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微创治疗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分析

微创治疗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分析作者:何淑琴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我院自2007年以来采用YL-I型穿刺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52~78岁,平均65岁,有明确的外伤史的10例,无明确的外伤史的5例。
9例伤后大于20天入院;6例伤后大于30天入院。
血肿位于额部2例,额颞部4例,颞顶部5例,额颞顶枕部4例。
CT检查以大脑镰透明隔结构为准,中线移位小于0。
5cm3例,0。
5~1。
Cm5例,大于1。
0cm5例,无明显移位2例。
1.2手术方法根据CT片提示,选择血肿最大平面中心点作为穿刺点,麻醉均为局部浸润麻醉,连接YL-I型穿刺针,经头皮钻入颅内,直达血肿腔,拔出针芯,即可见黑褐色不凝血流出。
用封闭帽封闭顶端,侧孔连接带开关装置的引流管,反复用生理盐水洗至清亮,向引流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将血肿内的气体排出,外接无菌引流待,无菌敷料包扎,术后嘱患者大量饮水,利于脑复张,2~3d后复查CT,血肿明显减小或消失,若仍有少量残留血肿,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3万U,每日2次,直至血肿完全消失,拔除引流管后穿刺孔用耳脑医用胶封堵,以防脑积液漏及颅内感染,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2. 结果本组15例,术后2~3d复查CT,血肿消失8例,大部分消失者7例。
症状明显缓解者10例,有缓解者5例。
经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3~5d后复查CT,原大部分消失者全部消失。
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1例复发,随访1年,无1例复发。
3.讨论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以往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为双侧孔引流,一孔位于血肿腔的上端,用于排气;一孔位于血肿腔的下端,用于排出残留的液体。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YL-I型穿刺引流装置。
术中向原血肿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将空气排尽后,保持引流针末端平面高于血肿腔平面,防止空气进入,有效防止气颅及张力性气颅的发生,外引流管带有开关的装置,更有效防止气体进入颅内,本组患者无1例气颅发生。
CT监视下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治疗硬膜外血肿24例临床分析

本组 2 4例病 例 中 , 均一次穿 刺成 功 , 穿 刺 抽 吸 血 肿 后 头痛 立 刻 缓 解 1 6例 , 偏 瘫 立 刻 缓 解 2例 , 意 识 状 态 明 显 缓 解 3例 。术 后 经 尿 激酶 冲洗 及 复 查 C T证实 , 硬 膜 外 血 肿 全 部清除 2 1例 , 剩余 1 O mI 以 下 3例 。 受伤 至手 术 时 间间 隔 越长 , 血肿液化得多 , 穿 刺 后 血 肿 引 流 得 越 快 。 针 具 留置 颅 内引流时间 2 ~5 d , 1 例 在 抽 吸 血 肿 时 有 活 动 性 出血 , 稍 微 给 予 一定 的 抽 吸 力 , 出多少 新鲜 血抽 出 多少 , 最 后 出 血 停 止, 复查 C T 血 肿 未 增 加 。本 组 2 4 例均全部治愈 , 无 一例 死 亡 及 颅 内 感染 。 3 讨 论
录, 密 切 观察 患者 状 态 。血 肿 引 流 情 况 C T动 态观察 , 视 血
肿 量 的减 少 逐 渐 将 针 具 退 出 , 术后患者 临床症状减轻 , 术 后 第2 ~ 5天视 引流 情 况 拔 除 穿 刺 针 , 尿 激 酶 注 入 血 肿 腔 过 程 在病床旁进行 。 22 0 1 3年 6月 第 4 2卷 第 6期 上 半 月 S h a n x i Me d J , J u n e 2 0 1 3 , Vo 1 .4 2 , No . 6 t h e F i r s t
C T监 视下 YL 一 1 型一 次性 使 用颅 内血肿 粉 碎穿 刺针 穿 刺治 疗 硬膜 外血肿 2 4 例 临 床分 析
右 Ⅲ ,传 统 的 手 术 治 疗 方 式 是 开 颅 手 术 清 除 血 肿 ] , 但 手
