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5《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1)(语文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
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
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①
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②
折腰③事权贵④ ,使我不得
开心颜⑤ !
直抒胸臆
【译文】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 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 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 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 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 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 兴兴地过日子!
离开长安后,李白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 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 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 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 东鲁诸公时所作 。
古代乐府诗体裁的一种,“吟”“引”重在 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梦游天 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
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
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用了哪些手法 呢?为何要这么写?(提示:抓住个别意象,进行整合)
东南方倾倒一样。
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用了哪些手法 呢?为何要这么写?(提示:抓住个别意象,进行整合)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读课文并尝试概括诗歌的脉络。
梦前——梦境——梦后
1、入梦的原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 我欲因之梦吴越。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登山奇观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 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 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 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白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 车,所谓“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所以,“骑 白鹿”,就象征着隐士的生活,象征着仙人的风范。
及时行乐,坚定而迫切的决心
3、如何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积极意义?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 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锵铿有力 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 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 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悬崖勒马,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的情绪随之沉静
心身
— —
“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一直
落 坠 失落
千深 丈渊
一场盛大的宴会刚刚开始却戛然而止,是开始,也是结束,一如 李白的仕途。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意境:雄奇壮美 感情:陶醉其中, 乐而忘返
山中夜景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使幽 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 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观点2:描写的梦境是阴森恐怖的。 从诗歌描写的梦中景物本身来看,如果这“神仙世界”真是诗人“追
求”“向往”的理想乐土,那么,诗人选景取物理应是美好而绚丽的。然 而,呈现在面前的竟也有许多阴森恐怖的景象:野兽咆哮,岩泉震荡;深 林战栗,层巅震惊;电闪雷鸣,天崩地陷……令诗人不胜惊惧与恐慌。诗 人遣词写景,由晨至暮,由晴入雨,由绚烂美丽转为阴森恐怖,实际上正 是写自己欣喜入朝,然朝中多谗佞,仕途艰险……即一种由欣喜到悲观, 由希望变失望,进而化为愤激的感情生活历程。景物与诗人自身的经历相 吻合,故所写梦境是阴森恐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案:D 解析:诗中有“逃避现实”的思想,但在逃避中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蔑视 权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反抗思想。
深入探究
1.诵读全诗,想象诗中神奇瑰丽的诗境,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开篇,天姥山云霞明灭,山势超过五岳,天台山 也为之拜倒,其雄姿令人向往。进入梦境后,湖月、渌水、海日、天鸡、 千岩万转、迷花倚石等景物变化多端。之后“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 兮鸾回车”的仙人从天而降,一幅仙界景象展现眼前。诗人借由梦境,展 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海日升空、天鸡高唱、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景象, 各种意象的跳跃渲染出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诗人是按怎样的顺序将叙事、 写景、抒情融合成诗的?
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 终。第一段用对比、夸张、衬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为梦 游的缘起。第二段开头两句与结尾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境,又由梦境回到现实的连 接点。中间部分集中渲染梦境,又可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是写山景,诗人从时 间、方位、感觉等方面绘声绘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则是 写仙境,从“列缺霹雳”起,景色大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和云中 神仙即刻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段写梦境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1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 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 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 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 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 峰。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 别》、《月下独酌》、《蜀道难》等等。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如何以诗人寄托 的情怀解梦?
这是一个瑰丽变幻、自由壮伟的梦。它 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表达向往自 由乐土之情。写梦中仙境之美妙,是为 了反衬现实的极端丑恶,写对梦中仙境 的向往正是为了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 不满和憎恶,表现自己蔑视权贵、旷达 乐观的精神。
这是一个没有诗人参加的仙人盛会之梦。 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诗人
对着这座山好像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
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 篇要“谈瀛洲”? 衬托,以虚衬实。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暗含作者对天姥山的向往。为幻想做好 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作用?
五岳、赤城、天台。进一步衬托天姥 山的高耸巍峨的气势。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 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梦境。
梦游第二景:日出山中景 日出、天鸡、千岩、花、石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 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天姥山的高峻。
雄奇壮美 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 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 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 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 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 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 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 峰。代表作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 别》、《月下独酌》、《蜀道难》等等。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如何以诗人寄托 的情怀解梦?
这是一个瑰丽变幻、自由壮伟的梦。它 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表达向往自 由乐土之情。写梦中仙境之美妙,是为 了反衬现实的极端丑恶,写对梦中仙境 的向往正是为了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 不满和憎恶,表现自己蔑视权贵、旷达 乐观的精神。
这是一个没有诗人参加的仙人盛会之梦。 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诗人
对着这座山好像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
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 篇要“谈瀛洲”? 衬托,以虚衬实。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暗含作者对天姥山的向往。为幻想做好 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作用?
