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课堂引入
导入新课的方法【范本模板】

音乐课的导入方法(一)谈话导入法语言交流是人类沟通的最基本手段,谈话导入法就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师生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谈话,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这种方法往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和答来实现.它的特点是直接、明确,形成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布谷》,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从学生喜爱的小鸟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日常的观察及生活中对小鸟的感性认识来导入新课.同时借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布谷鸟,并观察其形象特征获得鲜明的印象,并通过想象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新课《布谷》,并进行教唱、赏析。
(二)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法不仅是传统教学的常规方法,而且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惯用的基本引导方法之一。
具体策略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通过复习一些与所授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为新授课题做好铺垫.这种方法的关键点在于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知识的链接点,以旧引新,温故知新,能够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归纳到旧知识结构中,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从而轻松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最后一课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将前四节课的内容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在复习旧课的同时导入新课。
具体导入如下:老师提问:“同学们,前几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了各种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乐曲,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生回答……),那你们说大雨的声音是……(生回答……),小雨的声音是……(生回答……)。
”由此引出第一首歌曲《大雨和小雨》。
利用这种方式复习第二首歌曲《布娃娃弹琴》,继续提问:布娃娃高兴地弹起了琴,你们听是什么声音?(生回答……)。
然后继续复习《大鼓和小鼓》,师说,音乐厅里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大鼓声是(生回答……),小鼓声是(生回答……)……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导入新课《小白兔盖新房》。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
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过去那种“填鸭式”的落后模式。
尤其是语文课,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深入挖掘,在课堂上获得理想效果。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环节,而对于“导入新课”这一首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细想起来,课堂导入不外乎这样几种形式:1.营造气氛,以“情”导入。
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表述,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
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
初中生情感丰富,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内心还较为单纯,所以易受感染。
在亲情方面,他们表现尤为突出。
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联系生活,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感受亲情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如有位老师在讲授《背影》时,师生们共同声情并茂地吟诵了大家熟悉的《游子吟》,然后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不仅仅体现在子女临行之时,它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
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
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生难忘。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著名学者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形象。
这样,学生自然就被感染了,进而进入学习状态,并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此文,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指向语文要素的课堂导入有效方法

指向语文要素的课堂导入有效方法作者:吴丽君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24年第02期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双线组元,语文要素是其中的显性线索,也决定了教师在实践中应重视围绕语文要素组织教学活动。
有些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忽视对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关注,一味偏重激趣、设置悬念,教学设计缺乏启发性。
这些都与编者的意图相背离,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积极探索有效方法,让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语文要素的学习氛围中。
课堂导入可以从多方面开始,除了激趣和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注意,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文本内容架构有所感知。
这些内容以指向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为主,根据不同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有的可以从课题特点进行导入,有的可以从文本关键句进行导入,还有的可以从文本中的独特事物进行导入。
如教学《桂花雨》,教师可以从课题入手进行导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桂花的印象,学生或者说桂花的颜色、香气,或者说校园里的桂花开得很旺,或者说见过的一株桂花开放的盛况等;接着,学生说自己对雨的印象,说起来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最后,教师提出把“桂花”和“雨”合起来组成“桂花雨”,你们有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桂花雨?猜一猜这样的桂花雨会是一种怎样的雨?会下在哪里?淋过这样的桂花雨的人有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样的印象中会包含怎样的情感?学生经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渐渐地明白了这样的桂花雨不是真的雨,而是一种独特的印象加想象形成的,因此它会下在人的心里,留在记忆深处,包含的是对故乡的独特情感。
学生有了这样的理解,教师适时提出“请大家读一读《桂花雨》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描写的桂花雨,是不是我们猜测和想象的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通常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层面,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指向表达要求的落实。
对此,教师可以在课文导入时强化对写法的关注,使教学聚焦表达,让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得到凸显。
课堂导入的案例及反思和评价

课堂导入的案例及反思和评价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把纷乱的杂念放下”。
导语,是否该“‘语’不惊人死不休”呢?下面就自己或同行在课堂导入中的一些案例整理如下:一、多媒体导入例一:1.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2008年奥运盛会在北京召开,大家都记得吗?(记得!)那奥运会开幕式大家都看了吗?看了!(正合我意)在开幕式上有2008个人击缶的场面,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中2008人击缶的视频)大家看完千人击缶之后什么感觉?(宏伟、壮观、力量……)2.教师小结: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由陶土或青铜制成。
击缶声,用震撼的节奏,激荡千年祖国的万里疆土,激荡中华民族的奔腾血脉,共同迎接奥运之光的莅临。
它以宏伟壮观的气势和声响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强伟大而又生生不息的力量,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原始动力。
看完了击缶,我们今天再来认识另外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的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它的艺术美。
(播放腰鼓表演视频)3.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看完腰鼓的表演片段后,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场面壮阔、气势磅礴、舞姿刚劲奔放、动作粗广豪放)这些,我们只要看一看就能感受得到,但是要把它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缺乏激情。
《安塞腰鼓》的视频走进课堂后,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在此基础上,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了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堂的导入

