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
复调与对话:兼谈《如果·爱》的叙事策略

复调与对话:兼谈《如果爱》的叙事策略
刘爽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本文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切入点,以叙事学有关文本结构的理论为基础,集中分析了香港电影《如果·爱》这一具有代表意义的个案,并指出影片中的结构张力主要通过复调结构的"对话性"来实现多元叙事的可能.也就是说,具有不确定性、未完成性的叙事模式,恰好唤醒了观众自身的建构能力,从而使影片重新整合起来.除了贯穿情节的整一性是电影叙事中一个根本的结构原则外,复调结构所呈现的对话性也成为当代电影叙事结构的又一要素.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刘爽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对李凤亮“整体的大复调”的几点质疑——兼谈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复调因素[J], 刘萌萌
2.我们是“索尼爱立信” 对话索尼爱立信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主管卢健生 [J], 张崭
3.两种女性精神的对话--谈《霸王别姬》的复调表义结构 [J], 程振慧
4.两种女性精神的对话——谈《霸王别姬》的复调表义结构 [J], 程振慧;
5.爱情与人性的复调交响——谈莫泊桑《爱情》的主题呈现 [J], 李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果·爱作文5篇

如果·爱作文5篇如果·爱作文1一提到母爱,我不能不想到妈妈,我从来没想过“如果没有母爱”会怎样,但我知道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妈妈。
妈妈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爱,一年四季让我衣食无忧地生活着,每天我都能吃上健康营养的饭菜,穿上舒适整洁的衣服去上学。
去年冬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让人一看就毛骨悚然。
妈妈不放心,怕我冻着,于是,她一大早就起来了,为我准备了她亲手织的毛线衣、厚实的棉袄、小棉裤、一双手套和一双棉鞋。
天亮了,我穿上暖和的衣服,吃过一碗热热的豆浆粥,顿时感到一股股暖流涌入心田。
当我看到有些孩子整天穿着又肮脏、又单薄的衣服,手冻得像个粗萝卜,脸冻得像个烂苹果时,总会不由得想起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孩子像个宝……”每当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妈妈总会在我心中点燃一盏明亮的灯,给我勇气和力量,指引我勇敢而充满信心地向前走。
记得有一回,我考得不够理想,回家的路上唉声叹气地埋怨自己。
回到家,妈妈察觉了,问我:“啥事不开心了?”我哭丧着脸说了原因,妈妈听了,拉过我的手问我:“你知道一棵树哪儿最结实吗?”我茫然地摇了摇头,妈妈接着说:“如果一棵树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处被砍伤,那么被砍伤的这块地方将会长得最结实、最坚硬。
”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妈妈,“一次考差了,有什么关系呢?正好让你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如果是粗心,就把它克服;如果是不理解,就把它搞懂,不就行了吗?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行。
”听了妈**话,我的心里顿时开朗了许多,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随后,妈妈又和我一起拿起试卷,一道一道地分析错误的原因,直到我全部懂了为止,我幸福地靠在妈妈肩头,笑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这朵小花,如果没有母爱,生活中不会洒满阳光;如果没有母爱,不会开得如此灿烂;如果没有母爱,遇到风吹雨打,我不会这么坚强。
谢谢你,妈妈,是你让我拥有了这世界上最无价的母爱。
《如果·爱》:镜式文本与电影话语解读

《如果·爱》:镜式文本与电影话语解读摘要:华语影片《如果?爱》是香港导演陈可辛初次进军内地市场的试水之作,用“陌生化”手法巧妙地将最具形式感的歌舞元素嫁接在《如果?爱》当中,把关乎人类普遍情感的爱情片放在镜式文本的套层结构中展开。
影片建构在文本间的相互折射与照应,使得它更为直观地呈现出当代华语电影的镜像迷宫。
香港电影与香港导演正在这座镜城中经历着“内心的流徙”,经历着逃离、迷惘、质疑和异化,无奈而无助地将自己的文化、历史乃至个人经历放逐为他者眼中的观照行为。
关键词:《如果?爱》;镜式文本;身份一、镜式文本与套层结构《如果?爱》延续了电影《甜蜜蜜》中异乡人漂泊状态下寻找身份认同这一主题。
影片采用套层结构的样式,把类似残酷现实版《甜蜜蜜》的爱情故事和华丽梦幻的歌舞表演交替呈现,由同一组演员表演两个爱情故事。
Monty作为全知叙事人,在开篇独白中把每个人的一生比作一部电影,“在我这儿储存了很多被别人剪掉的片段”。
如果说这里所言“剪掉的片段”就是指代记忆,那么整部影片就像是一部汇集剪掉片段的蒙太奇之镜。
在套层结构中,虚构中的虚构和虚构中的真实构成两面相向而立的镜,它们彼此折射、互为阐释,以互为文本的方式构成同一文本叙事。
从表层故事上看,孙纳、林见东、聂文和小雨、张扬、班主是影片中出现的两组六个人物。
拒绝回忆的孙纳实际上映照的是戏中戏里失忆的小雨,对孙纳念念不忘并强迫她承认爱过自己的林见东对应着不断追问小雨身份的旧情人张扬,帮助孙纳完成明星梦的聂文如同救下流落街头的小雨并赋予了她一个新身份的马戏班班主,由此可见,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并非世俗中的“三角恋”关系,而应该如聂文对监制阐释的那样“我觉得那三个主角之间的爱情太牵强,小雨应该不是真的爱张扬,张扬回来找小雨也不是因为爱她,班主跟小雨也谈不上什么爱情”。
林见东的助理也指着剧本向监制建议“最后一条有什么理由用过去式,因为过去式已经发生,是否该用现在进行式,我是说现在式是代表艺人”,片中最后一条指的就是班主和小雨上演的那场空中飞人戏,张扬作为观众在下面观看,最后以班主自杀作为结局,那么助理的这段话已经混淆了虚构中的真实和虚构中的虚构。
从视听营造和时空架构看《如果·爱》的艺术特色

