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的五种地形

合集下载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

1.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2.世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29 %。

因此,人们常说,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世界陆地集中在东半球、北半球。

不管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陆地中,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5.大陆和附近的岛屿的合称大洲,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6.南极洲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沿顺时针方向)所环绕。

世界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是南极洲;赤道经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部分。

7.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8.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沟通两个海域之间。

9.四大洋中最大、最深的大洋是太平洋,形状呈“S”形的是大西洋,大部分在热带的大洋是印度洋,大部分洋面终年被冰覆盖的大洋是北冰洋。

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四大洋中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北冰洋四周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沿顺时针方向)所环绕。

10.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

1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 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

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12.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种:地壳运动(最主要原因)、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13.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全为海洋,大洋洲位于印度洋板块中。

区别地形类型,地形部位

区别地形类型,地形部位

区别地形类型,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是不一样的。

地形部位有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凸向低处的),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凸向高处的),山顶,鞍部(两山之间相对低矮平缓的地区),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地形类型就是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这些就是陆地地形类型。

当然也有海底地形类型(海岭,海沟,海盆,大陆架,大陆坡)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地形常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

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包括山峰、陡崖、山脊、山谷、鞍部。

陆地地形分为哪几类

陆地地形分为哪几类

陆地地形分为哪几类陆地地形种类从高到低排列: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5种类型。

而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则是基本的地形部位。

它们以不同的规模在各大陆上交互分布,共同构成表面崎岖不平的外貌。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为了区别,人们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是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为南极冰雪高原。

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

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

高地的形成与地球的形成有很大联系。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山地是一个众多山所在的地域,有别于单一的山或山脉,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高原的总高度有时比山地大,有时相比较小,但高原上的高度差异较小,这是山地和高原的区分,但一般高原上也可能会有山地,比如青藏高原。

丘陵,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平原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个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平原有两大类型:独立型平原,是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例如长江下游平原。

从属型平原,是某种更大地形里的构成单位,高原可以包括盆地(青藏高原就包括柴达木盆地),而盆地常有大小不同的平原和丘陵等,例如关中平原、成都平原(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游几个平原都在盆地里。

各地形的特点及应用

各地形的特点及应用

各地形的特点及应用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物理形态,它对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各地形的特点和应用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

下面将就陆地地形、海洋地形和山地地形的特点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陆地地形1. 平原:平原是指基本平坦的陆地地形,海拔较低。

其特点是土壤肥沃、广阔开阔、交通方便。

由于这些特点,平原地形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工业产业。

农业上,平原地形适宜农田的开垦和农作物的种植,是粮食和农产品的主要产地。

工业上,平原地形下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于工厂和仓储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山地:山地是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的地形。

山地特点是气候多变、地貌复杂、植被繁茂。

山地地形适宜进行旅游观光和发展生态农业。

旅游观光方面,山地景区壮美且富有变化,如黄山、峨眉山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生态农业方面,山地地形适宜果树种植、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山地农业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

3. 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形。

高原地形的特点是气温低、气压低、植被少。

高原地形适宜进行畜牧业和旅游观光。

畜牧业方面,高原地区气温较低,适合牛羊等畜牧业的生产和发展。

旅游观光方面,高原地区的自然风光独特,如青藏高原、阿尔卑斯山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

二、海洋地形1. 海岸线:海岸线是指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交界线。

海岸线的特点是地貌复杂、波涛汹涌、潮汐变化。

海岸线是海洋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也是渔业和工业的重要场所。

旅游方面,海岸线上的沙滩、礁石和海风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渔业和工业方面,海岸线的淡水和盐水资源可用于淡盐水养殖和发电。

2. 海洋深处:海洋深处是指离陆地较远,海水较深的地区。

海洋深处的特点是海水深、压力大、温度低。

海洋深处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适宜进行深海捕捞和海底矿产开发。

深海捕捞方面,海洋深处有多种深海鱼类资源,如鳕鱼、鲨鱼等,可用于食品加工和医药制品。

海底矿产开发方面,海洋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多种金属矿产,可用于能源和工业生产。

地形地貌划分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

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

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

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

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

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

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

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

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

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根据它的成因、形态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地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地貌类型有不同的等级,最常用、也是最高一级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5个。

还有按照形成某一种地貌的主要营力来划分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五种基本地形

五种基本地形

1、平原(plain)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对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较小的起伏区别于丘陵,以较小的高度来区别于高原。