五岳、赤城、天台。进一步衬托天姥 山的高耸巍峨的气势。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 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承上启下,由现实转入梦境。
梦游第二景:日出山中景 日出、天鸡、千岩、花、石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什 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天姥山的高峻。
雄奇壮美 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完整)《梦游天姥吟留别》ppt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梦 游 天 姥 唐吟 李留 白别
导
• 李白的诗,酒,剑。
• 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 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饮中八仙歌》 )
• 剑客:“他十七好剑术,曾经仗剑去国”,而且 写下了“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锦。” 。
横:遮断
拔:超过
感情:
东南:向东南。名→状。
热情向往
内 容
事件
意境特点
瀛洲 梦 难求
烟涛微茫
游
向天横
之 天姥 拔五岳
由 可睹 掩赤城
峻 拔 雄
倾天台 伟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热
Hale Waihona Puke 情对比向夸张
往
衬托
由现实转入梦境 点明了“梦游” (浪漫之笔)
意境(山脚): 凄清幽静
感情: 心驰神往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 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 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 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 李白南下吴、越故地。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 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
因:依据 飞:像飞一样 尚:还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千岩:重叠的岩 万转:山路弯曲不断 迷花:被花迷住 暝:天色昏暗
意境(山上): 壮美雄奇
导
• 李白的诗,酒,剑。
• 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 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饮中八仙歌》 )
• 剑客:“他十七好剑术,曾经仗剑去国”,而且 写下了“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锦。” 。
横:遮断
拔:超过
感情:
东南:向东南。名→状。
热情向往
内 容
事件
意境特点
瀛洲 梦 难求
烟涛微茫
游
向天横
之 天姥 拔五岳
由 可睹 掩赤城
峻 拔 雄
倾天台 伟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热
Hale Waihona Puke 情对比向夸张
往
衬托
由现实转入梦境 点明了“梦游” (浪漫之笔)
意境(山脚): 凄清幽静
感情: 心驰神往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 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 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 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 李白南下吴、越故地。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 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
因:依据 飞:像飞一样 尚:还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千岩:重叠的岩 万转:山路弯曲不断 迷花:被花迷住 暝:天色昏暗
意境(山上): 壮美雄奇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鼓:名词做动词,敲击。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
悸:因惊惧而心跳。
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 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
觉:醒来。
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
向来:原来。
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了解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昌隆(今四川江油)。天宝初,李白 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其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永王李璘起兵,事败,李白连坐被流放。中途遇赦,至当涂投 靠李阳冰,不久去世。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 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素材,形 成其特有的色彩瑰丽绚烂的诗歌风格,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浪 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诗的开头部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运用夸张手法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诗中描绘了金碧辉 煌、光耀夺目的神仙世界,是诗人借助想象把不同地方的不同物象进行建构 和幻化的结果,形成了气象万千的美妙空间,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尽显浪漫主义特色。
课堂小结
这首诗诗人以如梦似幻的浪漫 主义手法,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描 绘,抒写了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对自由生活的渴慕,表现了诗人鄙 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 和反抗精神。
倾:偏斜,向下。
思考:联系上下文思考本段围绕着“梦”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诗歌第一段写入梦的缘由。 “海客谈瀛洲......云霞明灭或可睹。”以整 齐的对句写出两个虚实相映的形象,以“瀛洲” 这一仙山的虚幻难觅反衬出天姥山的实际存在, 表现出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运 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天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 的雄伟景象。“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 天姥山的外形,而且赋予其强烈的气势和动态。
《梦游天姥吟留别》ppt课件

夜景恐怖 害怕 仙景奇丽 惊羡
梦醒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转现实 失落
五、品诗歌,重点突破 学习第三段:梦游之后
五、品诗歌,重点突破
1、积累词义,理解句意。
翻译
世间行乐亦如此, 梦境
古来万事东流水。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境那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去不复返。
五、品诗歌,重点突破
2、概括内容,理解诗意。
世间行乐亦如此, 透悟人生
古来万事东流水。 人生?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寻访名山
须行即骑访名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蔑视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追求自由
思考一:根据李白的人生经历,结合 诗歌的第三部分,谈谈你对“梦游天姥” 的理解。
参考:梦游天姥,隐喻了诗人的人生 经历,是诗人对自己从年轻时代就开始了 的“愿为辅弼”的政治理想到42岁入朝为 官,再到理想破灭的人生经历的一个概括。
一、了解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 名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昌隆(今四川江油)。 幼年时,其父对他进行过传统的文化教育,使李白少年 时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长于吟诗作赋。天宝初,入 长安,贺知章一见,称其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 翰林。后漫游江湖间,被永王李璘聘为幕僚。李璘起兵, 事败,李白连坐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 至当涂投靠李阳冰,未几卒。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 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召他到 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 希望,以为实现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
到长安,他只被任命为翰林供奉,这
五、品诗歌,重点突破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2张PPT)

梦境
游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着屐登山 壮美雄奇
魂飞剡溪Biblioteka 梦凄清幽静现实
憎恨现实
天
苦闷惆怅
姥
仙
境
吟
现实
全诗内容丰富,想象大胆, 意境奇特,气势磅礴,充分体现 了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总结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 很明显。
一是丰富的想像。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 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 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 成最亲密的朋友。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对 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 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 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 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 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 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 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中仙境
梦游历程
梦醒时分
入梦缘由
醒梦留别
文本解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⑴为何从“瀛洲”谈起?
⑵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⑶怎么体现? ⑷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
⑴为何从“瀛洲”谈起?
解析:“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
44岁时,李白被赐金放还。这是他在政 治上遭到的一次重大挫折。
第二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在梁、齐、 宋、鲁等地游历了一番,离开东鲁南下吴越 前,李白写下此诗作别友人,然后,开始了 新一次的漫游旅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姥山高大雄峻
镜湖
清幽寂静
剡溪
半 壁 见 海 日
壮美
天 姥 山 风 景
奇绝
离奇险怪
灿烂辉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 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 的精神。
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 憎恶黑暗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 想,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 消极因素:
李白
题解:
这首诗是作者离开长安一年后所写。政 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 他的“发愤之作”。
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 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 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 格。“留别”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 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因此得名。 作者借梦游表明自己的志向。
诗人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 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 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 何的解脱。
思路结构:
入梦缘由 现实天姥,高大雄峻
梦游历程
梦到剡溪,清幽寂静
白天景象,壮美奇绝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
神仙洞府,灿烂辉煌 仙人盛会,其乐融融 梦境消失,无限留恋 惊梦长叹 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