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性”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论油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在教学中的运用

图式话语 产生 在 不 断探索研 究 新 的图式 后 产 生 出一 个 极 致 的 样 式 若是 不满意 则可 继续 尝 试新 的效果 新 的效果 又 会有 不一 样 的偶 然性 这样 无 限的 循环 只 到 产 生的样 式能符合 艺 术家 的 心 意
, , , , ,
,
,
更 加 浓 厚 些 他们对 于物 象 外在审 美形 式 的表现 更 加 注 重 所 以 他 们 画 出的作 品主要 是针对 的 自然 景 物及 具 体 形 象 的细节部 分 进行 了描绘 这种创作 意 识 能 让 画 面 的构图显 得更 加 的均 衡 色彩 及 造 型也 更 加 的柔 和 具 有 内向 型性 格 的学 生主要 是针对 客 观物 象 去 加 深 而不是 直接 去 摹 写 他们 追 求 的创作 意识 是视 觉上能 带 来 刺 激 的效果 由各种 反 差 来 反映直觉 和感 受 这种 形 式是学 生 的个 性 差 异 所造成 的 因 此 要想突 破 物 象 的固有的形 式 加深其 创作 的 思维 和 感 知 过 程 就 要去 积 极引导 学 生 发挥 自身 的 个 性 所 长 并创 作 出有 个 人特 色 的 画 作 就 像 没 有 任何 意 义 的色 彩本 身 一 样 它 只 是在 画 作 中能 给 人 带来 视觉 的不 同而 存在 的 2 引导 在材料制作 方 面的技 巧 油 画 材料 和 工 具 的性 能及 特 性 是需 要 每 个 学 生 在实践 中必须 能 熟 悉掌 握 的 油 画 材料 的制作 技 巧也是教 师 在 油 画 教学与创作 时要 教 给 学 生 的最基本 的 内容 和 过程 教 师可 以 教学 生 运 用不 同的制作 方 法来 表现 出构 图 着 色 深 人刻 画 调整 这 四 个 不 同的阶段 选择 不 同的 方 法就要 使 用 不 同 的工 具 材料 为 加 强 学 生正 确掌 握 油 画 的材料工 具 从而 使 画 面 上材料 的表现 技 巧更 加 和谐统 一 就如 注 重 内在刻 画 和外 在刻 画 所 使 用 的 方 法 不 同 要 使 用 的工 具 材料就 会不 同 现代 油 画 的创 作 已 突 破 了 传 统 能 利 用更 多 的材料工 具 了 就如现代 派 绘 画 它 是 用 直 接 或 间 接 的手 段 来 表 达油 画 的语 言 的 它 是 典 型 的 将 油 画 的概念 给 扩展上升 到更 深 一层 的纯 艺 术创作 形 式上 要想 将 油 画 本 身 的 表现 力 最大程 度 的发挥 出来 教 师就 得 让 学 生 更 加 了解认 识 各种材料 的功能 属性 3 引导 作 品的 表现 形 式 传 统 的油 画 创作 模 式是相 对 单 一 的 模 式 我 们必须 在教学 过 程 中打破 油 画 教学 的 创作 单 一 的模 式 教 师可 以 选择 适 合学 生 掌 握 的油 画 创作表现 形 式 让 他们 去接 受 因 为每 个 学 生 的个 性 和 理解 能力不 同 掌 握程 度 也就 会不 同 他们 在创作 时可 以 借鉴 西 方 一些有 名 的 油 画 大 师 的作 品的表现手 法 将这 些 手法 尝 试到 自己 的作 品 中 去 这对 于创 作能 力 会有一 定 的 提 高 的 作 用 对 于 学 生的 眼 界也能 得到 开阔 引导 的过 程 总 是 从 具象 到抽 象 的 这 个 过 程是 让 学 生形 成 个 性 创 作 意 识 和 思维 的过
论油画创作中偶发性因素的可控性

素 来反 抗 传 统 审 美的 限 制 ,而
超 现 实主 义 则通 过 怪 诞 的方 式
画 。在 技法 的研究过 程 中会伴 随着 偶发 性 因素的产 生,而 这种偶 发性很 大一 部分 可
能成为艺术家 的个人艺 术语言 。 油 画 由最 初的传 统绘 画发展 到具有 自身独 立意 义的现 代主义 绘画 , 以及 后现 代
来控制和 调整我们 的行动 。”
偶 发 性 因素 普 遍存 在 于 当代 绘 画 中 的现 象说 明 了偶发 性 在绘
画创 作 中的 重要 地位 ,应 适 当
控 制 和把 握 绘 画 中 出现 的偶发 性 画 面效 果 ,将 其转 化 成视 觉 审 美感 受的油 画语 言 。
关键 词 :可 控 性 ; 偶 发性
湖北 美术学 院学 报
2 0 1 6 . N O . 0 4
论油画创作中偶发性因素的
可控性
李 倩
中图分类号 :J O 4 文献标识码 :h文章编 号:1 0 0 9 - 4 0 1 6( 2 0 1 6)0 4 - 0 1 1 8 - 0 4
