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之我见
写作指导之我见——一节写作指导课中有感

一、这样的指导课有必要上吗?
1、从学情来看
这个班级是重点班,问了一些学生,得知他们平时写作的时候都会注意到这些要点,只不过没有像老师这样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也就是说,这节课其实在做无用功,学生没有在课堂上获得一些新的启发和新的理论建构,而是将他们所知的进行了一个整合,让他们对以前的积累有了个更清晰的轮廓,从学生的课堂练习当中也看出了这一点,他们几乎是在用以前的积累或背诵来的片段来完成课堂的写作练习,短短的7分钟时间就写出了一篇近200多字的小作文,个别同学的小短文听来还十分耳熟。
三、写作指导课指导技巧就可以了吗?
可以肯定几乎大部分语文老师在上写作指导课的时候都会侧重于方法技巧的指导,试图用一节课的说教包办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这也是写作教学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原因。方法指导多了,且不说大部分学生没法融会贯通、灵活使用。即使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也会有有以法害意的弊端。
请循其本。写作就像巴金说的:“最大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运用的一个体现,它是听说读写的结合体,需要学生听,听周围人的一言一语;需要说,说出自己的所见和感想;需要读,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考深度;需要写,将自己的所思所见所闻诉诸笔端,所以,写作难教就难教在这里,这听说读写的功夫几乎全靠学生个人练就,教师能起到的作用确实有限。
写作指导之我见——一节写作指导课中有感
摘要: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是个难题,指导得再精细,回归全文写作,还是功亏一篑,其原因在于写作指导课几乎是脱离文本情境,单调地指导一些方法、技巧。要想解决写作的种种问题,还是应当少点条条框框,还学生写作空间,将阅读课纳入写作当中,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加以指导。唯有如此,才能写好文章。
2024河南省高考作文

2024河南省高考作文
《2024 河南省高考作文之我见》
嘿,说起 2024 年河南省的高考作文啊,我就想到了我高中那会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高考,每次模拟考的作文都像是一场“大战”。
有一次模拟考,作文题目是关于坚持的。
我当时就想到了我学习骑自行车的经历。
那时候我可真是笨啊,怎么都学不会。
我一次次地摔倒,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但我就是不甘心,我就不信我学不会。
我咬着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从歪歪扭扭到能骑出一小段距离,再到后来可以自由地在小区里穿梭。
那过程真的是太艰辛了,可当我真正会骑的那一刻,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不就是坚持的力量嘛!
这不就和高考很像嘛,我们在备考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就像我学会骑自行车一样,过程很难,但结果很美。
所以啊,对于 2024 河南省的高考作文,我觉得肯定还是会贴近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让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去感悟去表达。
不管题目怎么变,只要
我们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我相信 2024 年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一定也能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加油哦!
这就是我对 2024 河南省高考作文的一些想法啦,哈哈,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
高三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高三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摘要:本文讨论了如何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帮助高三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确定主题思想、写作目的等;其次,要求学生组织自己的想法,确定语句结构;然后,丰富文章内容,适当增加细节;最后,进行语法校对,修改表达不准确的句子。
关键词:高三作文教学;主题思想;写作目的;语句结构;细节增加;语法校对正文:高三作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高三学生需要从基本的写作技能开始,在此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
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高三作文,老师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目的。
此外,老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审视每个句子中所表达的思想,帮助学生确定语句结构,使文章更加条理化。
其次,老师应该要求学生组织自己的想法,注意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使文章清晰而丰富。
另外,学生也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使文章更生动,更有意义。
最后,老师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语法校对,及时修改表达不准确的句子,使文章更加完整。
总之,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三学生完成优秀的作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为了使高三学生在写作时更加有效率,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指导学生。
首先,老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目的,以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此外,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语句结构,让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接下来,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尝试添加细节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最后,老师也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检查文章中存在的语法和表达错误,并给予修改建议。
