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专题训练岳麓版选修1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排除D项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故选C2.1939年8月日本正式设立了由日本驻华中军、政、财三方参加的主要由军方控制的“军配组合” 控制华中地区的物资和流通其分支机构遍布华中十多个城市涉及行业有棉花、棉纱、棉布、工业药品等日本侵略者上述行为的主要目的是()A. 控制国统区经济命脉B. 发展本国经济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 维持战争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不难推知日军采取措施控制的是沧陷区而非国统区的经济故A项错误控制华中地区的物资和流通并不能直接发展日本本国经济且这并不是日本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陕甘宁地区故C项错误全面抗战爆发尤其是进入战争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相对匮乏的缺陷日益暴露为了将战争持续下去日本帝国主义不得不在占领区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故选D3.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下对列宁观点的阐述正确的是()A. 1861年改革成功地改造了沙皇专制统治B. 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C. 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在壮大D.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61年改革就性质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广大农奴获得了解放为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又对上层建筑做出局部调整这些变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俄国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的壮大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但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沙皇专制的前提下的维护农奴主利益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答案为D1861年改革仍然保留了沙皇专制统治 A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错误1903年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新的革命思想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与1861年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D4.《道光夷务》记载 1846年洋人“进(广州)城一节民与夷各相持不下” “欲息内外之争必先弭民夷之隙地方绅士与民人较为亲切开导劝谕易于信从” 这体现出()A. 清政府的软弱无能B. 政府支持群众斗争C. 广州人民英勇抗英D. 列强控制中国内政【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道光”“进(广州)城”可知这一记载是《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后外国人要进入广州城遭到广州人民的抵制而清政府“开导劝谕”体现了其软弱妥协的嘴脸 A项正确排除B项C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列强开始控制中国内政始于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项错误故选A5.《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见如图)是列宾在1870-1873年间对伏尔加河纤夫进行深入考察后的作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国内蒸汽轮船尚未普及B. 农奴制改革成果不显著C. 改革并未彻底改变农奴命运D. 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社会【答案】D【解析】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题干材料所述时间是”1870年-1873年“ 故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ABC三项都是对图片的正确解读6.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说明他是主张()A.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B.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 废除农奴制度D.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亳无裨益”说明其主张废除农奴制度这是促进俄国发展的唯一道路故C正确故选C7.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 “废藩置县”B. “四民平等”C. “殖产兴业”D. “文明开化”【答案】B【解析】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明治政府废除身分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8.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答案】D【解析】克里木战败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黑船事件”导致日本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学习西方才有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材料表明三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来挽救国家于危亡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克里木战争不是殖民侵略战争排除B项通过改革巩固自身统治不是“革命” 排除C项故选D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 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 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 19世纪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 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16世纪前期在德国进行的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 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故A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推动了埃及的现代化实际上使埃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实际上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 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故B排除19世纪后期在③处即俄国进行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符合在1922年11月1日土耳其废除苏丹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历史 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国故D排除故选C10.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 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C. 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D. 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89年日本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日本教育改革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军队对天皇负责追求武士道精神也宣布效忠天皇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ABC均表述正确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11.(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答案】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它体现了列强侵略方式上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答案】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台儿庄战役等敌后百团大战【解析】材料二中的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是指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体的战役结合书本知识来说就可以12.(1)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日本的伏尔泰依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福泽谕吉的观点12.