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碱法脱硫
双碱法脱硫原理

双碱法脱硫原理双碱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两种碱性吸收剂进行脱硫反应,从而达到减少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的目的。
这种脱硫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双碱法脱硫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钙。
而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是一种强碱性物质,能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
在双碱法脱硫过程中,烟气首先经过除尘器去除颗粒物后,进入脱硫塔。
脱硫塔内喷洒了含有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吸收液。
当烟气通过吸收液时,其中的二氧化硫会与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钙和硫酸钠。
这些生成物会被吸收液吸收,并沉淀到底部的浆液中。
接下来,我们来解释一下脱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钙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 Ca(OH)2 → CaSO3 + H2O。
而当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会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 2NaOH → Na2SO3 + H2O。
通过上述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双碱法脱硫的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硫酸钙和硫酸钠,从而达到脱硫的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高效地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双碱法脱硫原理简单而有效,通过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硫转化为无害的硫酸盐,从而达到减少烟气排放中二氧化硫含量的目的。
这种脱硫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对于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双碱脱硫法

双碱脱硫法双碱脱硫法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应用于燃煤电厂和工业锅炉等设备中。
本文将从原理、工艺流程、优缺点等方面对双碱脱硫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双碱脱硫法是利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两种碱性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和水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反应式如下:Ca(OH)2 + NaOH + SO2 → CaCO3 + Na2SO3 + H2O二、工艺流程1. 石灰石粉料制备:将石灰石经过粉碎、筛分等处理得到符合要求的粉末。
2. 双碱混合液制备:将适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 烟道进口喷雾:将双碱混合液通过喷雾器喷入烟道进口处,与烟气充分混合。
4. 反应吸收:在高温下,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双碱混合液中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5. 烟道出口除尘:经过反应吸收后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物和水分,需要通过除尘器进行处理。
6. 双碱混合液循环:将经过除尘处理后的烟气中所含有的双碱混合液回收,并通过循环泵送回烟道进口处,循环使用。
三、优缺点1. 优点:(1)适用范围广:双碱脱硫法适用于高硫燃料的脱硫,包括燃煤电厂、工业锅炉等设备。
(2)脱硫效率高:双碱脱硫法对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较高,可以达到90%以上。
(3)操作简便:双碱脱硫法的操作比较简单,易于控制。
2. 缺点:(1)产生大量废水:在反应吸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需要进行处理。
