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3)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课本答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课本答案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第1课.岩石与土壤的故事1. 观察并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
① 借助感觉器官(味觉除外)观察土壤和岩石。
②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如用放大镜。
③ 将观察到的岩石和土壤的特征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中。
④再次观察岩石,倾听别人的描述,通过与别人交流,学习别人的观察方法,把新的发现补充到自己的观察记录中。
2.整理我们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
3. 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岩石比较坚硬,结构无规则。
不同种类的岩石在形状、颜色、结构上都有差异。
土壤呈粉末状,质地疏松,成分复杂,有黏性,遇水可凝结为大小不同的块状。
4.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
我们观察岩石时,可以从岩石的形状、结构上判断它的形成原因。
土壤的形成及其成分与岩石的风化有关,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吸纳了大量有机物、矿物质,是一种多物质的混合体。
5.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岩石不但广泛用于建筑材料,也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
土壤是地球生物的栖息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为地球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基本生存条件。
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观察不同的岩石,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岩石颜色软硬光滑光泽有无层次、小孔、斑点、条纹组成岩石的颗粒是什么样子的大小颜色种类花岗岩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坚硬致密光滑美丽的色泽没有发现有气孔中粗粒、细粒黑色系、棕色系、绿色系、灰白色黑云母花岗岩砂岩淡褐色或红色坚固比较光滑无光具有板状结构砂粒胶结颜色随其所含杂质不同而变沉积岩,净砂岩和杂砂岩大理岩白色比较软表面并不是光滑的,光泽复杂,透明度为条痕丰富粒状变晶,块状构造杂色变质岩,方鲜石和白云石打磨零成光滑的。
2.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花岗岩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
中粗粒、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砂岩属于沉积岩,主要由各种砂粒胶结而成,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类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按照吃的方式分.可分为生吃、熟吃、生熟都可吃。
3.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1)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蚕豆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2)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
淀粉属于糖类。
含有糖类的食物有:米饭、面粉、马铃薯等。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油、巧克力、花生等。
3)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4.食物在白纸上挤压、滑动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5.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6.搭配膳食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7.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8.食物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用冷冻、晒干、灭菌密封、腌制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9.观察食品的包装.可以获取这种食品的有关信息.便于我们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料、保存方法等。
10.食物储存的方法有: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储存方法举例减慢食物变质的原理高温灭菌、真空包装夹爪、香肠(肉质类食物)先将食物杀菌.再真空包装以隔绝空气腌制肉、笋用盐渗透汲取出食物内部的水分.盐还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晒干竹笋、小青菜减少食物中的水分冷冻肉、鱼降低温度.抑制霉菌繁殖。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1、一切都在运动中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3、(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4、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如何解释“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话?答: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在运动。
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2、运动的快慢1、刘翔参加的是(110米栏),他的最好成绩是(12秒88)。
2、(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3、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0米/秒)。
4、描述物体运动除了有(运动快慢)之外,还有运动的(方向)。
所以描述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属性是(速度)和(方向)。
5、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完整版)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
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①荤素搭配。
②粗细粮搭配。
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 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 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二、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2. 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3. 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三、科学态度目标1.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2. 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认识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地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白纸、放大镜、空塑料瓶、白纱布、学生手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土壤里都有什么?学生(预设):土壤里面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
