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论文最终不改版
6大学生论文常见错误与修改

大学生学术论文常见问题和修改方法大学生第一篇论文最严重的问题是抄袭,抄袭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第二个问题是内容空洞,议论不足,没有证据,逻辑混乱。
这两大问题主要是研究不够又想偷懒导致的。
我们因此强调学生写论文一定要原创。
一定要研究、研究、再研究。
除此之外,在形式上还常常出现以下问题,大家多学习多思考,都可以避免。
我们从文章的标题开始说起。
一、文不对题。
标题信息和文章内容不符合。
此外许多学生的论文标题不通顺,有的学生的论文标题不是论文标题,而是一个随笔或者杂感的标题。
部分学生的标题对其文章没有概括性。
学生毕业论文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在自己所学专业范围内。
具体参看:论文选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二、关键词过于随意。
关键词一定是实词,一般主要应该是论文中成为主题的本专业的有专业特点的名词。
不是词组,更不能是句子,也不能用缩写。
选择关键词其实非常简单的,在文章全部写好后,将论文的前言或者论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专业词汇中的实词挑选出来即可,从专业性和有效性的角度研究一下,挑选有效的专业术语和反映研究对象方法的名词,一般情况下写4到5名词较为恰当。
注意对选择出来的关键词考虑其有效性和专业性。
方法是假设你的文章已经录入了相关数据库,但是通过你选出来的关键词,读者根本搜索不到你的文章,那么这样的关键词是无效的。
最好的办法是选出了你的关键词,用这个词在知网等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如果搜索出来的文献数量太多,你的文章进去以后,也将陷入茫茫网海,那就需要重新选择。
三、摘要内容不符合要求。
(具体参考本公众号:学术论文摘要撰写规范、写作要点和常见错误)四、前言、摘要与结论重合,或者是同样意思的反复叙述。
原因是学生对前言、摘要和结论的“作用”没有太多认识。
因此这三个部分基本上是重复的。
需要注意的是,从逻辑上说,前言是你还没有开展研究时写的,而结论是开展了研究后,已经得出的结论。
摘要是给读者搜索时看的。
就英文来说,时态是不同的。
(注意看相关公众号文章)论文的结论部分,不再需要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怎么做这个研究再说一遍了。
论文改格式真的很难改啊

论文改格式真的很难改啊
在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深入研究和扎实的论证之外,格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格式能够提升论文的专业性和可读性,是评审者第一眼看到论文时的重要印象。
然而,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作者,面对论文格式的改动仍然可能会感到头疼。
首先,论文格式的改动可能牵涉到多个方面,比如论文结构、字体、标点、参考文献格式等。
而不同的期刊、学术会议可能对这些格式有不同的要求,作者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此外,有时候作者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思维跳跃,导致论文的逻辑结构不够清晰,需要对段落、标题进行重新排列,这也是一种格式改动。
这些改动都需要作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对格式的要求。
其次,有时候作者会因为在提交论文时,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期刊的格式要求,而导致格式改动变得更加复杂。
不同期刊的格式要求可能相去甚远,比如有的期刊要求参考文献直接列在正文末尾,有的期刊则要求参考文献分页单独列出。
这样的差异需要作者有相当的耐心和细心去完成对格式的改动,以确保论文符合目标期刊的要求。
此外,作者在修改格式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不断地反复校对和调整,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要求。
这需要作者具备高度的耐心和细致性,以避免因为粗心导致格式不符合要求,从而浪费大量时间重新修改。
同时,作者还需要时刻关注目标期刊的最新格式要求,以避免因为信息不准确而导致格式错误。
总而言之,论文改格式确实是一项相对耗时耗力的工作。
需要作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调整和校对,以确保论文最终符合目标期刊的格式要求。
但正是这样的努力和坚持,才能使得论文在审稿过程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人的认可。
论文写作技巧如何应对论文修改和重写

论文写作技巧如何应对论文修改和重写在学术领域里,撰写一篇论文并不只是一次性的过程。
往往在论文初稿完成后,还需要面对导师或审稿人的修改和意见,甚至需要进行全面的重写。
如何应对论文修改和重写,是每个学术作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一些论文写作技巧,帮助读者应对这一挑战。
一、积极拥抱修改面对论文修改,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拥抱这个过程。
虽然对于初稿的改动可能有些痛苦,但修改是提升论文质量的机会。
要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要理解,修改并不意味着你的论文不好,而是可以将其变得更好。
二、仔细分析反馈意见在接收到修改意见后,应该仔细分析每条建议,并逐一思考如何改进。
将重点放在具体问题上,例如论述不清晰、数据分析不充分、结构混乱等。
确保理解每个反馈意见,并思考如何在论文中加以改进。
三、断舍离并重新构思重写一篇论文意味着需要对文章进行重大修订和重新构思。
在进行重写之前,可能需要从原稿中做出某些断舍离的决定。
一些观点、数据或结论可能需要被删除或重新组织。
在此基础上,可以重新思考论文的整体结构,并重新构造逻辑框架。
四、系统化地重写内容重写一篇论文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和方法。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重新梳理文献资料,确保所使用的参考文献是最新和最可靠的。
2. 对整个论文进行大体框架的重构,重新安排段落,使其逻辑性更强。
3. 对每个段落的内容进行系统化重写,使其更加准确、清晰、有力。
4. 修改论点和论据,加入更多的证据和例子来支持观点。
5. 修整语言,使之更加精炼、流畅。
五、请他人审阅在完成重写后,需要请一位他人对论文进行审阅。
这可以是导师、同行或朋友。