(2)成本较高:双碱脱硫法需要使用大量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成本较高。
(3)对设备腐蚀性大:双碱混合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容易对设备产生损坏。
四、总结双碱脱硫法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两种碱性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和水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该技术适用范围广、脱硫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产生大量废水、成本较高、对设备腐蚀性大等缺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双碱法脱硫技术方案

双碱法脱硫技术方案一、技术原理双碱法脱硫技术是指通过两种不同的碱性溶液进行喷淋吸收,分别是强碱溶液和弱碱溶液。
在煤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气体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然后与弱碱溶液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
通过这种连续喷淋吸收的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脱硫效果。
二、技术步骤1.煤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预处理系统,经过除尘处理后,进入脱硫吸收塔。
2.在脱硫吸收塔中,将强碱溶液喷淋到烟气中,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盐。
3.经过强碱溶液的吸收后的烟气,接着喷入弱碱溶液中进一步吸收。
4.吸收后的烟气经过除雾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出去。
5.产生的硫酸盐和硫酸钙沉淀通过后续处理,可以再生利用或者进行安全处理。
三、优势和应用1.高效去除二氧化硫:双碱法脱硫技术通过连续喷淋吸收的方式,能够实现对烟气中二氧化硫的高效去除,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
2.适应性广:该技术适应性强,可以适用于各类燃煤锅炉和燃烧设备,对烟气中的硫化物都能够有效去除。
3.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相对于其他脱硫技术,双碱法脱硫技术的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同时还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4.对环境友好:该技术在脱硫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处理后的废水和废渣可以进行合理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双碱法脱硫技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燃煤脱硫技术之一,具有高效去除二氧化硫,适应性广,投资和运行成本低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在煤燃烧过程中,使用双碱法脱硫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硫排放,保护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矿山、化工和冶金等行业的气体脱硫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完整版)双碱法脱硫

双碱法脱硫技术介绍碱法 , 脱硫 , 技术(一)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介绍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
传统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
结垢堵塞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更甚者严重影响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尽量避免用钙基脱硫剂的不利因素,钙法脱硫工艺大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强制氧化系统(曝气系统),从而增加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用廉价的脱硫剂而易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单纯采用钠基脱硫剂运行费用太高而且脱硫产物不易处理,二者矛盾相互凸现,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