(2)教师课件展示三张不同类型土壤的照片,提问:我们周围有哪些土壤?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二、探索1.思考与讨论教师出示三种成分含量不同、已编号的土壤,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些土壤呢?学生交流。
2.观察土壤的外面特征(1)教师发放实验材料:三种土壤以及放大镜。
(2)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方法:我们可以用先用眼看、鼻闻、手摸的方法进行观察,用肉眼观察,对于细小的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用鼻子闻,一定要用扇闻的方式;用手摸时,可以采取用手指捻摸的方式,并注重手指的感觉。
哪个摸起来感觉粗糙、硌手?哪个摸起来细腻、柔滑?哪个介于二者之间?(3)学生观察并把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内。
(4)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3.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1)教师提问:怎样比较土壤的粘性?师生共同研讨,得到比较三种土壤黏性的方法(用手分别揉搓潮湿的三种土壤,看哪一个能搓成球)。
(2)学生实验,用手分别取少量三种土壤进行揉搓,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单。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4单元复习卷,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4单元复习卷班别:姓名:学号:第14课车动了吗?一、概念1、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择其他物体作参照。
3、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判断的结果是不同的。
4、在平稳行驶车上,当以车外的线路牌作为参照时,可判断车运动了;当以车内的线路牌作为参照,则判断车没有动。
5、乘坐行进时的火车,以车窗外的景物作为参照,火车运动了;以车内的桌椅作为参照,火车没有动。
6、乘坐电梯,如果是密封的电梯,我们只能以电梯显示的楼层才能知道电梯是运动的。
7、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选择了参照的物体后,还要根据所参照的位置来判断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第15课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概念1、物体的运动有多种方式。
2、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滑动、滚动、转动、振动。
3、让乒乓球做各种运动,如推乒乓球、吹乒乓球、让乒乓球弹跳。
如果借助绳子还能让乒乓球旋转、摆动、拖拉乒乓球。
(可以将绳子粘在乒乓球上,让乒乓做各种运动)4、人们常把物体从滑梯上滑下来的这样一种运动叫做滑动。
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直线为轴作圆周运动,可叫做转动。
物体的往复运动可叫做振动。
转动的物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可叫做滚动。
5、推乒乓球、吹乒乓球、向前滚动的乒乓球的运动方式属于滚动;弹跳的乒乓球的运动方式属于振动;被拖动的乒乓球的运动方式属于滑动。
第16课运动的快慢一、概念1、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相同的距离下,小车行驶所用时间越短,小车行驶得越快;相同时间下,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小车行驶得越快。
3、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时间、距离是有关系的。
要比较快慢,可在相同时间或相同的距离下进行。
4、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除了可以比较相同距离下物体运动的时间,还可以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
5、人们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6、不同的交通工具运动速度不同。
有的速度大,例如飞机。
有的速度小,例如自行车。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知识点整理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1.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3.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他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4.下面四种物质分别为石灰石、铁矿石、水晶、土壤。
..5.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
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
6.岩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做建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可以提炼金属,做颜料等等。
土壤的作用: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土壤还具有作物生产功能。
7.有关岩石的故事8.有关岩石的故事(补充)石头上有雨痕,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石头上有波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石头上有矿物,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石头上有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茂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9.土壤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4层。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10.关于岩石和土壤知识记录表1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它们?与土壤相比,岩石体积大,质地硬;土壤颗粒小。
我们可以在山上、小溪旁等地方找到岩石;在有植物生长的地方找到土壤。
12.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很多东西,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可以通过岩石的化学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龄。
13.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岩石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提炼矿物、用来装饰和制成艺术品等。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及习题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及习题知识点梳理1.含水过多(全湿)的土壤,(缺空气),蚯蚓钻出来了;(干燥)的土壤,(缺水分),蚯蚓也钻出来了;(潮湿)的土壤,蚯蚓不会钻出来。
土壤中(含水量)的改变,会影响蚯蚓的生活。
2.空气、水、食物等发生变化时,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动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例如空气、水、温度、食物等。