摘要 : 在现 代 美术发 展 过程 中 ,早 期 的 达 达主 义 直接 采 用
家摆脱 了程式 化 的作画方 式 ,逐渐 转变 为表 达 自己 内心 意愿 的 自由创 作 。当代 艺术
已经 形 成 了 多 元 化 发 展 的 格 局 , 材 料 的 拓 宽 、 技 法 表 现 的 多 样 性 为 油 画 创 作 提 供 了
当代 艺 术 中偶发 性 因素 在 图像
的 实践 、表 现 、研 究 ,它 成 为
主 义 , 绘 画 在 创 作 时 由于 手 段 和 技 法 的 不 同 , 伴 随 而 来 的 艺 术 观 念 也 随 之 改 变 。 画
浅析弗朗西斯?培根的三联画作品

浅析弗朗西斯?培根的三联画作品摘要:弗朗西斯·培根是20世纪英国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犀利,粗犷的作品风格,作品中的图像如噩梦般的存在,具有强烈暴力倾向,他一生创作大量的肖像与人体作品,其三联画大多从同一个对象的不同角度或不同姿态来表现,每个姿态又都从侧面来传达人物的内心,在画面主题统一的基础上又有意外,从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自我的推进与精神面貌的表述。
本文主要通过对培根三联画作品中所呈现的扭曲变形、空间、偶然性的论述来了解培根在绘画中的自我表达。
关键词:真实;变形;禁闭空间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提到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决定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性质面貌。
“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1]。
谈到弗朗西斯·培根的绘画我们无法忽略他的生活背景。
1909年培根出生于爱尔兰,在战争期间,被带到伦敦,在辛芬党执政期间,他就回到了爱尔兰,此后一直成长在那里。
培根是一名同性恋者,其中恋人乔治·戴尔占据其生活与创作的一大部分。
如培根所说,“我相信艺术即记录,我认为艺术即报道”[2],人类有目共睹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培根将自己置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以自己最直接的感觉来真实记录这一时期的遭遇,以怪诞诡异的画面来表现残暴冷漠的世界,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一、破碎的形象培根的作品基本都是以人物形象为基础的构成,他的作品有鲜明的表现主义的意味,但又在突破抽象化表达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写实,因此关于他的画面形象也不可避免的引起争议。
他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既不是具象的也不是抽象的,绘画的形式又丰富多样,大多画面线条感都很强,并根据自己痛苦破碎的内心深处的心态,刻画出的形象畸形扭曲,这正是培根想要表现的,一种忠于直觉的行事,是作品能够更加直接的表现出他对于事物真实本质的理解与看法,达到直触人神经的目的。
培根最常用的画幅形式便是三联画,培根的三联画之间并没有叙述性的情节,他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可能是一种影响事实的多种可能的罗列,是一种时间上的暗示,是这一时段本身。
浅析偶发性对于艺术家理想创作状态的促进

浅析偶发性对于艺术家理想创作状态的促进作者:刘蓉蓉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23期摘要:偶发性的发生是毫无征兆和规律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任何创作形式中。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原因在于它不局限于对客观存在的物象进行临摹,每一件艺术创作中都必须含有艺术家自身的情感与思想,必须是结合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来进行的过程。
偶发性则是指某一事物充满了不可预料性及不可控制性,对于事物未来的发展完全无法预测,唯一的办法便是不断地进行重复操作通过统计概率来判断结果,通过概率来推断事物发展的偏向性,一般情况下与其相对应的是必然性。
