短缺⑤人地矛盾突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较少,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高考一轮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人口的数量变化同步训练一、选择题图1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形式表示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1.依照世界人口增长形式演化的普通规律,该国人口增长形式的演化顺序为( )A.①→③→④→②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2.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要素是( )A.生育政策B.国际移民C.经济水平D.医疗条件[解析] 1.C 2.B 第1题,人口增长形式演化的普通规律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四个时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可判别出该国人口增长形式的演化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2题,生育政策、经济水平、医疗条件都会影响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国际移民对该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度的休息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严重,抚养率比拟低,为经济开展发明有利的人口条件。

图2表示我国人口红利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图23.中国人口红利最大年份约出如今( )A.1960年B.1994年C.2021年D.2048年4.人口红利期完毕后,我国面临的人口效果主要表现为( )A.社会保证体系压力变小B.休息力数量快速添加C.青壮年担负减轻D.人口出现负增长[解析] 3.C 4.C 第3题,由标题可知,〝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度的休息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严重,抚养率比拟低,为经济开展发明有利的人口条件。

读图可知,在2021年,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之和最低,人口红利最大,应选C。

第4题,人口红利完毕后,老年人口抚养比降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证体系压力增大,A错。

休息力数量增加,会出现休息力缺乏现象,B错。

休息力比重减小,青壮年担负减轻,C对。

人口增速放缓,但还不会出现负增长,D错。

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国度实施了〝片面二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选择题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选择题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选择题同步训练人口(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变动与城市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人口总量和增速,是国家对特大城市的要求。

下图示意上海市1996年至2015年小学生人数和常住人口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推断,上海市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的时间是A. 1999年B. 2001年C. 2004年D. 2007年2.关于上海常住人口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2012年常住人口要比1997年要少B. 常住人口最多的是2007年C.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有很大关系D.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上海房价和生活费用太高无关新中(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20 多年的人口快速增长,之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加快,城乡劳动人口发生较大变化。

下图为2002~2050年我国总人口与城乡劳动人口及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显示2002 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增量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A.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B.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C. 人口总量减少导致壮年减少D. 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出生率低4.为了减缓我国即将出现的城市劳动力负增长问题,最直接的有效措施是A.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B. 延迟职工退休年龄C. 加快城镇化进程D.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下图(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示意京、蜀、浙、新四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及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一人口迁出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A. 京、蜀、浙、新B. 京、浙、蜀、新C. 浙、京、蜀、新D. 浙、蜀、新、京6.2005-2010年四省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有A. 加快①省区老龄化进程,减轻了养老负担B. 缓解②省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C. 加强③省区与外省交流.促进了资源开发D. 缓解④省区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届高三1月调研考试)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据广州市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A. 环境人口容量B. 人口合理容量C. 环境承载力D. 土地承载力2. 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B. 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C. 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D. 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3. 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B. 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 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D.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环境人口容量指的是在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条件下,环境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不能作为“活得舒服”的条件,A错。

人口合理容量是维持较好环境和生活质量情况下,即“活得舒服”的条件下,所能供养的人口数。

B对。

环境承载力从人口的数量角度表达就是环境人口容量,C错,土地承载力是土地资源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D错。

据此选B。

【2题详解】广州市劳动力人口数量较大,无需在引进移民,而应该发展科技,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广州市的发展方向,C对。

【3题详解】读图,根据图中数据,广东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高,两头低”,A错。

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B错。

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快,C错。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D对。

读某城市2015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4. 该城市2015年的人口容量为( )A. 351万B. 105.6万C. 97.3万D. 85.4万5. 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 土地资源B. 市政C. 教育D. 劳动就业【答案】4. C 5. D【解析】【4题详解】读图,根据木桶效应理论,该城市2013年的人口容量是由短板决定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城市的短板是劳动就业人口是97.3万人,所以C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第九章第一节人口再生产、人口数量、
素质和环境
一、选择题
(2010·北京东城区检测)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1~3题。

1.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A.10、11
B.11、12
C.11、10
D.12、10
解析:从纵坐标看,11国的人口出生率最高;从横坐标看,10国的人口死亡率
最高。