(2)有的学者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依据材料三评论这种观点【答案】西洋文明随着交通手段的便利强劲东传对于西洋文明只能学习不能阻挡西洋文明传人日本是从长崎开始逐渐东传日本应该主动彻底学习西洋文明“文明开化”【解析】本小问的观点依据材料一“随着世界交通的手段便利起来西洋文明之风逐日东渐”、“莫不如与时俱进共同在文明之海中浮沉共同掀起文明的波浪共同品尝文明的苦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依据材料二“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让国民尽快沐浴文明的风气这才是智者之所为”可以得出西洋文明随着交通手段的便利强劲东传对于西洋文明只能学习不能阻挡西洋文明传人日本是从长崎开始逐渐东传日本应该主动彻底学习西洋文明“文明开化”【答案】观点正确日本要“脱亚人欧” 与欧洲殖民者共进退日本要用欧洲殖民者对待中国、朝鲜的办法来对待中国、朝鲜即主张日本侵略中国、朝鲜【解析】本小问是历史评述题依据材料三“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待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依据材料二“当前不但不应阻止文明反而应尽力帮助文明的蔓延”等信息学者针对福泽谕吉的观点称福泽谕吉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鼻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观点是正确其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要“脱亚人欧” 与欧洲殖民者共进退日本要用欧洲殖民者对待中国、朝鲜的办法来对待中国、朝鲜即主张日本侵略中国、朝鲜13.(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3.(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影响【答案】(1)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社会【解析】(1)本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出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社会【答案】(2)共同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解析】(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二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分析14.(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14.(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答案】权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措施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解析】依据“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得出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买卖他们农奴缴纳赎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二问通过赎买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禄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答案】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启示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改革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解析】结合改革的背景两国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即阶级矛盾尖锐激化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两国改革都不够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启示类的问题可从其成功的经验中加以归纳概括。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评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评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俄国、日本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道路。
请回答1~7题。
1.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改革中( )①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③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④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20世纪初,俄国的土地改革出现了所谓的“斯托雷平奇迹”。
它与1861年农奴制改革相比( )A.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B.这次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C.改革赢得了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对沙皇政府的信任D.改革后的俄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农业出口国答案:1.C 2.D3.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答案:D4.“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D.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答案:C5.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战争的失败是俄国在国内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B.对外战争失败后,俄国国内改革受到外来势力的干预C.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促使俄国社会发出要求变革的呼声D.日俄战争的失败再次动摇了沙皇政府的根基,促使沙皇政府实行地方自治改革解析:对外战争的失败是改革的导火线,根本原因是国内问题。
答案:C6.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检测(四)岳麓版选修1

单元检测(四)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强化了中央集权D.扩大了国际市场2.某知名学者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其主要依据是这次改革 ( )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 ( )①自由劳动力缺乏②工业投资缺乏③国内市场狭小④国际市场不能扩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4.穆罕默德·阿里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该机构相当于西方国家的( )A.最高法院B.议会C.总统D.内阁5.右图为1803年任驻埃及的奥斯曼主力军队的指挥官穆罕默德·阿里,他在1805年建立起穆罕默德·阿里王朝。
他所领导的改革( )A.未采取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B.改革中创办的工业以民用工业最为重要C.穆罕默德·阿里政权取得一个最重要和最令人惊异的成果是消灭了马木路克势力D.是一次有利于埃及近代化发展的封建改革6.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与史实明显相悖的是 ( ) A.穆罕默德·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7.日本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日本变革的总纲。
日本改革派促使天皇颁布《五条誓文》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D.推行日本军国主义8.推翻幕府后建立的明治新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作用是 ( )①彻底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②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③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④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 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对日本的侵略 ( )①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的状态②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动摇了幕府统治③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光绪二十四年的《国闻报》报道“工部主事……陆续进呈御览之书有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岁政纪要、文学兴国策、西国学校诸书……皇上之振兴实学考求洋务益于此可见矣” 这则报道说明当时A. 民间赞许戊戌变法B. 皇帝意欲变法图强C. 清廷支持洋务运动D. 舆论宣传百日维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陆续进呈御览之书有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岁政纪要、文学兴国策、西国学校诸书……皇上之振兴实学考求洋务益于此可见矣”以及光绪二十四年可知这一时期光绪亲政积极了解西方说明光绪皇帝意欲变法图强 B正确题干未涉及到民间对于戊戌变法的态度排除A 这一时期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C 题干所列信息只是指出光绪帝的行为并不能得出舆论有意宣传百日维新排除D2.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19世纪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 在①进行的改革摆脱了列强的侵略实现了国家独立自主B. 在②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C. 在③进行的改革提倡“中体西用” 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D. 