放在艺术创作上来说,偶然性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一种非主观意识的创造活动,其中所产生的非理性因素放在当代这个注重个性化发展时代的艺术家来说是开拓创新的灵感来源。
其实不仅如此,个人认为偶发性的作用在水彩这个画种成立初期时就已经开始充分发挥了,只是截止至今关于偶发性在艺术相关领域中的作用价值还没有任何专业性质的理论,还没有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
个人认为对于偶发性在艺术上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应该加强研究,从理论上和现实创作上都要更加重视偶发性。
关键词:艺术; ;偶发性; ;创作状态中图分类号:J6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011-03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或是无意识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偶发性,其效果对艺术创作来说所得到的契机与灵感是绝对性质的。
除此之外,偶发性在拓展画面语言的视觉元素上也起到了完善作用。
由于偶发性的出现,许多艺术家发现并创造出了很多新的视觉形象,逐渐以此来作为一种形象符号不断地出现在创作中来代表自身,这也是偶发性在当代语境下被广泛利用的原因。
正如我们所说,所谓的艺术创作,必须是注入了艺术家自身对社会生活或某些事物的情感或直觉,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对现实生活的具象参考,否则这项“艺术”并没有符合艺术的标准。
浅谈绘画中的偶发性

浅谈绘画中的偶发性作者:段晓刚来源:《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段晓刚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对我来说,所有绘画都是偶发。
”艺术创作离不开偶发性因素的刺激,创新往往和偶发联系在一起,我们应从更新观念人手,认识和探究偶发性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在绘画创作中,有时一个偶发性因素会突然改变作品的进程,有的导致成功,有的导致失败。
如果将材料、技法方面的偶发性进行有效的利用,可以使作品比常规性的手法更令人赏心悦目,更有表现力。
在当今,“波普”调侃成风,数字图像制作的普泛化,正在将人与绘画剥离。
数码手段似乎是无所不能的,它可以迅捷且毫无差错地完成一切,于是许多人从画笔、调色板转向鼠标和键盘。
新工具的采用无可厚非,值得关注的是高科技图像对绘画的消解,高科技手段是否降低了绘画艺术中最可贵的人们心灵敏感度,这也正是偶发产生的意义。
画者如果能够在创作理念上保持开放性,心灵上保持自由,作品则更能表现作者的创造力、激情和个性,不会落入俗套。
绘画中无意的偶发性,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画者事先没有预测,能否把握得住要看作者的反应能力和控制水平。
有意偶发性往往是作者事先有所准备,有相当程度的可控性。
中国画大写意技法中的泼墨法,即随笔将不匀之墨水挥泼于宣纸上的作画方法。
这种挥泼而成的笔痕、水痕,有一种自然感与力度,但有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意性,是作者有意与无意的产物,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在其创作过程中具有随机性、瞬间性、即兴性、偶发性、不可预见性。
同时又是人和大地自然的合作。
在作画过程中,随时将所有生存环境中能感受到的,充分利用,达到主观的、主动的和被动的,以及可操作的和不可操作的因素全部结合起来,突然出现神来之笔,超出人力所能把握的效果,从而产生最成功的作品。
书法难,草书尤难。
草亦有法。
法不是大问题,最难的不是这些,是“法”之上的东西,即常说的草意与情性。
草意从何来?它附着于笔墨,是笔墨外化所表现出的情性。
论绘画创作中的偶然性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的表现语言研究专业硕士论文

天津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论绘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姓名:杨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油画的表现语言研究指导教师:祁海平20090401内容摘要:本文以绘画的偶然性为论题,阐述并论证了合理地把握偶然性对于绘画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理论,全篇共分为三大部分。