术 时 间长 , 术 后并 发症 多 。微 创 技 术 的 应 用 , 使 得 治 疗 颅 内 血 肿 有 了更 加 简 便 快 捷 的方 法 , 我科 自 2 0 0 8年 以 来 应 用 北 京 万 特福 科 技 有 限公 司 生 产 的 YI 一 1型 一 次 性 使 用 颅 内 血 肿粉 碎 穿 刺 针 , C T监视下治疗硬膜外血肿 2 4例 , 收 到 较 好 的 临 床疗 效 ,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临床资料 : 本组硬 膜外血肿 2 4例 , 男性 1 6例 , 女性 8 例, 年龄 9 ~7 2岁 , 平均 4 3岁 ; 均 有明确 的外 伤史 : 车 祸 伤 1 1 例, 打击 伤 8 例, 坠落伤 3 例, 跌 伤 2例 。所 有 病 例 均 有 不同程度头痛头晕 , 合并恶 心呕吐 1 2例 , 嗜 睡 5例 , 智 能 障 碍 3例 , 轻 偏 瘫 4例 , 言语 障碍 1 例, 视 物 模 糊 2例 , 癫痫 2 例, 生 命 体 征 均 稳 定 且 无 瞳 孔 散 大 。经 头 部 C T 显 示 颅 骨 骨折 1 7 例, 确 诊 血 肿部 位 : 额 部 5例 , 颞 部 4例 , 顶部 3 例, 颞 顶 部 9例 , 枕 部 3例 。C T 表 现 颅 骨 内板 下 出 现 高 、 等、 低 及混杂密度影 , 同侧 部 分 患 者 脑 室 受 压 变 形 , 中线 结 构 向病 变 对 侧 移 位 。按 多 田 公 式 计 算 血 肿 量 2 0  ̄4 0 mL l 8例 , 4 1 ~6 O mI 6 例 。受 伤 至 手 术 时 间 : 2 4 h内 5例 , ~7 2 h 1 4 例, ~7 d 3 例, ~1 4 d 2例 。 1 . 2 病 例 人 选 排 除标 准 : 人选标准 : ① 临 床 症 状 明显 , 硬 膜 外 血 肿 明确 且 需 手 术 治 疗 ; ② 没 有 严 重 脑 内血 肿 及 脑 挫 裂 伤等合并症 ; ③ 格 拉斯 哥 昏 迷评 分 ( G C S )  ̄ 9分 。排 除 标 准: ①没有明确外伤史者 ; ②合并严重脑 内、 胸腹部外 伤 , 病 情 进 展 快 而生 命 体 征 不 稳 定 者 ; ③C T 提示 中线 移 位 > 1 c m 者; ④出血量较多 , 较快 , 一 侧 瞳孔 已散 大 、 固定超过 2 h ; ⑤ 深昏迷 , 双侧瞳孑 L 散大超过 1 h , 生命 体 征 不 平 稳 , 处 于失 代 偿期 ; ⑥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线横跨重要静脉窦者。 1 . 3 手术方法 : 局 部或 全 头 备 皮 , 依 据 术 前 最 近 1次 C T 扫 描, 按 照 血 肿 大 致 位 置 用 3个 心 电 图 电极 片 呈 三 角 形 状 于 头皮定位 , 行C T扫 描, 确定血 肿最 厚处 为穿 刺点 , 测 出 血 肿中心到穿刺点 的距 离。手术 在 C T室 进行 , 根 据 患 者 血 肿 位 置 不 同采 取 相 应 的 体 位 。局 部 消 毒 , 1 利 多 卡 因 局 部 浸润麻醉 , 应用 Y I 一 1型 一 次 性 使 用 粉 碎 穿 刺 针 Ⅲ , 选 择 适 当长 度 , 尽量避开头皮 、 脑膜 、 侧裂血管 、 骨 折 线 及 大 脑 主 要
穿刺引流延迟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72例报告)

穿刺引流延迟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72例报告)(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
钻孔引流因简单有效,损伤小,治愈率高而被广泛采用,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但仍存在3%~7%的复发率[1~7]。
我科于2004年10月~2009年12月在此基础上改用微创穿刺针引流、延迟冲洗治疗7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48例,女24例,年龄27~75岁,平均68岁,其中年轻组(≤60岁)24例,老年组(>60岁)48例。
2.受伤病因:摔伤48例,打击伤6例,交通事故10例,原因不明4例,凝血机制障碍或血小板减少症各2例。
3.病程:最短21天,最长12个月。
4.血肿部位:右侧34例,左侧32例,双侧6例。
5.血肿范围:额颞顶40例,额顶18例,额颞8例,颞顶6例。
6.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50例,偏瘫28例,智能及精神障碍20例,失语12例,感觉障碍12例,排尿障碍10例,视乳头水肿42例,锥体束症10例。
7.辅助检查:入院均由头颅扫描CT明确诊断。
显示颅骨内板下半月形混合密度占位阴影26例,稍低密度18例,等密度28例。
脑中线结构移位1.0cm8例,1.0~2.0cm54例,2.0cm10例,其中36例伴较明显的脑萎缩。
二方法与结果1.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微创粉碎穿刺针,型号20,该针长度20mm,外径3.0mm,内径2.5mm,可病床边操作。
术前根据CT 定位,选择血肿最厚层面的中心作为靶点于颅表作一标记。
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置入血肿腔中心,拔除针芯,可见到血肿液喷射而出,暂不冲洗。
旋紧圆孔盖帽,三通体接牢闭式引流袋,并调整高度,使血肿液缓慢引出,术后去枕平卧。
4~6小时内逐渐放低引流袋高度,待引流量逐渐减少,估计颅内残液不多(通常30ml以下),通常须10~12小时后,即在无菌操作下,去除无菌密封盖,插入血肿粉碎器,经粉碎器行血肿腔闭式冲洗。