在④进行的改革抵御了英法的侵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日本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其中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列强的侵略实现了国家独立自主 A正确②是中国而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B排除③是俄国俄国进行的改革是农奴制改革 C排除④埃及其改革主要是阿里改革其中阿里改革并未确立君主立宪制 D排除故选A3.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失败B. 明治维新使日本富强后又发动了战争C.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世界D.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后日益富强【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走向了独立富强的道路但明治维新的领导人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主权之上日本很快走上了对邻国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故B项正确A、C不够全面应排除D项说法错误应排除4.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5.孩子……二十岁刚步入成年,便成为马其顿国王……征服波斯帝国,逼死大流士;直逼印度恒河……建立起地跨亚、欧、非庞大的帝国这一“帝国”指的是()A. 罗马帝国B. 阿拉伯帝国C. 拜占庭帝国D. 亚历山大帝国【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马其顿国王”“征服波斯帝国”“直通印度恒河”“地跨亚、欧、非庞大的帝国”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爆发了城邦之间的战争雅典衰落希腊北部的城邦马其顿强大起来征服并统一了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率领军队开始远征历时10年灭亡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故D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错误排除6.下表为百日维新之前提出的各类变法方案A. 变法措施已在全国推行B. 朝廷鼓励官民上书言事C. 维新变法形势不断发展D. 军事改革成为变法重点【答案】C【解析】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1897年12月到1898年5月主张变法的认识提出了各方面的变法措施由此可看出维新变法的形势在不断发展故选C 维新变法的措施很快失败没有在全国推行排除A 由表格内容看不出朝廷的鼓励排除B 军事改革只是变革的部分内容无法说明成为重点排除D.7.公元前2千纪中后期,赫梯人建立了一个强大国家利用强力的战车和先进的冶铁技术,他们很快建立了地区霸权,并与当时周边多个文明发生冲突其建立霸权的“地区”是()A. 西亚B. 南欧C. 西北欧D. 南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梯人是由公元前2千纪迁入小亚细亚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后形成的他们建立霸权的“地区”应为西亚地区 A项正确BCD所涉及的地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8.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这里的“要义”是指()A. 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 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 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 封建统治腐朽【答案】C【解析】A.明显错误戊戌变法并没有做到全盘西化故排除B.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中中日政府都在积极参与故排除C.幕府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发展所以日本推翻了旧的幕府统治而当时中国的封建势力的腐败统治但是中国却未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才是中日“要义”的差别故正确D.“要义”指的是关键所在当时中日都存在腐败现象只不过日本解决了而中国未解决故排除9.“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这是《日本皇宫100年内幕》中的一段描述你认为惊醒太平梦的事件是()A. 天皇大权的旁落B. “黑船事件”C. 大盐平八郎起义D. 倒幕运动【答案】B【解析】“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指的是“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0.“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这是《日本皇宫100年内幕》中的一段描述你认为惊醒太平梦的事件是()A. 天皇大权的旁落B. “黑船事件”C. 大盐平八郎起义D. 倒幕运动【答案】B【解析】“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指的是“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1.中国近代有某一历史人物结合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立宪主义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此人是()A. 洪仁玕B. 曾国藩C. 章炳麟D. 康有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旗号为号召巧妙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2.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 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 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 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答案】C【解析】材料中“脱亚入欧”并不是指地缘上的变化而是指日本效仿欧洲实现社会的根本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作为自己改革的目标 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13.如表是不同人物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反应由此可推知俄国A. 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 农奴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C. 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D. 农奴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答案】D【解析】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根据题干“不想替地主干活”“农民根本不听吩附”“宣言在农奴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说明宣言颁布后农民仍然受到地主和村社的管理并未真正摆脱地主的束缚和获得自由意味着农奴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故排除A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故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故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4.1959年11月以来日本政府连续3次缓和对输入商品的限制贸易自由化率由30%增至40% 次年6月,日本计划在3年内继续增大输入自由化的比率,并取消外汇管制上述措施A. 反映了日本主动适应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环境B. 使日本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影响力C. 表明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主要经济力量D. 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战后的日本通过加强与世界的贸易往来主动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从材料中贸易自由化率不断提高可以看出这一点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日本在国际上的作用排除B 没有比较不能得出C项结论排除C 此时日本的经济已经恢复排除D15.有同学整理19世纪大事年表做出如下时序图观察下图空白处应填写的事件是A.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B. 法国《民法典》颁布C. 拿破仑开始建立军事独裁D. 