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作业
《专题5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生态工程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并分析具体的生态工程实例。
2. 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分组调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态工程实例进行调研。
这个实例可以是城市公园的植被恢复,或者是农业生态园的建设等。
每个小组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资料,包括工程的设计理念、实施过程、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等。
2. 报告撰写:每个小组需要撰写一份关于他们所选生态工程实例的报告。
报告需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介绍、工程的设计理念、实施过程、成效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及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3. 分享交流:在课堂的第二课时,各小组需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报告,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讨论。
这个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引发学生对生态工程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作业要求:1. 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充分调研,收集到足够的信息。
2. 报告需要客观真实,不得夸大其词,也不得避重就轻。
3. 小组内部分工明确,每个人都需要对报告的撰写负责。
4. 鼓励创新思维,报告中需要提出自己对生态工程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深度和小组的团队协作情况。
2.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表现。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报告进行反思和改进。
2.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反馈交流应该坦诚、积极,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增强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题5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态工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探究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中关于生态工程的章节,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内容。
2. 选取一个或多个生态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工程名称、实施地点、主要内容、实施效果等。
3. 分析所选生态工程实例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生态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生态工程实例进行分析;2. 作业报告应包括文字描述、图片、数据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报告应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字数不少于XX 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是否掌握了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能够正确分析生态工程实例,是否能够正确评价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2. 评价方法: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报告的完成情况、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课堂提问进行综合评价。
3. 评分标准:本次作业占总评成绩的XX%,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完成情况(XX分):是否按照要求选取了合适的生态工程实例,分析是否全面、准确;* 报告质量(XX分):逻辑性、条理性、文字表达能力;* 讨论表现(XX分):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观点表达;* 课堂表现(XX分):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准确。
五、作业反馈为确保作业的有效反馈,教师将在课堂或课下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具体反馈方式如下:1. 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集中讲解和答疑;2.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鼓励;3.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选修3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作业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解析:选B。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也有差异。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C.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选C。
矿区废弃地往往因为矿藏开采造成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所以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
3.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①②③B.②C.③D.②③解析:选A。
西方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主要是通过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一种中间途径,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
我国的生态工程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总体来看,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的应用范围比我国小,也不那么强调经济效益。
不过,目前我国的生态工程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等。
4.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多级循环利用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解析:选C。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

5。
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
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解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多地少。
千百年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满足人类增长的需要,人们不惜毁林(草)开垦农田。
西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类破坏当地植被后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甚至形成沙尘暴。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2003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经过这些年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后生态旅游业、畜牧业、林业等也蓬勃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都得到提升。
答案:D2.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 )A。
多获取农产品 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C.使粮食增产D。
减少环境污染解析:生态农业是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工程,而并非只强调经济效益。
答案:B3。
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B。
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C。
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等,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其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答案:C4。
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B。
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后习题(含答案)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3课时演练·促提升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解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多地少。
千百年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满足人类增长的需要,人们不惜毁林(草)开垦农田。
西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类破坏当地植被后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甚至形成沙尘暴。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2003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经过这些年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后生态旅游业、畜牧业、林业等也蓬勃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都得到提升。
答案:D2.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 )A.多获取农产品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C.使粮食增产D.减少环境污染解析:生态农业是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工程,而并非只强调经济效益。
答案:B3.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等,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
其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答案:C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人教版选修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作业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延长食物链,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2.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生态农业模式,据图分析判断A.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沼气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物质和能量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原理C.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D.甘薯藤靑贮的目的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3.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A.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B.工业用水的资源C.鸟类的栖息地D.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4.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5.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6.(2015春?武昌区期末)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7.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提高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机肥料的吸收效率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8•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9•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A.生产效率高,产品种类多B.物质循环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性很小C.以石油、煤等原料为动力,生产效率高D.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环境承载力大10.下列措施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C.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D.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11.【生物一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人教版生物选修3作业课件: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B.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虽然在生态农业建设 设计时要考虑生物多样性问题,但其中的物种种类相对于自然系统比较 少,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是生态学原理,即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1)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哪些基本原理? 答案:物质循环仅有很好的生态效 益,而且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各__营__养__级___
中的能量。建立这种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 ____使__能__量__流__向__对__人__类__最__有__益__的__部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来自氨,在沼气池中经__硝__化__细__菌__硝__化___
解析:(1)虚线框内有无机碳、有机碳、好氧细菌和藻类植物四种 成分,应利用细菌、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来完善碳的转化途径:细 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可通过分解作用将可溶性有机碳分解成无 机碳,而无机碳又可以被藻类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同时藻类进行 呼吸作用又可以产生无机碳。(2)根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以写出多 条食物链,写食物链时注意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3)重金属往往会影 响动植物细胞的代谢,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进入食物链后可以通过富集 作用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由于重金属无法降解,易产生二次 污染。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再生,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2.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 复其生态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名师精编作业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下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沼气池建设是该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之一,能量可随沼气使用而流入人体内B.该生态园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等生态工程原理C.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生态园中的各生物要保持合理的数量比例D.该生态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D.应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3.“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只有捕食一种B.稻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5.在我国闽东南地区试验了一种“果树—牧草—禽畜—食用菌—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在沼气使用过程中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不需外部能量投入6.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再生程序B.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整体性原理C.在植树造林中要特别注意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与物种多样性原理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8.“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解析:选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没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指一切以水作为主要环境因素的生态系统,如江、海、湖泊等
B.地球上80%的湿地生态遭到破坏,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等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最关键的是人类干预,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快速有效演替
解析:选C湿地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而不是水域生态系统;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灾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类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3.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通过将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是运用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的典型实例
C.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D.矿区废弃地的生态工程恢复关键在于植被的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解析:选B桑基鱼塘通过将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1+1>2”的效果,故运用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4.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也可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A.①②③B.②
C.③D.②③
解析:选B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西方国家的生态
工程除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外,主要是通过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一种中间途径,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我国的生态工程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的应用范围比我国小,不太强调经济效益。
不过,我国的生态工程在短时间内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5.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图,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解析:选B由于图示没有造成污染,所以不可能是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或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题图中没有提及能量问题,也不可能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6.(16分)如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原理。
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育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原理。
解析:(1)图示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建立沼气池,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其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图中生态农业施用的都是有机肥,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生产的大米无公害。
(3)发酵装置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蘑菇为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CO2等无机物,可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
(2)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的污染
(3)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无成形的细胞核)
(4)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系统整体性
7.(14分)下图是我国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的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3)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果园与森林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蘑菇不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
(2)蚯蚓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
(3)光照、性外激素分别为物理、化学信息。
这是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4)与果园相比,森林的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5)生态农业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
答案:(1)分解者(2)不正确(3)信息传递
(4)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顺序可以颠倒,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