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周考(四)语文试题(原卷版)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37分)(一)基础知识(共2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修葺凝涕捣衣砧回眸一笑B.岩霏訇然东南坼戎马生涯C.舟楫刈旗工技击踌躅满志D.俳优逸豫暴霜露切中肯綮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
此二人均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王孟”。
C.苏洵,北宋著名散文家,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三苏”。
D.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六朝以来的骈偶之风。
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3.下面对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鹿门月照开烟树”中的“开”字用词生动,意境全出。
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竞消,树影清新。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高蹈出世、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
4.下面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描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三)语文试题 含答案

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的思想、学识,可以从两个源泉中得来:一、从过去学者的遗籍;二、从社会、人生与自然的直接观察。
第一种思想的源泉叫做“读书”,第二种思想的源泉叫做“自主的研究”,或“自主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源泉孰优孰劣?读书,是把前人的思想重复思想一遍。
这中间有两种好处:一、脑力经济:前人由无数直接经验和研究得来的有价值的思想,我们可以不费许多脑力就得着了;二、时间经济:前人用毕生的时间得着的新发现,像开普勒定律,我们可以在一小时的时间内就领会。
所以读书确有很大的价值。
但读书最大的危险,就是我们读久了,安于读书,习于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渐渐地把“自主研究”“自主思想”的能力消灭了。
这一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得极透彻.叔本华说:读书是拿他人的头脑,代替自己的思想。
读书读久了,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许多外来的思想,这种外来思想纷呈堆积,东一块,西一块,好像一堆乱石,不比那由我们自己心中亲切体验发展出来的思想,可以自成一个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
我们常常以他人的思想为思想,以读书为唯一的思索的时间,离了书本,就茫然不能思索,得了书本,就犹鱼得水。
这种脑筋,至多是一个没有条理的藏书楼。
我们要晓得前人留下来的书籍,好比他在一片沙岸上行走时留下来的足印。
我们虽可从他这足印中看出他所行走的道路与方向,但却不能知道他在道路上所看到的景物、所发生的感想。
我们果真要了解这书籍,获得这书籍的益处,还是要自己按着这书籍所指示的道路,亲自去行走一番,直接地看这路上有些什么景物,能发生些什么感想.叔本华并非绝对地反对读书——他自己读书之多,在欧洲学者中算是少见的——不过他极力鼓吹自主的观察、自主的思想。
他说,书籍中的知识,犹如武士的盾甲。
一个强有力的武士,运用沉重的盾甲,可以自卫,可以攻战;一个能力薄弱的人担负了一身沉重的盾甲,反而不能行动。
所以天才能多读书而不为书籍学问所拖累;普通人多读了书,只牢记了些书本中的死知识,不能运用,不能理解,反而对社会、人生、自然失去了亲切的了解。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周考(四)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48分)24.《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
西周的这套做法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政策25.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
这主要是因为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政治占主导地位,孝道思想成为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故A项正确。
孝道思想并不是唯一主导思想,故B项错误。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故C项排除。
忠君的思想是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不符合“孝道思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士族制度【名师点睛】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儒家孝道思想成为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直到隋唐时期,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26.王夫之在《读(通鉴)》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
”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
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答案】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夫之思想【名师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
第I卷为必考题,第II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
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
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
“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
“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
