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别忘预防乙脑水痘
了解儿童常见疫苗接种

了解儿童常见疫苗接种在现代医学的进步下,疫苗接种已成为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儿童患上一些严重疾病,提高其免疫力。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疫苗接种内容,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并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百白破疫苗(DTP疫苗)百白破疫苗是儿童最常接种的疫苗之一,它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婴儿应在出生后的2、3、4、6个月分别接种4剂次的百白破疫苗,并在18个月时接种第5剂。
另外,儿童在6岁时还需接种一剂百白破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二、乙脑疫苗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
乙脑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脑的发生,保护儿童的健康。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儿童在出生后需接种3剂次的乙脑疫苗,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和8个月接种。
此外,针对高风险地区的儿童,还需要接种额外的剂次以提高免疫力。
三、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疫苗MMR疫苗是一种针对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联合疫苗,可防范这三种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婴儿在出生后的8个月和18个月应接种两剂次的MMR疫苗,以建立免疫屏障。
四、水痘疫苗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的一种疫苗,通过接种水痘疫苗可以减少儿童水痘的发病率。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婴儿在出生后的12个月时接种第一剂水痘疫苗,18个月至6岁之间接种第二剂水痘疫苗。
五、肺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是一种引发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的病原体,特别是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而言,更容易受到感染。
肺炎球菌疫苗通过提高儿童的抵抗力,有效预防肺炎球菌感染。
按照免疫规划,儿童应在出生后的2、4、6个月及12-15个月接种四剂次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六、流感疫苗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对儿童的健康影响较大。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帮助儿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每年夏季至秋季是流感季节,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儿童应接种相应年度的流感疫苗。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各种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夏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保障身体健康,今天我们来举办一场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一、夏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1、肠道传染病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手足口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以及密切接触传播。
2、蚊媒传染病蚊子在夏季大量繁殖,它们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登革热、乙脑等。
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就有可能感染这些疾病。
3、呼吸道传染病夏季人们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引发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风疹、水痘等。
二、夏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食物传播吃了被细菌、病毒污染的食物,或者食用了没有煮熟的食物,都可能感染传染病。
2、水传播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或者在游泳、洗澡时接触到了被污染的水,也会感染疾病。
3、空气传播通过飞沫、尘埃等在空气中传播,如流感、麻疹等。
4、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都可能感染传染病。
5、虫媒传播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携带病原体,通过叮咬或污染食物等方式传播疾病。
三、夏季传染病的症状1、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脱水、休克等症状。
2、蚊媒传染病疟疾的症状表现为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登革热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乙脑则可能导致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3、呼吸道传染病通常会有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疼痛、乏力等症状,部分疾病还可能出现皮疹。
四、夏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注意饮食卫生(1)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变质、过期的食品。
(2)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食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3)加工食物时要生熟分开,煮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
(4)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稿、条据文书、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教案大全、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mplete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lesson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夏季已至,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的繁殖,食物易受污染,因此,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和相对应的疫苗

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和相对应的疫苗在我们的生活中,传染病一直是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疫苗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防线,帮助预防了许多严重的传染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以及相对应的疫苗。
首先,我们来谈谈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感染麻疹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以及皮肤红色斑丘疹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并发肺炎、脑炎等疾病。
预防麻疹的疫苗是麻疹减毒活疫苗,通常在儿童 8 月龄时进行初次接种,18 月龄时再加强接种一次。
接着是脊髓灰质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
这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 5 岁以下的儿童。
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留下终身残疾。
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用脊灰灭活疫苗。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2+2”免疫程序,即在儿童 2 月龄和 3 月龄时各接种 1 剂脊灰灭活疫苗,4 月龄和 4 岁时各接种 1 剂脊灰减毒活疫苗。
百日咳也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它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末出现深长的鸡鸣样吸气吼声。
百日咳疫苗通常与白喉、破伤风疫苗联合制成百白破疫苗,在儿童3 月龄、4 月龄、5 月龄和18 月龄时分别进行接种。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由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
常见于伤口污染严重而未进行正确处理的情况下。
破伤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的发生。
对于儿童,一般在 3 月龄、4 月龄、5 月龄和 18 月龄时接种百白破疫苗,6 岁时再加强接种白破疫苗。
对于成年人,如果没有完成基础免疫或受伤后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也需要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
再来看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这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学校水痘预防控制指南知识