常规钻孔引流术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

常规钻孔引流术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作者:谢忠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3期【摘要】目的对比常规钻孔引流术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两种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
方法将65例CSDH患者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为常规钻孔引流组(n=25)和微创穿刺引流组(n=40),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65例均手术成功,无1例死亡。
两组疗效均显著, 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穿刺引流组患者预后优于常规钻孔引流组,并发症亦少, P均【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钻孔引流术;疗效;对比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头部外伤后3周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并外围有包膜形成的血肿,老年人多发[1]。
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仍是目前治疗CSDH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对颅骨及硬脑膜的创伤大,且操作复杂,对环境、设备的要求也高。
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和对病理认识的深入,穿刺针微创穿刺引流术被逐渐多地应用到神经外科的治疗中[2]。
本文选取65例CSDH患者,旨在对比常规钻孔引流术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两种方法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CSDH患者,男42例,女23例;年龄57~76岁,平均(60.8±7.4)岁。
头部外伤后发病时间平均≥50 d。
术前均经CT 等检查确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行头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排除手术禁忌证。
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
其中单侧血肿37例,双侧血肿13例。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分为常规钻孔引流组(n=25)和微创穿刺引流组(n=40),两组性别、年龄、外伤时间、血肿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经神经内科保守治疗1~2周,待病情稳定后择期行手术治疗。
YL-1穿刺针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

比较病 例组与对照组 的治愈率 ,采用 四格 表资料 的 检 验 ,271 ,< .1说 明 2组 治愈率有 显著 差异 , X= .4 P OO , 即用庆 大霉
作者简介 : 惠婷 , ,5岁 , 魏 女 4 大专 学历, 毕业于陕西省建筑职工大 学, 主治医师。
素 配伍糜蛋 白酶灌 注治疗慢性 上颌窦炎 的治愈率 明显 高于单 用庆 大霉素灌注治疗慢性 上颌 窦炎的治愈率 。
( 收稿 日 :0 8 0 — 7 期 20—40 )
Y一 L 1穿N  ̄ 微 创 治 疗慢 性 硬 膜 下血 肿 3 - I - 2例
曲芝萍
( 马市人 民医院, 侯 山西 侯马 0 3 0 ) 4 0 0
直接进入 上颌窦 而杀菌 , 疗效好 , 在临床应用很普遍 。 蛋白酶 糜
的假设 检验 , 采用 四格表资料的 检验。
病例组应用 庆大霉 素配伍糜蛋 白酶灌注 治疗慢性 上颌 窦 炎9 6例 , 治愈 6 例 , 愈率 6 . 对照组单用庆 大霉 素灌注 1 治 35 %; 治疗慢性上颌 窦炎 1 4 , 8 例 治愈 8 , 6例 治愈率 4 .%。具体结 6 7
1 治愈 。术后 大部分患者 即感觉头痛 、 昏减轻 , 头 有 头痛 、 头晕 、 心 、 吐者 1 恶 呕 0例 , 意
1 . 临床表 现 ,2 1 作 3例 。
肢体肌力恢复 良好 , 1 无 例后遗症 , 无感染病例。 手术 中出现 的
并 发症有 : 9例有微量 积气 , 中 1 8 ①2 其 例 2岁 , , 男 出现 大量 积气 , 状加重 , 调整引流 , 症 经 补液促进 大脑复张 , 出积气治 排
维普资讯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CT发现YLG1型针接触脑组织病例观察

GGCS 分级和血肿厚度比较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均 P <0.