他们能够提供新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你进一步完善论文。
他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你的论文,发现你可能忽略的问题。
六、充分检查并修订最后,完成重写后,要花时间充分检查和修订论文。
阅读论文要仔细,关注语法、拼写、标点等细枝末节的错误。
同样重要的是,确保论文的整体逻辑和结构是一致且清晰的。
终审退稿大多数原因

终审退稿大多数原因
我们都知道,论文审稿都有一定拒稿几率,终审也不例外,很多作者看到文章进入终审就大大松了一口气,终审拒稿的情况也是时有存在的,很多作者对于终审被拒很是不理解,外审都通过论文为什么终审被拒?终审退稿大多数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拒稿大多还是因为论文不符合见刊要求,终审被拒也是如此,常见的终审拒稿原因有以下几种。
1、创新性欠缺。
虽说进入终审,文章可能已经经过了数次修改,但如果主编或者副主编认为文章的创新性还是不够,或者达不到期刊所要求的创新性,文章被刷下来也是情理之中,由此原因被退的稿件占多数。
2、作者无法修改和修改后仍未达到要求。
这一点其实和上一点相似,有些作者修改论文不得要领,或者在修改方面悟性和理解力稍差一些,屡次修改都达不到杂志社要求,这种原因终审被刷也是很常见的。
3、作者坚持己见不配合修改。
对于终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不予理睬,我行我素,不加修改就提交修回版本。
4、当外审通过文章的数量过多,超过期刊的刊载能力时,终审也会刷掉部分文章,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可以说这种原因就与文章本身无关了,这属于作者无法左右的客观原因。
在终审中主编有一票否决权,所以对于终审作者不可掉以轻心,只有通过终审后,见刊发表才是指日可待的。
期刊发表后还可以改吗

期刊发表后还可以改吗对于学术界的研究人员来说,期刊发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篇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不仅可以增加作者的学术声誉,还可以对其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期刊发表后还可以对论文进行修改吗?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期刊发表后对论文的修改是存在一定的限制的。
一旦论文正式发表,就意味着该版本的论文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部分,而且已经被同行评审和编辑认可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因此,对于已经发表的论文,任何修改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程序。
然而,尽管期刊发表后对论文的修改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进行修改。
在一些情况下,作者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途径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和更新。
下面我们将就一些常见的情况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对于作者自己发现的一些严重错误或者遗漏的情况,期刊通常会允许作者提交勘误表或者补充材料来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修改。
这种情况下的修改通常是针对一些事实性的错误或者遗漏,而不涉及对论文结论和观点的根本改变。
其次,如果作者在发表后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新的重要成果,期刊也会允许作者提交跟进的研究成果或者补充材料。
这种情况下的修改通常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而不是对原有论文的结论和观点进行改变。
此外,一些期刊也会允许作者在发表后对论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和修订。
这通常是针对一些初步研究或者局限性研究的情况,作者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数据、拓展讨论内容等方式来对论文进行修订。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的修改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程序,以确保修改后的论文依然符合期刊的要求和标准。
总的来说,期刊发表后对论文的修改是存在一定限制的,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进行修改。
作者可以通过提交勘误表、补充材料、跟进研究成果或者对论文进行扩展和修订等方式来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修改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程序,以确保修改后的论文依然符合期刊的要求和标准。
毕业论文变小论文

毕业论文变小论文毕业论文变小论文在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一道必经之路——毕业论文。
这是一个对学生来说既兴奋又艰巨的任务。
然而,近年来,一种新的趋势逐渐兴起,即毕业论文变小论文。
毕业论文变小论文是指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将论文的篇幅缩小至原来的一半或更少。
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变小论文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之策。
首先,我们来探讨毕业论文变小论文的原因。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信息爆炸使得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
长篇大论的毕业论文对于阅读者来说可能显得冗长乏味,导致阅读者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下降。
另一方面,大学生活中的其他任务和课程负担也是导致毕业论文变小论文的原因之一。
学生需要兼顾课程学习、实习、社团活动等多种任务,时间和精力都有限。
因此,缩小毕业论文的篇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平衡各种任务。
然而,毕业论文变小论文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缩小论文的篇幅可能会导致对研究问题的深入探讨不足。