首先,通过对偶然性这一概念的解释及其普遍存在于众多艺术领域之中的现象说明偶然性对于艺术创作具有普遍意义。
然后,重点论述了偶然性对于绘画创作具有更加重要的价值这一观点。
最后,总结分析了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绘画中的偶然性,使其为画面所用。
关键词:绘画;偶然性;意义;必然性[On the painting of occasional]Yang Jing(Language Studies painting performance )Directed by Qi hai pingAbstract:This paper painting of a chance for debate, and argues on a reasonable grasp the chance for the painting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is theory, the whole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of all,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hance and found in many artistic fields that are incidental to the phenomenon of universal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creation. Then, focuses on the painting has a chance for a more important value of this opinion. Finally, an analysis of how to correctly perceive and grasp the chance of drawing to be used for the screen.Key words: Painting; Chance; Significance; Inevitability内容摘要:本文以绘画的偶然性为论题,阐述并论证了合理地把握偶然性对于绘画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理论,全篇共分为三大部分。
论近现代油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及其意义

论近现代油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及其意义摘要:通过对油画技法观念的产生及其在十九、二十世纪的绘画变革过程分析,指出油画创作中的偶然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被艺术家捕捉并进行个性化表现,并进一步总结了绘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对艺术家实现艺术表达的突破与创新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油画创作;偶然性;突破;创新在绘画创作中,一个艺术家的技巧、感官、心灵、思维决定了自己必然专注于某一类主题,但同时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会影响艺术创作,比如绘画材料的意外效果、技法的失误、艺术家对突发事件的骤然反应等。
绘画作为人类重要的创造性活动,必然性确保了精进和传承,偶然性则带来突破和创新,绘画史中充满了必然与偶然的矛盾与交替。
油画产生于15世纪的北欧画家中,他们以木板或是布料通过处理作为画面基底,用动物毛发制成画笔,用植物油和色料混合调制颜色,再结合透视法、解剖学将物象按照本来的样子描绘出来,油画的这套工具和绘制程序有其自身的严密逻辑,即必然性。
然而众所周知,当北欧画家丢勒翻越阿尔卑斯山到达意大利的时候,欧洲南部的画家还没见过真正的油画材料技法。
对意大利画家来说,油画必然就是使用那样的材料和画法;而于尼德兰画家来说,使用木板、布料或是油彩,却无不包含着偶然性的选择。
一幅好的艺术作品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对于画家来说,精进与传承需要的是笃定持续的磨练,而突破和创新却是难于把握的。
