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新人教版 (2)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答案:
1. a. A b. B c. A
2. a.机械波b.振动c. 340 d. 20 20000
3.声音的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发声体传播到接收体的过程。声音通过振动的方式在介质中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振动,形成声波。这些声波以波的形式传播,具有一定的频率、振幅和波形。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当声波到达人耳时,人耳的听觉系统会感知到这些声波,并将其转化为听觉信号,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声源(如音叉、哨子等)、接收器(如耳朵、麦克风等)、测量工具(如尺子、计时器等)以及必要的实验设备(如放大镜、示波器等)。在实验前,检查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将教室分为讲解区、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讲解区用于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实验操作区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讨论区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此外,确保教室内的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于播放多媒体资源和实验声音。
4.测量音叉的振动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步骤进行:
a.将音叉固定在实验台上,使其一端接触桌面,另一端伸出桌面。
b.用一块软木塞轻轻敲击音叉的一端,使其开始振动。
c.将一个乒乓球轻轻放在音叉的另一端,观察乒乓球的弹跳情况。
d.调整乒乓球的位置,直到乒乓球的弹跳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匹配。
e.记录下乒乓球的弹跳频率,这个频率就是音叉的振动频率。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声音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3.理解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4.了解声音的应用。

二、知识梳理1. 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2. 声音的特点声音具有以下特点:•声音是可以听到的,可以扩散的。

•声音具有高低不同的音调,即频率的差异。

•声音有大极限和小极限,即响度的差异。

3.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次之。

•在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5. 声音的频率和响度•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响度: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单位是分贝(dB)。

6.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电话通讯:声音通过电信号传输,实现远程通讯。

•声波雷达:利用声音波的特性探测物体。

•音乐和语言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扩音设备传播,让更多的人听到。

三、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声音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声音的频率和响度的概念,以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是否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2.声音有哪些特点?3.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播?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什么?5.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分别是什么?6.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你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征导学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征导学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掌握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的定义和特点;•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声音的高低音调、大小音量和不同的音色。

二、学习内容2.2.1 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压力变化,进而通过介质传播;•声音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空气传播和固体、液体传播。

2.2.2 声音的特征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高,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低。

2. 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大的声音听起来大,振幅小的声音听起来小。

3.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的声音所具有的独特特征;•音色由声波的复杂程度和谐波成分决定。

三、学习活动3.1 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材料:音叉、弦线、干净的空瓶子、水杯等步骤: 1. 实验1:音调的变化 - 使用音叉(比如440Hz的音叉)敲击并靠近耳朵,观察声音的高低音调。

- 将音叉放入水杯中,再次观察声音的高低音调。

- 结论:音叉在水中的振动会使声音的音调变低,说明声音的音调与介质有关。

2.实验2:音量的变化–使用声音较小的音叉和声音较大的音叉分别敲击,观察声音的大小。

–将音叉的振幅增大或减小,再次观察声音的大小。

–结论:音叉的振幅增大,声音的大小增大,音量与振幅有关。

3.实验3:音色的变化–使用不同材质的弦线(比如钢弦和尼龙弦),分别拉动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使用空瓶子和水杯敲击,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结论: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音色与振动特征有关。

3.2 思考题1.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声波的什么特性有关?2.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什么特性有关?3.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音色?四、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度,与声波的频率有关;•音量是声音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音色是声音的独特特征,与声波的复杂程度和谐波成分有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声音的特性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技能: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响度与振幅(距离声源远近)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2、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并能激发起为科学进步而努力奉献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进行新课(一)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声音的特性: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得出:1、音调──声音的高低。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刻度尺,记录表格。

过程:把刻度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刻度尺1/5伸出桌外;(2)将刻度尺1/伸出桌外;(3)将刻度尺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1)按刻度尺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刻度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刻度尺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三种特性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三种特性导学案

第二节声音的三种特性1、观察与思考:大多数女同学的声带,气流冲击时振动快,音调;男同学的声带相对,气流冲击时,振动较女同学的慢,音调。

2、动手做一做:实验一:找一段橡皮筋,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椅背上绷紧,用手拨动橡皮筋,听听发出的声音。

改变橡皮筋的紧张程度,再大致以相同幅度拨动橡皮筋,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重复一遍上述实验,在听声的同时,注意观察每次橡皮筋振动的快慢,比较、分析橡皮筋发声的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二:仍用实验一中的装置,将橡皮筋绷至合适的长度,改变拨动橡皮筋的幅度,比较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分析橡皮筋的发声的响度与其振幅的关系。

实验三: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住眼的同学的名字,让他“听音辨人”。

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又准。

3、动脑想一想:a.实验一中的橡皮筋紧绷时,拨动后振动快,音调高;稍松弛时拨动后振动慢,音调低,那么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b.由实验二你能得出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决定于什么因素?c.实验三中的蒙眼同学不看别的同学也能凭声音辨出是谁,这是什么原因?一、声音的特性我们充斥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身边有着各式各样的声音,如低沉、有力的狮子吼,又尖又细的喵喵声,而很多的歌手也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声音吸引了众多的歌迷的拥护,那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是从什么角度来区分各个不同的声音呢?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大要素,人正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来区分声音的。

