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三)范滂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主人与食(给)- 更为益盐(增加)- 缘有盐故(因为)- 食已口爽(败坏(口味))2. 翻译下列句子。

-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 译文:之所以味道鲜美,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 译文:这个愚人没有智慧,就空口吃盐。

3.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做事情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才好。

就像这个愚人,他发现盐能让食物变美味,就以为盐越多越好,结果空口吃盐,把自己的口味都搞坏了。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任何东西过量了都不行,比如学习,不能一天到晚只学习,不休息,得劳逸结合;再比如说玩游戏,要是玩得没节制,那就会影响生活和健康啦。

鲁人身善织屦(jù),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1. 解释下列加点字。

- 鲁人身善织屦(擅长)- 或谓之曰(有人)- 屦为履之也(穿)- 而越人被发(同“披”,披散)2. 翻译句子。

-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译文:凭借您的专长,到用不着这些专长的国家去游历,想要使自己不穷困,难道可能吗?3. 这个鲁人要徙越的想法错在哪里呢?- 这个鲁人的想法可有点傻呢。

他只想着自己有织屦和织缟的本事,却没考虑到越国的实际情况。

越国的人都不穿鞋,也不戴帽子,他的这些本事在越国根本就没市场啊。

这就像我们现在要去做生意,不能只看自己有什么东西,还得看看那个地方的人需不需要。

要是不做市场调查,就盲目地把东西拿到一个没人要的地方去卖,那肯定得赔本,最后穷困潦倒啦。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版)
我问完,回头对几个儿子说:“以前我听兰溪的吴德 基就这么说,现在持正又赞美白侯的德行才能。白侯的确 很有德行才能啊。”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
A.侯清约甚/以其境过清 B.不敢以意出入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C.予问已/转转不已 D.一州服其平/何苦而不平
A.清:清廉/清:凄清; B.意:意思/意:打算; C.已:停止/已:停止; D.平:公平/平:铲平。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 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 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 好友一时凑集矣。
从杭州武林门西行,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 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即 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 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美酒,湖水的波 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 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能想出, 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 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泽①逸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 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 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 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 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 复出兵。
B.余游西湖始此/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请用“/”给画线句子断句。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 轻于天下邪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 天下邪。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强记之法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①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

掩卷②闲步,即就壁间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③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

俟⑤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泛滥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约⑨取而实得也。

”(选自《篙庵闲话》)【注释】①讫(qì):完毕。

②掩卷:合上书本。

③务期:一定要达到。

④笥 (x ì):竹箱。

⑤俟(sì):等到。

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

泛滥:此指多而杂乱。

⑦影响:此处指印象。

⑧枵( 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⑨约:简要,精练。

【阅读指津】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

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一目十行,二分群书,利用“三余”……本文的读书法和苏轼在《稼说送张琥》所阐述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一致。

叶奕绳要告诉我们的是与其贪多而杂乱无章地读书,以致无所得;不如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就.壁间观所录( ) (2)一字不遗.( )(3)壁既.满( ) (4)岁无旷.日( )2.下列句中“之”与“粘之壁间”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B.马之.千里者C.跪而拾之.以归D.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录讫朗诵..十余遍B.每见务为泛滥..者C.略得影响..而止D.其实..味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2)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5.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

“约取”的具体表现为,“实得”的具体表现为。

与“约取”相对的是,与“实得”相对的是。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题(一)右溪记(唐)元结道州[1]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3]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4]激注。

修木[5]异竹,垂阴[6]相荫[7]。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释:[1]道州:州名。

[2] 营溪:河流名。

[3]欹嵌(qīqiàn)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欹:倾斜。

[4] 洄悬:洄,水回旋而流。

悬,水从高处流下来。

[5] 修木:一作“佳木”。

修,美好。

[6] 阴:树阴。

[7] 荫:遮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汇合,汇入(2)不可名.状说出(3)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适宜(4)植.松与桂种植2.翻译句子: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3.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4.右溪有哪些奇特的自然景观?右溪奇特的自然景观有:两岸怪石盘屈,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5.作者为什么“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作者借“右溪”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惋惜很久以来,这样的美景无人赏爱。

文章托物言志,借“右溪”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感慨。

(二)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第三单元课外文言文类文阅读专项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文言文类文阅读专项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文言文类文阅读江水郦道元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有删改)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江水又东东:(2)色如人负.刀牵牛负:(3)虽.途径信宿虽:(4)故.行者谣曰故: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三处)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4.此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