因此,捕捉偶然性效果成为许多画家绘画创作中的重要关注点。
油画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古典写实这个方向上发展的,这导致画家们笃定而持续研究间接画法,画面平整而没有笔触,宛若照片,这似乎成为油画的唯一标准,让人们觉得所谓油画就必然是这么画。
直到浪漫主义画家们出现,才使画面的颜料厚度产生起伏变化,库尔贝更是将厚重的颜料和岩石的造型结合,模拟出粗糙、雕塑般的、裸露的岩石外观,使人们开始去理解油画颜料的质地以及油画这种二维平面作品的深度空间。
长期以来,古典写实油画即使是表现自然风光也是在画室里精雕细琢,其色调也是学院主义遵循的“必然的”幽暗色调。
浅析绘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因素

浅析绘画创作中的偶然性因素任燕【摘要】绘画作品是艺术家经营的画面的结果呈现,是按照艺术家的意志想法展开来的,一幅绘画作品是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呈现.我们所看到的艺术家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是这种或那种形式的作品,不是简单的绘画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和偶然的结合才能给作品带来更多的生气与灵气,作品感才会更生动,偶然性往往更生动和深刻.【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7(039)021【总页数】1页(P111)【关键词】绘画作品;偶然性;灵感;材料【作者】任燕【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72艺术源于生活,绘画创作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有感而发。
主题是艺术家思想语言的呈现方式,技法是艺术家的习惯或者爱好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绘画语言,是语言的呈现方式。
在艺术创作中有很多偶然性与必然性,比如说一个艺术家的灵感、经历、体验,决定了艺术家必然关注于某一主题的绘画创作,这是必然的。
同时,影响艺术创作的偶然性因素也很多,比如创作主题的突发灵感、材料特性的意外效果、艺术家的失误等等。
这里主要谈论绘画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偶然性。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艺术家看社会、人生、世界的焦点,而在创作中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影响着艺术创作。
艺术家个人的失误,有时会歪打正着,在绘画创作中,不论是油画还是中国画在创作作品时艺术家的个人失误,会让作品形成意外的效果,有时对“失误”加以合理利用就会形成特殊的意外效果,这种意外或好或坏,关键看是否合乎画面的需要,对画面效果是促进作用还是破坏作用了。
三国时著名画家,“曹衣出水”风格的代表人物曹不兴,他的墨点巧画苍蝇的故事赢得大家的认可。
由于曹不兴一不小心在宣纸上滴下墨点,害怕皇帝生气就将墨点巧画苍蝇,画面效果栩栩如生,赢得了皇帝的赞许。
这个是画史上有名的误点成蝇的典故。
正是巧用了画面上的“意外”,创作出了这样生动的艺术作品,当然这也和艺术家精湛的绘画技术分不开,但或许少了这个意外的“点”,画作或许会少些灵动和画面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5 ) 3 0 - 0 0 4 5 — 0 1
现 当代诸多绘 画的创作 中,偶然性潜 藏在 其中发挥 了很重
二、 “ 偶然性” 对油 画创作者灵感的启发
创作需要灵感。 无论是个体性创作还是 群体性创 作 , 在艺术
和效果 , 可能与灵感 的突发性和瞬息性有着密切关系 。 有如前述 说灵感的突然到来 ,是 它由于并不属于创造思维链接条 中的线 性 的一环 , 而常常是在整个思维链条的枝节岔道上顿时出现 , 从
活 中的美或者对未来 的美好通过写实 的手法表 现在 自己的创作 中。 而现当代艺术追求的是 自由的渴望与表达 , 极力挣扎 已定 的
要 的作用 , 尤其在抽象表现主义 的油画 中, 更加 显示 出了偶然性 的艺术价值 , 给艺术创作者 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感染力 , 甚
产生惊人 的艺术表现力。
一