01),血 肿 厚 度 是 穿 刺 针 是 否 接
触脑组织的影响因素(
P <0.
05,
OR =0.
276)(准确率 73.
8% ).2 组术后双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2 组术后均无急性出血发生,癫痫、谵妄、出院前 MGS
039
2.
2 术后资料分析结果
2 组术后均无急性出血发 生,第 1 天 引 流 量、引
流总量、住院时间、拔 管 时 间、术 后 癫 痫、谵 妄、出 院
1
1
0.
022
0.
679
1.
696
0.
115~0.
661
0.
139~20.
711
时 MGS
GGCS 分级及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 >0.
05);
4
6
女
男
/mL
血肿量 Q2(
Q1~Q3)
/cm
血肿厚度(
x±s)
血肿密度/例
观察组(
n=38)
71.
5(
63.
25~81)
38
100(
75~120)
2.
37±0.
66
低
32
82.
5(
60~112.
25)
1.
80±0.
59
0
高
18
等
8
混
3
MGS
GGCS 分级/例
8
22∗
3
1
YL-1型针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江 西医 药 2 0 0 7年 第 4 2卷 第 5期
表 2 术后 6个月两组行 AD L分级法评分比较( ) 例
效后 方施 行手术 . 减低 手术疗 效 . 误手 术 时机 的 有 延 弊端 。 因传统 开颅 手术损 伤大 , 时长 , 耗 出血多 , 效果
1临床资 料 11一 般 资 料 : 2 , 男 8例 , 1 女 0例 ; 年龄 1 ~ 6 5 2岁 ,
平均 4 3岁 1 . 2致伤 原 因 : 车祸 伤 3 2例 , 落伤 3例 。 物击 伤 坠 硬 2例 . 倒 1 跌 例
2治疗 方 法
手 术一般 在 局麻 下进 行 . 分 躁动 患者 可适 当 部 加 用镇 静药 物 。根 据头 颅 C T扫 描 , 择血肿 最大层 选 面 中心 点 为穿刺 点 .用 电钻 带 Y — L l型一 次性 使用 颅 内血 肿粉碎 穿刺 针垂 直钻 人血肿 中心 。用 注射器 缓 慢抽 吸液 态血肿 后 .再用 针形血 肿粉 碎器 对半 固
2()6 11:0
2 陈灏 珠 . 用 内 科 学 . l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9 .2 4 实 第 O版 北 人 1 72 1 9
3王忠 诚 . 经 外科 学 . 1 . 汉 : 神 第 版 武 湖北 科 技 出 版 社 . 9 .8 1 56 6 9
4 阎洪 法 。 惠 云 , 红 , . 血 压 脑 出 血 的 内 外 科 治 疗 效 果 对 比研 龚 左 等高 究. 与神 经 疾 病 杂 志 ,9 6,( )13 脑 19 4 3 :5 5李 景荣 . 术 治 疗 高 血压 基 底 节 出 血 的 近 期 疗 效 . 国 神 经 精 神 疾 手 中
Y 一 型 针 治 疗 亚 急 性硬 膜 外 血肿 L1
Y-L

Y — L血肿 碎 针 穿刺 引流治 疗 1 0例 慢 性硬 膜 下 血肿
曲延 明 ,李 斌
(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集团总医院 。吉林 1 3 2 0 0 0 )
摘 要 :慢性硬 膜下血肿是 中老年人常 见的颅 内血肿 , 多需手术 治疗 。手 术术 式多为开颅钻孔 冲洗引流 术。我院 自 2 0 1 4年 O 1月至 2 0 1 5 年0 1月,采用 Y _ L血肿粉碎针 穿刺 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1 0 例 ,取得 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 关 键 词 :血肿 ;碎针 穿刺 ;中老年人
2 结果
慢性硬 膜下 血肿为 老年 人常见 的血 肿 ,以往常 规手术 为 硬膜 下血 肿钻孔 引流术 ,特 殊情 况下可行 开 颅血肿 清除 术 。 发病 的老 年人 岁数 多 在 7 O岁 左右 ,往 往 多伴 有 心脏 病 ,高 血压 ,糖尿 病等 疾病 ,也有 部患者 伴有 智障 。以往 手术麻 醉 根据 患者 配合情 况多采 用局 麻或全 麻 。局麻要 求患者 术 中高 度 配合 ,不能 随意改变 头部 位置 ,同时 相对手 术 时间较 长。 而对 于一些 年岁高 ,或伴有一 定智障 的人 , 不 能 良好 的配合 。 如全 麻 因患者 自身基础 病导 致全麻 相对 风险 大 ,家 属不认 可 全麻 。这类 患者 治疗相 对麻 繁 。Y— L型 一次性 使用 颅 内血肿 粉碎 穿刺针 ( 北 京万特 福科 技有 限责任 公司 生产 )主要 是用 来 治疗颅 内血肿 ,有粉 碎 ,引流 功能 。我们 受脑 内血肿 碎 吸 术 启发 ,结合慢 性硬 膜下血 肿碎 吸术术 式特 点 ,采取血 肿粉 碎 针硬膜 下血 肿穿刺 冲洗 引流 。