此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注意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另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实用的句型模板,让学生更快速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总之,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的写作更加细致、有效。
同时,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学习写作。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饭圈文化”之我见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饭圈文化”之我见作文题目:(1)2021年4月28日晚,事关《青春有你3》选秀节目,一段为“打投”牛奶被倒入下水道相关信息,开始在社交平台中饭圈类博主内小范围传播。
为选秀节目打投的牛奶,瓶盖上有二维码,一个二维码能投一票,为了给自己的偶像刷票,疯狂购买牛奶,只为了瓶盖上的那一个二维码。
扫完二维码后,竟然雇人倒掉,那是新鲜牛奶,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已经倒掉了27万瓶。
(2)饭圈其实就是粉丝圈子、粉丝群体的一个简称。
粉丝组成的组织和团体,自发地给偶像助威或宣传,有人负责拍照修图发图,有人负责视频剪辑,有人负责其他人对自己粉丝的评论,有人负责转发和数据。
粉丝们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这种现象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看来,是“饭圈文化”越来越强调流量明星与粉丝个体成长的“伴生性”,甚至将粉丝与流量明星打造成“老母亲养儿子”式的关系。
(3)粉丝文化一直面临着污名化和病理化的批判,为了拯救自己的社会声誉,粉丝会选择追随偶像进行公益活动或是以偶像的名义进行公益活动,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为自己,也为自己喜欢的偶像正名。
在粉丝规模化的行动中,很多公益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真切地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人。
(4)很多人说起自己追星的目的——现实中有太多阻碍,使得我们没能完成梦想,而明星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被光辉笼罩着的,金钱、外貌、各类资源、生活状态,相比之下似乎连理想、人生目标的实现都离他们更近一步。
他们活成了我们梦想中的样子。
我们在无意识中会将他们的人生状态投射到自己身上,希望未来能一样优秀,这个投射形成的影子就成了鼓励的目标。
所以,追星,其实就是在追自己、追自己的影子。
为什么会出现“饭圈文化”?青少年为什么是“追星”和“饭圈”的主力?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觉得该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请通过对上面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追星,是问题本身吗?一次为偶像应援的倒牛奶事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到了所谓“饭圈”与“追星”上。
习作指导之我见

习作指导之我见习作是学好语文,体现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篇好的习作,能够体现出学生对语文的灵活掌握性及综合能力。
多年来我在习作教学中作了初步尝试,基本改变了学生不爱写、不会写和没得写的状况。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1.走出课堂,实地指导从主观上讲,走出课堂的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愿意去做,这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客观上讲,身临其境,见其人,面其物,闻其声,历其事,边看边想,有利于掌握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方法。
调查了解事物的经过和人物的活动,便于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关系。
这是一条丰富生活的途径。
只有在丰富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联想力写出好文章。
例如写《秋天的校园》《美丽的家乡》《街头见闻》《一位售货员》等,我都带同学走出教室,现场指导,同学们边看边记,调查了解。
掌握材料,再回到教室动笔,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2.坚持以学定教的习作方法指导,让学生能写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
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在“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评价不仅有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还应能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备考之我见PPT精品课件

2021/3/1
实行文理分科 大讨论的反映
话题的昭示
炼,表达出特定的情感态度、价
值理念与人文思想。
11
二、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2021/3/1
12
《考试说明》在“写作”部分上有些许变化
其一.对错别字的要求更加明确,更加严格。 去年要求“(评卷时,每一个错别字扣1 分,重复的不计)”,今将括号去掉,明 确要求“书写错误的,每一个错别字扣 1分”。
2021/3/1
5
注重和强调哲理思辨,是我省这四年
命题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无论是话题
作文、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需要考
生对生活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能掠去浮华,
探求现象背后的实质,用辩证眼光去理解、 分析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其实,这种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符
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思维发展的需