“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
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
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
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
《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
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学年度高三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39分,每题3分)1.下列字词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迤逦(yǐ)濯淖(nào)曩者(rǎng)命途多舛(chuǎn)B.猿猱(náo)衅钟(xìn)强颜(qiǎng)裙袂飞扬(jué)C.峥嵘(róng)栈道(zhàn)自刭(jǐng)妃嫔媵嫱(pín)D.倜傥(tǎng)草创(chuàng)膑脚(bìng)未雨绸缪(móu)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疏浚利令智昏渲染仗义执言B.裨益融汇贯通取缔变幻莫测C.忤逆矫揉造作惦量轻歌曼舞D.安详毛骨耸然璀璨拭目以待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局长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修改自己的方案,真是从善如流。
B.17年的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冠军的称号。
C.1998年初,国联足联秘书长布拉特宣布参加国际足联主席的竞选,欧洲足联主席约翰松也积极参与竞选,一时间国际足联主席一职炙手可热。
D.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当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B.此惟救死而恐不赡赡:赡养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道:风尚C.简能而任之简:选拔而公子亲数存之存:慰问、看望D.天下莫不与也与:归附、跟随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彼恶知之恶:怎么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爱:吝啬B.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乃: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经由、通过C.今夫天下之人牧人牧:国君重为乡党所笑重:更加D.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揭短处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B.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福建省厦门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位于福建西部连城县的四堡,与传统书业有关。
明清时期,四堡曾与北京、汉口、浒湾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目前是全国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雕版印刷遗址。
四堡居民,多为躲避战乱的客家移民。
客家人始终保持耕读并重的人文传统,一大批落第秀才为生业计,也加入了印刷业,为雕版在四堡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堡周围山岭高耸,森林茂密,取之不尽的小叶樟、山梨、梓木、竹子等自然资源,为雕版印刷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
当然,印书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也对四堡印刷业的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与催生作用。
四堡雕版印刷业“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
在清中叶的鼎盛期,四堡成为我国南方刻坊中心。
据有关资料统计,四堡仅马、邹两姓就曾有72010的人口、1200多人从事刻书印刷,印书坊至少100家。
四堡雕版所印书籍远销13个省份150个县市,《汀州府志》记载,四堡出版的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
到了清朝末年,四堡雕版印刷业先后遭遇了战火的侵扰和两次新技术的冲击,逐渐衰微。
以横扫儒教、推翻满清为使命的太平天国运动,将战火烧到了偏远的四堡,毁于兵燹的书籍、版刻不计其数。
清咸丰年间,上海开始出现了石印,石印采用活字印刷技术,和雕版相比,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尽管如此,四堡人并未感到多大危机,印刷业在原有轨道上照常运转。
清朝末年,国外铅印新工艺传入中国,很快垄断市场,四堡雕版印刷业无法与之抗衡,遂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印书坊大多停业倒闭,只有残存的几家苦苦支撑,惨淡经营至民国三十一年,终于落下最后的帷幕。
四堡雕版的兴衰,促人思考和警醒。
首先,新技术的引进及内容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四堡先人大胆引进、采用最新雕版印刷技术,大获成功。
然而,清朝末期的四堡雕版印刷业故步自封,对新出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石印、铅印等创新技术无动于衷;科举废除后,印书内容依然是以儒学经典为主,未能及时转向,遂使失败成为必然。
