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精品[中学小学]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阮籍
知 01 其 人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 南开封)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门荫入仕,累迁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 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263年冬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作为“正始之音” 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 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03 名 士 轶 事
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 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 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戎 常从 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 伺察,终无 他意。
03 名 士 轶 事 醉酒避亲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 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 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 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 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 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 (详见《晋书·阮籍 传》)
以动衬静
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人动)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物动)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物动)
1.动的背景是什么?
——寂静漫长的黑夜(静)
以动写静,动,更衬托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最后两句抒情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
02 论 其 世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 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 尖锐的斗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 .翔.(xiáng)鸟获骋.(chěng ) 鹧.(shú)鸪 B .红藕.(yǒu ) 玉簟.(diàn) 罗裳.(cháng) C .锦.(jǐn )书须臾.(yú) 绸缪.(móu) D .柁.(duò) 杳.(yǎo )悠悠吹襟.(jǐn ) 【解析】 A 鹧:zhè;B 藕:ǒu ;D 襟:jīn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 .薄帷鉴.明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忧思独.伤心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C .气变悟时易.以乱易.整,不武 D .有志不获骋.所以游目骋.怀【解析】两个“独”字都当“独自”讲。
A .鉴:①照,②以……为借鉴。
C .易:①变换,②替代。
D .骋:①驰骋,句中指大展宏图,②放开,敞开。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B )A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近体诗根据每首诗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五绝”和“七绝”。
B .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新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 .唐初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D .晚唐杜牧、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杜牧,号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其爱情诗成就尤高,如《无题》诗等。
【解析】杜甫的“三吏”“三别”不是新乐府。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 魏晋:阮籍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作者因什么而“夜中不能寐”?
●2.“起坐弹鸣琴”的目的是什么?
●3.“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营造了一种什么 样的气氛?
●4.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简介
• 阮籍,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岁丧父,由 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父亲死后,家境清苦,阮籍 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 弹琴长啸。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 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不慕荣利富贵,以道德 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
“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
的
心情。 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
●7.如何理解首联中的“夜”这一环境?
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 上承受着的重压。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这是明写,其暗写是
写
。这里的动,反衬了
。
●5.“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以 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
衬
,写出寂
的心情。
• 6.“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
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
色苍茫,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字词注释: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
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
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②鉴:照。
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③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④北林:《诗经•秦风•晨风》:“鴥(y U)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后人往往用“北林”一词表示忧伤。
⑤号:鸣叫。
作者简介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璃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2、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
辑有集13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诗歌鉴赏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朱子君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 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 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 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 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 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 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 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 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 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 “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 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 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 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 刘伶七人。
竹林七贤
•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
•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 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 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 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 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பைடு நூலகம் •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
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
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 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 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
《咏怀八十二》其一
阮 籍
《滕王阁序》里,“孟尝 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 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 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 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 十二十二首》.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阮籍
竹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 林 鄙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七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面 贤 前,公开纵酒吃肉 之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 一 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古诗回顾: 古诗回顾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 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吞声踯躅不敢言。
竹 林 七 贤 图
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中国魏晋时代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 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 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被道教隐宗妙真道 妙真道奉祀为 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 宗师 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 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 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 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 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 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 散东西,分崩离析。 散东西,分崩离析。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 比兴、 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 首 多以比兴 寄托、 象征等手法 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 等手法, 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 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玄学的代表人物 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 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 越名教而任自然 老庄之学 越名教而任自然” 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 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 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 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 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 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 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 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 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 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 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 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 传说、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表现手 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妒俗、感慨 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 言近旨远 的艺术风格。
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
的孤独和忧思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 我,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 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 思,永恒的悲哀……
•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 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 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 中的隐忧。 •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 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一种凄 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 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夜 中 不 能 寐 , 起 坐 弹 鸣 琴
咏 怀 八 十 二 首 ( 阮 其 籍 一 )
诗歌鉴赏
诗歌的诗眼是?
为何而忧?
如何写忧?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 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 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 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独专国政。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 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 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建立晋朝。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呜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2)“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1)孤独忧愤(1分);高洁不群(1分)。
(2)以动衬静(1分)。
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2分)。
赏析可叹!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虽然给阮籍带来了当时士子热情的追捧和效仿;竹林名士的社会影响,尽管给阮籍带来了当时统治者极力的保护和笼络,可每每夜深人静,独自面对孤鸿悲鸣,翔鸟惊飞时,一代名士阮籍的内心,却还是如死一般的落寞与孤寂。
正如他《咏怀?第一首》所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清?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这首诗是他全部咏怀诗的序曲,为其咏怀诗奠定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统观全诗,诗的主人公从夜中不寐而披衣弹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风动衣襟,再听到或想象到孤鸿翔鸟,诗人以情观景,以景衬情,正如王国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卷下),“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人间词话》卷上)。
诗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层层变幻,把那难言的忧思和愤懑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其抒情的一大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 听觉
上课可用
19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
征的手法,寄托一种绝对的孤独感,一
种幽深而难以名状的愁绪。这种从生命
本质意义上提出的孤独感是过去诗歌中
从未有过的。这样写,使人感到含蓄不
尽,意味无穷。 上课可用
22
3 动静相形,情景交融
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情景交融的手法,
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是 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鸿号鸟鸣也都是 动。有人有景但无不示意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动, 更衬托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特别是那 “孤鸿”在夜间高声哀号,给人以惊悸之感。
•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
上课可用
11
阮籍诗的贡献
• 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
•
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百代以下,
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其怨愤,
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
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 “阮旨遥深”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上课可用
20
艺术特色 1 化无形为直观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
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
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
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阮旨遥深”
上课可用
12
阮籍诗的贡献
• 2.推动五言诗的发展 • 3.组诗形式的存在
《咏怀》开创了我国 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 人。
上课可用
13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
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
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
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
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
上课可用
21
2 象征与烘托
中间四句似乎在写景,但是句句景中有人。
即是此诗显著特点.因为这里所描摹的并
非实有的场景,也未必隐喻着什么具体
的事件,而只是借诗的意象和意境,用象
• 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 怖中的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其 文学创作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惧心态。
上课可用
3
•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
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
政。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
屠刀,一方面为笼络人心,
强调礼法,提倡忠孝。
•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
脑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
傲林泉,高谈阔论,企图以
不跻身仕宦的方式来保全生
命,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
上课可用
4
• 与乱世亲密接触的文人,宛如风中之落叶 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有能力拯救世 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痕的雪亮刀锋,他们 只能选择躲,躲,躲。世上并没有钢筋铁骨的 碉堡可以供他们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 浆里,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想里, 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妙的罪名杀死。
上课可用
5
竹林七贤
•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
•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 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 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贤”
上课可用
6
•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
《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
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步兵”
上课可用
9
•
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
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
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
伺察,终无他意。
上课可用
10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 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 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但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
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
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
阮籍和嵇康。
上课可用
7
上课可用
8
阮籍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上课可用
17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上课可用
18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
哭而反
•
——穷途之哭是其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
上课可用
16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
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咏怀》其一
阮籍
上课可用
1
《滕王阁序》里,“孟尝 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 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
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
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
十二十二首》.
上课可用
2
•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 位,年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 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上课可用
14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
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
籍传》)
•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
பைடு நூலகம்
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上课可用
15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