平原的类型较多,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构造平原、侵蚀平原和堆积平原,但大多数形成一般都是河流冲击的结果。

堆积平原是在地壳下降运动速度较小的过程中,沉积物补偿性堆积形成的平原。

洪积平原、冲积平原,海积平原都属于堆积平原。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冲积平原。

侵蚀平原,也叫剥蚀平原,是在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风化物因重力,流水的作用而使地表逐渐被剥蚀,最后形成的石质平原。

侵蚀平原一般略有起伏状,如我国江苏徐州一带的平原。

构造平原是因地壳抬升或海面下降而形成的平原,如俄罗斯平原。

2、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都有大片的丘陵地带。

3、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地球陆地的表面,有许多蜿蜒起伏、巍峨奇特的群山。

山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它们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这些群山层峦叠嶂,群居一起,形成一个山地大家族。

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山地的规模大小也不同,按山的高度分,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

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称为低山。

按山的成因又可分为褶皱山、断层山、褶皱一断层山、火山、侵蚀山等。

褶皱山是地壳中的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挤压,向上弯曲拱起而形成的。

陆地地形

陆地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起伏小,平坦 海拔500米以上,坡度较陡 相对高度100米以下,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丘陵 盆地
周围为山脉、高原环绕,中部相对较低 海拔500米以上,顶面较大,平坦
五种基本的地形
山地
盆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想一想:自己征概括: ⑴地形复杂---亚洲: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众多. ⑵地形 欧洲:平原地形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单一 非洲:高原地形为主 南极洲: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⑶三大 北美:西部高原山地.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地形 南美: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区 澳洲: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 丘陵
陆地表面海拔大致在500米以 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表面比较圆浑的低矮山丘。形态和 缓,切割破碎,分布零乱。
• 平原
陆地上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相对高度很小,面积宽广、平坦或 有轻微的波状起伏的地区。
• 盆地
周围山岭环绕,中间低平的盆状 地形。
各种不同地形的特点:
高原
相对 高度
海拔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500米以上
很小
200米以下

较小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特征
顶面较大, 地势起 地势起伏 伏小, 小,平坦, 平坦。 但海拔高, 边缘陡峭。
坡度较 陡,峰峦 高耸,沟 谷幽深。
地表起 伏较小, 坡度较 缓。
周围为山 脉、高原 环绕,中 部相对较 低平。
高原
平原 山地
第二节
陆地地形
•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 形。 • 地形特征一般从地面的高低(一般 用海拔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 (一般用相对高度表示)和形态来 说明。

地形地貌划分

地形地貌划分

根据一定原则对地表起伏形态划分的类型。

一般认为,普通地貌类型应按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但由于地貌形态,地貌营力及其发育过程的复杂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分类方案,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地貌形态类型指根据地表形态划分的地貌类型。

目前世界各地的形态分类并不统一。

我国的陆地地貌习惯上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五大形态类型。

由中国1:1 000000地貌图编辑委员会审定的《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确定了平原、台地、丘陵和山地四个基本形态类型。

在这一形态分类中,把盆地和高原视为有关形态类型的组合。

较小的形态类型,大多与其成因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新月形沙丘、冰斗、溶斗等,只有这种形态—成因结合的分类,才能更好的反映这些形态类型的特点。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

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

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

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

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

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

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等。

地貌形态千姿百态,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根据它的成因、形态等方面的差别可以将地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地貌类型有不同的等级,最常用、也是最高一级的基本地貌类型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5个。

还有按照形成某一种地貌的主要营力来划分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坡度陡峻.
山脉:山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
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
山 系
落基山:北美洲 科迪勒拉山系
安第斯山:南美洲
平原
概念: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或起伏较小.
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描述下列地形
1. 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 地
无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山地与丘陵
相同点

海 拔




山地 丘陵
地面都 有起伏 相同点
较高,500米以上 较低,500米以下
较陡峻 较和缓
平原与高原

海 拔




高原 地面都比较较高,500米以上 平坦或起伏 平原 较小 较低,200米以下
较陡峻 无
盆 地
山地
平 原
丘 陵
山地
山地
概念: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
和缓的地形:
丘陵
2.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 较陡峻的广大地区: 高原
3.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盆

五种地形比较表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地表起伏特征举源自例山 地平 原
较高,500 米以上
较低,200米以下
峰峦起伏, 坡度较陡
平坦,起伏较小
喜玛拉雅山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地面平荡或起伏 高 原 较高,500米以上不大,边缘陡峻 丘 陵 较 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