学校水痘预防控制指南知识水痘,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任何年龄群均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如何预防呢?实验小学的学子们,一起来学习吧!水痘,是冬春季节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出现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任何年龄群均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易感儿接触患者后约95%发病,因此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聚集性疫情。
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于神经节,多年后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水痘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
全年均有发病,冬春季节高发。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病毒可存在于病人的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从发病前1-2天至疱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水杯、玩具、门把手等。
最怕空气突然凝固……在密集或通风不良场所,空气能借助气溶胶状态,传染水痘病毒。
接触来的病毒--衣服挡不住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水痘病毒可通过物品接触,感染健康人群。
飞沫里的病毒,衣服不住喷嚏、咳嗽时喷出的唾液飞沫都携带病毒的载体。
近距离交谈时被传染流感的可能性很大。
1.有水痘患者的学校,要加强晨午检,发现可疑水痘患者,应要求其立即就医,以保护其他易感人群;同时立即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告,需求专业指导;上报教育行政部门。
如果确诊为水痘,应隔离至痂皮干燥脱落,一般不少于发病后14天;患者凭医院的复学证明方能返校上课。
2.做好开窗通风,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被子、衣服、用具、玩具及教室等,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84消毒液拖擦等方法消毒。
3.学校在水痘疫情流行期间,停止室内集体活动,做好卫生宣教,教育学生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加强锻炼、劳逸结合、合理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4.家长发现病情不要恐慌,及时治疗、科学护理,可以帮助孩子战胜疾病。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现将一些常见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症状和预防措施给大家,希望各位家长能积极配合幼儿园一起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有发冷,打寒战,高烧(39-40摄氏度),全身无力,伴头痛、腰痛,还会流泪和巩膜充血。
流感还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心包炎等并发症2、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开始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
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是轻微的。
3、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开始具有传染性。
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测腮腺肿大。
4、风疹:病人出疹前1周开始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具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天冷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7、在流行季节前接种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二、常见肠道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1.手足口病: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
幼儿园家长园地保育内容

9月份夏季四种传染病幼儿要预防夏天,小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发四种传染病,小儿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
乙脑以蚊虫为传播媒介,多发生于1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好发于7 9月,8月份是高峰。
患儿会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风等症状。
除10岁以下儿童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在夏季要特别注意灭蚊、防蚊。
菌痢该病好发于7 9月,以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平素健壮的儿童。
常起病急骤,患儿体温可达41-42摄氏度,烦躁、嗜睡、脓血便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苍蝇是传播菌痢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贪食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生、熟食品要分开,婴幼儿奶瓶、餐具等要定时消毒。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轻则引起腹痛、腹泻、呕吐,重则导致脱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要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对肉类食物要严格消毒。
同时,教育孩子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剩饭剩菜在加热时一定要彻底。
此外,少吃盐渍的海产品、食品,防止嗜盐性细菌的感染。
甲肝甲肝夏季高发,多以低热、乏力、恶心等起病,可伴腹胀、腹泻,尿黄如浓茶,继而巩膜及皮肤黄染,伴肝区不适。
要注意加强卫生保健,防止血源污染、唾液污染、水源污染,餐具要消毒使用,对感染者避免亲密接触。
10月份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处置呼吸道包括上呼吸道(鼻、鼻窦、咽和喉等)和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泡)。
在儿科疾病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喉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的统称,简称上感)的发病率又占首位。
那么,小儿呼吸道疾病为什么这么多呢?首先与小儿的呼吸道生理特点有关,因为小儿鼻腔短小,初生儿几乎没有下鼻道,没有鼻毛,鼻粘膜柔嫩,同时又富含血管,气管和支气管狭窄,软骨柔软而缺乏弹性组织,粘液腺分泌不足而干燥,粘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地排出致病物,其肺脏的弹力组织发育不佳,血管丰富,肺泡数量较少,含气量较少,所以小儿的呼吸道最易感染,鼻腔很容易引起阻塞。
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科普文章