从视听营造和时空架构看《如果·爱》的艺术特色作者:张同霞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0期[摘要]《如果·爱》是2005年华语电影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片的摄影风格、电影语言设计和电影剪辑等构思严谨、设计精良。
在视听营造和时空架构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摄影风格叙事时空交叉剪辑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是2005年华语电影的一部优秀作品,填补了近年来华语歌舞片的一个空白。
影片继承了陈可辛导演对爱情主题的一贯关注,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间扑朔迷离的爱恋关系。
有论者认为是讲述了一个包裹在华丽歌舞外衣之下的老套的三角恋故事。
在我看来,影片与一般的三角爱情故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通观整部影片,爱情故事的脉络是模糊的。
“戏里戏外”双层叙事结构及多个叙事时空的交叉剪辑。
使得影片的逻辑结构变得复杂。
现实、回忆及所拍歌舞剧片段间来回切换及跳跃。
所有的元素是打乱顺序之后杂糅在一起的。
更对影片的故事性构成了一种消解,影片的情节性或故事性是很弱的。
正如片名告诉我们的,影片的着力点在“爱”(爱情)本身而不是(爱情)故事。
影片中表现的是三个主人公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各自遭受的心灵的伤痛。
他们或遗忘背叛、或坚守等待、又或者牺牲自己成全爱。
在面对爱情时主人公的迷茫、矛盾、犹豫、痛苦使得影片弥漫着伤感和沉重的气息,加上极具情感冲击力的歌舞形式和语言对白的运用,整部影片呈现出较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张力。
一、风格化画面呈现和哲理性对白语言相结合与其他的电影类型相比,歌舞片更侧重形式感的表达,富有娱乐性。
在歌舞片中,场面的营构结合歌舞元素的运用,往往使影片的感情外放,最能使观众产生直观的感受。
这种强烈的感情抒发和宣泄。
也是歌舞片最重要的特点。
色彩作为一种表现手段。
是表现影片情绪的重要元素。
电影画面通过环境、服装、道具等对色彩的选择和配置,对光线和感光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形成特定色调。
来渲染气氛和传达情绪。
《如果·爱》观后感

《如果·爱》观后感电影《如果·爱》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真实的人物塑造,让观众在情感的迷茫中找到了一丝希望和答案。
影片以爱情为线索,探讨了人生的意义、选择的困境以及人性的复杂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经历了各种类型的爱情,包括初恋、失恋、婚姻以及亲情。
每个爱情故事都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爱情的甜蜜、痛苦和无奈。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爱情故事,而这些故事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影片通过真实的人物塑造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选择的困境。
主人公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常常陷入迷茫和犹豫。
他们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影片中的角色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挣扎都非常真实,让观众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
通过这些角色的经历,影片向观众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外在的成功和名利,而是要找到真正让自己感到幸福和满足的东西。
最后,影片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恶、优点和缺点,而这些特点在爱情的环境下更加显得突出。
影片中的角色们都有着自己的阴暗面和自私的一面,他们在面对爱情时常常陷入纠结和矛盾。
这种人性的复杂性让观众在看完影片后不禁思考,人是否真的可以在爱情中变得完美,是否可以摆脱自己的矛盾和欲望。
总之,电影《如果·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真实的人物塑造,探讨了爱情、人生和人性的复杂性。
它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意义,并对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思想上,它都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和启示。
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够继续拍摄和推出,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其中的故事和情感。
论电影《如果·爱》的歌舞语言

论电影《如果爱》的歌舞语言
岳春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6(000)020
【摘要】<如果·爱>是一部成功的华语歌舞片.该片探索出与传统歌舞片迥异的表现手法,对歌舞形态的运用、歌舞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关注,极大地提高了歌舞影片的视觉效果.
【总页数】2页(P35,12)
【作者】岳春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歌舞翩跹声色华丽——论电影《如果·爱》歌舞元素的艺术运用 [J], 闻婷
2.歌舞人生唯爱永恒——电影《如果爱》与《三傻大闹宝莱坞》之比较 [J], 朱鑫萌
3.爱情与歌舞的融合--浅论电影《如果·爱》的画面美学与文化表现 [J], 章云
4.纵情爵士歌舞人生——从视听语言看电影《芝加哥》 [J], 刘敏
5.电影歌舞片段中的镜头语言分析——以影片《雨中曲》为例 [J], 陈昊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果·爱》人物塑造中的内视野观照

