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快乐的鞭炮声》教案
幼儿园开展“快乐的小鞭炮”创意主题活动方案教案策划

幼儿园开展“快乐的小鞭炮”创意主题活动方案教案策划一、活动主题:探索小鞭炮的乐趣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小鞭炮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准备:小鞭炮图片、视频资料、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小鞭炮的起源和燃放小鞭炮的习俗。
(2)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小鞭炮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鞭炮的形状、颜色和图案。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小鞭炮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剪出小鞭炮的形状,并用颜料上色。
(4)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在制作的小鞭炮上添加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装饰。
二、活动主题:小鞭炮的音乐会1.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准备:小鞭炮音频资料、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小鞭炮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中的燃放习俗。
(2)教师和幼儿一起听一听小鞭炮的燃放声音,引导幼儿描述小鞭炮的声音特点。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小鞭炮的音乐创作活动,让幼儿用画纸和颜料制作小鞭炮的图案,并剪下来。
(5)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这幅小鞭炮音乐会的作品,感受小鞭炮带来的欢乐氛围。
三、活动主题:小鞭炮的舞蹈会1.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准备:小鞭炮音频资料、舞蹈音乐、舞蹈动作道具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小鞭炮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中的燃放习俗。
(2)教师和幼儿一起听一听小鞭炮的燃放声音,引导幼儿模仿小鞭炮的声音特点。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摇摆、跳跃等,并给幼儿分配舞蹈动作的角色。
(4)教师引导幼儿使用舞蹈道具,如彩带、小灯笼等,进行小鞭炮舞蹈的表演。
(5)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舞蹈表演,感受小鞭炮带来的欢乐氛围。
四、活动主题:小鞭炮的美食之旅1.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美食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2. 活动准备:小鞭炮图片、美食图片、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介绍小鞭炮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中的燃放习俗。
中班科学欢快的鞭炮声教案

中班科学欢快的鞭炮声教案活动目标:1. 了解鞭炮的基本结构和声音的产生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鞭炮的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1. 鞭炮的图片或实物(确保安全)。
2. 鞭炮声音的录音或视频。
3. 小鼓和橡皮筋。
4. 每位幼儿一个小鞭炮玩具。
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鞭炮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鞭炮的形状和颜色。
·提问:“你们知道鞭炮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吗?”2. 了解鞭炮的结构:·教师拆解鞭炮,展示其内部结构,如火药、纸筒等。
·解释:“鞭炮的声音是由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爆炸声。
”3. 观察鞭炮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如何用橡皮筋和小鼓制作简易鞭炮并发出声音。
·幼儿围观并尝试模仿操作。
4. 感受鞭炮的声音特点:·播放鞭炮声音的录音或视频,让幼儿闭眼聆听并描述声音。
·提问:“鞭炮声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的?”5. 安全教育和情感培养:·教师强调鞭炮的危险性,提醒幼儿不要随意玩弄和燃放鞭炮。
·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传统文化和习俗?鞭炮声代表了什么?”6. 创意游戏:·分组进行“鞭炮声模仿秀”,每组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模仿鞭炮声。
·其他幼儿猜猜是哪一组的鞭炮声。
7. 总结与延伸:·教师总结鞭炮的声音特点和文化意义。
·布置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一个安全的鞭炮模型,并拍照记录。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鞭炮的声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鞭炮的结构和制作原理。
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安全教育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提醒和监督,确保每位幼儿的安全。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快乐的鞭炮声》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快乐的鞭炮声》教案名称:快乐的鞭炮声教学科目:科学教学班级:小班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鞭炮声的发生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鞭炮声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鞭炮声实验器材:瓶子、火药、纸屑。
3. 学生实验工具:安全火柴、计时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鞭炮声音,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大家有没有听过鞭炮声?鞭炮声是怎么产生的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引导他们思考。
步骤二:知识传递(10分钟)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鞭炮声的原理,包括鞭炮声是由爆炸声和气体振动声组成的,以及鞭炮中的火药和纸屑是产生声音的重要元素。
步骤三:观察实验(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装有火药和纸屑的瓶子。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瓶子中不同比例火药和纸屑时产生的声音大小和特点,获取实验数据。
步骤四:数据分析(5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讨论不同比例火药和纸屑时声音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并在PPT上展示自己的发现。
步骤五: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总结鞭炮声的产生原理,并强调安全意识。
步骤六:课堂练习(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鞭炮声原理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制作鞭炮,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
2. 结合音乐课,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模仿鞭炮声,创作出快乐的音乐作品。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课堂练习成绩。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鞭炮声的产生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和分析了声音变化的规律。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快乐的鞭炮声》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快乐的鞭炮声》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鞭炮产生声音的原理;
2.能够了解鞭炮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方式。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和探究,引导幼儿明确鞭炮产生声音的原理,并了解鞭炮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
1.鞭炮;
2.手电筒;
3.杂志纸;
4.塑料袋;
5.角落鼓。
教学课时
本次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老师向幼儿讲述鞭炮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引导幼儿认识鞭炮。
第二步:讨论
老师问:“你们知道鞭炮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吗?”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三步:实验探究
1.让幼儿将手电筒放入杂志纸卷中,对着地面轻轻敲打,听到声音;
2.让幼儿扯开塑料袋,快速地拍打,听到声音;
3.让幼儿发出声音并用手搏打角落鼓,比较各种方法声音的大小和响度。
第四步:总结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鞭炮产生声音的原理。
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能够了解鞭炮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掌握鞭炮产生声音的原理,并探究声音产生的方式。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发现了各种产生声音的方法,并比较它们的声音大小和响度。
同时,通过手动抽象性思考,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自身兴趣,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
2.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增加互动环节,增强幼儿的参与性;
3.在带领幼儿完成实验探究过程时,保证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爆竹声声小班科学教案