精品:【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39分)考生注意: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卷”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一暴.十寒(pù)执拗.(niù)人才济.济(jǐ)忖度..(cǔn duó)B.不落窠.臼(kē)戏谑.(xuè)锲.而不舍(qì)炮烙..(páo lào)C.孝悌.之义(tì)饿莩.(piǎo)畏葸.不前(sī)纨绔..(wán kù)D.数.罟洿池(cù)爪.牙(zhuǎ)撒手人寰.(huán)倔强..(juèjiàng)【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锲qiè烙luòC葸xǐD爪zhǎo 倔jué。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如此题中的“暴、拗、济、爪、数、倔强、炮烙、忖度”,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如此题中的“谑、锲、悌、莩、纨绔、葸”,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如此题中的“窠”。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有错的一组是()A.穿流不息默契度长絜大战栗B.委屈求全寒喧再接再励暇想C.膏谀之地苍海笑靥如花歆享D.努马十驾厮打痒序之教逡巡【答案】B【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周考(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佛教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印度佛教中尸毗王割肉贸鸽、摩诃王子舍身饲虎等故事大量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的壁画中。
画面企图在肉体的极端痛苦中,突出心灵的平静和崇高。
连所谓王子、国王都如此“自我牺牲”,那就不必说一般的老百姓了,这是统治者的自我慰安和欺骗,又是他们撒向人间的鸦片和麻药。
这是一种地道的反理性的宗教迷狂,其艺术风格是激昂、狂热、紧张、粗犷的,构成了北魏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
黑格尔曾说,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愿意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黑格尔的论述完全适合这里。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
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
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突出中间的佛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周考(四)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国的诗、书、画、戏剧等文学艺术均呈现出鲜明的“写意精神”,并带来象征的、变形的、抽象的、表现的等复杂多变的形式演进,中国画更是其突出的代表。
中国画从原始岩画到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贯穿始终,形成其艺术特质和独特的绘画体系。
千百年来,不论中国画艺术如何呈现出变化无穷的瑰丽风姿,工笔画也好,写意画也好,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哲理内涵的儒、道、老庄哲学,其长期主导并影响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
所谓“写意精神”是指在创作中以主观情感为主导的创造性艺术冲动和表现形式,画家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会、分析和研究提炼并创造出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以主观情感的“写意精神”为先导,“意在笔先,象生其后”,强调主观情感对事物的能动作用。
中国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以“写意”为主导,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感受外在的物象,外在物象总是属于“意”的统辖之中,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在对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创造,达到“感悟生命,抒情表意”的目的。
一方面将“物”情感化,另一方面将“意”对象化,“眼中之竹”演绎为“胸中之竹”,带有画家强烈个人情感,经过经营构思提炼熔冶,“胸中勃勃,遂有画意”随机应变而迹化,由此而出现气韵生动、散点透视、随类赋彩等各种“传神”的创作形式和优秀作品。
艺术创作不是以主观去追求客观,而是强调生命活力与作者心灵世界的融合,以达到物我交融,神形兼备的目的,由此其作品才能格高韵雅,生动传神。
在中国画领域,就字面意思理解,长期存在将“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立的状态,殊不知“写意精神”是中国画之灵魂,同样贯穿于工笔画创作之始终,审美本质是殊途同归,同样要求境界高远,传神写意,气韵生动。
大量画家、理论家纠缠于其中,其实使用任何工具、材料的不同画种均创作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工具、材料是为人服务的,画家的文化修养不同,作品才有高下之分。
工笔画的“工、板、死”,在大量的写意画中同样存在。
境界高远,传神写意的工笔经典作品自古以来举不胜举,。
明清以降,居廉、居巢的“撞水撞粉”没骨画法更是直接从视觉上打破了工笔画与写意画的界线,成为当代工笔画创作借鉴的经典。
当代工笔画在水与色、水与墨之间“撞、泼、洒”等各种千变万化的技法应用,创造了当代工笔画新的辉煌。
艺术的根本在于创造,“笔墨当随时代”,不论是工笔画也好写意画也好,只要我们把握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吃透传统,吞吐古今,融会中西,加强文学艺术修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敢于探索创新,内容形式上独树一臶,中国画艺术的长河,必将出现更多璀璨的艺术精英与精品。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其内在精神都是长期主导并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儒、道、老庄哲学。
B.“写意精神”是指在创作中以主观情感为主导的创造性艺术冲动和表现形式,强调主观情感对事物的能动作用。
C.世人将工笔画与写意画对立起来,其实写意精神是中国画之灵魂,工笔画也要境界高远,传神写意,气韵生动。
D.工具、材料是为人服务的,画家文化修养高,画工笔画就境界高远,文化修养不高,画写意画就“工、板、死”。
2.将下列对画作的分析填入文中横线处,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五代画家黄筌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其《写生珍禽图》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
B.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游春却不画春景,通过人物神情动态、马匹轻快节奏表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给人无限想象空间。
C.北宋崔白的《寒雀图》全幅一枝弯曲老树、枝头九只小鸟栖宿跃噪不一,生动的构图,传达给人清远凝练又极富生机的意境。