(二)双碱法脱硫技术工艺基本原理双碱法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
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
双碱法脱硫工艺降低了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适用于中小型锅炉进行脱硫改造。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启动脱硫剂,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打入脱硫塔洗涤脱除烟气中 SO2 来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然后脱硫产物经脱硫剂再生池还原成氢氧化钠再打回脱硫塔内循环使用。
脱硫工艺主要包括 5 个部分:(1)吸收剂制备与补充;(2)吸收剂浆液喷淋;(3)塔内雾滴与烟气接触混合;(4)再生池浆液还原钠基碱;(5)石膏脱水处理。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同石灰石 /石灰等其他湿法脱硫反应机理类似,主要反应为烟气中的 SO2 先溶解于吸收液中,然后离解成 H+和 HSO3- ;使用 Na2CO3 或 NaOH 液吸收烟气中的 SO2,生成HSO32- 、 SO32-与 SO42-,反应方程式如下:一、脱硫反应:Na2SO3 + SO2 → NaSO3 + CO2 ↑ (1)2NaOH + SO2 → Na2SO3 + H2O ( 2) Na2SO3 + SO2 + H2O → 2NaHSO3 ( 3)其中:式( 1)为启动阶段 Na2CO3 溶液吸收 SO2的反应;式( 2)为再生液pH 值较高时(高于 9 时),溶液吸收 SO2 的主反应;式( 3)为溶液 pH值较低( 5~9)时的主反应。
双碱法脱硫介绍范文

双碱法脱硫介绍范文烟气吸收是双碱法脱硫的第一步,该步骤是将脱硫烟气通过吸收塔,并将其与两种碱性溶液接触,使二氧化硫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硫代硫酸盐。
通常选择较强碱性的钠碱作为第一碱液,由于其与二氧化硫反应速率较快;而选择较弱碱性的亚硫酸钠溶液作为第二碱液,它可以用来再生第一碱液。
再生是双碱法脱硫的第二步,该步骤是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硫与碱溶液中的硫代硫酸盐反应,生成亚硫酸盐。
具体操作是将第一碱液与空气接触,使硫代硫酸盐中的硫化物氧化生成亚硫酸盐。
亚硫酸盐可以用于再生第一碱液,并将亚硫酸盐溶液再次注入吸收塔中继续脱硫反应。
脱硫产物处理是双碱法脱硫的最后一步,该步骤是对脱硫产物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
脱硫产物主要包括由钠碱溶液中生成的硫代硫酸盐和由亚硫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亚硫酸盐。
这些产物可以用于其他工业过程,例如制备硫酸或者转化为其他有用的化学品。
1.高效脱硫:双碱法脱硫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使排放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大幅降低,符合环境排放标准。
2.碱液再生循环:通过再生亚硫酸盐,双碱法脱硫实现了对碱液的再生循环利用,减少了碱液的消耗和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灵活性:双碱法脱硫技术适用于不同煤种和煤质的烟气脱硫处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操作灵活性。
4.除硫效果稳定:由于双碱法脱硫同时采用了强碱和弱碱,碱度互补,因此可以保证脱硫效果的稳定性。
然而,双碱法脱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操作复杂:双碱法脱硫工艺流程相对复杂,操作和管控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2.需要较大投资:双碱法脱硫设备和系统需要一定的投资,包括吸收塔、再生系统、再生风机等,这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成本。
3.碱液腐蚀问题:由于双碱法脱硫涉及到碱液的使用,存在腐蚀问题。
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来解决腐蚀问题,增加了工程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总之,双碱法脱硫作为一种重要的烟气脱硫技术,具有高效脱硫、碱液循环利用等优势。
(完整版)双碱法脱硫