爆竹声声小班科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和教学目标教案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爆竹是春节时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也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小班的科学教学中,通过对爆竹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爆竹的工作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爆竹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风险。
教学目标:1.了解爆竹的工作原理,明白它们是如何发出声响的;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爆竹”在春节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实验的能力;4.让学生认识到使用爆竹的安全风险。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图片或真实的爆竹(榜样、鞭炮、火蜥蜴等);2.教学工具:小黑板、彩笔、PPT等;3.安全: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应提前做好安全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约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真实的爆竹向学生展示,并鼓励学生描述他们对爆竹的印象和所知道的信息。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们听过爆竹声吗?爆竹是什么样的?我们在什么场合使用爆竹?”Step 2 爆竹的工作原理(约15分钟)1.通过示意图或PPT向学生展示爆竹的构造并解释:爆竹的主体是一个管壳,里面装有爆竹草和火药。
2.教师可以使用一颗小石头或锤子轻轻敲击爆竹的部分,让学生注意到爆竹发出的声音。
3.解释爆竹的工作原理:当点燃爆竹口中的火药时,火药开始燃烧,在极短的时间内燃烧产生大量的热气和气体,热气和气体迅速膨胀,在管壳封闭的情况下,压力急剧增加,最终导致管壳爆裂,并发出声响。
Step 3 爆竹的危害和安全(约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爆竹的安全风险,例如:不正确使用爆竹容易导致烧伤、火灾,甚至引发爆炸。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爆竹,例如:不在室内使用爆竹;保持适当的距离;由成年人引导使用等。
3.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安全使用爆竹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学生春节期间要特别小心避免火灾事故。
Step 4 爆竹和中国传统文化(约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爆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放爆竹来驱赶邪恶的鬼神,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中班科学欢快的鞭炮声教案

中班科学欢快的鞭炮声教案活动目标:1. 了解鞭炮的基本构造和声音产生的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鞭炮的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了解燃放鞭炮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1. 鞭炮的图片或实物。
2. 鞭炮声音的录音。
3. 小鼓、小手鼓等打击乐器。
4. 安全教育视频。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鞭炮的声音,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什么声音?”3. 展示鞭炮的图片,简单介绍鞭炮的基本构造。
二、探索鞭炮的声音(10分钟)1. 分组活动:每组幼儿使用小鼓或小手鼓,尝试敲打出类似鞭炮的声音。
2. 教师指导:“你们是怎么敲出鞭炮的声音的?感觉有什么不同?”3. 小组分享:每组幼儿分享敲鼓的方法和感受。
三、了解鞭炮的声音特点(10分钟)1. 教师播放鞭炮声音的录音,与幼儿一起分析鞭炮声音的特点。
2. 提问:“鞭炮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3. 实验:教师轻轻摇晃一个空瓶子,发出类似鞭炮的声音,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四、安全教育(10分钟)1.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了解燃放鞭炮的安全注意事项。
2. 提问:“我们在哪里可以放鞭炮?怎样放鞭炮才安全?”3. 教师总结并强调安全燃放鞭炮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鞭炮的知识。
2.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安全地燃放鞭炮,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对鞭炮的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
但在安全教育环节,部分幼儿对燃放鞭炮的安全注意事项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幼儿园小班科学课教案:放鞭炮