空气、水、食物等发生变化时,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3.面临(若尔盖草原)冬季的来临,(黑颈鹤)向南迁徙到温暖的云南,而(狼)则留守原地,采取(换毛)的方式抵御寒冷。
它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4.长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不同。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鸟类,它们的(鸟喙)和(鸟爪)有相对应的关系,其形态结构是适应(生存环境)的体现。
5.当光照方向发生变化时,植物幼苗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也不断调整生长方向,朝向阳光倾斜。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6.植物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等行为,这些都是(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表现。
植物在春天发芽、长叶;夏天植物枝繁叶茂,秋天植物果实成熟,树叶开始凋落;冬天气温低,枝干光秃。
7.绿萝的(茎细长),(呈圆柱形),(叶宽又大),(呈心形)。
它一般生长在树荫下,湖湿的地方仙人掌的茎粗大,呈圆柱形,含水分多,它的叶又尖又细,像针一样。
它生长在沙漠,干旱少雨的地方。
8.喜水植物有的(中空),(能通气);有的(柔软),适应(水流)。
多数的耐旱植物有强大的根系,以(增加)对沙土中水分的吸收。
为(减少)水分消耗,减少(蒸腾面积),许多植物的叶子缩得很小,或者变成棒状或刺状,有的甚至无叶,用(绿色的茎)代替叶子的作用,茎表面覆盖(蜡质)。
9. (沙漠)的植物稀少,叶子(退化),根深而叶不茂;(草原)的植物是一种地带性植被,生长(旺盛);(热带雨林)是常绿高大的森林植被,树身具有(多层)结构,叶子茂密。
不同的环境地带,植物的(形态)都不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下《科学》期末复习题(第三单元)一、我会填空:1、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为()和()食物。
还可以按()和( ),( )和()等来划分。
2、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和()。
3、()是构成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和()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和()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食物在白纸上涂擦、挤压、滑动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和()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5、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这些营养是从()中得到的。
不同食物所含的()是不同的。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所以我们要吃()。
6、食物的营养必须(),才能保证我们(),这就是()。
7、膳食营养搭配原则有:(5条)书上48页8、食物在()、()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9、为了保证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有的食物适宜()。
10、食物中的()和()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和()。
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特别是()不容易被破坏。
11、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引起的。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和适宜的()等条件。
12、储存食物的方法有()、()、()、()等,这些储存的方法都是为了破坏()生长的条件。
13、我们可以用()的方法观察变质食物,但要尽量()。
14、我们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等。
15、我们每天应摄入的蔬菜类食物在(),水果类在(),而油脂类食物只有()。
谷类食物处于膳食营养宝塔的最底层,每天的摄入量在()。
二、我会判断:1、为了使自己获取膳食营养我只吃喜欢的食物。
()2、闻不认识的物体发出的气味的正确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2、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越是好食品。
()3、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5、吃食物,只要自己觉得好吃就说明有营养了,科学了。
6、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7、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是不同的()8.鱼肉含有我们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那用糖腌制也可以做到。
()10.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我们不能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如肥肉()11、含有脂肪的食物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
()12、不管买什么食品。
都应该选择保质期短的。
()13、米、面类和杂粮处于膳食营养宝塔的最底层。
()14、我们每天摄入的蔬菜类食物要在400-500克。
()15、我们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都储存在种类丰富的食物中。
()三、我会选择:1、下列植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A、鸡蛋B、米饭C、肥肉2、下列信息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取的是()A、食物名称B、食物价格C、食物保质期3、许多蔬菜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维生素、矿物质4、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A、猪肉B、梨C、萝卜D、草莓5、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是()。
A、牛肉B、胡萝卜 C 、饼干、6.在白纸上檫一檫、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蛋白质B脂肪C糖类7、下列食物中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食物是()。
A 鸡蛋 B 米饭 C 肥肉D 花菜8、下列食物各含有什么营养成分。
谷类、薯类()鱼、肉、蛋、奶类、豆类() 油脂类()蔬菜、水果类() A、维生素B、脂肪C、蛋白质D、糖(淀粉)9、下列食物中,含有维生素较多的一组是()A、菠菜、白菜、黄瓜B、鱼、大豆、鸡蛋、瘦肉C、肥肉、动植物油10、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出现变蓝色的现象,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 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维生素11、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A、羊肉B、牛奶C、胡萝卜D、香肠12、将马铃薯烧熟后,下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软了B、变香了C、糖类的含量增加了13、下列的()不是食品添加剂。
A、食物香精B、膨松剂C、食盐D、乳化剂14、在膳食营养宝塔中,肉类的食用量为()克。
A、75 B、50 C、150 D、50-100四、我会连线:米饭丰富的糖类提供我们活动的能量猪肉丰富的脂肪食盐丰富的蛋白质调节身体的机能黄瓜丰富的维生素花生丰富的矿物质长身体的材料五、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各举1---2例。