长篇论文通常能够提供更全面和详尽的研究结果,而缩小论文的篇幅可能会牺牲一些细节和深度。
其次,缩小论文的篇幅可能会使得学生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选择上受限。
毕业论文是学生展示自己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的重要机会,而缩小论文的篇幅可能会限制学生在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上的选择。
最后,缩小论文的篇幅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是一种思考和表达的过程,通过长篇论文的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而缩小论文的篇幅可能会使得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机会减少。
面对毕业论文变小论文的趋势,学生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学生应该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尽量选择有限的、具体的问题,而不是过于宏大和广泛的问题。
这样可以使得论文的篇幅更加紧凑,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深入研究。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结构来缩小论文的篇幅。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逻辑的连贯性和条理性,避免冗长和重复。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修改及对修订的回应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修改及对修订的回应学术论文的修改和对修订的回应是每位学者都需要面对的重要环节。
在学术界,论文的修订是为了提高学术质量,使其更加准确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修改以及对修订的回应。
首先,进行学术论文的修改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在开始修改之前,作者应该明确自己希望通过修改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可以包括提高论文的逻辑结构、增加实证研究的数量或质量、修正论文中的错误等。
明确目标有助于作者集中精力在具体的修改方向上,避免盲目修改。
其次,修改学术论文需要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作者应该对整篇论文进行全面的审查,从整体到细节,确保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语言清晰。
此外,作者还应该关注论文的结构和组织,确保每个段落和章节都有明确的主题和连贯的论证。
在修改过程中,作者应该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了论文的质量和准确性。
作者应该仔细检查每个句子和段落,确保语法正确、用词精准、表达清晰。
此外,作者还应该检查论文中的引用格式和参考文献,确保符合学术规范。
除了自己的修改,作者还应该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同行评审是学术界常见的修订方式之一。
作者可以向同行学者或导师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作者发现论文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方向。
对于修订的回应,作者需要积极主动地对待。
当接收到审稿人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时,作者应该认真阅读并理解其观点。
作者应该对每个意见和建议进行回应,解释自己的修改措施和理由。
在回应中,作者应该保持客观和谦虚的态度,接受批评并表达感谢。
同时,作者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于修订的看法和解释。
在回应修订意见时,作者应该注意避免过度修改。
修订过程中,作者可能会收到不同意见和建议,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意见都需要采纳。
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由,选择合适的修改措施。
同时,作者也应该注意保持论文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修改过程中引入新的问题。
最后,作者需要在修订后再次仔细检查论文。
修订后的论文可能会引入新的错误或问题,作者应该再次审查论文,确保修订的质量和准确性。
毕业论文要大改怎么办

毕业论文要大改怎么办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承载着学生们多年学习的成果和努力。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收到导师的意见,要求我们对论文进行大改。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冷静下来,不要被这个要求吓到。
大改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论文一无是处,而是导师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完善和深入地研究我们的主题。
接受这个事实,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大改的任务。
接下来,我们应该仔细阅读导师给出的修改意见。
这些意见往往是基于导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我们的论文有着深入的了解。
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导师的建议,并将其作为改进论文的指导方针。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阅读意见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以便更好地理解导师的意图。
在开始修改之前,我们可以先将导师的意见整理成一个清单,列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和问题。