所, 但她坚持了下来, 还勉励情绪沮丧的林 见东“ 做人太容易.就不好玩了” ;有了地下室 后, 知恩图报地接纳了当初照顾过她的林见 东;边拖地边念英语, 盼着有朝一日到美国拍 电影;第一次离开林的前一晚, 主动把自己的 身子给了他, 走前说“ 不要看着我走”怕他 , 很伤心;通过林的引见, 结识了他那个当副导 演的同学, 却因此第二次离开(也是离弃)了 林见东, 留下了让林回香港的机票钱。 总之, 十年前的孙纳一面渴求纯真的爱, 一面不甘 于物质生活窘迫的现状, 不择手段寻找各种 上升的机遇, 攀扯所有能够帮助她的人。 十 年后的孙纳, 拒绝回忆:拒绝故人提到她以前 的经历, 拒绝别人替她写回忆录, 也拒绝回 忆爱情。 但和聂文看到样片中小雨失忆认不 出张扬后者因此失落伤心时, 她的表情不再 坦然自若, 聂文有了异样的感觉“ 你这次有 压力了? 你眼神很不集中。她是贪慕虚荣, ”
展示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复杂。 这类人 物, 空间方面没有被塑造成绘画性/雕塑性的 稳定形象, 时间不被固定在某一点上(人物 有了发展变化的可能) , 且由于内心世界的 充分展示, 其言行容易得到观众(读者)的理
解同情, 哪怕他(她)是不完美的或者犯了很 大错误(过失), 如希腊悲居( 俄狄浦斯王》 } 1 ( 中
的俄狄浦斯;外视野下的人物形象则相反, 空 间上有雕塑性的稳定效果, 时间上呈现凝滞 状态, 这类人物很容易被指认归类, 脸谱 有“ 化”标签化” “ 效果。 如中国南粼 琵琶记》 中 的承相之女牛小姐, 由于对其内心世界缺乏
结合体, 但我们不能说某人物形象是圆形人 物和扁平人物的结合体。 因为 “ 内视野” 本身 就是经过作者的外视野过滤加工的产物, 由 于内视野下的形象非常吻合人物特定的身 份、 处境和一贯的性格特征, 从而让你觉得 作者隐藏起来消失了, 其实是作者自觉地进 入了人物的内视野中。 绝对意义上的“ 内视 野” 不存在, 任何形象都是人物的内视野和 创作者外视野的结合体, 只是两者的组合比 例有别。 传统戏剧依赖于对白、 (包括唱词) 独白 表现人物内心活动, 由于舞台表演中的种种 局限, 一般只有正面主角的心理活动得到 充分表现, 其他人物尤其是反面角色的心理 活动往往被忽略或简化, 即使在某一段落展 现, 但难以贯穿全剧始终。 《 如 哈姆雷特》 中 只有哈姆雷特的形象塑造属于“ 内视野” 观 照, 而其他人物缺乏或几乎没有内心活动的 描写, 只是作者“ 外视野” 审视下的机械定 位。 影视作品在塑造人物时表现手段灵活丰 富, 特别是画外音和蒙太奇的使用, 可以尽 情展示剧中人物的心路历程和行动逻辑, 而 且现代影视作品中常有两位以上的主角或 主演, 即次要人物行动的思想基础、 心理依 据或行为逻辑也能通过适当的“ 内视野” 让 观众接受理解。 如此, 与传统舞台剧相比, 影 视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传神丰满, 也更有魅 力, 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微妙。 ( 如 影片 果, 在形象塑造方面就主要体现了典型 爱》 的“ 内视野” 式的观照方式, 具体表现在以下
如果·爱

龙源期刊网
如果·爱
作者:
来源:《视野》2006年第20期
如果你呵护一只蜜蜂,蜂箱里就会多一份蜂蜜;
如果你种下一株玫瑰,花园里就会多一些芬芳;
如果你播撒一粒麦香,餐桌上就会多一点面包:
如果你点亮一根蜡烛,黑夜里就会多一丝光明;
如果你爱护一个燕巢,春天里就会多几只燕子;
如果你点燃一堆篝火,冬季里就会多几许温暖:
如果你避免一次不公正的错误,世界上就会有更多的正义;
如果你付出爱,人间就会多一位天使;
如果你像君子一样正直坦荡,世界就会多几分人性;
如果你始终保持诚实不欺,世界就会少一些谎言;
如果你不懈地追求自由,世界就会少一点枷锁;
如果你传播你的快乐,世界!就会少一些悲伤;
如果当世界改变时你才想起要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你枉此一生;
如果你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你正在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