D.宋代李迪《枯荷鹊鹎图》中翻卷的叶面,满布虫蚀的痕迹,一只鹊鹎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画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鲜明的“写意精神”,使用了象征的、变形的、抽象的、表现的等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
B.中国画家进行创作,强调外物与作者心灵世界的融合,追求神形兼备的境界,又把写意作为物象的先导和主导。
C.随着写意精神在绘画领域的影响,当代工笔画充分借鉴了写意画的技法,工笔画与写意画之间界线越来越模糊。
D.艺术的根本在于创造,要创作更多璀璨的艺术精品,我们应着眼古今中外,从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提高艺术修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景,字子昭,高祖从父弟也。
父崇之字茂敬,以干能显,为政尚严厉,官至冠军将军、东阳太守。
永明中,钱唐唐翊之反,别众破东阳,崇之遇害。
景八岁随父在郡,居丧以毁闻。
既长好学,才辩能断。
齐建武中,除晋安王国左常侍,迁永宁令,政为百城最。
永嘉太守范述曾雅服景为政,乃榜郡门曰:“诸县有疑滞者,可就永宁令决。
”顷之,以疾去官。
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诣阙,表请景为郡,不许。
永元二年,以长沙宣武王懿勋,除步兵校尉。
是冬,宣武王遇害,景亦逃难。
高祖义师至,以景为甯朔将军、行南兖州军事。
高祖践阼,封吴平县侯,食邑一千户。
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天监四年,王师北伐,景帅众出淮阳,进屠宿预。
丁母忧,诏起摄职。
八年三月,魏荆州刺史元志率众七万寇潺沟,驱迫群蛮,群蛮悉渡汉水来降。
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
景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
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
”乃开樊城受降。
景为人雅有风力,长于辞令。
其在朝廷,为众所瞻仰。
于高祖属虽为从弟,而礼寄甚隆,军国大事,皆与议决。
十五年,加侍中。
十七年,太尉、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坐法免。
诏曰:“扬州应须缉理,宜得其人。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景才任此举,可以安右将军监扬州,并臵佐史,侍中如故,即宅为府。
”景越亲居扬州,辞让甚恳恻,至于涕泣,高祖不许。
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
有田舍老姥尝诉得符,还至县,县吏未即发,姥语曰:“萧监州符,火煽汝手,何敢留之!”其为人所畏敬如此。
十八年,累表陈解,高祖未之许。
明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安西将军、郢州刺史。
将发,高祖幸建兴苑饯别,为之流涕。
既还宫,诏给鼓吹一部。
在州复有能名。
齐安、竞陵郡接魏界,多盗贼,景移书告示,魏即焚坞戍保境,不复侵略。
普通四年,卒于州,时年四十七。
谥曰忠。
(节选自《梁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B.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C.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D.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嬗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从”表示堂房亲属,“从弟”即堂弟。
B.“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特指皇帝登基。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C.“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景从小孝父,为政受父影响。
他八岁跟随父亲在州郡,服丧期间以绝食毁形而闻名;他父亲凭借才干贵显,为政严厉,影响了萧景的为政风格。
B.萧景深受信任,礼寄超越寻常。
他被高祖委以重任,告别年迈父母居住扬州担任刺史,言辞非常诚恳痛切,以至流泪哭泣,高祖仍不答应他的请求。
C.萧景在任明断,深为百姓敬畏。
任扬州刺史时,一老农妇得到萧景的符节,训斥怠慢的县官说:“萧监州的符节,烧着你的手,怎敢留着它呢!”D.萧景政绩卓著,历任军政要职。
他早年任职永宁县令,治理为百城第一,后任甯朔将军、扬州刺史、使持节、安西将军、郢州刺史等职,声名显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永嘉太守范述曾雅服景为政,乃榜郡门日:“诸县有疑滞者,可就永宁令决。
”(5分)(2)穷来归我,诛之不祥。
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至日①刘著②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心折灵台③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④可怜。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注】①至日,此指冬至。
②刘著,安徽皖城人,皖城有玉照乡,晚年自号玉照老人。
北宋末登进士第,后在金朝任职,曾任翰林院修撰、忻州刺史等。
③灵台,此指供登临以观天象变化的高台。
④“政”通“正”。
8.简要赏析“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两句表达的妙处。
(5分)9.本诗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离骚》中,“,”说明当时世俗小人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地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2)《桃花源记》用“,表明桃花源中人长期与世隔绝,对外界社会状况一无所知。
(3)韩愈的《师说》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牧归刘国星夕阳斜坠荒原,草场、牛羊、蒙古包被蓦然涂抹上一层橘黄。
爷爷和我走出包外,他拉响了马头琴。
牧羊犬趴卧在不远处的勒勒车旁,歪愣着脑袋打量我爷爷,黑漆漆的眼珠子一动不动。
我爷爷银须飘飘,抿一口酒,捻弦,运弓。
琴声似水,随风荡溢。
牧羊犬伸出红红的舌头,舔舔嘴,也学着我双手支下巴的样,把头抻在前爪上,神情悠闲专注。
草场的牛羊听到琴声,仿佛听到了号令。
三三两两停住嘴,抬起头,往营盘聚集。
牛走一条线,头牛领队,后面的牛就码着蹄印回来了。
羊走一大片,头羊打头,身侧却是前呼后拥,一团一团走过来。
那天我问爷爷,咱家有牛羊,咋没马和驼?爷爷说,牛羊恋家,养活它们天天能看到,心就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