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计划,避免在修改过程中迷失方向。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清单与导师进行沟通,确保我们对修改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论文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分析。
我们可以从整体结构、论证逻辑、数据分析等方面入手,找出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同学和同行的讨论,获取更多的反馈和意见。
这些反馈和意见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论文中的盲点和疏漏,并提供改进的方向。
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
大改是一项繁琐而漫长的任务,需要我们对每个细节都进行仔细的考虑和处理。
我们应该对每个段落和句子进行深入的思考,确保它们能够清晰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论证。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数据和实证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对论文内容的修改,我们也应该对论文的语言和表达进行审查。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和范例,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请同行或专业编辑对论文进行润色和校对,确保语法、拼写和标点的准确性。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修改后的论文进行反复的审阅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T Y 本科毕业论文Theta脑电波分类方法研究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heta wave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生物医学工程1001班学生姓名:毛伯指导教师姓名:沈继锋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4 年 6 月Theta脑电波分类方法研究专业班级:生医1001指导老师:沈继锋职称:讲师摘要睡眠是人的一项重要的生理活动,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占据了人一生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
因此,研究人类的睡眠状况对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各类脑部疾病的判断与诊疗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人类脑电波特征与分类的研究与探讨,结合人在各个睡眠周期脑电信号的不同表现、各类波形的不同含量,分析了不同脑电波对人类睡眠质量及周期的影响。
并将其中的θ波作为研究对象。
为了能在含有大量噪声的脑电信号中提取到θ脑电波的特征信号,文中对现有脑电信号的各种分析处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比较,在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劣的基础上,决定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算法(FFT)作为θ波特征提取的方法。
以核函数为核心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的基础上的,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和学习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以期获得最好的推广能力。
本文以脑电信号为研究对象,以支持向量机方法为研究手段,在深入分析和讨论支持向量机原理与核函数的基础上,用支持向量机来对所给样本进行训练,进而获得所需的对θ脑电波分类的功能。
最后,通过对一组脑电数据进行实际分析来对研究方法进行验证。
具体做法是在Matlab 上对θ波进行提取与分析,并在LIBSVM上分别用不同的核函数对正负样本进行训练、分类,经过对分类结果的平均准确度进行比较,确定使用RBF核函数来实现对θ波脑电波的分类。
关键词:睡眠脑电θ脑电波特征提取支持向量机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heta waveAbstract Sleep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which is essential to our life. It occupies about a third of a person's life time, and 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healthy lif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human’s sleep is ver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and the judgment and treatment to various types of brain diseases.The paper bases on the human brain wave’s fe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combines human’s different EEG performance during different sleep cyc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various types of brain waves on human sleep quality and cycle. And treat theta wav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In order to extract the feature of θ wave in the environment of a lot of interferences and noises, the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present treat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EEG analysis. And then, choose FFT as the way to extract the feature of θ waves.To the kernel function as the