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doc

合集下载

工具设备清洗管理制度

工具设备清洗管理制度

工具设备清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工作场所设备、工具、器材的清洁卫生状况,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特拟定此《工具设备清洗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

二、工具设备清洗管理要求1. 工具设备的使用前及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工具设备应当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霉变。

3. 公用工具设备、器材应当经常清洗和消毒,严禁私自将工具设备带出公司。

4. 每天结束工作时,必须对使用的工具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并摆放整齐。

5. 各部门应当设立专门人员负责工具设备的清洗和管理工作,确保每件工具设备的清洗和消毒情况。

三、工具设备清洗管理流程1. 工具设备清洗前,应当准备好清洁用品和消毒用品。

2. 将工具设备按照种类分开,进行分类清洗。

3. 用清洁剂浸泡或擦洗工具设备表面,去除污垢和油渍。

4. 用清水彻底冲洗工具设备,确保表面干净无残留物。

5. 用消毒液浸泡或擦拭工具设备表面,杀灭病菌和细菌。

6. 晾晒工具设备或使用吹风机等工具进行干燥,确保干燥后才能收存。

7. 工具设备清洗完成后,将清洗使用的工具设备清洁用品进行消毒。

8. 清洗记录由负责人员进行记载,并在专门位置进行存档。

四、工具设备清洗管理注意事项1. 清洁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了解清洁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工具设备清洗时,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受伤。

3. 清洁过程中发现损坏、缺失或变形的工具设备,应及时上报并更换。

4. 工具设备清洗后,应做好标识,明确区分已清洗和未清洗的工具设备。

5. 工具设备清洗的频率要根据使用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每个工具设备得到适当的清洗和消毒。

6. 每周对清洗工具设备进行复核,确保清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7. 不得私自将工具设备带出公司,严禁使用他人的工具设备。

五、责任和制度执行1. 公司各部门应当指定专门负责工具设备清洗管理工作的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 专人督导每日清洗工作的质量和进度,确保工具设备的清洁卫生状况。

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清洗消毒制度

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清洗消毒制度

文件编号:QS/BZ-ZD08
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清洗、消毒制度
一、设备管理
1.1、质量部负责对生产所需设备的管理。

1.2 、质量部负责进行设备登记,建立设备档案。

-34-
1.3、设备登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序号、唯一
性编号、名称及规格型号、制造厂、生产日期、购进日期、安装地点、设备状况。

1.4、设备档案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
随机文件、检修记录等。

二、设备保养
2.1、车间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清洗、消毒及按计划检修。

2.2、质量部根据生产需要组织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发至使用岗位。

2.3、设备的日常保养由生产车间按《设备日常保养项目表》中规定
保养项目及频次,由生产岗位执行,质量部负责监督
检查,每季度
收集《设备日常保养项目表》,整理汇总作为制定年度检修的依据。

2.4、每年12月质量部制定下年度的《设备检修计划》,
发至车间执行。

三、设备清洗消毒
3.1、生产设施、设备、容器等除加强维护保养外,还要及时进行消
毒,并记录消毒情况,消毒用品要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3.2、生产设备使用前用82度热水进行冲洗,每班使用后
用清水刷洗然后用二氧化氯溶液消毒。

生产设备主要部件每周进行2次(周二五)浸泡消毒(浸泡30分钟)。

3.3、生产设施容器必须清洗干净,每天刷洗消毒。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预防疾病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

第三条设备清洗、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严格、高效的原则,确保设备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第四条公司设立设备清洗、消毒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设备清洗、消毒工作。

第二章设备清洗、消毒职责第五条设备清洗、消毒管理部门的职责:(一)制定设备清洗、消毒计划和操作规程;(二)组织培训设备清洗、消毒操作人员;(三)监督、检查设备清洗、消毒工作的实施情况;(四)对设备清洗、消毒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六条设备使用部门的职责:(一)按照设备清洗、消毒计划和操作规程进行设备清洗、消毒;(二)保证设备清洗、消毒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用品的完好;(三)及时向设备清洗、消毒管理部门报告设备清洗、消毒情况;(四)配合设备清洗、消毒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清洗、消毒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设备清洗、消毒流程第七条设备清洗、消毒流程分为:清洗、消毒、检查、储存四个步骤。

第八条清洗步骤:(一)切断设备电源,确保设备安全;(二)将设备内的残留物清理干净;(三)用清水冲洗设备内外表面,去除污垢;(四)用洗涤剂刷洗设备内外表面,去除油垢;(五)用清水冲洗干净。

第九条消毒步骤:(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二)将消毒剂均匀涂抹在设备内外表面;(三)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浸泡或擦拭;(四)用清水冲洗干净。

第十条检查步骤:(一)检查设备内外表面是否清洁;(二)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三)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

第十一条储存步骤:(一)将清洗干净、消毒合格的设备放入专用保洁柜内;(二)设备存放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三)设备存放时,应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第四章设备清洗、消毒周期第十二条设备清洗、消毒周期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污染程度确定,具体周期由设备清洗、消毒管理部门制定。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范文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范文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清洗消毒管理,确保设备使用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