俄国废除农奴制【答案】D【解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两党制形成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空白处时间在美国两党制形成和日本明治维新之间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时间符合题意故选D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804年法国《民法典》颁布 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拿破仑开始建立军事独裁 A、B、C三项的时间均不符合图片的时间顺序排除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上发表《偶像破坏论》驳斥了中国传统的君王崇拜和圣人崇拜要求青年应该有正确的偶像观念他提出了正确的偶像崇拜观念“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 切忌盲目迷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偶像崇拜的变迁清晰)【答案】理解现实主义的偶像崇拜鸦片战争过后中国的“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传统的儒家经典未能让国人赢得抵抗外来侵略的胜利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思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海国图志》对于解放当时人们的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受到推崇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于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面对“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因此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偶像崇拜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不同派别的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近代偶像崇拜结合地主阶级开明分子的著作从开眼看世界理性理智地看待中国的角度论述结合洋务派的活动从其勇于进行近代化实践的角度论述结合康梁的著作从其猛烈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和君主专制的角度论述结合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知识分子从制度和思想断然与封建政治、思想决裂的角度论述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17.(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俄罗斯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答案】(1)俄国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农奴起义威胁沙皇统治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引发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俄国面临的问题从题干给出的时间入手分析当时俄国的内部问题主要是农奴制的问题外部是克里木战争战败日本面临的内部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外部出现民族危机【答案】(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认识俄保留了封建专制政权继续维护封建统治相比俄国的改革日本虽然保留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存在不彻底性但日本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2)有关于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本质上是要求回答俄日两国是如何效法西方进行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并走向近代化的这个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别分析回答有关于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的问题需要从两国学习西方的内容、特点及效果上来分析解决18.(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18.(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18.(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18.(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答案】措施整顿太学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解析】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来归纳即可从材料一中“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的信息再联系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措施可以得出整顿太学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措施的目的来思考可得出其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答案】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的信息来概括即可从“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可得出扩大大学的自主权从“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可归纳出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从“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可得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答案】指导思想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魂洋才)【解析】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三联系日本文明开化的相关知识从“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的信息可归纳出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答案】改革推动教育教育服务改革【解析】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可以从教育与改革的关系谈如改革推动教育教育服务改革19.(1)根据材料概括亚历山大二世的历史功绩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亚历山大二世【答案】历史功绩废除农奴制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推行司法改革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解析】【答案】评价亚历山大二世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俄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高考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专题训练 岳麓版选修1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一、选择题1.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3.短暂的戊戌变法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促进思想启蒙 C.发展社会经济 D.推动政治改革4.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时间大约是A.1869年倒幕运动成功时期 B.1889年颁布日本宪法时期C.1895年甲午战争获胜时期 D.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时期5.(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8题)“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是()①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②改革幕政,实现富国强兵③对外开放,学习西洋之法④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7.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①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彻底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④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8.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
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
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9.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时间大约是A.1869年倒幕运动成功时期 B.1889年颁布日本宪法时期C.1895年甲午战争获胜时期 D.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时期10.“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
岳麓版选修一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一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以下几组历史事件中符合“开始于同一年代、分处太平洋两岸国家”要求的是()A.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内战C.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D.美国南北内战、日本明治维新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③重视发展教育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短暂的戊戌变法悲壮地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促进思想启蒙C.发展社会经济D.推动政治改革4.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
