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总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1.透镜的定义: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具有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3.凸透镜:凸透镜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都向外凸出,中部厚,边缘薄。

4.凹透镜:凹透镜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都向里凹陷,中部薄,边缘厚。

5.透镜的符号:透镜的符号用来表示透镜的形状和位置,凸透镜用凸透镜符号,凹透镜用凹透镜符号。

6.焦距:透镜的焦点是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汇聚或发散的点。

焦距是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7. 球面折射定律:透镜折射光线时遵循球面折射定律,即光线的入射角、出射角和透镜的曲率半径之间满足关系:n1sinθ1=n2sinθ28.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线从远处通过平行于光轴的物体点射到凸透镜上,经折射后汇聚在焦点F'上,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光线从近处通过凹透镜上时,经折射后出现的似乎是从焦点F'发出的,成一个正立的虚像。

9.透镜的主轴:透镜上通过透镜中心并垂直于透镜的直线称为透镜的主轴。

10.透镜的光心:透镜的光心是指在光轴上离透镜同等距离的两个点统称为透镜的光心。

11.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右侧,焦距为正值。

12.凹透镜的焦距:凹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左侧,焦距为负值。

13.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和像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具体规律如下:a.物距u为正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b.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为焦距f;c.物距u为焦距f时,像距v为无穷大;d.物距u为焦距f以内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e.物距u为焦点以内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

14.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凸透镜有所不同,具体规律如下:a.物距u为正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b.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为焦距f;c.物距u为焦距f时,像距v为无穷大;d.物距u为焦点以内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e.物距u为焦点以外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

八年级下册物理物理复习指导: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物理复习指导: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青海一中李清说透镜,能透光;中间厚,凸透镜;中间薄,凹透镜。

会聚作用凸透镜,发散作用凹透镜。

平光会聚到一点,焦点F来表示。

焦点到达镜光心,距离叫作镜焦距(用f表示)。

2.生活中的透镜物远像近照相机,缩小实像且倒立。

物近像远投影仪,放大实像且倒立。

物像同侧放大镜,正立放大一虚像。

实像倒立虚像正,实像异侧虚像同。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在两倍焦距外,一、二倍(焦)距间成像。

实像倒立且缩小,此例用在照相机。

物移近,像移远,同时像还要变大。

物在一、二倍距间,二倍焦距外成像。

实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仪。

物体位于焦点内,移动光屏不见像。

透过透镜看物体,正立放大一虚像。

物体与像处同侧,此例用在放大镜。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讲解: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外时,凸透镜成实像。

在一倍焦距内“u成虚像,物休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外(u>2f)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2f>u>f时,成放大的实像。

没有缩小的虚像、实像都是倒立的,没有倒立的虚像。

4.眼睛和眼镜近视眼晶状体厚,看清近处看不清远。

远光成像视网膜前,戴凹透镜恢复正常。

远视眼晶状体薄,看清远处看不清近。

近光成像视网膜厚,戴凸透镜调清光。

眼睛近点250px,明视距离625px。

【素材积累】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透镜是光学中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物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透镜的定义和分类1.透镜是用来聚光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一般由透明物质制成。

2.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会会聚于一点,称为焦点;凹透镜使经过它的平行光线发散。

知识点二:凸透镜的主要性质1.焦距(f):凸透镜的焦距是从透镜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正负取决于透镜的形状和光线的入射方向。

2.焦点公式(1/f=1/v-1/u):焦距公式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数学关系式,其中u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v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3.放大率(V):放大率是描述透镜成像的指标,计算公式为V=v/u,其中v是像的高度,u是物体的高度。

知识点三: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在焦点前,凸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同侧形成缩小、倒立、虚的像。

2.物体在焦点上,凸透镜会在无穷远处形成平行、直立、实的像;凹透镜不会形成像。

3.物体在焦点后,凸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缩小、倒立、实的像;凹透镜会在像的异侧形成放大、直立、虚的像。

知识点四: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种使用凸透镜的器具,使物体看起来更大。

它应用于眼镜、显微镜等领域。

2.照相机:照相机中的凸透镜用来聚焦并成像。

3.望远镜: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光学仪器,它能够放大远处的物体。

4.护目镜:护目镜使用透镜来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知识点五:成像方法1.光线追迹法:根据透镜的成像规律,使用平行光线、光线的直线传播以及焦距公式进行光线追迹,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2.像方光线法:通过绘制像方光线的路径,确定物体在透镜上的位置和性质。