答案:C
2.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A.1、2、3
B.4、5、8
C.7、9、10
D.6、11、12
解析:读图可知1、2、3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低,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低。

答案:A
3.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解析:图中11、12两国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因此这两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

答案:D
(2010·赣州检测)小明的家乡面积约为8 000平方千米。

2009年初,人口总数为400万,且这一年里出生并成活80 000名婴儿,死亡人口为32 000人。

据此回答4~6题。

4.小明家乡200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2‰
B.20‰
C.8‰
D.28‰
解析:小明家乡这一年净增加80 000-32 000=48 000人,而年初该地的人口基数为400万,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万/400万=12‰。

答案:A
5.小明家乡最新的人口密度是()
A.0.5人/平方千米
B.500人/平方千米
C.506人/平方千米
D.20人/平方千米
解析:小明家乡2009年年末共有404.8万人,当地土地面积8 000平方千米,故该地的人口密度为404.8万人/8 000平方千米=506人/平方千米。

答案:C
6.由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小明的家乡()
A.人口稀疏
B.经济发达
C.没有人口问题
D.要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小明家乡的人口密度较大,且增长也较快,今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

答案:D
(2009·开封模拟)读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7~8题。

7.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政策松动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8.受人口增长周期的影响,2008~2013年是江苏省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

江苏省要
稳定当前低生育水平,必须()
A.限制外省人口的流入
B.提倡晚婚晚育
C.鼓励人口外迁
D.实行差异性人口政策
解析:由图可知,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总量、机械增长量明显加快,而自然增长量几乎无变化;为稳定江苏省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就应继续提倡晚婚晚育。

答案:6.A7.B
9.下列属于会对人口身体素质产生影响的物理性的环境污染的是()
A.食品中添加防腐剂
B.蚊子传播疟疾
C.微波辐射污染
D.吸烟引起的致癌作用
解析:A、D项属化学性的环境污染,B项属生物性的环境污染。

答案:C
(2010·南通调研)下表为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

读表完成10~11题。

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
10.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经济增长很快,城市化水平很高
解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较多;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较多,说明老龄人口增加快;城市化水平还不足45.7%,城市化水平还算不上很高。

答案:C
11.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教育、医疗压力过大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
解析: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而人作为绝对的消费者,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同时,人口的增加也会给教育、医疗带来过大的压力。

答案:A
12.读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
C.自然资源环境
D.社会、文化水平
解析: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人口生存的空间条件,它反映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均资源量为常用度量,如果人均占有量大于确定的某一理想值,说明资源丰富,可容人口数量多。

答案:C
(2010·营口模拟)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3%
B.6%
C.6.2%
D.3.2%
解析:读图知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

答案:A
14.该城市近30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青壮年人口的负担逐渐减轻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解析: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答案:C
15.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
B.③时人口达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数量稳定
D.⑤时人口最少,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解析:从图中能看出②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由于人口增长快,新增人口较多必然会导致对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压力加大;②→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还是正增长,人口总数仍然增加,到③自然增长率为零时,该国人口达最多,之后出现负增长而逐渐减少;③→④→⑤时期人口负增长,其中④时负增长率最大,老年人口减少较多;⑤时人口达最少,但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答案:B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2)分析材料,中国在20世纪末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是什么?可通过哪些措
施解决老龄化产生的问题?
(3)结合三种生产概念图,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

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同时存在。

第(2)题,由于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第(3)题,人口增长过快,一方面消耗大量物质资料,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人口老龄化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国家财政加大养老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3)一方面消耗资源增多,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另一
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1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下面是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材料。

材料2:下面是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

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 000万左右。

至1999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云南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1反映的1990~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什么?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

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比较材料1中2000年和1990年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可以看出东、中部人口密度有所增加,而西部略有下降,导致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第(2)题,比较海拔与人口数量、比例和面积、面积比重的相关性,可以看出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稀少。

第(3)题,云、贵两省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交通不便,科学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因而贫困人口较多。

第(4)题,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以看出,西藏环境人口容量小,不能大量
移民。

答案:(1)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3)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科技水平低。

(4)不能。

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差,环境承载力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