因血肿 碎 吸针具有 冲洗 引流 方 便 ,带 有夹 闭功 能开关 ,能够 随时关 闭 引流管 特点 ,对于 术 后引 流不 畅和仍有 混杂 密度凝 血块 时可方 便注 入尿 激酶 冲 洗 ,同时因穿刺 针进 入血肿 腔相 对形成 密 闭空 间 ,每次 冲洗 可 及 时关 闭引流 ,相对减 少钻孔 引 流术 中冲洗 引流后 大量 空 气 进入 颅 内机会 。此术 式更 小创伤 ,手 术时 间更短 ,同样 能 够解决 硬膜 下血肿 。对 于那些 全麻 相对 风险 大 ,局 麻术 中配 合相对 困难 的患 者更有 意义 。此方 法治 疗时 需注 意 :① 穿刺 深度 的控制 : 穿刺过 深有 可能 穿人脑 实质 , 造 成脑 组织 损伤 , 故术 前 需对 C T片 内血 肿厚 度 , 以及 经 过皮 肤 颅 骨进 入 血肿 腔 的深度 进行 测量 , 穿刺前 可 通 过穿刺 针 自带 的工具 固定穿 刺深 度 。② 复查 头部 C T , 根据 脑组 织膨胀 情况 及 时调整 血肿 腔 内穿 刺 针长 度 。以上 1 0例 患者 未 调整 过 穿刺 针 深度 ,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在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过程中,使用YL-1型针穿
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针对4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
针穿刺治疗,针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持续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本次纳入研
究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
结果:40例患者经过治疗1
次引流治疗得到恢复,患者的引流治疗时间为2.5~5.0天,经过治疗患者均顺利
恢复,且恢复良好。
结论: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治疗操作相对简单,同时对于患者创伤较小,利于患者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088-02
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病情发生对于患者健康会产生
较大程度的影响,其影响表现在血肿发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较为严
重时甚至会出现偏瘫,此时不仅威胁到患者自身,还给家庭带来一定干扰。
因此
病发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关键所在。
本次我们针对40例亚急性、慢
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针治疗,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同时为临床
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次研究的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4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针治疗,40例患者均为我
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
在进行本次研究前,我们均对患者或家属
进行了研究概况的说明,入选者均为知情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者。
40例患者中排
除合并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先天性肢体障碍患者,防止影响本
次治疗的客观评价。
40例中女性15例、男性25例,患者从病发到接受本次治疗时间最长为78天,最短为2.0天,患者均因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反应迟钝、肢体肌力下降、嗜睡等症状来我院进行治疗,患者年龄均值为51.35±2.12岁,患
者年龄区间为31.5~77.5岁。
1.2方法
针对40例患者均采用YL-1型针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脑部的CT检查,
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血肿部位进行明确,同时观察患者血肿的形状和大小,然后
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取点和备皮等工作。
此后将患者摆放至合适体位后进行
麻醉干预,麻醉见效后在患者血肿部位进行0.3cm左右的切口,用YL-1型针(长
