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6.1《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6.1《生态环境的保护

合作探究 课堂互 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我国人口基数过大。(2)生育率过高和逐渐下 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生物 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3) 为 缓 解 人 口 增 长 带 来 的 世 界 性 粮 食 紧 张 状 况 , 人 类 可 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由 1∶1 调 整 为 1∶4 , 地 球 可 供 养 的 人 口 数 量 是 原 来 的 _____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 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 自然资源,但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
生物 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解析: 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环境容纳量。人口增 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口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 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 展。
生物 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生物 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ppt课件
2021351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202136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层次的保护战略和措施基因细胞组织物种生态系统202137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间接价值4为了实现对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采用划区轮牧制度的方法其优点中不正确的是
30
10
32
1972
40
10
13
1985年
50
10
10
1999年
60
10
14
思考:世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对比世界人口的增长
情况,对中国人口增长你得出什么结论?
ppt课件
5
得出结论: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世
界人口的基本相同。我国人口约占世界 人口的22%。
ppt课件
6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对耕地的影响:
因酸雨致死的树木
ppt课件
18
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与资源、环 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ppt课件
19
三、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发展目标是:2005年要控制在 13.3亿以内; 2010年要控制在14亿以内;21 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6亿)。
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
ppt课件
1
第1节 人口增长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ppt课件
2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和前景
计算:从1760到1995年,中国 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多少年?
我国人口增长 ppt课件
3
1760—1995年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各需要的时间

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原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出生率高。

必修三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全球气候变化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6.海洋污染7.生物多样性等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3. 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

(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

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

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五、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3第6单元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

4.右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 的模式图,识图作答: (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 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 (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 ,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 (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 (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________________战略。
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并不低。
答案 B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的环境容纳量 是有限的,人口众多对于我国的生态 环境已经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人均耕地 继续减少。 (2) 自然资源 消耗量增加。 (3)淡水资源短缺。 (4) 环境污染 加剧。 (5)生态平衡破坏。
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 请回答问题。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 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 后果有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 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引发的问题 ①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 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 ②人均耕地远少于世界人均耕地,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人均淡水占有量也远少于世界水平。 (2)采取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保护基本农田;③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④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

必修3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必修3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 “S”型增长
①空间有限 产生原因 ②食物有限 ③有天敌 特点: 增长速率不断变化。
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
人口增长曲线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
春运期间的广州火车站
春运期间的广州火车站
春运期间的广州火车站
1、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 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 的感觉和想法?
酸雨腐蚀的森林
遭污水侵袭的渔场
漂满生活垃圾的河流
如果你生活在环境 严重污染的地方或环境 严重污染的附近,你有 什么感受?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知识回顾
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 “J”型增长
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特点: ①气候适宜 条件 ②食物和空间充裕 (理想) ③没有天敌 发生: 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 实验条件下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 合理的生存空间。
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一、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
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2005年12月19日 65亿
2、我国人口增长情况及前景
思考与讨论
1、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高考警示】
人口增长规律≠其他种群增长规律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其他种群增长规律适用于人口增长
规律,但计划生育等政策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规 律又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种群增长规律。
【备选典例】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重要条件
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质等多 种依赖自然 资源,所以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生态环境形成 的压力也愈加沉重。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共1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共14张PPT)
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l调 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1.96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 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 是 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空间), 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出生率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 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
将表现为图中 c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 b 曲线,该
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预习检测一】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 快 ,年龄 小 。
这些特点预示着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2)我国人口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 在13.6以内,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 峰值 (15 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 与 经济、社会、 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3)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措施:
【预习检测三】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 缺、臭氧层破坏、 酸雨 、土壤沙漠化 、海洋污染和生物
锐减等。
(1)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 温室气体,主要是 CO2 。
(2)酸雨
一般pH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中所合的酸主 要是 硫酸 和 硝酸 。

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与点拨】【预习完成】1、,“地球村〞第60亿位公民降生。

年,我国将确定为一项根本国策;2001年,我国公布了? ?,从而把方案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我国的人口和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水平的国家行列。

2、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呈型。

3、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人将在较长时期内。

我国人口开展的目标是: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要控制在亿以内;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到达峰值〔接近亿〕以后,将缓慢下降,从而根本实现人口与、、和的协调开展。

4、人口增长过快对我国的资源、资源、资源以及能源等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5、我国在控制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和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防治;监控、治理;加强和,以及推进等。

【练习稳固】1、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开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2.图28—7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

横轴示年龄,纵轴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以下表达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A.图中涂成黑色的局部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那么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C.假设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那么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假设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那么出生率也不变3、以下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环查当严重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拟高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4、以下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死亡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死亡率和生物种群死亡率的因素有较大区别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开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6.下面哪一项可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的指标A.有环境保护区 B.工厂“三废〞的处置C.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D.人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的绿地7、今年我国的沙尘暴天气特别多,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的人民深受其害,你认为造成这种气候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A.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降雨量减少所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三)