腌制把鱼用盐腌制成咸鱼冷冻把食物放进冰箱或冷库冷冻晒干把鱼晒成鱼干灭菌密封把鱼做成鱼肉罐头六、如何选择及安排零食?(5条) 书上62页七、一般的食品包装上有哪些信息?八、在观察变质的食物应注意什么?书上54页九、为什么发霉的食物不能食用?书上53页十、怎样辩别土豆中含有淀粉?怎样辨别花生里含有脂肪?书上46页十一、实验探究题1.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实验(对比实验)实验题1:水份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实验方法:准备2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实验过程:让第1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2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不同的条件:是水分的多少相同的条件:温度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实验结论:霉菌适合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教科版四下《科学》复习题(第四单元)一、我会填空1、观察岩石的方法有()、()、()()等,我们可以用()、()、()的不同标准给岩石分类,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等。
2、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
3、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三类。
4、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叫(),如()、();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如()、();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如()、()。
5、岩石一般是有一种或几种()组成的。
花岗岩主要由()、()、()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我所知道的矿物有()、()、()、()、()、( )等。
6、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种。
中国已发现近()种。
7、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8、矿物的()更能真实的反映矿物的颜色。
9、我们可以从矿物的()、()、()、()、()、()等方面观察和描述矿物。
10、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
11、矿物中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矿物。
1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命名的,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13、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是:()、()、()。
我们识别矿物的方法:()()14、()和()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
我们要很好的保护,合理的利用岩石和矿物。
矿产资源属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二、我会判断1、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2、颜色为青灰色,滴稀盐酸会剧烈冒泡德是石灰岩。
()3、石英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4、我们用的铅笔使用石墨做成的。
()5、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6、各种岩石的硬度不同。
()7、赤铁矿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8、花岗岩是雕塑用的好材料。
()9、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0、化石一般存在于变质岩中。
()三、我会选择1、下列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A、石英B、石墨C、金刚石2、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A、石英B、云母 C 、长石3、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A、颜色灰色B、粗糙 C 、由小石或卵石组成。
4、某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A、较软B、较硬C、硬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6、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A、方解石B、硫磺C、赤铁矿D、方铅矿7、下列岩石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A、砾岩B、石灰岩C、花岗岩8、颗粒较粗、晶莹,结构紧密,常有美丽条纹的是()。
A、砂岩B、大理岩C、石灰岩9、有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A、页岩B、大理岩C、花岗岩10、岩石学家常常根据岩石的(),对岩石的种类做出判断。
A、光滑程度B、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C、颜色四、我会连线1、把下列矿物和它们相应的光泽连起来石英像玻璃光泽那样长石有蜡烛一样的光泽云母光泽和丝绸差不多2、把下面的矿物和它们的用途连起来铁矿石钟表石膏做首饰金刚石点豆腐金银炼铁石英划玻璃3、把下列岩石和它们相应的特点连起来页岩由碎石或卵石组成,粗糙,硬砾岩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石灰岩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薄层状,常有化石。
大理岩花斑状,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板岩青灰色,颗粒细,较硬,遇盐酸冒泡。
花岗岩纯白色、黑色等,颗粒较粗,较软,遇盐酸五、简答题1、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为什么?书上73页2、给你三张透明纸、不透明纸、半透明纸,你用什么方法区分?书上74页答案教科版四下《科学》期末复习题(第三单元)二、我会填空:4、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食物。
还可以按(主食)和(副食),(熟食)和(生食)等来划分。
5、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微生素)、(矿物质)和(水)。
6、(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微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食物在白纸上涂擦、挤压、滑动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标签)和(相关资料)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9、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10、食物的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11、膳食营养搭配原则有:(5条)书上48页12、食物在(潮湿)、(较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9、为了保证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烧熟了吃)。
13、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容易被破坏。
14、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12、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晒干)、(用盐腌制)、(灭菌密封)等,这些储存的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