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上 (3)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一、文字1.1 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
初中语文考试中往往会考到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
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和句型,如“胡服骑射”、“大兴土木”等;2.理解文言文中的各个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读音和注音方法,如读“吾唯知足”。
1.2 现代文现代文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
初中语文考试中会考到现代文的阅读和写作。
在学习现代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和句型;2.熟悉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和文体特点,如新闻报道、议论文等;3.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语用规范,如语序、虚实关系等。
二、阅读2.1 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文体。
初中语文考试中会考到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
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文中人物、事件、环境等基本内容;2.理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意义;3.注意掌握文章结构和段落间的衔接关系。
2.2 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对某个事物或问题进行解释、说明的文章。
初中语文考试中会考到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
在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理解说明文中的论述和逻辑结构;3.熟悉各种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如图表、流程图等。
三、写作3.1 文言文写作文言文写作是对古代汉语书面语言进行模仿创作。
初中语文考试中会考到文言文写作。
在文言文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2.熟悉文言文中的修辞和表达方法;3.学会使用文言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2 现代文写作现代文写作是对现代汉语书面语言进行创作。
初中语文考试中会考到现代文写作。
在现代文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语用规范;2.理解文体特点和表达方式;3.学会运用现代汉语进行言简意赅的表达。
四、名篇欣赏名篇欣赏是阅读一些经典的优秀篇章,掌握其写作技巧和文学价值。
七年级上册中考复习资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中考复习资料知识点七年级的中考复习是学生们升学路上必须经历的一步,这个时候,复习资料的选择和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本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各位七年级的学生们提供一些中考复习必备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语文作为中考的一部分,需要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七年级语文中重点需要复习的知识点:1.词语辨析:这部分的重点在于通过词语的对比,让学生们正确使用常用的词语。
比如“比喻”和“象征”、“同义”和“近义”等。
2.阅读理解:对于阅读理解的部分,需要注意找准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中的词句和段落的含义,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等。
3.写作训练:作文部分需要注重段落的结构和语言的连贯性。
在写作时,需要遵循首尾呼应的原则,并且注意单词的正确拼写和语法的正确使用。
数学数学是七年级的中考必考科目之一,以下是数学部分需要复习的知识点:1.基本代数运算:这部分涉及到数学中最基础的四则运算,以及多项式和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需要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时还需要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数与数量关系:数轴的运用、数据的收集、整数的应用、比例的运用等等。
英语英语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之一,需要对语法、阅读和听力进行综合的复习。
以下是七年级英语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1.语法:主要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定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的基本组成和语序的掌握。
2.阅读理解:主要是针对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需要学生们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结构,灵活运用上下文猜测词意。
3.听力和口语:听力考试需要特别注意听力技巧的掌握,比如听懂主题的提示词,了解文化背景和文化常识等等。
口语训练则需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规范,口语表达的流利和语法正确性。
物理物理的学习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巧。
以下是七年级物理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1.物理学的基础:基本物理量、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能量、功等。
语文七上复习资料

语文七上复习资料语文七上复习资料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初中语文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是非常丰富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知识吧。
一、古代文学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孔子家语》、《论语》等。
这些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思想精华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他们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同时,这些作品也能够启发我们的思维,培养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现代文学除了古代文学,我们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还学习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小石潭记》、《草房子》等。
这些作品是我们了解现代社会和人生的重要窗口。
通过阅读这些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情感体验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同时,这些作品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我们进行交流和表达的工具,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些语言文字的知识,如词语的辨析、句子的成分和结构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
四、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如叙事、描写、议论等。
这些写作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这些写作技巧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五、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理解训练。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精编版】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doc

七年级期中考备考手册一、字词qí shà lín tān huàn chuíqiáo cuìjuélàn màn 分歧霎时粼粼瘫痪捶打憔悴诀别烂漫xù dāo dǎi chà jiázuàn jīn zhàn nì絮絮叨叨逮着玩树杈脸颊攥不禁寒战匿笑 zǐhàn dàn pái huái qīyīn bìjiǎo huá bǔ mó姊妹菡萏徘徊攲斜荫蔽狡猾卜问模仿jiécuō niǎn yǎn xǐ cù míng míngxiáài截然不同搓捻繁衍迁徙花团锦簇不可名状冥思遐想期期艾艾zhuógān gà tuò zhìzhuó shè xū yúbǐng茁壮成长尴尬开拓停滞着实威慑须臾屏息míng lǎng rùn wǎn zhuǎn yùn niàng liáo hōng dǒusǒu xiāng 铭记朗润宛转酝酿嘹亮烘托抖擞精神镶chéng zhù ruòchàquán shūzhuīzhēng澄清贮蓄偌大刹那蜷曲疏忽锥形丁丁 liè liáo hé shuò qī mèi清冽寥阔枯涸肥硕栖息梦寐二、常识Xk b1.C om1.《散步》:作者莫怀戚。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3.《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4.《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
5.《荷叶.母亲》:作者冰心。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七年级上 第3单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三单元)一、作家作品1.《春》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字佩弦。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著名作家。
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作品有长篇小说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3.《夏感》作者梁衡。
4.《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5.《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6.《次妆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唐代大诗人。
8.《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戏曲作家。
二、字音字形1.正音字酝(yùn)酿(niàng)肥硕(shuò)清洌(liè)抖(dóu)擞(sǒu)磅(pánɡ)i)澄(chén ɡ)澈匍(pú)匐o) 憔(qiáo) n)鳊(biān)鱼梦寐(mè石水藻(zǎù)碣(jié)n)贮(zhù)蓄(xù)栖(qī)黄晕(yù髻(jì)乌桕(ji栀子(zhī)寥(liáo)阔澹澹(dà唱和(hè)枯涸(hé)竦(sǒng)峙(zhì)湛(zhàn)蓝萧(xiāo)瑟礴(bó) 2.形近字蓑(蓑衣)衰(衰草)嫩(娇嫩)懒(懒散)(fú)悴(cuì)息(sè)镌(镌刻)携(携带)狭(狭长)峡(三峡)镶(镶嵌)攘(攘除)髻(发髻)髫(垂髫)硕(肥硕)颀(秀颀)嘹(嘹亮)缭(缭乱)3.多音字藏:西藏(zànɡ);捉迷藏(cánɡ)散:散(sǎn)文;分(fēn)散(sàn)济:济(jǐ)南;救济(jì)涨:涨(zhǎnɡ)水;泡涨(zhànɡ)露:露(lù)水;露(lòu)馅薄:薄(báo)板;单(dān)薄(bó);薄(bò)荷(he)着:着(zhuó)落;着(zháo)凉;着(zhāo)数;看着(zhe)三、词语积累重点词语: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初一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上册