3.物方光线法:通过绘制物方光线的路径,确定像的位置和性质。

知识点六:常见问题及解答1.什么是共轭焦点?当凸透镜上的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会聚于焦点上,这个焦点叫做透镜的后焦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2)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2)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2)班别:姓名:学号:考纲:1、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4、眼睛的构造及对光的作用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玻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玻璃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空气水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凹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3)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跟主光轴平行。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3)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跟主光轴平行。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

a.凸透镜b.凹透镜a.凸透镜光路基本概念a.照相机镜头b.望远镜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详解一、透镜1.什么是透镜: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

☆制作透镜的材料常见的有:玻璃、水晶、树脂等。

透镜的应用如图(1)所示。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如: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如图(2)a 所示)。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近视镜等(如图(2)b 所示)。

二、光路的基本概念图(4)凸透镜光路概念图(3)是透镜光路示意图。

1. 主光轴(主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如图(3)所示。

2. 光心:通常情况下,光心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 ”表示,如图(3)所示。

☆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其性质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 ”表示,如图(4)所示。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5)所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 ”表示,图中就是“OF ”之间的距离。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5.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 ”表示。

6.像距: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 ”表示。

三、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6)所示。

图(6)过光心的光线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图(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1、凸透镜和凹透镜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③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平均球心的直线电主光轴。

简称主轴。

④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折射后向主光轴靠拢。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线折射后偏离主光轴。

3、焦点和焦距①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焦点到光心有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同一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注意:根据凸透镜能够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这的性质,我们可以粗测凸透镜的焦距,方法是: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当折纸上的亮点最小、最清晰时,测出光点到光心的距离,即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的长短表示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

焦距越短,镜面越凸,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

光线通过后折射得越厉害。

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焦距的长短表示它对光线发散作用的强弱。

焦距越短,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

光线通过后偏折得越厉害。

4、三条特殊光线①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②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B、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它是利用u>2f时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复习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复习总结

近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 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 上太长,成像于视网膜前。
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 视眼镜。
5、显微镜原理
物镜 目镜
2f1 F1 O1 F1 F2 O2 F2
物镜的作用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放大成虚像
6、望远镜的原理
3、凸透镜成像规律: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焦
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 焦距以内成放大像。 (3):实像在透镜两侧倒立,虚像在透镜同侧 倒立。 (4):u>v, 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
3、放大镜
.
F
f
小于焦距 放大镜是根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4、眼睛和眼镜
正常人眼睛看远处时 晶状体变薄
正常人眼睛看近处时 晶状体变厚
远视眼及其矫正
成因:
晶状体太薄,折光 能力太弱,或者眼 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长,成像于视网膜 后。
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 的远视眼镜。(老 花眼镜)
(5):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 物体距离透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镜越远, 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成虚像时,物体 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 像越大。 (6):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以在光屏 上呈现,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 能在光屏上呈现。实像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 放大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F
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 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 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 虚焦点 (F)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复习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复习

中考热点
1.凹透镜、凸透镜的判别。 .凹透镜、凸透镜的判别。 2.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 .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 3.透镜的特殊光路图。 .透镜的特殊光路图。 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照相机、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照相机、 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5.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6.近、远视眼判别及矫正。 远视眼判别及矫正。 .
v<U
幻灯机 探照灯的 透镜 放大镜放大、正立、 虚像 缩小、正立、 缩小、正立、 虚像
本章易错点
真正理解会聚作用 和发散作用。
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理解不深刻,错误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理解不深刻 理解不深刻, 地认为,经过凹透镜的光不会交于一点, 地认为,经过凹透镜的光不会交于一点,经过 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于一点。 凸透镜的光一定会聚于一点。 2.近视眼和远视眼分不清。 分不清。 .近视眼和远视眼分不清 3.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记不准,导致相 .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记不准, 关题目出错。 关题目出错。 4.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分析与评估。 .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分析与评估。
学法指导
注意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注意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要熟 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记忆时同学们要注意 把握两个关键点( 、 )和三个区域( 把握两个关键点(F、2F)和三个区域(u >2f、2f> u 、 >f、u <f)。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一些与 )。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一些与 、 )。 此部分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以扩大对生活的感受, 此部分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以扩大对生活的感受, 拓展知识面。如眼睛与眼镜、照相机、投影仪、 拓展知识面。如眼睛与眼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 镜等。 复习中, 镜等。 复习中,要着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对所学知识要能灵活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力,对所学知识要能灵活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如怎样确定凸透镜的焦点、野外取火等。 如怎样确定凸透镜的焦点、野外取火等。要重视从文 图形、数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训练, 字、图形、数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训练,学会利用 表格对比学习易混的知识点。 表格对比学习易混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总复习一、知识回顾1、课本P60图3.1-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_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叫_________, 分别用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图3.1-2透镜的主光轴是指________ _______;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___ 。