(完整版)双碱法脱硫双碱法脱硫技术介绍碱法, 脱硫, 技术(一)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介绍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
传统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
结垢堵塞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更甚者严重影响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了尽量避免用钙基脱硫剂的不利因素,钙法脱硫工艺大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强制氧化系统(曝气系统),从而增加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用廉价的脱硫剂而易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单纯采用钠基脱硫剂运行费用太高而且脱硫产物不易处理,二者矛盾相互凸现,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
(二)双碱法脱硫技术工艺基本原理双碱法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
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
双碱法脱硫工艺降低了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适用于中小型锅炉进行脱硫改造。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启动脱硫剂,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打入脱硫塔洗涤脱除烟气中SO2来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然后脱硫产物经脱硫剂再生池还原成氢氧化钠再打回脱硫塔内循环使用。
脱硫工艺主要包括5个部分:(1)吸收剂制备与补充;(2)吸收剂浆液喷淋;(3)塔内雾滴与烟气接触混合;(4)再生池浆液还原钠基碱;(5)石膏脱水处理。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同石灰石/石灰等其他湿法脱硫反应机理类似,主要反应为烟气中的SO2先溶解于吸收液中,然后离解成H+和HSO3-;使用Na2CO3或NaOH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HSO32-、SO32-与SO42-,反应方程式如下:一、脱硫反应:Na2SO3 + SO2 →NaSO3 + CO2↑(1)2NaOH + SO2 →Na2SO3 + H2O (2)Na2SO3 + SO2 + H2O →2NaHSO3 (3)其中:式(1)为启动阶段Na2CO3溶液吸收SO2的反应;式(2)为再生液pH值较高时(高于9时),溶液吸收SO2的主反应;式(3)为溶液pH值较低(5~9)时的主反应。
双碱法脱硫工艺

双碱法脱硫工艺钙钠双碱法脱硫工艺,简称双碱法。
该法主要是脱除气体中的SO2 气体。
适用于锅炉烟气、焦炉气、锅炉生产废气等的脱硫。
一、工艺特点钙钠双碱法是先用钠碱性吸收液进行烟气脱硫,然后再用石灰粉再生脱硫液,由于整个反应过程是液气相之间进行,避免了系统结垢问题,而且吸收速率高,液气比低,吸收剂利用率高,投资费用省,运行成本低。
1、以NaOH(Na2CO3)脱硫,脱硫液中主要为NaOH(Na2CO3)水溶液,在循环过程中对水泵、管道、设备缓解腐蚀、冲刷及堵塞,便于设备运行和维护。
2、钠基吸收液对SO2 反应速度快,故有较小的液气比,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一般》90%。
3、脱硫剂的再生及脱硫沉淀均发生于塔体避免塔内堵塞和磨损,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4、以空塔喷淋为脱硫塔结构,运行可靠性高,事故发生率小,塔阻力低,△P W 600P&二、工艺原理1 、反应原理SO2 吸收反应:Na2CO3+ SO2—Na2SO3+ CO2 T吸收剂再生反应:CaO+ H2O-Ca(OH) 2Ca(OH) 2+ Na2SO3+ H2O—2NaOH + CaSO3+ H2O2、工艺流程采用锻钢炉的烟气经换热降温至W 200r,经烟道从塔底进入脱硫塔。
在脱硫塔内布置若干层数十支喷嘴,喷出细微液滴雾化均布于脱硫塔溶积内,烟气与喷淋脱硫液进行充分汽液混合接触,使烟气中SO2 和灰尘被脱硫液充分吸收、反应,达到脱尘除SO2 的目的。
经脱硫洗涤后的净烟气经塔顶除雾器脱水,经脱硫塔上部进入烟囱排入大气。
脱硫循环液经塔内气液接触除SO2 后,经塔底管道流入沉淀池在此将灰尘沉淀下来,清液经上部溢进入反应再生池,在池内与石灰乳液制备槽引来的石灰乳进行再生反应,再生液流入泵前循环槽补入Na2CO3,由泵打入脱硫塔顶脱除SO2循环使用。
其中再生产出的CaSO3及烟气中过剩氧生成的CaS04于沉淀池中沉淀分离三、工艺优势1、烟气系统来自锻钢烟气经烟道引风机直接进入脱硫塔。
双碱法脱硫的工作原理