初一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上册初一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上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考的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初一上册的语文知识。
一、古代文学知识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古代文学,可以了解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初一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的选段,如《论语》、《孟子》等。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选段,了解古代文学的精髓和思想内涵。
二、现代文学知识现代文学是与时代相呼应的文学形式,通过学习现代文学,可以了解当代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
初一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选段,如《小兵张嘎》、《草房子》等。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选段,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初一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修辞手法的例子,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例子,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四、阅读技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可以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初一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阅读理解题和阅读材料。
我们可以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技巧,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一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写作题目和写作范文。
我们可以通过完成这些题目,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六、诗词鉴赏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学习诗词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初一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包含了一些古代诗词的选段,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背诵这些诗词,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七、语言规范语言规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学习语言规范,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课件

好像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 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 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 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 看 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
4. 细读全文,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4分) _运__用__了__借__景__抒__情__的__写__作__手__法__。__本__文__描__写__了__春__风__来__到__时__的__鸟__儿__、____ _植__物__、__小__河__等__景__物__和__孩__子__们__吹__柳__笛__、__放__风__筝__,__大__人__们__割__韭__菜__、____ _用__香__椿__做__菜__的__活__动__情__景__以__及__乡__村__雨__后__、__傍__晚__的__生__活__场__景__,__表__达____ _了__对__春__天__、__春__风__、__乡__村__的__爱__好__和__赞__美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 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 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 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 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纵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 万里春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上一、课文内容以及文学常识。
1、《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这是一篇书序的节录,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
课文以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
2、《繁星》作者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
3、《冰心诗四首》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
诗集有〈繁星〉、〈春水〉。
前两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抒情短诗;后两首是鼓励青年努力奋斗积极奉献的哲理小诗。
4、《“诺曼底”号遇难记》作者雨果,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本文是一篇小说。
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5、《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他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等。
6、〈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此书不但取材广博,而且语言整齐简练。
成语“一字千金”就从这里而来。
7、这两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懂得根据客观情况采用灵活对策的蠢人。
一则是用对话增强讽刺意味,一则是以议论的方式来直接评价。
8、从这两则寓言中获得什么启示?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9.《往事依依》:作者于漪,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主题: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而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10.《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清代作家,著有《浮生六记》。
这是作者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本文写了哪三件趣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童心、童趣?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趣味?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童心、童趣: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11.《十三岁的际遇》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12.《伟人细胞》节选自《男生贾里》,秦文君,当代女作家。
主题:本文通过初一学生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三次失败以及一次不经意中获得了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主要人物贾里的个性特征十分鲜明,他强烈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却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而缺少坚忍不拔的精神、有上进心但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
13、《社戏》:体裁:小说;中心事件:看社戏;线索:社戏;思路: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坟》等14、《端午日》思路: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
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
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
15、《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作家、诗人,民主战士。
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文章描绘了五幅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全文围绕“春”,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情景交融。
16、《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描绘的济南的冬天都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来写。
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是主要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著,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
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先从山写起;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18.《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
全文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
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议论文。
论述了只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0、《宇宙里有些什么》是一篇科学小品,课文采用了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说明顺序,以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能帮助读者具体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以虫治虫》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这种防治方法不仅在古代有效,今天也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生物防治方面还有其他的例子:如青蛙吞食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食树洞里的害虫,保护树木等。
《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
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2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论,编纂、编辑的意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3.《天上的街市》选自《沫若诗全集》,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收入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
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5.《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本文是他创作的一篇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的愿望。
26.《蔚蓝的王国》。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有“欧洲俄罗斯第一位小说家”之称。
本文是他写的一篇散文诗。
27.《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作家。
他代表作还有《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条条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深刻地揭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吏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
全文按时间顺序,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的特性为线索,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二、古诗文鉴赏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这两举一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句。
参考: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涵自然理趣。
(3)主题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时,一轮红日已浮出江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绿的江南春景。
又见空中大雁向北飞去,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参考:赤壁之战。
(最后两句议论,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参考: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鉴赏“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并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参考: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参考: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上阕写眼前之景:溪水边兰草初生,松林间沙路洁净,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鸣叫。
这里没有市朝的喧闹之声,远离官场的恶浊之气,自然的美景和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3)赏析下阕。
参考: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参考: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参考:不明写月光,用“地白”二字写月光照射庭院的凄美意境,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联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