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

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风吹雷飙,夜戒前路。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

恐欲知之,聊书所睹。

临涂草蹙③,辞意不周。

(节选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有删改)【注】①潦(lǎo):路上的雨水,积水。

①猥:众,多。

①草蹙(cù):仓猝,匆忙。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日逾.十晨( )(4)去.亲为客( )6.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三处)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7.翻译下列各句。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诚足悲忧,不可说也。

8.《答谢中书书》和本文在写景时都描写了夕阳、晓雾和鸟儿,其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亭记(苏轼)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优秀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优秀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一)孟浩然传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

年四十,乃游京师。

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

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或曰:“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

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

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

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注释: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2.解释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字。

(1)何惧而匿()(2)浩然再拜()(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4) 遑恤他()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黑质而白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2)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5. 孟浩然是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

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二)王猛为京兆尹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

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

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郡名。

②邓羌:人名。

③御史中丞:官职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被遗忘的芍药陈奕纯
①芍药首先是一味药,中国的一味中药;其次是一种草,可以治病的草;最后才是一种花,香不过莲花的清远,艳不过牡丹的华贵,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我觉得远远在莲花和牡丹之上,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她呢?
②我记不清她是怎样的一种美。

那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从北方返程,友人相蹭一植物根茎。

一根多瓣,瓣瓣如霞,拥抱在一处。

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然而一问,才知道是芍药的根茎,可入药;花呢,也可以晒干泡茶。

这么漂亮的植物根茎,仿佛一块玲珑无比的美玉。

埋在地下,岂不是可惜了这份上帝的礼物?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友人告诉我,芍药最美丽的部分不是她的根茎,而是她的花朵,如果看见了她的花,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她的大美!我半信半疑地把她埋在了小区花园的一个角落,期待着友人这番话不会骗我。

③我记不清她是怎样长出第一枝嫩芽的。

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

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

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蛋黄绿。

直到芽头越长越高,我才发觉这芍药花的枝枝叶叶,原来可以是绿的,根本不是红的,更不是什么红药水染红的。

④我记不清她是怎样打开第一朵花儿的了。

每天下楼散步时,我的目光总爱往花园的方向瞟,希望能一眼看见她。

除了一小丛碧绿之外,很难分辨出哪是叶哪是草来。

我只有默默走近,看看她的长势如何如何了,好像只有这样,自己才稍稍心安一点点,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一个午后,我匆匆经过小花园,随便那么一瞥,竟然看见了一个小红点似的花蕾。

几天后,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

⑤记不清那棵芍药究竟开了多少朵花儿。

在广州这样的南方城市,整整一个夏天、大半个秋天。

她都在一次次怒放,一次次枯萎,再一次次坚定地怒放,彰显着她的美丽。

自然,我也没有辜负她的热情,无数次流连在那个小花园,且不厌其烦地向四邻们介绍她的名字、她的医药价值,解释她和牡丹是同一个祖先,知名度之所以太低,是因为她的美太内敛了,也太安静了,在这个张扬个性、广告漫天飞的时代,她太容易被我们遗忘掉了。

⑥我记不清我的芍药是怎样消失的了。

印象里,是一个特剐无所谓的黄昏,我发现她所有的枝叶都没有了,草地上一片狼藉,有新土慌乱翻过的痕迹。

很显然,她被人薅掉枝叶,连根挖走,不知是丢进了垃圾桶,还是移植到了哪里……
⑦这些年,我有太多太多的记不清,这株芍药的细枝末节也在时间里渐渐远去,但每每走过小园儿,总有一种牵挂挥之不去。

华丽之中的素朴?还是繁盛之间的孤寂?打开画本。

她的枝叶在我眼前又一一散开,我画过芍药洗尽铅华的姿容,梦过她在风中一朵花蕾一朵花蕾地绽开……依旧对她的突然蒸发耿耿于怀。

也许今生,我如果不去如此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地写她,如果仅仅是我笔下一种陌生植物的话,她真的是毫无灵魂、毫无气象可言了。