双碱法脱硫的工作原理
双碱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烟气吸收:烟气经过预处理后,进入脱硫塔。
脱硫塔内设置了大量喷淋装置,喷淋液是由一种碱性溶液(双碱法中通常使用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和另一种碱性溶液(通常使用的是氨水)组成。
烟气通过喷淋液的洗涤,硫化物被溶解在溶液中。
2. 反应:在喷淋液中,氨水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硫代硫酸盐和氯化钠。
同时,溶解的SO2也与溶液中的氨发生反应生成硫代硫酸盐。
3. 氧化:反应产物中的硫代硫酸盐需要经过氧化反应转化为硫酸盐。
在双碱法中,常使用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通过加入氧气使硫代硫酸盐氧化为硫酸盐。
4. 产物分离:经过氧化反应的产物中的硫酸盐留在溶液中,而氯化钠则以固体形式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沉淀和过滤等步骤,将固体的氯化钠与液体的溶液分离。
5. 再生吸取液:产物分离后,氨溶液经过再生装置将硫酸盐再生为硫醇。
再生后的氨溶液可以重新循环使用,将生产出的硫醇输送到硫酸加工装置进行进一步处理。
6. 脱水:从脱硫塔中排出的废液需要经过脱水处理,将其中的水分剥离出来。
常用的脱水方法有压滤、离心或蒸发等。
通过这些步骤,双碱法脱硫技术能有效地将烟气中的硫化物去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 O H ) 2 ( s )  ̄C - a ( O H ) 2 ( a q ) C a ( O H ) 2 ( a q )  ̄ - - - C a 2  ̄ + 2 0 H 一
在溶液中, s 0 , 和H S O 与 部分溶解的石灰反应 :
S O 3 2 - + C a 2 +  ̄ , - - C a S O3 ( s )
S 0 2 ( a q ) + C a S O 3 ( a q ) + H 2 0 ( 1 ) = C a ( H S 0 3 ) 2
C a S O , 的产生使石灰进一步溶解。当吸收液的 P H值控制得较 低时 , 循 环 吸 收液 形 成 了 C a S O , 和C a ( H S 0 3 ) 的混 合 物 , 该 混 合 物 以
缓 冲液的性质存在 , 使吸收的 P H值保持相对平稳。但 由于属于钙 基循环 , 吸收效率 比纳基循环要低 , 为 了提 高脱硫效率 , 通过 向浆液 中增加【 N a + ] 。f l  ̄ T[ N a  ̄ ] 活性 比较高 , 吸收时[ N a + ] 首先 与 s 0 发生反
应, 生成 N a 2 S O 3 和N a H S O 3 。 2 Na R+ S O2 +H2 0 Na 03 +2HR 工 艺水 系 统 由工 艺 水 箱 、 工 艺 水 泵及 配 套 管 线 组成 。 由于 系统 Na R+S O ̄ H2 0 Na HS O3 +HR 中水 不 断蒸 发 以及 外 排 部 分 脱 硫 液 , 造成系统的失水 , 通 过对 脱 硫 然后 N a  ̄ S O , 和N a H S O , 与[ C a  ̄ 3 反 应生 成对 应 的钙 盐 。 剂制备 , 除雾 器 及 系 统 管线 冲洗 的补 水 维持 系 统 的水 平 衡 。 1 - 3烟 气 系统 N a 2 s 0 3 + C a R 2  ̄ - C a S O 3 + 2 N a R 锅 炉 的 烟 气 流 程 为 :锅 炉 一 除尘 器 一 引风 机 一 脱 硫 装 置 一 烟 2 Na HS O3 + C A R 2 .  ̄ - - - C a ( HS 03 ) 2 十 2 Na R [ N a + ] 在 整 个 系 统 中没 有 变 化 , 相 当 于起 到催 化 剂 的作 用 , 提 高 囱, 烟道另设旁路 , 当脱 硫 系 统 出现 故 障 时 能 在 最短 时 间 内将 烟气 切换至旁路 , 确保 锅 炉 安全 运 行 。烟气 系统 设 备包 括 吸收 塔 进 出 口 了脱 硫 效率 。 烟道 、 进 口挡板 、 旁路挡板及烟气膨胀节 。 所有暴露在腐蚀性环境中 3工艺流程简介 的烟 道 采用 树 脂 内 衬加 以保 护 。 3 . 1烟气 系 统 1 . 4 脱 硫塔 及 脱 硫液 循 环 系统 烟气从引风机进入吸收塔 , 经三层喷淋层逆流而上 , 与顶部下 吸 收 塔 是 能 强 化 吸 收 的 塔形 , 吸 收 塔从 下 至 上 由塔 釜 、 烟 气进 来 的脱硫液充分接触并使脱硫液雾化而完成脱硫反应 , 脱硫后 的烟 口、 喷淋层 、 除雾层 、 烟气出口几个部分组成 。脱硫液采用内循 环吸 气经 两层 除雾 器脱 水 后进 人 烟 道 , 进 而 去 烟 囱排放 。 收方式 , 吸收 了 S O : 的脱 硫 液 流 入塔 釜 , 再 由循 环 泵 送 至 喷淋 层 , 通 3 . 2 制浆 流 程 过 喷 嘴 雾 化为 液 滴 , 全 面覆 盖 整 个 塔 体截 面 , 形 成 良好 的雾 化 区域 , 石 灰送 人 石 灰 储 仓 , 在加灰时 , 将 石 灰 由 电动 锁 气 器 送 人 螺 旋 并与从下至上 的烟气逆 向对流充分接触,使脱硫剂和烟气 中的 S O : 称, 计 量 后 放 人化 灰 器 进 行 充 分 搅拌 , 在 石灰 浆 液 罐 液 位 低 时 自动 完成传质过程 , 达到净化烟气 的目的。 