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化学 专题4单元奇妙的化学变化() 教案 湘教版
初三化学上学期奇妙的化学变化教案

培养阅读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事物的能力
[提出问题]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来认识原子呢
思考、想象、阅读、
讨论、交流、表达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中感慨人类的伟大智慧
[举例]
1. 积木搭建房子
[问题]
1. 看到每一种物质,你是否能想象出他们的微观构成
2.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奥秘是什么
反思、交流、共享
懂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的分化点(即难点)就是学生难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为了帮助学生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要多采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模型化的方法,找一些影响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
分小组进行练习、表达、交流
加强化学语言的应用,学会交流与共享描述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组织探究活动]
出示几种不同物质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描述
分组进行探究:
如何用化学语言准确的表达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深化用化学语言对物质进行科学描述与表达的方法
[点拨与说明]
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组成和结构。指导阅读课本P7内容
初三化学上学期奇妙的化学变化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课题: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三课时: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投影录像]展示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见化学反应
观察身边的化学变化,进入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奇妙的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奇妙的化学教案
主题:神奇的化学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实验及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神奇的化学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实验一:变色龙实验(15分钟)
材料:红色、蓝色、紫色媒质、PH试纸
步骤:将红色、蓝色、紫色媒质均匀混合后滴加PH试纸。
效果:观察纸张颜色的变化。
3.实验二:光合作用实验(15分钟)
材料:水、叶绿素、CO2、日光灯
步骤:将水、叶绿素、CO2混合后加入到室内的日光灯照射下。
效果:观察叶子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4. 实验三:燃烧实验(15分钟)
材料:纸张、火柴
步骤:将火柴点燃,然后将燃烧的火柴触及到纸张上。
效果:观察纸张在燃烧时的变化。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神奇的化学实验(10分钟)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或者创造自己设想的神奇化学实验,可以借鉴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6.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强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设计一个关于神奇化学现象的小作文。
课后延伸: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书籍进一步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或者自行设计更多有趣的化学实验。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以便于今后的教学改进。
神奇的化学呼之欲出,让我们一起探索化学的奥秘吧!。
2021年九年级化学 专题4单元3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3) 教案 湘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专题4单元3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3)教案湘教版【学习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伴随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烧杯、试管、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气球药品:胆矾、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镁条【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评析→巩固练习→归纳小结【板书设计】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例题1]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解:设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
△2KMnO4 K2MnO4+MnO2+O2↑2×158 326 g x答: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 g氧气。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带入纯净量计算。
];22704 58B0 墰27615 6BDF 毟35568 8AF0 諰] 33782 83F6 菶vI31718 7BE6 篦31996 7CFC 糼 {。
湘教版初三化学专题四 探究化学变化 单元一 奇妙的化学变化 教案

初三化学专题四探究化学变化单元一奇妙的化学变化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4 探究化学变化单元1奇妙的化学变化1.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伴随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
2.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3. 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 重点、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活动和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应用。
三. 教学程序:(一)化学变化中的现象[提出问题]我们学习了很多化学反应,知道了化学反应发生时还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现象。
我们经常会观察到哪些现象呢?[实验观察]实验1:分几次向蜡烛或酒精灯火焰上撒少量镁粉,观察现象。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
实验2:将光亮紫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离开火焰,观察被加热部位铜丝的颜色。
再将铜丝的受热部分伸到稀硫酸溶液中。
重复上述操作数次,观察铜丝和稀硫酸溶液的变化。
现象:铜丝表面变黑,浸入稀硫酸中黑色物质溶解,铜丝又变成红色。
如此反复。
最后稀硫酸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实验3:在试管中加2mL氯化铁溶液,用滴管慢慢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黄色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
实验4: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用砂纸擦拭过的铝片,再加入2mL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有何感觉?现象:铝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发热。
[总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除生成新物质外,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生成气体、出现沉淀、变色等现象。
(二)化学变化的作用1. 人们利用化学变化研制和生产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新物质。
2. 化学造福人类。
(三)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1.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是否变化?[提出问题]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发生变化吗?[探究活动]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蜡烛、木炭燃烧后的产物实验事实证明,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构成物质的原子没有改变。
初中化学上学期奇妙的化学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上学期奇妙的化学变化教案教案名称:奇妙的化学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变化的特征与化学方程式的编写;2.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教学准备:1.实验用具和药品: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酶、过氧化氢溶液;2.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显示了一些化学实验的场景,向学生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化学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特征?”2.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与物质的性质、组成和排列有关,有明显的质量增减和能量变化,不能还原到原样。
2.化学方程式的编写:以化学反应物质的分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1: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a.实验步骤:取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用镊子慢慢滴加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b.实验现象:有气体释放,试管壁上有水滴凝结。
c.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2.实验2: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a.实验步骤:用盛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烧杯,倒入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b.实验现象:有气体释放,烧杯变暖。
c.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3.实验3:酶与过氧化氢的反应a.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适量酶,观察反应现象。
b.实验现象:出现气泡,液体变稠。
c.化学方程式:酶+H2O2→水+O2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1.让学生回答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变化和现象与化学反应物质的特征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化学方程式的编写要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4单元2 化学变化的条件》教案湘教版