认识流行性乙型脑炎,守护健康防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乙脑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传播途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传播途径乙脑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牛等家畜体内,蚊虫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后,再叮咬人类,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人。
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乙脑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这与蚊虫的繁殖和活动高峰期密切相关。
二、症状表现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10 - 14天。
发病初期,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儿童和老年人是乙脑的易感人群,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
三、预防措施(一)防蚊灭蚊这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安装纱窗、蚊帐,使用蚊香、驱蚊液等驱蚊产品。
2.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积水,减少蚊虫滋生地。
3. 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外出。
(二)疫苗接种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接种乙脑疫苗,成人如果未曾接种过乙脑疫苗,也可以咨询医生进行补种。
(三)加强家畜管理做好猪、牛等家畜的饲养管理,搞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降低蚊虫滋生的机会。
同时,对家畜进行乙脑疫苗的接种,可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四、治疗方法一旦确诊乙脑,应立即住院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1.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发热、抽搐、呼吸衰竭等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使用退烧药、镇静药、呼吸兴奋剂等。
2. 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保证营养供应,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乙脑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治疗,就能够有效地控制乙脑的发生和传播,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季别忘预防乙脑水痘
6月后,开始进入炎热夏季,气温将明显升高,天气也会变得闷热潮湿,同时也是蚊子滋生繁衍的高峰期,经蚊子传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也将进入高发季节。
记者昨从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近期金华患水痘的病人不少,6月份要做好乙脑、水痘的防治工作。
乙脑的防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7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
人和动物都有可能感染该病,也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人感染乙脑毒素后,病毒血症的时间较短,且病毒数量少,所以病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流行地区的动物,特别是猪的感染率很高,最高可达到100%。
因此,猪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
人感染乙型脑炎的主要途径是被蚊子叮咬,因蚊子在感染了乙脑病毒后可长期存在体内,并经蚊子卵传代。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10至14天,最短为5天左右,典型的乙脑病例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第1至3日,起病急,发热,体温可高达39℃至40℃,并伴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倦怠或嗜睡等。
第4至10天,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该期三大严重症状,病人高热可达40℃以上,持续时间约7至10天,重者可达3周或更长时间。
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神志不清或出现昏迷。
由于脑实质炎症和脑水肿,会发生抽搐、惊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通常两周左右痊愈。
但重症病人6个月左右才能恢复,少数病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乙脑主要是灭蚊。
在这个时期若出现发热不适,特别是持续高热不退,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还有一个有效的预防方法是进行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
易感染人群进行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
常规的接种为,出生后8个月接种第一针,并分别在18个月和6周岁各接种一针,但在7、8、9月流行季节不宜进行乙脑疫苗的接种。
目前金华市正在开展乙脑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家长可带孩子就近到接种门诊免费接种。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1至14岁的孩子,成人也会感染。
水痘传染性强,幼托、小学等单位一旦发生水痘,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会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或通过被污染的衣服、用具、玩具等传染。
水痘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微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或轻度腹泻等。
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至2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并逐渐扩散到面部,最后到达四肢。
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呈向心性分布,从斑疹、丘疹、水疱到开始结痂,短者约6至8小时。
皮疹发展快,水疱形状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似浮在表面,常伴有痒的感觉,使患者烦躁不安。
成人患水痘,其症状要比儿童严重,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全身症状严重,皮疹成片,易并发肝炎、肺炎等。
预防水痘,平时应注意开窗,保持室内空气的畅通。
人员密集单位尤其是幼托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早发现病人。
发现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养成勤洗手、勤晒衣被的良好卫生习惯,对易感染儿童或体质较弱者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来免疫预防。
温馨提醒
每年6月至9月,是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大家应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把好病从口入。
特别是学校应加强食堂的饮食饮水卫生,谨防学生中考和高考期间
发生集体食物中毒和传染病事件。
同时这个季节又处在梅雨季节,天气阴雨潮湿,一些食品如花生、玉米、谷类等易发生霉变,应采取防霉措施做好防霉,不要食用发霉变质的食品,以防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