幼儿园小班科学课教案:放鞭炮教案标题:放鞭炮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
3. 引导幼儿认识鞭炮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准备:1. 鞭炮模型或图片。
2. 鞭炮爆炸现象的视频或图片。
3. 实验材料:鞭炮模型、点火器具。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幼儿回忆过年时的鞭炮声。
2. 引导幼儿想一想,过年时什么时候会放鞭炮。
步骤二:观察鞭炮的外观(10分钟)1. 准备鞭炮模型或图片,向幼儿展示。
2. 让幼儿观察鞭炮的形状、颜色等外观特征。
3. 引导幼儿用手触摸鞭炮,感受其材质和重量。
步骤三:探究鞭炮的原理(15分钟)1. 展示鞭炮爆炸现象的视频或图片,向幼儿解释鞭炮的原理。
2. 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幼儿,鞭炮爆炸时有什么声音,有什么变化。
3. 鼓励幼儿提出关于鞭炮原理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步骤四:实验探究鞭炮原理(20分钟)1. 给每个小组发放鞭炮模型和点火器具。
2. 指导幼儿按照指示用点火器具点燃鞭炮模型。
3. 引导幼儿观察鞭炮爆炸时的变化,听鞭炮声音。
4. 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 向幼儿提问:你们现在明白鞭炮是怎么爆炸的吗?2.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鞭炮爆炸的原理。
3. 提醒幼儿,放鞭炮时要注意安全,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监督。
教学延伸:1. 给幼儿配发一份关于鞭炮安全知识的小册子,并与家长共同讨论。
2. 观察其他爆炸现象,如气球爆炸、烟花爆炸等,并与幼儿共同探索其原理。
教学评估:观察幼儿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正确点燃鞭炮模型、观察到鞭炮爆炸现象的变化。
与幼儿进行简单问答,检查其对鞭炮爆炸原理的理解程度。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快乐的鞭炮声》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快乐的鞭炮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中春节的庆祝习俗,尤其是鞭炮的用途和制作方法。
2.学习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和特定材料制作小型鞭炮。
3.掌握小班在制作鞭炮时的安全知识。
4.培养小班在学习知识时的好奇心、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探讨春节习俗及鞭炮的历史与文化含义。
2.简单介绍制作小型鞭炮的材料和工具。
3.通过实践操作制作小型鞭炮。
4.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春节装饰品及鞭炮等相关素材。
2.准备教材《快乐的鞭炮声》。
3.准备学生实验工具和材料,如纸皮、线索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节日文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节习俗及鞭炮的知识,可以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或讲述故事向学生介绍春节里燃放鞭炮的情境。
2.了解鞭炮的历史与文化含义教师简单介绍鞭炮的发明历史和文化含义,听取学生标语、颜色等的观察和想法,并与学生共同探究朝代差异、意义和符号。
3.制作小型鞭炮1.使用纸片和轻松的工具制作纸杆,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及实践能力,可采取逐步演进的形式,模板式或白板式。
教师应将这一步分解成多个小步骤进行。
2.将纸皮卷成卷状,并用适量线子牢牢拴住,制成鞭炮的“头”。
3.将“头”心安放在纸杆上,直到“头”固定在纸杆上,完成鞭炮制作。
4.引导学生点击鞭炮和观察鞭炮变化等实践环节,将鞭炮完成。
4.注意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教师向学生强调,在制作鞭炮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例如,不要靠近火源或用任何容易引起火灾的材料。
五、教学评估1.教师可定期复习课程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探询及讨论,老师聆听并及时纠正。
2.通过实际操作鞭炮,观察鞭炮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理解鞭炮的工作原理。
六、课后作业(选做)1.在家和父母一起制作小型纸鞭炮。
2.借助家长的帮助创作一篇以鞭炮为主题的小故事或小品。
七、教学拓展如果时间允许,可将鞭炮制作的过程拓展到物理学中,引领学生理解鞭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物理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科学探索《快乐的鞭炮声》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2.了解在不同物体遮挡下,声音的大小是会变化的。
重难点分析:
重点:声音是有大小变化的。
难点:了解噪音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鞭炮声、优美的音乐、纸、毛巾、坐垫、布、塑料袋、书包、纸箱、被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鞭炮声,让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
(二)展开
1.感受噪音。
(鞭炮声逐渐放大)
提问:
(1)声音大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声音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声音
不大不小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小朋友喜欢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小结:“各种嘈杂、刺耳的声音,我们把它称为噪音”。
噪音会
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我们的身体、情绪等,所以我们都不喜欢
噪音,我们要消灭噪音。
2.实验活动。
提问:“录音机的按钮坏了,如何把它的声音变小呢?”(请幼
儿凭经验讲述)
(1)请幼儿用老师准备的物品想办法将声音变小。
(可以引导幼
儿将录音机盖起来)。
(2)请幼儿分别用每一种物品都实验一下,然后讲一讲录音机被
哪种物品遮盖后声音最小。
小结:“各种物品都有隔音的作用,它们能让声音变轻、变小。
由于物品的厚薄不同,隔音的效果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物品越厚隔
音的作用越大。
”。
3.游戏《给录音机盖被子》
(1)让幼儿听一听,放在毛巾下的录音机和未放在毛巾下的录音
机声音一样吗?
(2)再往上加一块毛巾,录音机的声音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3)再往上加第三第四块毛巾,听听录音机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讨论结果:毛巾越厚,声音越小。
(三)结束
1.鞭炮的声音太大,我们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请小朋友学一学
快乐的鞭炮声。
2.活动延伸:阅读《幼儿用书》(“老虎”第六页),熟悉各种
物体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