浅议语文课堂的导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然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然投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激起他们活跃的思维提高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降低新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优化学习效果。
因此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设计得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成功。
所以作为教师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结合自已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我来谈谈自己课堂导入的几点方法:(一)“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
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
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法。
如:上《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语言是我们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
大自然会也有语言?学习《大自然语言》这篇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常见的导入方法。
(二)“联系旧知揭示新知”导入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如:我在讲授《醉翁亭记》时首先让学生迅速地回顾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三)“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
精彩课堂导入范例

精彩课堂导入范例■动作表演:微妙就在知识中【课题】高中物理?力的分解?【导入】师:班上哪两位男生力气大?请上前面来。
〔男生上台〕师:哪位女生力气最小?〔女生上台〕师:下面请他们三位做个小游戏:两男生用一根结实的麻绳,用最大力气作出“拔河〞姿势。
教师指导女生在绳子的中央,用一根手指头轻轻一拉,结果,两个大力气男生被拉动了!师:为什么一个柔弱的女生,这么轻而易举把两位“大力士〞拉动了呢?看来真应了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本节的知识——“力的分解〞,你就明白其中的微妙了。
【解读】一根麻绳让学生动起来,一句“知识就是力量〞势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中师大一附中尚红年〕■用多媒体:声色光电入情境【课题】?珍爱生命?【导入】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体验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生命。
此刻,我们都拥有她,但你可知她的来之不易;至今,我们已走过十几年历程,你可感受过她的绚烂美丽……先来听一首歌?天亮了?。
〔播放有画面的flash,随着韩红那动人的声音渗入学生的心窝,慢慢看到学生眼眶的湿润,听到女生轻轻地低泣……学生投入了,教师也投入了,后来的展示大家都动情地讴歌生命的珍贵,呼吁对生命的热爱,这节课成功了!【解读】用多媒体营造情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渲染的气氛中学习,心理体验加强,极易产生共鸣。
〔XX省株洲市景弘中学邓春林〕■传奇故事:铺垫渲染触类通【课题】?斑羚飞渡?【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展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
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
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
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确实,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困难,死得辉煌。
今天,我们聆听一个同样悲壮感人的故事,现在一起走进?斑羚飞渡?。
优秀课堂导入案例评析

优秀课堂导入案例评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
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则是课堂精彩的前提条件之一。
于漪老师更是直截了当地说:“课千万不能‘温’,不能‘嘎巴’,起始阶段就要精心设计,亮闪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优秀的导入设计,会制造出一个个“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的精彩与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诚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那样,“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现撷取几则优秀的导入设计,一起来赏析它们的精彩之处。
1、《想北平》的导入设计:【导入一】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而成的珍珠,它就是乡情。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棵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碗热腾腾红枣粥,都能引发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人在江湖,身在旅途,身体和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故土。
乡土情结是人类普遍的情感,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好的诠释。
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句式整饬,运用比喻排比,以“小路”“老槐树”“红枣粥”等一系列富于情思和意味的生动意象,寄寓至纯至美的乡思,能给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进而使之对课文产生阅读期待.【导入二】(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望乡》)思乡是永恒的主题,它拨动着游子的心弦,牵引着游子的魂魄。
古往今来,人们为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眷念,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文章句。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皆能感人心魄,让人柔肠百转,黯然凝思。
现在,让我们再次领略这种思乡的情怀,一起来欣赏老舍先生的思乡之作———《想北平》,走进这位漂泊旅人的心灵深处。
课堂导入案例