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6.结合所学知识,区别德国和日本近代化道路的不同点是()A.对外侵略扩张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C.确立君主立宪制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7.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反映的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D.设邮政局8.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10.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这里的“要义”是指()A. 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 政府的重视和参与C. 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 封建统治腐朽【答案】C【解析】A.明显错误戊戌变法并没有做到全盘西化故排除B.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中中日政府都在积极参与故排除C.幕府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发展所以日本推翻了旧的幕府统治而当时中国的封建势力的腐败统治但是中国却未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才是中日“要义”的差别故正确D.“要义”指的是关键所在当时中日都存在腐败现象只不过日本解决了而中国未解决故排除2.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 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 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 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 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答案】C【解析】材料中“脱亚入欧”并不是指地缘上的变化而是指日本效仿欧洲实现社会的根本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作为自己改革的目标 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3.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③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道路④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①正确明治维新期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故②正确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 同时废除了不平等条约结束了半殖民地状态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故③④正确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①赋役沉重②战事不断兵役频繁③西方列强帮助奥斯曼帝国打击埃及④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5.蛮学时期兰学时期洋学时期” 其中“洋学时期”是指A. 早期传入日本的中华儒家文化B. 美国叩关后英、美、法为主的西方文化C. 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的天主教文化D. 18世纪荷兰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答案】B【解析】“洋学时期”是指日本向西洋学习期间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所以B符合题意“中华儒家文化“不属于“洋学” 排除A 17世纪时日本并没有向西方学习排除C “18世纪荷兰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是兰学排除D.6.如表是不同人物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反应由此可推知俄国A. 农民无条件地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 农奴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C. 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D. 农奴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答案】D【解析】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根据题干“不想替地主干活”“农民根本不听吩附”“宣言在农奴们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说明宣言颁布后农民仍然受到地主和村社的管理并未真正摆脱地主的束缚和获得自由意味着农奴制改革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故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故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 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 按西法编练新军B. 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 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答案】A【解析】8.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人则认为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也有人在肯定农奴制改革促进俄国现代化的同时又指出改革使农民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对农民的严重不公这些认识说明A. 从不同评价中可以发现真相B. 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 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D. 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答案】C【解析】材料列举的三种不同认识分别选择了从积极性、局限性和辩证等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因研究者的角度不同而不同说明研究者叙述历史具有主观性 C项正确从不同评价中可能发现真相不符合唯物史观 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B项错误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说法错误 D项不符合题意9.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这里“外部因素”主要是指()A. 中下级武士破产B. 西南大名的强大C. 倒幕运动的胜利D. 民族危机加剧【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剧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关键因素也是重要外部因素故D正确ABC均是内部因素排除10.德川幕府(1603~1867年)治者多次颁布禁令禁止日本船出海贸易偷渡者处以死刑取缔天主教会传教士对潜入日本者应予以告发和逮捕以防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这说明德川幕府()A. 禁止一切海外贸易B. 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C. 竭力推崇儒家学说D. 维护领主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川幕府严格管理对外交往这说明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维护统治故B项正确A项中的“禁止”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外交往没有涉及儒家思想也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故CD两项错误故选B11.康有为在宣传维新思想时将西方的进化论思想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理念都融入到他所构建的今文经体系中这说明康有为的思想()A. 将西方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 没有突破“中体西用”的原则C. 更利于国人接受民主共和观念D. 证明了“西学中源”的科学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西方进化论、自由、民主、平等等理念与儒家今文经相结合恰好反映出康有为思想中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征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以中国制度文化为主只学习西方的技术康有为则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在中国实施政治改革排除B项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政治反对民主共和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康有为思想的特征没有涉及西学起源中国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12.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13.以下是1950—1971年美国、西欧四国(西德、英、法、意)、日本国际贸易增长表(单位亿美元)判断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 美国、西欧四国、日本B. 西欧四国、美国、日本C. 日本、美国、西欧四国D. 美国、日本、西欧四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牵头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此1950年左右美国的国际贸易增长最快主要是出口额增长较快②是美国日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但是国际贸易额显然要小于欧洲四国因此③是日本①是西欧四国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14.