想一想我们的一生里,有多少美丽擦肩而过,有多少灯花守候到老,错过了只是错过了,悔过了只是悔过了,这是很多人事后发出的喟叹。

⑧这个世上。

遗忘是一种无意识的小动作,而弯腰捡拾起那些“遗忘”,往往也是人生中有价值的细节,也可能是最伟大的转弯处。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9日,有删改)
13.本文以“被遗忘的芍药”为题有什么含义?
14.本文第①段说“但她的美却是大写意的”,这种“大写意”的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5.文中反复出现“记不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6.请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

②看看叶子的脉络走向,摸摸每一叶片的肥厚,然后凭借手感和植物的潮湿度,判断她下周的未来前景。

17.简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及含义。

2. 仰望弯腰驼背的娘厉彦林
①时光穿梭,流年飞逝。

我的老母亲已经腰弯了、背驼了。

②娘弯腰驼背,是长年弯腰劳作的后果。

记得我爷爷在世时曾经夸我娘是我们家的有功之臣。

我奶奶去世早,当时我的叔和姑才10岁左右,是我母亲既当嫂子又当娘,拉扯着他们长大,结婚,出嫁。

那个年代队里靠工分分粮,我娘既要照料家,还要到队里干活。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还想尽办法,供应我们兄妹几个上学读书,给我们欢快幸福的童年。

一天天,一年年,娘弯着腰择菜、炒菜、做饭、洗衣服、烙煎饼;弯着腰扫地、剁猪食,喂猪、喂鸡、喂狗;弯着腰翻地、锄草、挑水、担粮、割庄稼……娘比常人吃了更多的苦,流了更多的汗,尽管额头早早添了白发,可脸上绽放着自信的笑容和真实的满足。

渐渐地,我也由仰望娘,到身高超过了娘。

③娘是沂蒙山区普通地道的农民,虽然不识字,但无论干家务,还是种地、种菜园,都是一把好手,从不示弱服输,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④这些年,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已说服他们把责任田转包了,只剩下半亩菜园地,一来有点事情可做,也算个锻炼项目,二是能够随时吃上新鲜的蔬菜。

当然无论什么季节,也不会太忙太累、太让我们牵肠挂肚。

记得那年中秋节,我照例回家看望娘。

本认为母亲日子过得比较悠闲,谁知她却顶着凉飕飕的北风,正在别人刚收过的地里用镢头翻地瓜。

地埂上的槐树叶子已经微黄,田野上只有零星的农民在劳作。

远远地望见母亲满头白发被风吹起,像一团白云,斜阳从她的背后照过来,把弯曲孤单的黑色剪影叠印在地垄上。

那情景让我一阵心痛。

娘怕我们生气,笑着说:“闲着难受呀。

这么好的地瓜埋在地里,白瞎了!”
⑤这些年,娘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我知道那都是年轻时辛苦、操劳留下的病根。

娘几次生病,我们都是尽最大努力治疗。

娘心疼儿女的钱,顽强地配合治疗,一次次创造着奇迹。

可惜因长期风湿性关节炎,两条腿变了形,弯腰驼背了。

⑥人一旦弯腰驼背,更显得老、显得矮,稍一活动就会气喘、气短、气急,甚至不停地咳嗽。

多少个节假日,白发稀疏、躬腰驼背的娘,拄着拐杖,站在街口,弯着腰,眯缝着那昏花的老眼,像遍地挑黄豆一样盯着每一个行人,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全家归来。

为接待我们,娘有时提前打上止腿疼的针即使疾病缠身,也硬撑着忙里忙外,还必须亲自炒菜、做饭。

往往刚吃完早饭,就忙着盘算和准备午饭了。

望着娘操劳的身影和飘动的白发,我愧疚地对娘说:“本想回家看您,却净给娘添累了。

”娘总是笑着说:“高兴,高兴,再累也高兴。

” 如今生活好了,爹娘也老了,好东西也不敢多吃了,想起来,心里酸酸的……离家时,娘总是执意把我们送到大街口,有时还偷偷抹眼泪。

看看爹娘日渐苍老的身影,我的心沉沉的,顿生几分伤感,不敢回头凝望……
⑦每当清静下来,每当回到村口,我的耳畔就会真真切切地响起娘温馨的呼唤,刻骨铭心……弯腰驼背的娘,已被岁月和辛劳夺走青春容颜,依然是我人生的依靠和灵魂的拐杖,时刻给我亲情、给我温暖向上的力量。

1、本文以“仰望弯腰驼背的娘”题有何好处?
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和第④段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细节描写,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处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4、文中的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内容作分析,至少两点。

5、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