课堂导入案例【篇一:课堂导入案例】优秀课堂导入案例一课题《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方法概括故事导入导入具体描述老师讲本课前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奶奶,她的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开洗衣店。
天一下雨,他就发愁小儿子洗的衣服没处晒;天晴了,他就发愁大儿子的伞没人买。
老奶奶整天愁容满面。
讲到这里老师故意停下来,设置悬念,话题一转,继续说,可是有一天老奶奶邻居的的一番话,顿时使老奶奶转忧为喜。
借助这个悬念,老师可以让学生猜测邻居说了什么。
课堂的气氛会立刻活跃起来。
这个问题的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为后边的讲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解说教师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耐人寻味的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学生扩展思维,丰富联优秀课堂导入案例二课题《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方法概括小品表演导入导课具体过程老师播放歌曲《雾里看花》为背景音乐。
六位同学表演小品,小品的大意是:六位同学模拟去超市购物,购物前他们商量去哪里买,买什么,不买什么;购物时挑来挑去,仔细看包装;一位同学没有相中超市的东西,临出门时被超市保安浇筑,污蔑他投了超市一包巧克力;另一位同学买的水果糖在门外的计量器上城粮食发现少了200克,去找售货员,她竟不认账;一位同学在特价区买了瓜子后发现质量不好要退货,售货员以“特价商品售出概不退货”为由拒退。
表演完小品后老师设计问题:小品中同学的那些权利受到侵害?学生们马上就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因势利导,引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解说学生自己表演小品。
虽然这些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如果单纯由学生自己阅读或者欣赏的话,很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看过就算”,引不起什么共鸣,也不会在脑里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
而如果由学生自己来表演的话,或者集体在和谐的气氛中欣赏,由于形式和环境的变化,会吸引学生的普遍兴趣与注意力,从而在脑海中留下相对深刻的记忆。
而在看完表演后,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效果会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我的课堂引入
我们都说:有个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而对于一节课来说,尤为重要。
可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因为一堂课仅有45分钟,还要做到两个“五分钟”,那么如何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尽快吸引学生注意力,确实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刚刚参加工作,什么经验也没有,跟那些老教师比起来,还差得很多。
但是,每一堂课前,我都在导入上花了大量精力,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可是,跟最初比起来却进步了很多。
并从中总结出了几点,如下:
课堂引入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相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简明性,先把我的几次课堂引入摘录如下:
一、引用其他学科知识法
比如,在导入序言的时候先问学生:大家说,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产力是什么?因为这是初中政治学过的,所以学生很快回答出是科学技术,并且很好奇,上化学课怎么讲政治呢?然后我又话题一转说: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是属于科学技术的一部分,那么它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呢?美国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的
主题。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然后顺利进入主题。
二、联系实际,找最新话题
在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说,2008年奥运会在哪召开?(北京)那么有没有同学看过开幕式的现场直播?一提到这,有同学特别兴奋,然后我赶紧控制局面:看过的同学肯定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宏伟壮观”!尤其是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成为整个世界的焦点!而这一切,都是我们化学的功劳!那么我们的贡献是什么呢?大家看第一章的题目是什么?(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这样的引入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三、质疑解惑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目的,通过从旧知识或从生产生活中提出与新课有联系的,又富启发性的问题。
使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如:学习钠一节时,我先给学生设计了两个问题。
1.如果把一个铁块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沉到水里,这是学生都知道的)
2.那么有没有不沉的金属块呢?(学生很惊讶,因为生活中很少见到)。
3.我们知道“水火不容”,那么水一定能够灭火吗?(学生也很惊讶,因为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是用水来灭火。
)
对问题2、3,学生们议论纷纷,答案不统一,引起了争议。
于是我就势说,要想知道答案,听完这节课,一定能找到答案!于是学生们就抱着想了解个究竟、不服输的态度随我一同走进新课大门。
四、以旧引新法
例如,(碱金属元素)一节的新课引入,就可先复习已学过的钠的化学性质,然后指出钠是一种碱金属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其他元素都和它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节课就来学习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这样,由于学生有钠的化学性质作基础,学起新知识来就很容易,教学效果很好。
这种方法是在引入新课时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启发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学习尚未掌握的知识,即从“已知”过渡到“未知”的一种引人新课的方法。
这种引入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可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是一常见而实用的方法。
五、实验引入法
化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很多化学实验具有非常奇妙的现象,它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手段。
比如我在讲(钠的化合物)时,一上课我就说: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一会我给棉花施加魔法,不用火柴就能点着。
同学们都不信。
于是我故作神秘的让他们闭上眼睛,然后睁开,用一个玻璃管对着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吹气,不一会,只听“呼”的一声,棉花着了,全班同学惊叫起来,都急于知道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一吹气棉花就会燃烧呢?我就因势利导,引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过氧化钠。
六、直观引入法
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教材,有利于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正确形成概念。
因此,在引入新课时,可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来引入新课。
在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我就通过展示药品,让学生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这样来引入新课。
当然,引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远远不止上述我所利用的这几种,但是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利抓住学生的心理,用有限的时间
恰到好处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只是我从教工作以来的一点肤浅的经验总结,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批评指正,并加以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