core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s established by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and structural risk minimization. It bases on limited sample information to find the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complex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obtain the ability to obtain the best promotion.This paper is based on EEG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kernel functions, we use the SVM to train the given samples to obtain the function of finding the θ wave.Finally, through a set of EEG data analysis to verify the research method. Specific approach is to extract and analyze the theta wave in Matlab, and in the LIBSVM using different kernel functions to trai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amples. After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the average accuracy comparison, determined using the RBF kernel function to achiev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ta brain wavesKeywords: Sleep EEG θ wave Feature Extrac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目录第一章脑电与睡眠的基本知识 (1)1.1脑电图简介 (1)1.2 脑电波的特征与分类 (1)1.2.1脑电信号的特点 (2)1.2.2人的四种脑电波分类 (3)1.3 睡眠脑电 (5)1.3.1 睡眠及其作用 (5)1.3.2 睡眠脑电的特征及分期 (5)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目的和任务 (7)1.4.1 研究意义 (7)1.4.2研究目的和任务 (8)第二章脑电信号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10)2.1 脑电信号处理方法概述 (10)2.1.1时域分析法 (10)2.1.2频域分析法 (10)2.1.3 时频分析法 (12)2.2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14)2.2.1 一般傅里叶变换 (14)2.2.2 离散傅里叶变换 (14)2.2.3 快速傅里叶变换 (15)2.3 特征提取 (17)2.3.1脑电特征提取的定义 (17)2.3.2脑电特征提取的常用方法 (17)第三章支持向量机的认识及应用 (19)3.1 常用的分类识别方法 (19)3.1.1 分类识别的基本概念 (19)3.1.2 常用分类识别方法简介 (19)3.2 支持向量机 (20)3.2.1 支持向量机概述 (20)3.2.2 支持向量机的方法 (20)第四章θ脑电波分类的实验 (27)4.1 实验整体思路 (27)4.2 数据获取 (27)4.2.1 几种脑电波的波形 (27)4.2.2 脑电数据的获取 (28)4.3 特征提取 (29)4.4 分类决策 (30)4.4.1 SVM核函数的选择 (30)4.4.2 RBF核函数参数的选择 (33)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第一章脑电与睡眠的基本知识1.1 脑电图简介大脑是人类思维和意识的器官,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等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它包含了人类生理、心理等各类信息。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就是将大脑内部细胞群自发的、节律性的电活动,通过连接在大脑表层的电极记录下来[1]。
其中,以测试时间为横坐标,以脑电电位为纵坐标记录下来的图就是脑电图。
1786年,意大利的解剖学教授Galavani观察到了生物电现象,由此创立了生物电学说。
此后,生物电信号的检测仪器得到不断地改进和发展,Adolf Beck和Richard Canton 先后在狗和兔子的大脑皮层上观察到了生物电现象。
1875年,英国的R.Gaton首先记录出动物的脑电活动。
1924年,Hans Berger记录下了他儿子的脑电信号,绘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幅脑电图,他因此被称为“人类脑电图之父”。
1936年,Walter提出了一种根据脑电图来定位病灶的方法,从此脑电图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
在国内南京精神病院首先引进脑电图仪,并与1951年对癫痫病人描记出国内第一份脑电图。
临床实践表明,当人的大脑发生某种病变时,大脑产生的生物电就会出现异常波动和变化,具体反应为脑电图发生相应的改变。
人们可以通过对脑电图的分析来确诊某些脑部疾病。
如图1.1所示,为常用32导联脑电极安放示意图:图 1.1 常用32导联脑电极安放示意图时至今日,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等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脑电信号的分析方法也正在经历一次新的变革。
1.2 脑电波的特征与分类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构成生物体的一个个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电池,这便是生物电的来源。
人的大脑中有许许多多的神经细胞活动着,呈现出电气性的摆动。
这种摆动在科学仪器上的表现看起来就像波动一样。
脑中的电气性摆动我们称之为脑电波。
脑电波波形近似于正弦波,频率一般在0.5—30赫兹之间[2]。
1.2.1脑电信号的特点脑电信号除了具有生物医学信号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自己本身性质。
(1)随机性:由于检测到的脑电波通常是多重信号的叠加,很多规律只能从统计的角度去分析,因此,具有一定的随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