要,也契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培育科学理 性精神”的写作教学目标。
“要求考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要有新的体验和认识”
——王大绩(北京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2021/3/1
4
2、考查功能
——强化写作的思维品质
06年的“读”,按提示来联想和想象,应该去深入地“读” 自己、“读”人生、“读”社会,这就要求考生要认识自我,阐 述富有个性的自我评判,这样的文章才有深度和力度。
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这道题非常注重考查学生的想象 能力、审题能力和写作思维能力。如果考生注重这些,那么他一定 会就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进行判断分析,思考提炼,表达出特定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人文思想。这样的文章才会脱颖而出。
2021/3/1
6
3、命题形式
——与全国整体风格吻合
2021/3/1
高考满分作文标准

高考满分作文标准《高考满分作文标准之我见》篇一《真实最重要》话说这高考满分作文呢,就像一道独特的菜。
那标准啊,头号要素就是真实。
我记得有回参加学校的作文比赛,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
我同桌呢,就开始编故事,什么在森林里救了一只小鹿,还跟小鹿成了朋友之类的,那故事编得那叫一个玄幻,就差没和小鹿一起大战外星人了。
可我呢,就写了一件特真实的事。
那天我去菜市场,看到一个老奶奶在卖自己种的小青菜。
那些青菜啊,绿油油的,根上还带着湿润的泥土呢。
老奶奶手法很熟练,用稻草把青菜一小把一小把地捆起来。
这时来了个蛮不讲理的人,非说老奶奶的青菜不新鲜,还乱踩了几脚。
我就挺身而出,和那个人理论了起来,最后在周围人的帮助下那人灰溜溜地走了。
我和周围的人一起帮老奶奶把青菜又整理好。
这事儿虽然小,但写在作文里满满当当的都是真实的情感。
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做的实实在在写出来。
这可比那些瞎编的假故事强多了。
高考的满分作文也一样,得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你的真实,就像能透过文字看到接地气的生活一样。
从真实的事情里挖掘出真实的情感,把它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间,这作文就像有了魂儿一样。
篇二《紧扣主题是关键》在我看来,高考满分作文标准里,紧扣主题就像火车沿着轨道跑一样重要。
就拿我上次写旅游经历的作文来说吧。
作文题目要求是写一次让自己有收获的旅行,我一同学想着自己去上海迪士尼玩很精彩,就开始大写特写在迪士尼乐园玩的那些刺激项目,什么创极速光轮啦,飞越地平线啦,写得那是天花乱坠。
可是他完全忘记了这个旅行最大的收获是啥。
而我呢,我写去乡下爷爷家的经历。
我爷爷家在一个小村庄,那村庄四面环山,山上种满了竹子。
我刚到爷爷家时有点不适应,觉得农村啥都不如城市方便。
然后我跟着爷爷去田里干活,爷爷教我怎么分辨稗草和稻谷。
我那时候笨手笨脚的,总是拔错。
但是爷爷特别有耐心,一点点教我。
在和爷爷相处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尊重劳动、珍惜粮食,这才是我的收获呀。
高考作文之我见

高考作文之我见评委眼中的“高考作文”很幸运的,我参加了西南科技大学第一届“食尚”征文大赛的评委工作。
大赛一共收到来稿300多篇,第一天,我们必须将这300多篇稿子一篇一篇的看,并初选出30篇优秀的稿子。
最开始看稿子,大家都很有信心,因为很新奇,第一次当评委参加评选工作,所以稿子看得很认真,每一句话都仔细的读过,打分的时候也是每篇文章都想了又想才把分打上。
而且打分的时候会根据文章的总体结构、开篇布局、语言表达、思想内涵等多方面来考虑。
这时看的稿子,评分会很公平,因为我认认真真看过每一句话。
这样持续看了大约10篇稿子,就有些不耐烦了。
看稿子不再每句话都仔细研究一番——开头和结尾细细的看,中间部分就大概的浏览过来——不光是我不愿意看,时间也不允许我一句话一句话的慢慢读。
打分的时候就没开始那10篇稿子那样细了,更多的时候是给个印象分数了。
字写的好坏和语言表表达占了很大的比例,因为失去了新奇后,看到很漂亮的字和很美的语言会让人心情保持不错的状态,给个高分是很正常的。
但是字是龙飞凤舞、需要考古专家级人物才能认出;10个句子9个不通顺,我能给你高分吗!?这是征文,不是平时上作文课!(高考作文也一样,这是高考,不是平时日记!)看了快一半——也就是差不多100篇稿子时,就到了第三个境界了——这时候看稿子早已经让人变得麻木了。
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要完成200篇稿子的任务,能不麻木吗!?所以中间部分全部不看。
首先看字,如果字写得比较好,就继续看第一段。
字写得不好,先给个7分放一边;(总分为10分,能进入前30名的稿子分数至少要在8分以上。
)字写得不错,就继续看第一段,如果第一段没什么新意,给7.5分,同样丢在一边乘凉去;第一段写得很有吸引力——至少要有让我继续看下去的欲望,就看看结尾。
结尾处理得不错的,中间浏览过来,优秀的给个9分甚至更高分数,中间处理一般的也可以给8分以上。
当时间已经不多,但手中的稿子还有一大叠的时候,就只有采取一个很不人道的方法——悄悄看看其他评委给的多少分,再适当的改一下便成了自己的分数——这完全不能怪我,不是我不想将稿子看完,是因为我确实没时间了!如果当中有你的稿子,你就自认倒霉吧!(其实也不能这样说,或许就因为你的字写得好,一个评委给你打的分很高,其他的人看了之后也就给了你很高的分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1期2015年3月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Vol.31.No.1Mar.2015高考作文指导之我见曲 静*(大连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21)摘 要:占60分考分的作文历来是高考语文复习的重点。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行文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在高考作文复习中,要在充分地分析近年来作文考试情况的基础上,对这两者进行重点打磨。
关键词:高考作文;考情分析;复习见解中图分类号:G632.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8X(2015)01-0052-03 在语文高考中,作文占60分的考分,因此历来是语文学科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师不但要认真分析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情况,更要指导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去正确地立意、构思行文。
一、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分析在作文复习中,我们反对投机取巧的“扣题”,但是必须分析近年来的考情,以便掌握高考作文的内容走向、深度与难度的要求,指导学生复习才会避免盲目性。