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因为他们()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 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体现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变法部分触动了封建制度故选D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5.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上发表《偶像破坏论》驳斥了中国传统的君王崇拜和圣人崇拜要求青年应该有正确的偶像观念他提出了正确的偶像崇拜观念“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 切忌盲目迷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偶像崇拜的变迁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偶像崇拜变迁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理解现实主义的偶像崇拜鸦片战争过后中国的“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传统的儒家经典未能让国人赢得抵抗外来侵略的胜利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思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海国图志》对于解放当时人们的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受到推崇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于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儒学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面对“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因此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偶像崇拜是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不同派别的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近代偶像崇拜结合地主阶级开明分子的著作从开眼看世界理性理智地看待中国的角度论述结合洋务派的活动从其勇于进行近代化实践的角度论述结合康梁的著作从其猛烈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和君主专制的角度论述结合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知识分子从制度和思想断然与封建政治、思想决裂的角度论述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6.(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16.(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俄罗斯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答案】(1)俄国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农奴起义威胁沙皇统治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引发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俄国面临的问题从题干给出的时间入手分析当时俄国的内部问题主要是农奴制的问题外部是克里木战争战败日本面临的内部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外部出现民族危机【答案】(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认识俄保留了封建专制政权继续维护封建统治相比俄国的改革日本虽然保留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存在不彻底性但日本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2)有关于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本质上是要求回答俄日两国是如何效法西方进行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并走向近代化的这个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别分析回答有关于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的问题需要从两国学习西方的内容、特点及效果上来分析解决17.(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17.(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答案】态度一喜悦(欢迎).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态度二愤怒(反对).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解析】本小问的态度和原因依据材料“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可知态度一是喜悦(欢迎)结合说知识可知原因是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依据材料“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可知态度二是愤怒(反对)结合所可知原因是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第二小问根据所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可改革的知俄国1861年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答案】现象俄国工业产量不断增长(工业发展)关联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的现象依据材料二的统计数据表的数据可知俄国工业产量不断增长(工业发展).第二小问的关联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解答俄国1861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18.(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18.(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18.(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答案】措施整顿太学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解析】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来归纳即可从材料一中“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的信息再联系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措施可以得出整顿太学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措施的目的来思考可得出其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答案】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的信息来概括即可从“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可得出扩大大学的自主权从“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可归纳出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从“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可得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答案】指导思想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魂洋才)【解析】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三联系日本文明开化的相关知识从“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的信息可归纳出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的忠君爱国思想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答案】改革推动教育教育服务改革【解析】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可以从教育与改革的关系谈如改革推动教育教育服务改革。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1946年4月日本政府成立“控股公司整理委员会” 指令各财阀交出证券和凭证强制拍卖割断了各财阀之间的内部联系分散股权形成共同持股的竞争机制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改革()A. 得益于美国免除日本的战争赔款B. 表明日本作为新政治力量的崛起C. 完成了战后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D. 铲除了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经济民主化改革削弱大财阀力量打破了财阀家族垄断的经济格局故选D材料并未涉及二战后日本进行经济民主化改革的原因故排除A日本作为新兴力量崛起、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二战后日本政府是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革命排除C故选D2.戊戌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全国推行由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与国际接轨的近代三级教育体制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117所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据此分析可知()A. 戊戌变法除了教育之外没有建树B. 戊戌变法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C. 