创作过程 中, 都离不开灵感思维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 的灵魂 , 艺 至是绘 画中的误笔 , 例如“ 误点成蝇 ” 这样 的例子 , 这种偶然也会 术家在有灵感的情况下创作出来 的作 品才更有生命 力 。事实证
、
“ 偶 然性” 的审美
在当今 多元 开放型社会 中 , 艺术创作在思 维认 知态度上 、 关 注社 会视 角上和运用 的技术手段上 都发生 了丰富多彩 的变 化 , 艺术作 品也更 加 自由与灵活。 在这个 自由的大社会背景下 , 人类
普遍的心理状态得 以解放 ,使得艺术作品得到 了更全 面的 自由
优秀 的艺术家应该敢于思考与实践 ,把有利 于画面的偶然性运 用到作 品中去 , 回归孩提时代那种无意识随意涂鸦 的心境 , 在艺
而打乱 了惯常思 维而重新进行组合 , 形成 了事物 的新 的质变 。 这
种在整个思维链条 的枝节岔道上 出现 的刺激 因素 ,有一部分是 来自 偶 然的效果或者是偶然效果之 间的联系 ,带有一定 的偶然
创作 者灵感的启发 以及偶 然性 的作品更具有独创性等 方面的分析进 一步说明 了油画创作过程 中“ 偶然性” 的体现方式
及其 重要性 , 探讨 了如何合理的看待 , 选择和利 用这种“ 偶然性” 的现 实意义。
关键 词 : 偶然性 ; 审美; 灵感 ; 独 创 性
中图分类号 : J 2 1 3
美学模式和评价美 的标准 ,当下 的社会现实 和社会 文化充斥着 艺术家 的大脑 ,从而通过艺术作 品最大 限度 的展现 出这样一种 心理状态 。 每个艺术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 艺术作 品所表达 的艺 术思想也是不 同的 , “ 偶然性 ”把艺术创作赋予 了新 的血液和养
料, 致使艺术家的创作有 了一个更好的展示空间。 因此作为一个
明: 灵感具有科 学性 , 能动性和创造性。灵感的刺激必须与形象 的刺激一 同进行 , 或者要 在形象之后进行 , 才能在大脑里建立联 系获得成效 。 也就是说偶然性 的图像会刺激创作者的大脑 , 从而 对创作者灵感 以启发 。 灵感 的出现 , 往往是 突然发生 、 不期而遇的。灵感 的闪现是
化表达。 当代艺术 与传统 艺术 的差别之处就是这种 自由化 , 主要 体现在艺术创作的思想观念和语言结构的两大方面。 1 . 从思想观念上来看 , 传统艺术 的审美观认为 , 作 品所呈 现 的视觉图像一定要 以美为艺术的前提 ,艺术家努力 的把现实生
思维瞬间组合 的形式 , 在极为短暂的一 瞬间打开了思想的阀门 ,
术作 品中建立起个人原创 的精神 内涵 ,体 现出精神 的寄托及精 神升华后思想 的无 意识 。 2 . 从语 言 结构 上看 , 在传统 艺术 创作 中 , 人 们用绘 画的工 具, 方法 、 效果 等将艺术 的门类精确 的细分 出来 , 在规章 和材质 的制约下艺术创作 者被 限制在一个较 为封 闭的条框 中。艺术语
为创作 者的思想带来 了甘露 ,它的出现给人带来新 的构思 和启 迪, 一 般来说 , 灵 感的发生 过程 离不开形象 、 直觉 、 想象 、 幻想等
非逻辑思维 的启 迪 , 主要发生在潜意识 , 是直觉 经验信息 、 新鲜 的课题信 息、 脑高级神经系统 的“ 建构” 活动 的视觉整合 。 灵感思 维是非逻辑 的 , 也是非线性的。但 是 , 灵感思维 的产生 同逻辑思 维、 形象思维等交织在一起 , 不是孤立进行 的。偶然性 偶然性” 的技法
言的匮乏非 常容易导致 艺术作 品不 能更好 的表达 自身 的精神感 情。 当波 洛克 的作 品被 陈列在美术馆 中 ,艺术 界的心灵都受到
性 因素 。这种偶 然性 往往起 到对既定计划 的终结破坏 和新 计划
油然而生的突变作用 。因而深人研究偶然性效果对灵感 发生的 激发 , 也显得异 常重要 了。
2 0 1 5 — 1 O
文艺生 活 L I T E R A T U R E L I F E
艺 术 鉴 赏
“ 偶 然性” 在 油 画创 作 中 的重 要 意 义
赵 君 超
( 河池 学院 教 师教 育学院 , 广西 宜州 5 4 6 3 0 0 )
摘 要: 本 文以现 当代 油画创作 中的“ 偶然性” 为论题 , 以独特 的视 角通过对 油画创作过程 中“ 偶然性 ” 的 审美、 偶 然性 对
震撼 , 艺术并非单一的绘画技巧 , 在可控 的范围 内画面偶然性 的
表达也是一种更好传达 自我感情 的方式 ,在中 国的艺术家也 开
三、 “ 偶然性” 的作品更具 独创性
作者心灵的真实写照用艺 术作 品得 以呈现 ,每一个来 自不
同心灵结构 的个体所创造出来 的作 品也 不尽 相同。从 艺术 的题 材分析 , 无论运用何种艺术表现手法 , 作 品的内容 一定 是反映人 类生活经验下的个性展示 , 在社会环境 的影 响下 , 个体 产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