不论是2013年的考题“珍珠与沙子”,还是2014年的“灯光与星光”都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辽宁的作文材料与寓言式虚拟生活渐行渐远,而向真实生活靠拢。
循着这样清晰的思路复习备考,一是善于从自己的人生经验里感受命题的思想,二是敢于从朴实的社会法则中提取命题的旨意。
以2014年的作文材料为例,霓虹闪耀是一种美,星汉灿烂也是一种美。
前者是现代美、科技美、智慧美、创造美、都市美,是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富足;后者是自然美、古朴美、原始美、田园美、山野美。
当然也各有不足,前者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等副产品,后者则享受不到现代科技文明带给现代人的方便、快捷、繁荣、富足。
具体来说,考生既可着意赞美现代文明的进步和辉煌,这个角度和九零后的人生经验相吻合;也可侧重表达怀古之幽情,这个角度适合对古文化有一定研究的文科学生;既可以从“发展与保护”等比较现实的角度展开,也可以从“星火与灯火”等比较诗意的角度入手,不论是写出真情实感还是能捕捉到美是人类千年不变的永恒追求都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应试作文。
当然,可以各有侧重,但都不该忘记辩证说理,不能把话说得过于极端和绝对,不能为了证明自己角度的正确而将对方的角度一棍子打死。
再看一下全国的作文材料,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全国大纲卷的“农民在得到帮助后努力回报”的材料,新课标1的“山头过独木桥”,还是新课标2的“禁止给野生动物喂食”的材料,都有一个共性:关注现实,角度多元,传播正能量,注重辩证看问题。
这三则材料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的小事件,作文题不再面目矫情,充分接地气,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深度可挖。
这与辽宁的作文材料内容大同小异,命题万变不离其宗,是有新意的社会内容和时代精神,且题目有所发散而具选择性。
具体一些说,高考作文命题,值得特别重视的,是青年如何正确地看待社会人生中的大事小情,既就事论事,又要有所探究、有所前瞻,高看一等,而思考的方向不要离开社会的主流意识,整体表达要积极、进取、健康、美好。
二、作文指导中的立意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立意。
立意的深浅直接反映出考生的思想深度。
从新材料作文出现至今,关于立意的要求发生了三次变化。
从“选择一‘个’角度”到“要求选‘准’角度”到2014年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出题者越来越注重立意的中心角度,即最佳角度。
角度应该怎样界定呢?按照通常的所见,简单说有四个: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其他)角度、沾边角度。
也就是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就是好的角度。
怎样才能选好角度是考生最关心的,只要符合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要求即可,顾名思义,“内容”就是材料的表层信息;“含意”就是深层信息。
明确了以上的重要元素后,在指导学生审题立*收稿日期:2015-01-13作者简介:曲静(1979-),女,辽宁大连人,中学一级教师。
意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
具体立意的方法操作如下:一是要训练学生阅读材料的习惯———咬文嚼字;二是训练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探究因果;三是训练学生挖掘深层含意的能力———性质取向;四是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好习惯———辨识客观。
其中一二是三四的基础,三四是针对近年来材料作文对立意新要求的具体做法。
性质正确,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确保话题的准确性,不要一叶障目,抓只言片语。
在性质正确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
例如有这么一则材料:山石对卵石说:“我是真正的石头。
你看我体肤粗糙,棱角分明,血性方刚。
我和我的兄弟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形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根据这一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立意:第一步,咬文嚼字得出山石话中的“真正”是它后文叙述的原因;而卵石的“还是”是它回话中的着眼点。
第二步,探究因果:山石看不起卵石的原因是它只看到了卵石的外形而忽视了其价值和作用。
第三步,是最重要的,挖掘材料深层含义(性质取向)得出:两者的共同话题是在讨论各自的特点和价值。
第四步,由辩证分析得出:不论是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还是体肤平滑、肌理莹润,只要能物尽其用就是有价值的,也就都是“石头”。
通过理顺,得出这样的立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无论是什么人都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优势,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都可以成就人生的辉煌。
以这样的哲理感悟为基点立意行文,便是切合材料主旨的。
由此,可作出具体的立意:(1)保持本色之美;(2)追求人生的个性之美。
山石无棱角无以显壮美,卵石不圆润无以显温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美丽着。
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抛弃了平庸,成就了伟大。
平凡不是错,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精彩和个性,生命就有价值。
但如从“山石”得出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不阿,有骨气,有气节,或从“卵石”的角度,得出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融合中,变得成熟、稳重等角度去立意,就背离了“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和选“准”角度的新材料作文要求,又回到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中的一“个”角度和选“准”角度的老要求上了。
三、作文指导中的布局与谋篇对于高三的应考生,先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议论文是首要的任务,其重要意义远远大于一篇辞藻华丽却说理不透彻的所谓美文,这也是高三一轮作文复习的主要任务。
结构严谨,条理清淅,尤其重要。
学生有明确的结构意识,按照每段的任务去完成,就不会出现一讲道理就迷糊,这句说完不知道下句该说些什么,逻辑混乱等状况。
议论文的结构大致分四种:总分式、对比式、并列式、递进式。
其中并列式是初写者最容易掌握的,递进式是说理最透的。