第三条设备清洗消毒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卫生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设备清洗消毒方案第四条设备清洗消毒方案应根据设备的特点、材质、用途、工作频率等因素制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第五条设备清洗消毒方案应明确设备的清洗消毒步骤、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消毒时间和温度、设备存放要求等内容。

第六条设备清洗消毒方案应经负责人审核、部门协调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设备清洗消毒人员管理第七条设备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遵守设备清洗消毒相关政策和制度;(二)具备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技能;(三)定期接受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培训;(四)持有有效的健康体检合格证明。

第八条设备清洗消毒人员应严格遵守设备清洗消毒方案的要求,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设备清洗消毒人员应穿戴专业的防护服和防护用品,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

第四章设备清洗消毒操作与管理第十条设备清洗消毒应按照设备清洗消毒方案进行操作。

第十一条设备清洗消毒操作应按照清洗、清洗再次、消毒、冲洗、干燥等步骤进行。

第十二条设备清洗消毒过程中,应使用合格的消毒剂,严禁使用过期消毒剂和未经认证的产品。

第十三条设备清洗消毒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和设备周围的污物,并进行消毒。

第十四条设备清洗消毒应定期进行验证和检测,确保清洗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第五章设备清洗消毒记录与档案管理第十五条设备清洗消毒应建立完整的记录和档案。

第十六条设备清洗消毒记录包括清洗消毒工作的日期、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清洗消毒人员、消毒剂的类型和浓度、消毒时间和温度等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设备清洗消毒记录应加盖负责人和清洗消毒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第十八条设备清洗消毒记录和相关档案应保存并保管至少三年以上。

第六章设备清洗消毒监督与评估第十九条设备清洗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

洗涤消毒设施管理制度

洗涤消毒设施管理制度

洗涤消毒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医院洗涤消毒设施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保证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洗涤消毒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订立本规章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洗涤消毒设施管理的部门、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定义1.洗涤消毒设施:指医院内的洗涤机、高温高压灭菌器、干燥机等设备。

2.洗涤消毒:指对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进行清洗、消毒的过程。

3.无菌包装:指将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进行合理包装,保证在患者使用前不再受到污染的过程。

第二章洗涤消毒设施的管理第四条责任部门医院设立洗涤消毒设施管理部门,负责洗涤消毒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第五条设备维护1.洗涤消毒设施应依照厂家要求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定期对洗涤消毒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理,并订立维护和修理记录。

第六条设备检测1.洗涤消毒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试,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规定要求,并记录测试结果。

2.洗涤消毒设施在维护和修理后需进行检测,确认设备能够恢复正常工作,并记录检测结果。

第七条使用规范1.使用洗涤消毒设施的人员必需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操作技能,并持有相关证书。

2.使用洗涤消毒设施前,应检查设备及消毒药剂的使用说明,确保操作规范。

3.使用洗涤消毒设施时,应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投放和装载,避开混装和超负荷使用。

4.使用洗涤消毒设施过程中,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清理污垢和积存杂物。

第三章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洗涤消毒第八条洗涤消毒流程医院应订立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洗涤消毒流程,包含清洗、消毒、干燥和包装等环节,并建立相应的记录。

第九条消毒药剂的使用1.医院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剂,严禁使用过期或变质的消毒药剂。

2.消毒药剂的使用应依照使用说明进行,遵从正确的浓度、时间和温度要求。

医院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防止病原体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管理工作,包括各类诊疗设备、办公设备、生活设施等。

三、职责1. 科室主任或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的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2. 机房工作人员负责本机房仪器设备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并有专人做好相关记录。

3. 医务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应确保设备表面清洁,如有需要,使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消毒。

四、清洁消毒要求1. 室内环境卫生室内环境卫生要达到整齐、干净等要求,定期进行室内通风换气。

各检查室用紫外线消毒1次/天,消毒时间30分钟。

紫外线灯每半年应检测紫外线强度,每年定期检修。

2. 仪器设备清洁消毒(1)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帽子、口罩、清洁手套)。

(2)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医疗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湿式擦拭,可以使用可兼容的消毒湿巾。

(3)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4)一般的低危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仪器按钮和把手等)日常首先进行清洁,之后可以使用低效或中效消毒剂,如75%的乙醇。

(5)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6)清洁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元物品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仪器表面。

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

3. 医疗卫生表面清洁消毒(1)医疗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低频接触表面,如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二是高频接触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病房厕所的墙面、门帘窗帘的边缘等。

(2)进行医疗卫生表面清洁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医疗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一、背景为确保医疗设备清洗消毒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防止医疗设备因清洗不当而引发医院感染事件,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医疗质量和医院声誉,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范围内的医疗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中心手术室、床位管理中心等。