约2cm)和电钻进行连接,并从患者的血肿部位进行穿刺,穿刺需要透过患者的
颅骨,达到硬膜下血肿位置后即可,此时将穿刺针退出,和引流袋进行连接,将
患者的陈旧血液进行充分引流。
对患者进行补液或脱水等治疗,以期加快脑部淤
血的流出,同时减少颅内压升高的可能[1]。
引流后持续观察患者情况,如果引流
量逐渐变少且颜色变浅则说明患者情况逐渐改善,如果患者改善仍然不佳,则均
需要对其进行CT复查,此时患者的血肿阴影如果消失即可,如果仍然显示出血
肿则需要及时考虑是否进行开颅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引流治疗的次数,同时对其引流治疗的时间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
经过治疗的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
2.结果
40例患者经过治疗1次引流治疗得到恢复,患者的引流治疗时间为2.5~5.0天,经过治疗患者均顺利恢复,没有出现颅脑感染等不良事件,同时未出现其他
新的出血点,治疗后持续观察患者情况,未出现皮下积液等情况,患者均恢复良好。
3.讨论
在临床针对于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临床
表现常常无典型性,因此很容易影响对于患者及时的判断和治疗,但是当病情发
展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可能出现偏瘫等情况,威胁其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因此一
旦发现患者病情必须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一般我们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过
程中,使用CT对患者进行观察,CT下可见患者出现不同密度的病灶,并且对于
患者的病灶位置和大小等均能够进行明确的判断,此时可引导对患者及时治疗。
YL-1型针穿刺引流治疗属于一种微创干预方式,其微创表现在YL-1型针的针尖较细,通过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明确,在穿刺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避
免较大的切口,此时通过钻孔干预使得患者的硬膜下血肿得以显露,及时对患者
进行引流后减少出现并发症的可能,进而使得患者及时恢复[2]。
但是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并非不存在缺点,一般而言通过对患者进行引流后,能够对其陈旧的血液进行引出,但是可能会使得部分患者出现血肿腔隙,此
时可能会有部分气体渗入,不排除颅内积气的可能,在气体量较少的情况下,患
者能够及时恢复即自行吸收,但是如果气体量较大,则可能对患者造成相应的危害,加大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
因此我们在对患者采用YL-1型针进行穿刺治疗后,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对患者的复查工作,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
或其他情况,应该及时对患者采用有效方法进行干预,从而改善患者临床情况。
本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针对4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
1型针穿刺治疗,40例患者经过治疗1次引流治疗得到恢复,患者的引流治疗时
间为2.5~5.0天,经过治疗患者均顺利恢复,且恢复良好。
充分说明YL-1型针穿
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YL-1型针穿刺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发现,其能
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治疗操作相对简单,同时对于患者创伤较小,利于患者
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以期通过治疗帮助患者及时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张安庆.YL-1型硬通道双针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0例临床分析[J].安徽
医学,2014,35(8):1134-1135.
[2]杨德宝,蒋栋毅,陈寒春,等.YL-1型针治疗抗凝药相关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9):3270-3271.。