[探究与学习] 为什么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提示: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
使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成人和老年人个体
数相对增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燃料需求增加;人均耕地
加剧 。 减少 ;植被破坏;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________ ________ 2.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
答案:B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长,才能更好地发展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 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与自然和谐发展
)
D.专家预测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高峰, 然后才有可能下降 [答案]C
【拓展过程】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治 理环境污染。 ↓ 课题延伸: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 ↓ 实例应用: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河流、湖泊水质的影响。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易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是指把 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
关系; • 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 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 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 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 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3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1.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

答案 B2.按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取决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年龄组成是用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同样适用于人类。

答案 B3.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砍伐,先富起来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林木纯林解析考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

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既不要封山育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大砍大种,在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这样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林木纯林,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减弱,生态平衡容易遭到破坏。

答案 C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不能进行掠夺式开发。

答案 B5.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A.少生B.提高人口素质C.发展科技水平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解析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办法,而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也就是少生,其他选项均不能解决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

答案 A 6.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出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A.温室效应B.白色污染C.氮氧化物的排放D.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解析利用水能,能减少煤的燃烧,煤燃烧会释放大量CO2、CH4等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因此减少燃煤用量,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答案 A7.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最佳方案是()A.封山育林,禁止捕猎B.禁止开发,一切由政府控制C.实行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D.保持其自然状态,让其自生自灭解析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并不是禁止采伐和利用,而是要做到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 C8.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解析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意义的价值。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容易混淆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最常见的是把旅游观赏、文学艺术创作判断为间接价值。

答案 A9.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景常常会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 A.科学研究价值B.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间接使用价值解析生物多样性具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 B 10.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生态问题而采取的下列措施会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的是() A.更好的人口控制方法B.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C.合理的放养牲畜D.保护植被,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解析制造更强更有效的农药,只能使害虫的抗药性更强,越强越不易消灭,最好进行生物防治。

答案 B11.北京的故宫是世界著名的古建筑群,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保和殿后,有一块巨大的“云龙陛石”,上面雕有精美的蟠龙图案。

但是,近些年来浮雕已开始受损,一些细小的花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有的已面目全非。

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是() A.参观的人数增多,遭践踏而损坏严重B.近年来,由于风吹、雨淋、日晒严重C.现代工业发展迅速,酸雨日趋增多D.温室效应解析本题结合实际考查了酸雨的危害,难度中等。

由题中精美的蟠龙图案遭受腐蚀可以分析是酸雨造成的。

答案 C12.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提高生物的光合效率,开发新的粮食资源和控制人口增长都是解决粮食生产和粮食短缺的有效措施。

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答案 B13.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A.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的循环再生C.废物资源化D.生物相互依存解析废物资源化和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是生态农业的突出特点,但最主要的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 A1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奎宁的使用是人类在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直接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B.人们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潜在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C.五灵脂的使用是人类在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直接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D.海螵鞘的使用是人类在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直接使用价值的具体体现解析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 B15.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

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

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解析对该树林中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将它们就地保护,避免其生存环境被人类干扰,使池鹭经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有利于物种的进化。

答案 A16.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B.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树木C.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D.我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全面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解析我们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例如,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并不完全禁止采伐树木,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进行合理的采伐,不仅能够获得林木产品,而且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

又如,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全面禁止捕鱼并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适时、适量地捕捞成鱼,不仅能够收到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这样才能长久地实现渔业的高产稳产。

答案 D17.下列不属于通过保护濒危物种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A.实验室保存物种的基因库B.实施细胞核移植并进行胚胎移植C.适时适量地开发利用濒危物种的资源D.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繁殖率和存活率解析濒危物种要异地保护,不能开发利用。

答案 C18.下列哪些措施与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没有关系()A.大力推广无磷洗衣粉B.城镇居民改燃煤为燃气C.节约使用化肥D.实现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解析赤潮或水华的发生是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与水体中N、P等的大量增多有关,所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可减少赤潮或水华的发生。

答案 B19.中央电视台于2003年8月10日,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世代深居在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北端原始森林中的全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鄂温克族,在政府的关怀和安排下,于今日扔下猎枪,牵着驯鹿,迈出森林,走下大山,来到根河市郊定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是一次重要的生态移民,这一举措的直接意义是()A.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动物多样性B.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生物多样性C.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D.保护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鄂温克族人以狩猎为生,因此他们移民可以保护大兴安岭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答B 20.为了保护朱鹮及其生存环境,在山西洋县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为了防止数量极少的野马灭绝,进行集中圈养。

以上措施分别属于()A.就地保护、就地保护D.易地保护、易地保护C.就地保护、易地保护D.易地保护、就地保护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进行圈养、进行动物圈饲养,引进植物园种植都属于易地保护。

答案 C21.下列对酸雨造成的危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河流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出现“水华”污染现象B.破坏湖泊中的食物链,使湖泊变成“死湖”C.使臭氧层遭到破坏,甚至使南极等地上空出现“臭氧空洞”D.使海水发生富营养化,出现“赤潮”污染现象解析酸雨使水域或土壤pH呈酸性,使动植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因此B项正确。

答案 B “牧童经济”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这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指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22~24题:22.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D.发展工业,不管环境23.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正确叙述是()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B.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2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斩伐养大,不失其时B.竭泽而渔,毁林开荒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22~24.解析牧童经济不符合持续发展原则,南水北调工程,发展生产有利于人类和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