2、图3.1-3凸透镜对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__________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______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____________时形成发散光线,好像从该透镜后某一点发出来的,这一点就是凹透镜的__________。

3、图3.1-4________ _______叫做焦距,它的符号是_______,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

4、课本P63图3.2-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景物到镜头的距离是______,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是_______。

拍摄照片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底片上成______、_____的实像,像距_____1倍焦距且_____2倍焦距。

5、课本P64图3.2-4投影仪(幻灯机),镜头到投影(幻灯)片的距离为_______,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是_______。

工作时,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屏幕上成______、______的实像。

像距_____2倍焦距。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 _ ___。

投影(幻灯)片的的放置方法__ __。

6、图3.2-6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 _ ,被观察的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_ 1倍焦距,在被观察的物体同侧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

7、P66图3.3-1探究_________ ____的装置,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___ _,符号__ ;光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___ _,符号__ 。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8、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像的虚实:凸透镜在_________ ____下成实像;在_________ ____下成虚像。

⑵实像的大小:凸透镜在_________ ____下成缩小实像;在_________ ____下成放大的实像。

⑶像的下倒:凸透镜所成的像________(填“有”或“没有”)正立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像________(填“有”或“没有”)倒立的虚像。

⑷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逐渐__ ,像距逐渐__ ;物距逐渐增大,像逐渐__ 像距逐渐__ 。

⑸成虚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减小;物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增大。

9、P68图3.4-1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 。

____ 和______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____相当于光屏,眼睛能看到物体,是该物体经过“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的____、____、____像。

10、P69图3.4-3和图3.4-4可知,近视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11、P71图3.5-1显微镜的镜筒两端各有一个_____透镜,靠近眼睛的称为_______,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称为_______,其中_________成放大的实像,相当于____ ____;__________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___ _____。

12、P72图3.5-3望远镜的镜筒两端各有一个_____透镜,靠近眼睛的称为_______,靠近被观察的物体的称为_______,其中_________成缩小的实像,相当于____ ____;__________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____ ____。

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一、基础练习1、完成下列光路.【10莱芜】请你完成左图的光路图;在中间的图形中两个透镜共一根主光轴放置,且两透镜的焦点正好重合,完成光路图;在右图中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

2、有以下五种光学镜子: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其中对光线发生反射的有,对光线发生折射的有,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有,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有。

3、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__________现象.4、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他看到的是变__________了的树的__________像.5、晚上看到太阳在地平线上即将下落时,实际上它已经在地平线的下方,这种现象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造成的。

6、平静湖面上映了天上的白云,这时看到鱼在云中游,则( )A.云是像,鱼是实物B.云和鱼都是虚像C.云是虚像,鱼是实像D.云和鱼都是实物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面时,则( )A.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既发生折射又发生反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只发生折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既发生折射又发生反射,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B.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C.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9、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胶卷上形成()A.缩小的倒立实像B.放大的正立实像C.缩小的正立实像D.缩小的倒立虚像10、照相机拍摄近的景物后,再来拍摄远景,则应()A.镜头向后缩,离胶片近一些B.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C.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近一些D. 镜头向后缩,离胶片远一些11、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12、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A.放大的实像B.缩小的实像C.放大的虚像D.缩小的虚像13、【10莆田】(4分)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

第一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

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

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

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应用是___ ___。

14、(2010咸宁)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所成实像越 (选填:“大”或“小”),所成实像的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15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且物距调节为6cm时,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15乙所示, 则他选用的是三个透镜中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15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15、(2010南昌)【探究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22甲),看到手指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22乙),看到房屋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在图23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结论与应用】(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16、(2010临沂)8.关于凸透镜:(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 调节;(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 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7、(2010菏泽)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

18、 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请你写出在复习中存在的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