为 了有效控制脱硫剂浓度 , 根 经化灰泵送入浆液槽 , 再将石灰浆液泵送人脱硫液系统。 据进出 口 S O 浓 度 及 烟 气量 的变 化 控 制 循环 泵 的频 率 , 从 而 控 制加 3 . 3吸 收塔 系 统浆 液循 环 系 统 入塔釜的脱硫剂量 ,实现对脱硫液 中脱硫剂浓度相对稳定 的控制 , 塔底 出来 的脱硫液与石灰浆液 由喷淋泵打到塔板上进行脱 硫 保 证 脱 硫 效率 。 反应 , 其 中一 部 分从 排 出泵 出 口送入 缓 冲池 缓 冲 。 在 塔板 内吸 收 S O 吸收塔 内设三层喷淋层 , 每层喷淋配置一台浆液循环泵 , 根据 之后 的脱 硫 液 沿塔 壁 自流入 塔 釜 。 机组负荷及 S O : 的变化采取灵活的运行方式 , 可保持稳定 的脱硫效 3 - 4 出渣系 统 流程 果。 缓冲池中的脱硫液由渣浆泵打入压滤机脱水 , 脱水后 的脱硫渣 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顶部 , 用于分离烟气 中夹带的雾滴 。除雾 定期外运 , 滤液 自流入滤液池 , 以备化灰用。 器 采 用 两 级 除雾 方 式 , 除 雾器 由数 块 非 金 属 折 流 板 组 成 , 烟气 在通 4结 束 语 过 除雾 器 时 , 惯 性 力 阻 止 液滴 随气 体 流 动 并 收 集 , 除 掉 了塔 内 被 烟 开 封 龙 字化 工 锅 炉 烟 气 经 过 双碱 法 脱 硫 后 , 实践证实 , 脱 硫 效 气 带 走 的 细小 雾 滴 ,经 过 除 雾 的烟 气 气 流 离 开 除雾 器 而 排 出塔 外 。 果较好 , 处 理后 的 烟气 符 合 《 锅炉 大 气 污染 物排 放 标 准》 。 为 了避 免 烟 气 中带 来 的细 小 尘 粒 在 除 雾 器 上 的粘 附 而造 成 阻力 增 参 考 文献 【 1 】 郝吉明, 马广大, 王书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M]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 加 和堵塞 , 在除雾器的上下方设置 了 自动喷淋清洗装置 , 冲洗 水由 工艺水泵供给。 2 01 0, 1 . 脱 硫 液 由于 吸 收 S O : 将 不断 积 累 亚 硫 酸钙 、 亚硫 酸 钠 及 少 量 的 [ 2 】 马广大, 等.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 ̄ l f [ M]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 0 1 0 , 9 . 硫 酸钠 , 为 了避 免 脱 硫 液 中盐 的不 断 富集 , 利用 浆 液 排 出泵 将 吸 收 塔 内的 浆 液定 时 定 量排 往 渣 处理 系 统 。 2 工作 原 理 双 碱 法 反 应机 理 复 杂 , 主 要 反 应 为 烟气 中 的 S O : 先 溶 解 于 吸 收
C a O + H 2 0 = C a ( O H ) 2
开封龙宇化工 3 * 4 5 T / H锅炉 烟气 采用喷淋吸收塔作为吸收设 备、 石灰和钠碱作为脱硫剂的双碱法脱硫工艺 。系统采用一炉一塔 的配置方式 , 独立部分包 括烟气系统 、 吸 收塔 系 统 、 脱 硫 液 循 环 系 统; 共 用 部 分 包 括 脱 硫 剂 制 备 与 输 送 系统 、 工业水 系统 、 渣 处 理 系 统、 电气及 自动 化 控制 系统 。 吸 收塔 的 投入 和 退 出 , 每 台锅 炉 相对 独 立, 当一 台锅炉停运 时, 退出相应 的吸收塔 , 并停 止补充脱硫剂 , 使 本单元停运 , 而共用部分和其他运行的吸收塔仍然可 以继续运行。 1各 系 统 简介 1 . 1脱 硫 剂 制备 及 输 送 系统 脱硫 剂 主要 设 备 有 石 灰 储 仓 、 化灰器 、 化灰泵 、 石 灰 浆 液罐 、 浆 液泵 、 搅拌器等 。 石灰粉通过石灰罐输送至石灰储仓存放 , 根据工艺 需 要 定量 将 石 灰 粉送 至 化 灰器 , 采用 滤 液 及 工 艺来 水 混 合 搅 拌 制成 脱硫浆液 , 由化 灰泵将脱硫浆液送到石灰浆液罐 , 通过石灰浆液泵 送 至 烟气 脱 硫 系统 中 。
关键 词 : 双碱法 ; 烟气; S O 2
引言
液中 , 然后 离 解成 H 和 HS O f : S 0 曲 S 0 a q ) S 0 2 ( a q ) + H O ( 1 ) = H + H S O 3 -  ̄ . - - - 2 H + + S O 3 2 - 石灰 的溶解 度 是 十分 低 的 , 其 溶 解 反应 式 为 :
工 业 技 术
2 0 1 4 年 第3 1 期l 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谈 双碱 法脱 硫
刘冬 生 郝 纪 委 韩 元 培
( 河南能源 河 南 开封 4 7 5 2 0 0 )
摘 要: 开 封 龙 宇 化 工锅 炉 烟 气 采 用喷 淋 吸 收 塔 作 为 吸 收设 备 、 石 灰 和钠 碱 作 为脱 硫 剂 的 双碱 法 脱硫 工 艺 , 保 证 了脱 硫 工 艺 的 先进 性 和 可 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