针对现在高考作文对辨证思维的重视,推荐学生使用递式式,即使采用了并列式,最好也是各分论点间呈现递进关系。
写议论文时,各个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其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这就是层进式的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是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也可以是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集中。
安排议论文层进式论证结构的主要方法有:三步法。
即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路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譬如以“提倡奉献精神”为题,可这样布局:在提出“我们要有奉献精神”的中心论点后,先解释“什么是奉献”;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述提倡奉献的意义:奉献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从“怎么办”的角度,谈怎么奉献:不计报酬地做好本职工作,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服务等。
“什么是奉献”“为什么提倡奉献”“怎样奉献”的过程,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层层相因,步步深入的。
不过,在分析说理时,并非平均使用笔墨,而应根据文章行文的需要有所侧重,灵活运用。
四步法。
即按照“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思路行文。
譬如围绕“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这一中心论点分析说理时,先摆出发展经济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的诸多现象:盲目地乱砍乱伐、盲目开发矿产资源等;接着分析其原因:一心为了获得眼前的经济利益,为了完成经济指标,没有科学的规划,没有法规保障等;然后分析其危害:资源浪费、枯竭,环境恶化;在此基础上论述其根源:缺失科学发展观,缺失长远发展观;最后重申观点,发出号召。
这种布局结构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环环相扣,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层进式结构。
·35·曲 静:高考作文指导之我见分解法。
即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它们之间的关系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由小到大、由大到小。
分层论述时可用“不仅……而且……”“……况且”“进一步说……”“还应着重指出……”等词语过渡,以此来反映层次间的递进关系。
譬如以“挫折也是一种财富”为题,可以这样布局:先转引一则格言,指出其含义,提出与题目一致的观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联系实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一是重大的成功往往是经过一波三折方才获得;二是挫折能磨练人,使人逐渐走向成熟;三是挫折能给人教训,能让人从中找到正确的道路;最后归纳全文,提出希望。
分析说理时,要注意几个分论点间并非并列关系,而应体现思维的推进意识在讲解的时候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劝学》《师说》《六国论》来进行。
议论文的最终任务是阐明一个道理并明确如何做,因此要训练学生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行文方式,一贯到底,不旁骛,不易辙。
当然,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只是立意和结构就能完成的,它还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论证方法多样,形象丰富;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文句有一定的表现力;有个性色彩等,这其中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是在一轮期间着手进行的教学内容。
首先进行量的积累,每周一则热点新闻,一则正面材料,一则反面事例,教师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整理,结集成册。
其次指导学生写作时要以正面为主,以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三观”做为选材的标准,坚持“三不”:雷区不用,不详不用,太俗不用;最后,开设专题培训学生一材多用的能力,努力做到材料可以为论点贴身服务。
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谈古论今,纵横天下,构成强大的说理阵容。
笔者认为,可拟出一些吸引阅卷者眼球的好标题,加强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训练,再针对平时作文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个别训练,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责任编辑:惠人]Views on Composition Guidance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QU Jing(Affiliated Senior High School,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China 116021)Abstract:The composition section accounts for 60points in Chinese test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and it is the review focus of the test.Conception is the soul of the composition,and structure is thekeel.In composition review,teachers and students need improve the two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thoroughanalysis of composition exam situation of recent years.Key words:the composition secti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analysis of exam situation;opin-ion about review·45·大连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