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D. 戊戌变法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政体【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兴办了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近代三级教育体制这些改革的成果得以最终保留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故C正确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 A说法错误排除B项错在“完善” 排除戊戌变法以顽固势力的镇压而告终并没有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政体故D排除故选C3.穆罕默德•阿里上台后打击宗教长老势力其措施不包括()A. 宗教地产不再享有免税权B. 没收违规的宗教地产C. 取消包税人的免税地D. 把没有地契或地契不合规格的宗教地产收归国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穆罕默德•阿里为了打击宗教长老阶层主要从土地问题着手剥夺其宗教地产削弱其经济实力当时的包税人主要是马木路克因而C项与打击宗教长老势力无关合题意ABD均属于穆罕默德•阿里的措施不合题意排除故选C4.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A. 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 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 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人世界D. 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一些省会城市和一些市镇进行开放有利于近代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应排除C项中的主动融人世界不符合史实应排除题干材料涉及的沿海和沿江的开放不涉及内地城市对内地经济发展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5.李鸿章重金聘请英国人督修的唐胥铁路时人戏称为“马车铁路” 缘由是朝廷认为“(蒸汽)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 运输工人遂只能用驴马拉着车厢在铁道上行走“马车铁路”的出现说明()A. 近代交通的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B. 民营经济的运营遭到封建政府的阻碍C. 外国企业的侵略遭到民族主义的痛击D. 官僚资本的扩张遭到工人阶级的反对【答案】A【解析】先进的交通工具受到落后观念的阻碍体现封建势力的抵制故选A项唐胥铁路是清政府修建的排除B项唐胥铁路不是外国企业排除C项反对的是守旧势力不是工人阶级排除D项故选A6.19世纪初一位俄国人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体现了哪一阶层的主张()A. 俄国平民B. 俄国资产阶级C. 俄国农奴主贵族D. 俄国激进派【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可以看出这一阶层反对废除农奴制应该是俄国的农奴主贵族当时俄国的平民、资产阶级和激进派都是主张废除农奴制的7.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縻”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A. 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B. 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C. 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D.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觉醒【答案】B【解析】半殖民地化体现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国的态度故A 项错误材料中“‘羁縻’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说明在中外交往中原来的“天朝上国”的理念逐渐淡化近代外交观念逐步确立故B项正确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C项错误近代民族意识觉醒体现在挽救民族危亡与对外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8.观察如图他们对各自国家做出的贡献虽然不同但是却具有相同的历史意义你认为相同的意义是什么?()A. 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B. 消除了外国势力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和日本的明治天皇对各自国家的贡献其共同意义是促进了各自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正确美国没有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和俄国也没有完全废除排除AB不符合俄国和美国 D只符合美国排除B、D9.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表现的是()A. 学习先进科技B. 涉及体制改革C. 开办近代教育D. 增强现代海军实力【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要求在中国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这是与洋务运动明显不同的地方故B正确ACD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10.据中新网2012年2月18日报道“日本政府认为日本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40%会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伊朗封锁该海峡将对日本的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日本有必要向在霍尔木兹海峡周围展开的美军舰队提供协作支援……日本政府正在计划向霍尔木兹海峡派遣一支海上自卫队舰队”该报道不能证明日本()A. 与美争夺石油资源B. 维护与美战略同盟C.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 力图维护国家利益【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日本有必要向在霍尔木兹海峡周围展开的美军舰队提供协作支援”说明日本维护与美战略同盟故B正确依据题干“日本政府正在计划向霍尔木兹海峡派遣一支海上自卫队舰队”说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正确依据题干“一旦伊朗封锁该海峡将对日本的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影响”说明日本力图维护国家利益故D正确日本与美争夺石油资源在材料中不能得出故A项错误故选A11.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12.明治维新前日本曾出现过类似于义和团的“尊攘派” 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暗杀卖国的幕府官员还攻击西方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外国船只但日本的“尊攘派”后来转化为明治维新志士而中国的义和团最后土崩瓦解其主要原因是()A. 日本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的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B. 日本明治政府支持改革而清政府一直对义和团大肆镇压C. 日本的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强大而中国的义和团却孤军奋战D. 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治维新时期幕府的反动本质日益暴露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并没有认识到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故A项正确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经历了剿、抚、剿的过程故B项错误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资产阶级力量也十分弱小中下级武士是倒幕运动的领导故C项错误义和团是农民运动与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没有关联故D项错误故选A13.阿里上台前埃及人民面临的两大任务是()A. 反对奴隶主贵族统治和反对外来侵略B. 反对英国入侵和土耳其入侵C. 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马木路克封建统治D. 反对马木路克和包税人统治【答案】C【解析】A项马木路克的统治是封建统治不是奴隶主贵族统治故A排除B项只提到了“外患” 没有“内忧” 不完整故B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埃及国内的马木路克集团严重阻碍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使埃及社会动荡不安而国外还存在英法等国的侵略威胁所以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马木路克封建统治成为埃及人民面临的两大任务故C正确D项只提到了“内忧” 没有“外患” 不完整故D排除故选C14.观察如图所示起义者的目的是()A. 要求沙皇废除农奴制B. 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C. 要求沙皇加强农奴制D. 要求沙皇进行全面的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据学知识可知 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但遭到了残酷镇压故B正确A说法不确切 C、D说法不正确均排除15.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导致国内市场狭小②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③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④暴力斗争不断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历史单元检测: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专题训练(岳麓版选修1)(含解析)一、选择题1. 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