1)、音调(pitch)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

如图所示,甲图中的频率比较低,而乙图中的频率相对要高。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演示实验】为了很好地了解物体振动发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声音的波形在示波器或计算机上展现出来。
分别把两个不同的音叉(256Hz、512Hz)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注意听音调上的差别以及观察声音在的波形上的区别。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通 过观察波形图,易于把频率与音调关系密切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2声音的特性
含义
决定因素
相关知识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声音的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认真阅读科学世界,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1、许多声音悠扬、悦耳,听到时感觉非常舒服,人们把这类声音叫乐音
2、乐器主要分成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改变用力程度,可以改变各种乐器的响度。
------改变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可以改变乐器的音调。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解决学生疑惑:
引导学生发言,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反馈练习】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剖析: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而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牛叫的声音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大,即响度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2声音的特性甲乙
32-35页找出声音的特性
②观察课本32页图
演示: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③、课本34页超声波、次声波和一些动
⑵生活中人们通过那些办法来增大声音响度的?
知识点四: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
1、仔细阅读课本35页找出音色是指,影响因素是________。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B.瓜农用手拍西瓜
C.顾客用手轻敲瓷器
D.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
5.正在拉二胡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琴弦振动发声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
1音调;响度;音色
2、响度;音色
3、A、B;B、C
4、BC
5、改变琴弦的松紧来改变音调
6、音调;响度大;音调;响度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理导学案:2.2声音的特性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理导学案:2.2声音的特性

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应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1、响度、音调、音色与振幅、频率、振动物体材质的关系。

学习难点1、响度、音调、音色与振幅、频率、振动物体材质的关系。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在预习了科学之旅后用10分钟时间完成。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知识准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材辅读:预习自测1、叫音调,频率表示,叫频率;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叫超声波,叫次声波。

3、叫响度,叫振幅,响度与和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

课内探究学始于疑:为什么男生与女生说话的声音不同?质疑探究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方法)(1)按课文P19图3-1方案进行;(2)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改变滑动速度…………(3)实验结论: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方法)(1)按课文P21图3-4方案进行;(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3)实验结论:3、知识延伸管乐器考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决定音调的高低;弦乐器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因素,试设计不同实验对以上问题进行探究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图课堂练习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响度大,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增大些。

3、一种声音从水中传入空气时,一定不变的特性是;4、新买的瓷碗常要敲一下,判断是否破损,这是因为,使用“声控门锁”时。

须先输入自己的声音程序,才能使用,是应用了声音特性中的。

课后反思课后检测:1、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的音调乙的音调,甲的响度乙的响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三个共同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理解音调。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理解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明确音色。

[教学重、难点]
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教学设计]
1.从生活中我们熟知的声音入手,提出声音的特性。

导入新课。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音色与材料、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言
夏天来了,让人讨厌的长脚蚊的飞舞声与草地上的牛吼叫声的声音是否相同呢?通过讨论与分析,导入教学。

二、新课教学
【声音的特性】
生活中,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声音。

如牛、羊、马;猫、狗、猪和公鸡等。

尽管这些声音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的要素: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我们称之为声音的三特性。

【音调与频率】
什么是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放在桌子的边缘,
伸出一定的长度,用力按下,观察尺子的振动快
慢与聍听声音。

若改变尺子伸出的长度,每次都
用相同大小的力按下,尺子的振动与声音有什么
变化?
实验表明:尺子伸出的长度不同,振动的
快慢与发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

尺子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可见;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的快慢常用频率来表示,即1s内物体振动100次,那么物体振动的频率是100Hz。

因此。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超声波与次声波】
研究表明,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的声音。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响度与振幅】
声音不仅跟音调有关,还跟响度有关系。

什么是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图所示:
把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用线悬挂起来的乒乓球,观察乒
乓球被弹开的距离。

若改变音叉声的大小,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有
什么变化?
实验发现,音叉响度越强,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远;音叉响度越弱,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越近。

实验表明: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研究还表明,人耳听到的声音大小,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音色与材料】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声音除跟音调和响度有关外,还跟什么有关呢?这就是音色。

什么是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区别。

音色跟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用看,通过音色也能辩别出熟人,就是通过音色来辩别的。

人们如何来辩别物体的声音呢?一般说来,相同物体的声音用音调来辩别,不同物体的声音用音色来辩别。

【如何利用波形来辩声】
首先,了解波图。

如图示:
其次,判断方法,如图示 :
波峰个数表示音调;波峰高度表示响度;波的形状表示音色。

三、作业:
完成课体后作业。

波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