单元2化学变化的条件
【学习目标】
1.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观点,了解化学变化中的条件。
2.认识催化剂的作用。
【教学重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难点】催化剂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药品:氢氧化铜、双氧水、硫酸铜溶液、二氧化锰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单元2 化学变化的条件
一、化学反应的条件
化学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常见的化学反应条件有、、、
、、等。
二、催化剂
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如二氧化锰、硫酸铜等)
2.特点:“一变二不变”。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教案《神奇的化学变化》

中学化学老师招聘教案《神奇的化学变动》一、教学目标知道物理变动和化学变动的概念及特征,并能推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动。
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察看、分析,提高归纳总结的本领。
通过察看和试验等活动,加强对化学现象的奇怪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动和化学变动的概念及化学变动的特征。
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行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绝地发生着各种变动。
你能举降生活中仿佛的例子吗?水在肯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渐渐生锈。
这些变动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变动中涉及的物质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认得物质性质及变动特点,掌握其变动规律是人类认得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需的。
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动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动和性质。
环节二:新课教学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将纸点燃,思考这三种变动有什么不同?试着将这三种变动进行分类。
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结合学校科学学过的知识,这两类变动称为什么?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动叫做物理变动;生成新物质的变动叫做化学变动。
变动中常跟随哪些现象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试验一起来察看。
试验过程中,大家注意察看和比较物质在变动前、变动中和变动后所发生的现象。
水的沸腾,通过试验你们瞧到了什么现象?试管中的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胆矾晶体的研碎,通过试验你们瞧到了什么现象?蓝色块状固体变成了蓝色粉末状固体。
同学们认为这两个试验是什么变动?依据是什么?物理变动,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家还能举一些物理变动的例子吗?冰雪溶化、蜡烛溶化、水的三态变动、铁做成锅等。
试验1—2(1)点燃镁条,通过试验你们瞧到了什么现象?发出刺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湘教版专题四 探究物质变化 单元二 化学变化的条件 教案

专题四探究物质变化单元二化学变化的条件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题4 探究物质变化单元2 化学变化的条件1. 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观点,了解化学变化中常见的条件。
2. 初步了解催化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3. 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4. 体会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辨证思想。
二.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化学变化的一些基本条件。
难点:1. 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2. 体会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是有条件的思想。
三. 教学程序单元2 化学变化的条件[提出问题](一)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通过改变条件,能否使通常状况下难以进行或不能进行的反应得以发生吗?[探究活动一] 加热分解氢氧化铜。
操作:将少量氢氧化铜加入试管中,观察。
然后加热,再观察。
现象:常温下不分解;而加热后蓝色氢氧化铜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总结:通常状况下氢氧化铜不能分解,但加热以后反应得以进行。
[提出问题](二)化学反应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探究活动二]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感受:反应条件是如何影响反应的发生和反应速率快慢的。
在专题3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用过氧化氢的分解可以制备氧气,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分解且反应速率更快一些呢?总结:加热可以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加入硫酸铜溶液使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事实证明,许多化学变化,改变条件可以使反应发生或反应速率改变。
(三)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理解催化剂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紧扣“一变三不变”,“一变”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三不变”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只是缩短或延长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②催化剂离不开特定的化学反应,离开化学反应讨论催化剂是没有意义的。
如“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句话就不对,没交待在什么反应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专题4单元1奇妙的化学变化(1)教案湘
教版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伴随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并提问→教师解答或实验→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单元1 奇妙的化学变化
一. 化学反应的现象
二.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种类也没有改变。
<F 24783 60CF 惏33266 81F2 臲31565 7B4D 筍\24059 5DFB 巻c kVw029332 7294 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