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
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A.③④B.②④C.①②D.②③2.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3.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A.“废藩置县”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殖产兴业”D.“文明开化”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这一措施主要是针对A.幕府将军 B.大名 C.新兴地主 D.武士5.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6.“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7.1853年前的日本和1840年前的中国相比,不同之处是A.封建制度处于没落时期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较发展 D.面临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8.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②使日本变为带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③日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近代化进程④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的里程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9.我们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10.19世纪中期,首先以武力迫使日本打开国门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11.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势力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12.面对危险的形势,光绪帝和维新派没有自己可依赖的军队,也不敢发动群众,最终选择拉拢当时掌握新建陆军的人物A.袁世凯 B.李鸿章 C.荣禄 D.陈宝箴13.公车上书是维新派的一次重要活动,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起因于《马关条约》的签订B.是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发动的C.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等主张D.光绪帝看后非常感动,接受了其主张14.《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5.克里米亚战争中交战的双方是A.俄国——土耳其 B.俄国——英、法C.俄、土——英、法 D.俄国——英、法、土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
材料二光绪帝还命令各省总督巡抚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令教官详细讲解,并在督抚衙门悬挂。
材料三 9月初,光绪帝又将阻挠新政的礼部尚书(官职名称)怀塔书,许应揆和四个待郎全部革职,同时提升因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礼部压制打击的王照,以示激励。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戊戌变法》请回答:⑴根据上述材料,将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逐条列出。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⑵材料二中光绪帝令各省“将6月11日以来的新政诏书印刷给各州县”,你认为光绪帝颁布的这些“新政诏书”有何积极意义?⑶材料中,光绪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行变法,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使变法顺利进行,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因此,归根到底,是依据政府官吏之诱导鼓励之力。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材料二: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
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
……伊藤博文则在《宪法》中结合进了本国的传统。
……1889年,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
……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大久保利通建议的主旨是什么?根据这一建议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并归纳日本学习西方文明的特点。
(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①项说法错误,俄国已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
④项说法错误,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与这场日俄战争无直接关联。
②项日本1868年开始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并很快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③项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当时一些中国人主张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以摆脱民族危机。
2.A解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其经济基础,民族危机加深反映戊戌变法救亡图存的目标。
3.B解析:日本人姓氏的起源在幕府时期,除了武士等少数人外,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允许有自己的姓。
明治政府废除身分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
因时间窜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环境给自己起姓。
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4.B解析:大名在自己所在的“藩”内有对土地、人民的领有权,“废藩置县”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些地方割据势力。
5.A解析: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而无法但当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重任,中下级武士才成为了领导力量。
6.D解析:“从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直接做出正确判断。
7.C解析:ABD是两国的共同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资本主义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发展缓慢,而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对发展,而且已经渗透到农村。
8.A解析:摆脱民族危机,完成近代化,成为带有一定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由此成为日本近代史上的里程碑,①②③④四个选项均正确。
9.D解析:此前即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A不正确;B、C这一要求是早期维新派提出的; D最准确,因为思想解放意味着冲破旧信条的束缚,确立了全新的思想体系。
10.C解析: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武力打开日本大门。
11.B解析: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削弱各地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12.A解析:简单识记题。
13.D解析:A是促使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B是其过程,C是上书的具体建议,均正确。
D不准确,上书并未送到光绪手中,光绪接受变法主张是以后的事情。
14.C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选C项。
其他各项不符合史实。
15.D解析:这是俄国发动的侵略土耳其的战争,英、法为维护自己在土耳其的利益,对俄宣战,所以D正确。
二、非选择题16.⑴破格提拔和重用维新人士;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宣传变法诏令;严厉打击阻挠变法的封建官僚;对积极参加维新事务而受打击者予以保护、提升和激励。
⑵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
⑶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维新人士来推行变法,力量有限;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使得变法诏令的贯彻受到阻挠和破坏。
17.(1)政府扶植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实现国家富强。
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4分)(2)在生活习俗方面大力推进西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近代企业;制定宪法。
(3分)学习西方全面但有选择,并跟日本传统相融合。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