三、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患者人身安全和医务人员安全是首要原则。

2.科学规范:根据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要求,制定科学的清洗消毒管理措施。

3.责任制:建立设备清洗消毒管理的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4.追溯管理:建立设备清洗消毒记录追溯机制,保证清洗消毒过程可追溯、可控制。

5.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设备清洗消毒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四、设备清洗消毒管理流程1.设备清洗(1)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应在设备使用后及时进行清洗,清洗前应先拆卸设备的易于拆卸部分。

(2)设备清洗应使用规定的清洗剂,在专门的清洗间内进行,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清洗。

(3)清洗后的设备应经过干净的水冲洗,除去残留的清洗剂。

(4)清洗后设备应晾干,严禁使用毛巾等物品擦拭,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2.设备消毒(1)清洗后的设备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应选择符合规定标准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2)消毒时间和浓度应符合规定标准,不得任意变更,确保消毒的有效性。

(3)消毒后的设备应晾干,确保消毒剂蒸发干净。

3.设备包装(1)消毒干燥后的设备应在专用的包装室内进行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规定标准。

(2)包装时应注意防潮、防尘,确保包装的完整性。

4.设备保存(1)包装完整的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无尘的专用储物间内。

(2)设备的存放位置应标明设备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保证设备的有效管理。

五、设备清洗消毒管理的责任1.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部门负责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2.设备清洗消毒工作人员需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清洗消毒的有效性。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一、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1-1 概述: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公共场所设备的卫生安全以及防控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一套清晰准确、操作规范的设备清洗消毒管理流程。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设备清洗消毒管理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学校、餐饮场所、宾馆酒店等。

1-3 定义:1-3-1 设备清洗:指对设备进行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污垢、有害物质的过程。

1-3-2 设备消毒:指对设备进行一定温度、时间和浓度的处理,以杀灭或去除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1-3-3 公共场所:指对外开放的场所,供大众使用。

二、设备清洗消毒管理流程2-1 设备清洗管理流程:2-1-1 设备检查:(1)定期检查设备表面,发现污垢、油渍等应及时处理。

(2)定期检查设备内部,发现积存异味、污垢等应及时清洗。

2-1-2 清洗方法:(1)根据设备类型和材质选择适当的清洗剂。

(2)使用清洗刷、水枪等工具进行设备表面和内部的清洗。

(3)清洗完毕后,用清水彻底冲洗设备,确保不留清洗剂残留。

2-1-3 清洗记录:(1)记录设备清洗的日期、时间、清洗人员等信息。

(2)记录清洗结果,如设备是否清洗干净、是否存在异味等。

2-2 设备消毒管理流程:2-2-1 消毒前准备:(1)根据设备类型和材质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2)准备好所需的消毒工具,如喷雾器、湿巾等。

2-2-2 消毒操作:(1)根据消毒剂的使用说明,正确配置消毒液浓度。

(2)使用消毒工具,对设备表面进行均匀喷洒或擦拭消毒液。

(3)注意设备的一些难以清洗的细微部位,如接缝、按钮等,需加强处理。

2-2-3 消毒记录:(1)记录消毒的日期、时间、消毒剂浓度、消毒人员等信息。

(2)记录消毒结果,如设备表面是否干燥、是否存在较强的消毒味等。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洗记录表、设备消毒记录表、消毒剂配置表等。

具体附件请参见相关章节。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1-《卫生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包括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相关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目的:建立生产设备清洁管理制度,保证生产设备符合工艺卫生要求
二、范围:车间一般生产区、洁净区设备。

三、责任:车间班长负责组织实施,各工序生产操作人员有责任按本制度执行。

工艺员、质监员负责监督、检查。

四、内容
(一)一般生产区设备的清洁
1、设备内表面清洁时,先用软用水(必要时加洗涤剂)擦试设备内表面至清洁,再用干抹布将设备内表面擦试干净。

2、设备外表面清洁时,用软布或湿毛巾擦拭设备外表面,注意不可让水流入电器开关及控制盘内。

3、如有污处应用去污粉或洗衣粉擦洗干净。

4、清洗完后,用毛巾擦干设备表面的水。

5、清洁时注意手勿被设备尖物刺伤。

6、电器开关清洁前必须切断电源,用干布擦去表面浮尘。

如有必要用微湿毛巾擦拭电器表面。

(二)洁净区设备清洁
1、生产完毕后,切断电源,对设备进行整理,清除设备内外的残留物。

2、设备上可拆下部分及可移动设备送清洁间清洗,按生产用容器具清洁标准作业程序进行清洁。

3、设备主体按各设备清洁标准作业程序实施,内部要清洁干净,外部要见设备本色,电器擦拭无油污,设备清洗要揩净边角、缝隙。

4、用纯化水将设备内外表面及拆下部件擦洗干净,再用75%酒精对设备及部件进行全面擦拭、清洁。

5、设备清洁完后,按顺序进行安装、试车,正常后,填写清洁记录,报质监员检查,检查合格后,设备挂已清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